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记叙文阅读系列训练之概括段意的方法(部编版)
- 格式:pptx
- 大小:111.28 KB
- 文档页数:4
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语文授课日期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第12讲归纳概括段落的内容教学内容1.掌握归纳概括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一般方法。
2.掌握归纳概括段落内容的技巧和方法。
断尺星期天,我和申明等同学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举行的数学竞赛。
||到了考试地点,一张布告映入眼帘,上面端端正正写着:“考生必须准备钢笔、尺子、橡皮……”我瞥了一眼,没有在意,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考场。
预备铃响了,离开考只有5分钟了。
我打开书包,拿出文具盒、草稿纸。
咦,尺呢?我呆住了。
于是我又翻了几遍书包、文具盒,仍不见尺的影子。
我不禁(jīn jìn)暗暗责备自己太粗心,尺,尺啊!考试中一定会有画几何图形的题目,这可怎么办呀?我可真像是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再看周围,同学们早已做好了准备,我更是急上加急,简直六神无主了。
||“徐斌,什么东西丢了?”坐在我身后的申明见我这副模(mómú)样,关心地问。
“尺!我忘了拿尺……”我在座位上,望着文具盒发呆,额角(jiǎo jué)上渗出了汗。
离正式考试只有两分钟了。
我如坐针毡。
猛听得身后“咔嚓”一声,我惊奇地回过头,申明将一截新塑料断尺递到我手里,我愣住了,“啊,多漂亮的新塑料尺呀!”。
我深情地望了望申明,他正拿着另一截断尺,冲(chòng chōng)着我点头微笑。
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只手紧紧地握住断尺……|| 考卷发下来了,我小心翼翼地画出了符合题意的图形。
此时,我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了。
||1、短文已用“||”分成了四段,说说分段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什么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梳理】一.划分段落方法点拨分段,就是按文章的逻辑顺序,理清思路,分出几个部分,这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五年级概括段意的方法技巧五年级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聊概括段意的方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我们就像聊家常一样,轻松搞定这个问题。
概括段意就是把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抓住,有点像从一锅杂烩里挑出最重要的食材。
比如,老师讲课时,我们的脑袋里总会冒出好多信息,能不能把这些信息压缩成一句话,甚至一句话的核心意思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标,既简单又有趣!想象一下,你在学校听到一个新故事,故事里有很多角色,有的聪明,有的搞笑,有的让你捧腹大笑。
听完故事后,你是不是觉得脑海里一片混乱?别慌,试着找出这个故事的主角和关键情节。
记住,重要的东西往往藏在细节里。
就像玩拼图,找出最明显的块,再慢慢填充其它部分,最后的画面才能完整。
这就是概括段意的基本技巧。
咱们可以尝试用几个小妙招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概括。
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像“这段话讲了什么?”“主要的观点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例子?”这些问题就像一把钥匙,能帮你打开理解的宝箱。
你会发现,重点一目了然,脑袋里的混乱也渐渐消失。
再比如,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样就能更好地消化信息,记得在复述时,保持轻松幽默的语气,仿佛是在和好朋友聊故事,效果会更好哦。
掌握段意的概括,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技巧,它更像是对语言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
想想你在看电影时,那些高兴迭起的片段,总会让你心跳加速。
概括段意也有这样的感觉,抓住那个让你心动的瞬间,才能让你在课堂上说出精彩的观点。
就像炒菜,火候掌握得当,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不然就成了“黑暗料理”,大家都不想尝试。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概括段意有点意思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把段落中的信息进行整合。
想象一下,一首动听的歌曲,歌词简单,但传达的情感却无比深刻。
把一段话的核心提炼出来,就像把歌词里的精华抽出来,让人觉得朗朗上口,久久不能忘怀。
这样,无论是做作业还是和同学分享,都会显得特别自信。
记得多练习哦,越多练习,越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概括段意的方法及练习小学语文阅读概括段意的方法及练孩子在做阅读练时,往往难以概括___。
本文介绍了四种概括段意的方法: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归纳法,并强调了概括段意的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通过研究和练,帮助孩子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第一课时:摘句法本课时介绍了直接找中心句的方法,即摘句法。
通过例子的讲解,让孩子理解中心句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例子中,第一段的中心句是“母亲是个好劳动”,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
通过摘录中心句,可以概括出整段的段意。
中心句:有了鸟的树显得格外生动。
理由是句①明确提到了“鸟”,并用“格外生动”来形容树,句②又进一步描述了作者喜欢小鸟在树枝上的舞蹈,而句③则说明了小鸟的存在让冬天的风变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都是在围绕着句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本文段的中心句是句②:“的力量能唤起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情感,并鞭策人们为此目的去百折不挠地探索、进击。
”因为句①是引用了___的话,只是作为引入,没有直接表达本段的主题。
句③和句④、句⑤、句⑥都是举例说明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遵守的人物,虽然有助于支撑本段的主题,但不是中心句。
而句②直接表达了的力量,以及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本段的核心内容。
海洋的大和深是本段的主要内容。
海洋不仅面积广阔,而且深度也很大,平均深度为三千八百米,远远高于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
