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01.04 KB
- 文档页数:2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其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使其成为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
其中,植物黄酮是最为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黄酮类物质。
研究表明许多植物黄酮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包括:①抗氧化作用:植物黄酮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对预防肿瘤起到重要作用;②抗炎作用:植物黄酮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细胞内发生炎症反应的机会,降低肿瘤发生率;③促进凋亡作用:植物黄酮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④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作用:植物黄酮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与细胞周期,延缓肿瘤细胞的生长。
许多植物黄酮已经被证明对多种癌症具有治疗作用。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黄酮醇、卡路里醇、芦丁、异鼠李素等都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通过对植物黄酮的分离、提取和纯化,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新的植物黄酮类物质,这些物质对多种癌症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总之,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植物黄酮的认识和应用,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和成果。
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 特产研究164DOI :10.16720/ki.tcyj.2023.132威灵仙有效成分及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黄荣,李松阳,陈研,刘小康,周一,齐伟辰※(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癌症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人类死亡原因,其发病数仍在逐年上升。
如何有效预防、延缓和阻滞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并减少化疗药带来的毒副作用,成为当下国内外医疗关注的热点。
中药在预防抗肿瘤方面历史悠久,中药材威灵仙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其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酚类及萜类等成分;临床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和筋脉拘挛等病症。
目前,阐明抗肿瘤机制主要有抑制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及抑制信号通路的激活等多种途径。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关于威灵仙的有效成分和抗肿瘤机制相关研究的进展,旨在为其后续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威灵仙;有效成分;抗肿瘤机制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21(2023)04-0164-09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iv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tumorMechanism of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HUANG Rong,LI Songyang,CHEN Yan,LIU Xiaokang,ZHOU Yi,QI Weichen ※(College of Pharmacy,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 :Cancer 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human death in the world,and its incidence is still increasing year by year.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delay and arres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ancer,and to reduce the toxic side effects caused by chemotherapy drugs,have become hot spots of medical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prevention and anti-tumor aspect,and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is one of them.Its active constituents are mainly saponins,flavonoids,lignans,phenols,ter-penoids and so on.It is commonly used clinically for rheumatic arthralgia,numbness of limbs,muscle clonus and other diseases.Currently,the anti-tumor mechanism has been elucidated mainly by inhibiting the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ls,inducing apoptosis and pro-tection of tumor cells,inhibiting the produc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nd inhibiting the activation of signaling pathways,etc.In this pa-per,studies focusing on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anti-tumor mechanism of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in the past ten years were review-ed,which will provide clues and basi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Key words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chemical composition;antitumor mechanism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癌症死亡总人数的30%[1,2]。
半夏的抗肿瘤作用和研究进展引言: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科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中半夏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潜力。
半夏不仅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也受到了现代医学的重视。
本文将重点介绍半夏的抗肿瘤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半夏的化学成分半夏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
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挥发油等。
其中,姜黄素和半夏酮是半夏中主要的有效成分,并且被广泛认为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来源。
二、半夏的抗肿瘤作用1. 抗癌细胞增殖作用半夏中的姜黄素和半夏酮具有明显的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通路,影响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而半夏酮则可以抑制白血病和肺癌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2. 抗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作用半夏中的姜黄素和半夏酮也被证实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
研究表明,姜黄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减少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
而半夏酮则可以通过调控线粒体相关通路,减少肿瘤的侵袭能力。
3. 抗血管生成作用半夏中的姜黄素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这是由于姜黄素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
