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32.51 KB
- 文档页数:2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D.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3.《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多闻。
益矣。
”A.友善柔B.友便辟C.友谅D.友便佞4.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三子出,曾皙后君子之德风觚不觚,觚哉!觚哉B.友直,友谅举善而教不能唯上知与下愚不移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由也兼人,故退之杀鸡为黍而食之D.尧舜其犹病诸敝之而无憾而耻恶衣恶食者5.《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
子曰:“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
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
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
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
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
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有删改)(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杇:可译为“粉刷” 诛:谴责,责问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
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
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翻译: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翻译: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5.子曰: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 殆。
(《为政》) 罔:( )殆:( 翻译:6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堪:(翻译: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雍也》之:( )者:( )好:( )乐:(子:( )时:( )习:( )之:(亦:( )说:( )朋:( )自:(知:( )而:( )愠:( )君子:(日:( )谋:( )忠:(信:( )传:( )乎:(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为政》)吾:( )有:( )而:( )立:(不惑: )知天命:( )耳顺:( )逾:(温:( )故:( )而:( )新:( )为:( 箪:(翻译: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于:( 翻译: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文学常识填空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二. 理解性默写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2013年,第十六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来表达对他们的欢迎。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4. 唐太宗有一句“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一句话:5. 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6. 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7. 经常被用来感慨时光易逝的句子是:饭:()疏食:()曲:( 义:(焉:( )择:( )善者:( )而:( 翻译: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及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原文及译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好学)的快乐。
多么高尚啊,颜回!”(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11《论语》十二章1+x拓展阅读(一)素养提升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相比现代文的不同特点。
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
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自主阅读,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
要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喜爱阅读文言文。
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
《论语》言简义丰,诸家解说往往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不妨阅读更丰富的资料,在比较、分析中加深理解。
了解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这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习题。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诲女.知之乎()(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3)则不复.也()(4)是以..谓之文也()2.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3.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4.这三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5.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二)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君子病.无能焉()(2)其.恕乎()(3)勿施.于人()2.翻译这两则《论语》。
3.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子曰:“____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
”《为政》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张》二、《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篇目二《论语十二章》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下列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礼》、《易》、《春秋》)(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子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
2.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3.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音,意思是。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一、基础积累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譬如平地..,未成一篑.回虽不敏,请事.斯语君子喻.于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士不可以不弘毅..迩.之事父,远之事君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有道而正.焉朝.闻道,夕.死可矣3.下面的成语都出自《论语》,请解释其意思。
如果其现代意思与文中意思不一样,请解释其现代意思。
见贤思齐:文质彬彬: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文意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③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⑤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⑦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⑧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⑨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B.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端正C.质.胜文则野质:朴实、质朴D.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弘扬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任重而.道远人而.不仁,如礼何?B.其.“恕”乎君知其.难也C. 就有道而正焉.见贤思齐焉.D. 沛公起如.厕如.礼何3.下面有关文段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第①则,讲的是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时.习说.乎有朋.自.远方不愠.君子..2.吾.日.三.省.为.人谋.忠.不信.传.不习乎?3.十有.五耳顺..不逾.矩.四十而不惑.三十而立.知天命..4.温故.而知新.可以..5.罔.殆.6.人不堪.贤.哉7.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12.笃二、句子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贤哉,回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经典著作之一,由编撰而成。
共篇。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
2.《论语》与《》、《》、《》合称为“四书”。
3.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4.表明了学须有友。
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5.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6.曾子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句子是:???7. 指出在温习旧知识后,就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重要性的句子是:,。
8.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是:,。
9.表明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0.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11.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12.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13.《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14.《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练习一、文学知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 479),名,期间人,春秋末期的、、。
二、解说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 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 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 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 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 思而不学则殆()...14. 能够为师矣()()()...15. 人不堪其忧().....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 饭疏食饮水()() 19. 曲肱而枕之()().......20. 不义而富且贵()..21. 于我如浮云()....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 择其善者而从之().....24 子在川上曰()..25. 逝者如斯夫()().....26. 不舍日夜().27. 全军可夺帅也()....28. 匹夫不行夺志也().. 29. 博学而笃志()....30. 切问而近思()()....三、通假字1. 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语1.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 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 能够为师矣(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1.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能够为师矣()2. 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 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 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六、词语活用归类1. 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 传不习乎().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 饭疏食饮水()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起码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修业应当谦逊,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他人不认识自己、误会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忧虑:5.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崇高质量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荣华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能够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打印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打印版)## 一、填空题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出自《论语》的________章。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诉我们,外表的________和________往往掩盖不了内心的不仁。
4. 子曰:“君子不器。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应当局限于________。
## 二、选择题1.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 A. 学习新知识时,要回顾旧知识- B. 学习新知识,不需要回顾旧知识- C. 回顾旧知识,不需要学习新知识- D. 学习新知识,同时要忘记旧知识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 A.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B.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C. 担心自己学得不够多- D. 不要担心自己的知识不够多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聪明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 B. 聪明的人喜欢游泳,仁慈的人喜欢爬山- C. 聪明的人喜欢水的清澈,仁慈的人喜欢山的稳重- D. 聪明的人喜欢水的流动,仁慈的人喜欢山的宁静##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的含义。
2. 根据《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四、论述题1.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仁”的讨论,请结合你对“仁”的理解,论述“仁”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2. 试论述《论语》中关于“礼”的教导,并结合现代社会,谈谈“礼”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公司经理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员工之间存在不和谐的情况,他决定引用《论语》中的思想来改善团队氛围。
请分析他可能会采取哪些措施,并说明理由。
论语十二章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二、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
...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枕之()()....饮水()() 19. 曲肱而
20.不义
..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
..而近思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
四、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六、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