如果地球表面全部被海水包围,水深将达到二千四百四十米。
太平洋的马利纳海沟是海洋最深的地方,最大深度达到一万一千零三十四米。
相比之下,我国西南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高度为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如果将珠穆朗玛峰移到玛利亚纳海沟,峰顶距海面还有二千多米。
因此,作者得出结论:地大不如___,山高不如水深。
本段的中心句是“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
这个句子能够总括全段的主要意思,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分析:本文段的中心句是句①,因为它直接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即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阅读理解概括段意的方法
阅读理解概括段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摘句法: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对段落内容进行总结。
2. 归纳法:把段落中叙述的各层意思综合起来,然后提炼、概括。
3. 取舍法:根据中心思想,对重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或不写。
4. 联合法:把段落中具有同类意思的内容相联合,进行概括。
5. 练习法:通过做练习题来概括段落大意,这需要平时多做练习。
这些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但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段落的内容和目的。
五年级阅读理解方法一、【概括的方法】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段意合并法:把每段段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在各段段意之间,要适当加上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
2.概括段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关键语句法:即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
有的语段中有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2)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有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起句中(3)核心话题法:即抓取语段中表现核心话题的词语。
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叙述的对象(人、事)以描写为主的语段——描写对象(景、物)以抒情为主的语段—一情感倾向的词练习我爱湖①我爱浩瀚深沉的大海,爱奔腾不息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活泼欢快的小溪,但我更爱美丽温柔的湖。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湖是活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
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缎。
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
我想,湖里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活?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或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圈涟漪,又或放一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②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啊,织出湖面绿色的“锦”。
“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的时候,湖最热闹。
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
听,“轰轰”礼炮响了,联欢会就要开始了。
等大雨一下,联欢会马上开始,你就会看到湖面上朵朵竟相开放的雨花,那是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
小学语文阅读概括段意的方法及练习孩子在阅读练中常常不能很好地概括XXX。
下面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掌握概括段意的技巧,并提高阅读能力。
研究目标:1.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包括摘句法、联合法、替换法和归纳法。
2.理解概括XXX的要求,即明确、简练、完整、连贯。
3.熟练运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来概括段落。
课时:5课时第一课时:摘句法研究目标:1.理解并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即直接找中心句的途径。
2.掌握中心句的判断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一、以例识法请同学们概括下面文段的XXX:例1.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XXX:母亲是个好劳动,她从天不亮就开始忙碌,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她就煮一年。
除了煮饭,她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而且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分析:句①是本段落的中心句,②③④⑤都是围绕“好劳动”这个特点而展开的。
因此,可以直接摘录下来作为整段的段意。
例2.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
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
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XXX: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
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
工蜂也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来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
分析:句①中提到的“语言”二字,表明“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讯息的工具。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②③中例举了鹿科动物和工蜂的动作,其目的还是要说明动物的动作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