因此,半夏可以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三、半夏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1. 半夏的临床应用半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中。
研究表明,半夏可以提高放化疗的疗效,并减轻其副作用。
此外,半夏还可以用于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半夏的副作用与安全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半夏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半夏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剂量掌握和监测。
此外,半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引起重视。
3. 半夏的药理机制研究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半夏的药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植物中天然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其抗肿瘤作用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从古代中药治疗肿瘤的经验来看,植物中天然化合物确实具有很高的药理活性,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许多研究表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肿瘤细胞发挥抑制作用,主要包括:1.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如紫锥菊中的芝麻酚,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使癌细胞停滞在G0/G1期,从而防止细胞分裂;海南青蒿中的青蒿素,则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自噬,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天然化合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等能够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如金银花中含有的鲜叶酸、阴地莲中的地丹酚等。
3.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需要血管提供养分和供氧,如果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就能够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如姜黄中的花杉酮、中药川贝母中的贝母皂苷等。
二、植物中天然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1.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芪是常见的中草药,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黄岑素、芹菜素等,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提取物能够抑制人肺癌、结肠癌等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且能够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
其中,芹菜素具有特别强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肺癌、肝癌等多种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 青蒿素青蒿素是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表明,青蒿素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同时对于放疗和化疗的增强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青蒿素还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的供氧供养。
3. 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从葡萄皮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近年来也被发现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途径对肿瘤细胞进行抑制。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癌症治疗领域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寻找自然、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上。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多样的化学结构以及相对较低的毒副作用,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从植物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类型、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的分类与特点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因其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生物活性,成为了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
这些药物可根据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每一类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按化学成分来分,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萜类、木质素类以及其他化合物。
生物碱类,如长春新碱和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和槲皮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多糖类,如香菇多糖和茯苓多糖,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效果。
萜类和木质素类化合物则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细胞毒性、抗血管生成等,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从作用机制来看,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这些作用机制使得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许多植物来源的药物具有多靶点作用,能够同时针对肿瘤细胞的多个生物学过程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植物来源的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毒性,能够在减少副作用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植物来源的药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因其丰富的种类、独特的生物活性以及多靶点作用机制等特点,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植物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刘晓健综述,刘义审校(锦州医学院药理学硕士研究生,辽宁锦州121001)=中图分类号>R97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61(2002)01-0058-03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而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肿瘤已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但目前提高疗效的关键,仍然是建立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发展的同时,生物反应调节剂(BRM)和生物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模式。
多糖类就是一种重要的BRM。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倍受关注的植物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1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植物多糖近30年来有不少试验室从事抗肿瘤多糖的研究,尤其是对植物多糖研究较多。
其中香菇多糖和云芝多糖已在国内外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
动物实验表明,灵芝、猪苓、防风、当归、牛膝、茯苓、刺五加、人参等多糖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有关它们作用机理的研究亦较多。
另外,对小鼠S180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还有商陆、掌叶大黄、海藻、银耳、米糠、海带等植物多糖。
银杏外种皮、枸杞、地黄、羊栖菜、黄芪、灰树花、红芪等多糖对肿瘤亦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植物多糖的药理学特性多糖(Polysaccharide)是一类天然大分子化合物,是由醛糖或者酮糖通过甙键连接在一起的多聚物,其药理作用广泛,参与动植物细胞的各种生命现象的调节。
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分子量、溶解度、粘度、给药剂量与途径等,但主要与其立体构型有关。
如:在促进免疫功能方面,杂聚糖,特别是含有醛糖的聚糖,较一般简单的聚糖的活性要好。
结构复杂的高等植物多糖就比简单的真菌多糖显示更好的免疫促进作用。
不过至今多糖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多糖抗癌结构主链应有B123键,支链应有B126键112。
比如香菇多糖的化学结构是一种B-D-[1y3]葡萄糖残基为主链,侧链为[1y6]葡萄糖残基的葡聚糖,其抗肿瘤作用就与B-D -[1y3]链密切相关122。
半枝莲的有效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半枝莲(Plumeria rubra)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花卉植物,它被广泛用于园艺美化和药用领域。
近年来,半枝莲的抗肿瘤作用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就半枝莲的有效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半枝莲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碱、苷类、黄酮类、倍半萜类等。
其中,最具研究价值的是其所含的生物碱。
研究表明,半枝莲提取物中的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关于半枝莲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
在体外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半枝莲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等。
研究还发现,半枝莲提取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此外,半枝莲提取物还能够增强许多抗肿瘤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这些结果表明,半枝莲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在体内研究方面,研究者通过动物模型验证了半枝莲的抗肿瘤作用。
例如,一项研究使用乳腺癌细胞植入小鼠模型,结果显示半枝莲提取物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且延长小鼠的寿命。
另一项研究使用半枝莲提取物治疗小鼠结肠癌模型,结果显示半枝莲能够抑制肿瘤的增殖和遏制结肠癌的发展。
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半枝莲的抗肿瘤作用。
半枝莲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涉及多种机制。
研究表明,半枝莲提取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RNA合成,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半枝莲提取物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肿瘤的促进作用。
另外,半枝莲中的生物碱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总之,半枝莲作为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其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苷类、黄酮类、倍半萜类等。
研究表明,半枝莲提取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并且能够增强其他抗肿瘤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半枝莲作为抗肿瘤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孙玉敏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07期【摘要】黄酮是药用植物的一种重要活性成分,其抗肿瘤作用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植物黄酮具有抗乳腺癌、抗肝癌、抗肺癌及其他抗肿瘤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控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等。
本文拟对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7..02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黄酮和黄酮醇,其它包括双氢黄(醇)、异黄酮、双黄酮、黄烷醇、查尔酮、橙酮、花色苷及新黄酮类等。
黄酮的功效是多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1],基于以上优点,从植物黄酮中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是现代肿瘤医学的又一个研究热点。
研究者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检测了黄酮对不同肿瘤的作用及影响。
本文主要从植物黄酮抗肿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抗癌药物的药源提供理论依据。
1 植物黄酮抗乳腺癌作用曾文郸[2]等人研究了毛蕊异黄酮对人乳腺癌MCF-7和T47D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通过CCK8生长曲线检测不同浓度毛蕊异黄酮(0、25、50、100μM)对MCF-7、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了毛蕊异黄酮最佳给药浓度,发现毛蕊异黄酮能够有效抑制MCF-7、T47D细胞的增殖,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显示,与对照组(0μM)相比,50 μm和100 μm毛蕊异黄酮药物组皆能促进MCF-7、T47D细胞凋亡,其中100 μM 药物组凋亡效果最为明显;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到50 μm 和100 μm毛蕊异黄酮能够显著抑制MCF-7细胞中p-ERK1/2蛋白表达水平(P王俊[3]等人从枸杞中提取总黄酮,采用细胞增殖与细胞毒性检测试剂(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观察了不同浓度(30、75、150 μg/mL)的枸杞总黄酮抑制 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发现随作用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且在药物作用48 h时的抑制作用较24 h时强;流式细胞术显示20、37.5 μg/mL、的枸杞黄酮可促进MCF-7细胞凋亡作用,且随浓度增加,其凋亡率增加;反转录PCR法检测到分别用20、37.5 μg/mL的枸杞黄酮作用于MCF-7细胞时,细胞中 Caspase-3表达随浓度增加逐渐升高,Bcl-2表达随浓度增加逐渐下降(P韦立群[4]等用浓度为0、12.5、25、50、100、200 μmol/L的金雀异黄酮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MTT结果显示,用MTT法检测到金雀异黄酮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金雀异黄酮干预乳腺癌MDA-MB-231细胞36 h后细胞核呈现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qRT-PCR结果显示,经金雀异黄酮干预MDA-MB-231细胞36 h后,EGFR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金雀异黄酮干预乳腺癌 MDA-MB-231细胞36 h后,与对照组对比,Bcl-2、EGFR、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使用Akt激活剂胰岛素(insulin)、金雀异黄酮单独及联合胰岛素干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发现胰岛素可以明显激活p-Akt,金雀异黄酮可以明显下调被激活的p-Akt。
土大黄功效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土大黄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例如大黄素、蒽醌衍生物和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土大黄具有许多药理作用,特别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很有前景。
土大黄中的大黄素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它具有很强的抗癌作用,能够抑制突变基因的活性,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动物实验也表明,大黄素能够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此外,土大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抗肿瘤作用。
例如,芦丁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除了抗肿瘤作用外,土大黄还具有其他药理作用。
例如,它可以帮助肝脏排毒,并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土大黄也可以缓解便秘,因为它是一种天然的泻药。
此外,根据一些研究,土大黄还具有抗糖尿病、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
尽管土大黄具有许多药理作用,但它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许多土大黄的研究是在体外或动物模型中进行的,需要进行更多的人体临床试验来确认它的功效和安全性。
总之,土大黄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特别是在抗肿瘤方面有很大前景。
尽管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其功效和安全性,但它已经成为一种受欢迎的补充治疗方法。
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植物黄酮的概念植物黄酮是一类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在许多植物中广泛存在,如水果、蔬菜、茶叶等。
它们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黄酮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环和一个或多个羟基,这些特殊结构赋予了黄酮其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植物黄酮对人体健康具有许多益处,特别是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植物黄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其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影响信号转导途径、抑制血管新生等机制实现。
黄酮还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机体抵抗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对植物黄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发现新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可以预见,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植物黄酮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并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1.2 肿瘤的危害肿瘤是一种具有恶性生长特点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
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肿瘤可以影响器官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不适甚至失去某些功能。
肺癌会导致呼吸困难,乳腺癌会影响乳腺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乳房肿块等症状。
肿瘤会对人体的代谢造成影响。
肿瘤细胞生长过快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患者体力下降、体重减轻,严重时会导致恶液质等并发症。
肿瘤还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减弱人体的抵抗力,导致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出现并发症。
最重要的是,肿瘤可以进行转移,即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其他部位,形成远处转移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1.3 黄酮抗肿瘤的重要性黄酮抗肿瘤的重要性在当前医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当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副作用较大、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对正常细胞产生损害等问题。
研究植物黄酮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为提高肿瘤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质量贡献力量。
抗肿瘤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许旭东*,胡晓茹,杨峻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摘要] 从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喹啉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芪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蛋白质类化合物以及一些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炔类化合物等中草药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结并探讨了当今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 抗肿瘤;天然产物;生物碱;黄酮;萜类;多糖[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02(2008)17-2073-09[收稿日期] 2007-11-0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572132)[通讯作者] *许旭东,T e l :(010)62890291,E -m a i l :x d x u @i m -p l a d .a c .c n 当今世界,恶性肿瘤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人类致死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表的报告,在28个工业化国家内,男子癌症死亡率上升55%,女子上升40%,其中胃癌居首位,其他依次为食道癌,肝癌,子宫颈癌和肠癌等。
尽管近几年来肿瘤的化疗取得了显著进步,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寿命明显延长,但是对危害生命健康最严重的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的治疗未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全世界每年癌症的死亡人数为630万人左右,估计到2020年,数字可能增长1倍左右。
因此,全球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研究开发防治癌症的新药物。
中药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来与疾病斗争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和气候带类型丰富多样,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推动世界药学的发展都做出巨大贡献。
随着中药日趋国际化,抗肿瘤中草药的活性成分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
灵芝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xx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灵芝具有的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等物质,目前对于灵芝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及机制等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就灵芝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灵芝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灵芝抗肿瘤生物活性成分作用机理The Development of Ganoderma lucidum antitumor function study Abstract:Keywords: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达数百万之众,约占总死亡人数的,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170万,总数估计在450万左右。
因此,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中重大的研究课题。
天然抗癌药物具有化学合成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此,天然抗癌药物的研究自然就成了现今的一个热点,真菌类药物抗肿瘤的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菌类药物应用广泛,通常所说的药用真菌多为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形成个体较大的子实体或菌核结构的高等真菌,其中大部分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按其功效可分成滋补强壮类:如灵芝、冬虫夏草、银耳、金针菇等;利尿渗湿类:如茯苓、猪苓等;止血活血消炎祛痛类:如麦角、肉球菌、安络小皮伞、马勃、朱红栓菌等。
对药用真菌在抗癌方面的现代研究不断增多,发现多种药用真菌药用成分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灵芝多糖、茯苓多糖、金针菇多糖、姬松茸多糖[1]、银耳多糖、香菇多糖等多糖类,灵芝三萜类成分及多种食药用真菌代谢产生的多肽类物质和萜烯类化合物[2]等都具有抗癌活性。
而灵芝是重要的滋补类药品,对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血糖、血压等的平衡,抗衰老、促睡眠等都具有良好效果,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近几年对灵芝多糖、三萜类等成分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灵芝中发掘一类可以治疗人类肿瘤的药物也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