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案例8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7
《基础会计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介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1.3 会计基本原则与会计基础概述会计基本原则(如会计实体原则、持续经营原则、货币计量原则等)讨论会计基础(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等)第二章:会计记录与会计科目2.1 会计记录的方法介绍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手工记账和电子记账)讨论会计记录的工具(账簿、凭证等)2.2 会计科目的分类与设置解释会计科目的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讨论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方法2.3 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作用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第三章:账户式会计账簿3.1 账户式会计账簿的结构与登记方法解释账户式会计账簿的结构(借方、贷方、余额)讨论账户式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注意事项3.2 常用会计账簿的介绍介绍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现金账、银行账等常用会计账簿3.3 会计账簿的转账与结账解释会计账簿的转账和结账过程讨论会计账簿的转账和结账方法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财务报表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4.2 主要财务报表的介绍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主要财务报表4.3 会计分析的方法与指标解释会计分析的概念和目的介绍常用的会计分析方法和指标(如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第五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会计差错5.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会计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会计政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5.2 会计估计的概念与方法解释会计估计的定义和必要性讨论会计估计的方法和原则5.3 会计差错的概念与处理解释会计差错的概念和类型讨论会计差错的识别和处理方法第六章:存货的核算6.1 存货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存货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存货的分类(如原材料、在产品、成品等)6.2 存货的核算方法介绍存货的核算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讨论各种核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6.3 存货的盘盈与盘亏处理解释存货的盘盈与盘亏的概念和原因讨论存货的盘盈与盘亏处理方法和会计分录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核算7.1 固定资产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固定资产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固定资产的分类(如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等)7.2 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介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如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讨论各种核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7.3 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清理解释固定资产的折旧概念和作用讨论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和会计分录解释固定资产的清理概念和原因讨论固定资产的清理处理方法和会计分录第八章: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核算8.1 应收账款的概念与核算解释应收账款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价方法讨论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和会计分录8.2 应付账款的概念与核算解释应付账款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应付账款的确认和计价方法讨论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和会计分录8.3 坏账损失的核算解释坏账损失的概念和原因讨论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和会计分录第九章:利润的核算9.1 收入的概念与分类解释收入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收入的分类(如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9.2 费用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费用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费用的分类(如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9.3 利润的计算与核算解释利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讨论利润的核算方法和会计分录第十章:会计软件与应用10.1 会计软件的概念与作用解释会计软件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会计软件的功能和作用10.2 会计软件的种类与选择介绍市场上常见的会计软件(如金蝶、用友、速达等)讨论会计软件的选择标准和评估方法10.3 会计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解释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界面讨论会计软件在日常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第十一章:税务会计与税务申报11.1 税务会计的概念与原则解释税务会计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税务会计的原则和特点11.2 主要税种及其会计处理介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讨论各种税种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分录11.3 税务申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解释税务申报的概念和流程讨论税务申报的注意事项和违规处理第十二章:审计与内部控制12.1 审计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审计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2.2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素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和实施方法12.3 审计程序与审计报告介绍审计程序的流程和关键步骤讨论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第十三章:国际会计准则与跨国会计13.1 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与作用解释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13.2 跨国会计的概念与挑战解释跨国会计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跨国会计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13.3 外币会计与汇兑损益解释外币会计的概念和处理方法讨论汇兑损益的计算和会计分录第十四章:财务分析与投资决策14.1 财务分析的概念与目的解释财务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财务分析的目的和作用14.2 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与指标介绍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财务分析方法讨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财务指标的计算和解读14.3 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解释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回收期等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和应用第十五章:会计伦理与职业素养15.1 会计伦理的概念与原则解释会计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讨论会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职业行为准则15.2 会计职业道德违规与防范解释会计职业道德违规的概念和原因讨论会计职业道德违规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15.3 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解释会计职业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基础会计学教案》PPT课件的十五个章节内容,涵盖了会计概述、会计记录与会计科目、账户式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会计差错、存货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核算、利润的核算、会计软件与应用、税务会计与税务申报、审计与内部控制、国际会计准则与跨国会计、财务分析与投资决策、会计伦理与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点。
《基础会计学》PPT课件•会计基本概念与原理•账户与复式记账法•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目录01会计基本概念与原理会计定义及职能会计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假设与原则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这些假设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
会计原则会计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
这些原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基本规范和指导。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要素分类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按偿还期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按来源分为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收入按性质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费用按功能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利润按构成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及分类VS设置账户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不同特点和经济管理的不同要求,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按分类在账簿中开设相应的账户。
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填制和审核凭证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合理,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
《基础会计授课教案》课件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1.2 授课对象:经济管理专业大一学生1.3 授课教师:[姓名]1.4 授课日期:[具体日期]1.5 授课时长:45分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进行会计分录能够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能够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会计兴趣和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三、教学内容3.1 第一部分:会计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3.2 第二部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会计等式的含义和应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3.3 第三部分: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分类账户的设置和运用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3.4 第四部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会计案例,使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4.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4 实践操作法:通过模拟会计核算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五、教学评估5.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5.2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情况5.3 模拟核算操作:通过操作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5.4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教学准备6.1 教材:《基础会计学》6.2 课件:制作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课件6.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会计案例资料6.4 会计模拟核算工具:准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模拟核算工具6.5 投影仪和电脑:确保课件能够正常展示七、教学过程7.1 导入:通过一个小案例引入会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7.2 讲解:按照教案内容,逐节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7.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会计案例,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7.4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7.5 实践操作: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会计模拟核算操作八、教学反思8.1 总结教学效果:在课后反思本次授课的内容、方法和学生的反应8.2 分析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8.3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反思,对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九、课后作业9.1 布置作业:根据授课内容,布置相关会计核算操作的作业9.2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十、课程进度安排10.1 第一周: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10.2 第二周: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0.3 第三周:讲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10.4 第四周: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10.5 第五周:实践操作,进行会计模拟核算十一、教学拓展11.1 附加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基础会计的附加材料,以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
百色市财经职业技术学校百色是民族旅游学校教案2015年X月X日第 1-6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7-1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14-16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17-2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25-30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31-34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35-40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配、临时更改等)一、1.会计基本等式所体现的平衡关系原理,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是否2.会计对象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收入-费用=利润,它通常被称为会计恒等式。
是否3.企业获取资产的来源渠道有两条:一是由企业所有者投资形成,二是由债权人贷款形成。
是否4.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强弱,可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是否5.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均属于负债。
是否6.从数量上看,资产与权益始终保持平衡关系,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会改变资产和权益的金额。
45分钟30分钟45分钟45分钟是否7.从数量上看,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是否8.任何经济业务发生后,均会引起资产和权益同时发生增减变化,但资产和权益在数量上仍然始终相等。
是否9.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是否10.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均属于收入。
是否11.如果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的增加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没有被破坏。
是否12.凡收入均将引起资产增加,凡费用均将引起资产减少。
是第41-46 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47-5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53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54-55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56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57-6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 63-67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68-70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第71-72次课 2 学时授课时间 90分钟第页。
《基础会计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解释会计的定义和作用强调会计的重要性和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1.2 会计要素介绍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解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含义和作用1.3 会计基本原则介绍会计基本原则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等1.4 会计科目与账户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常用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设置方法第二章:会计基础2.1 记账方法介绍记账方法和记账符号解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规则2.2 会计分录介绍会计分录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和步骤2.3 会计凭证介绍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填制方法2.4 会计账簿介绍会计账簿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方法第三章:账户分类3.1 资产类账户介绍资产类账户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常用资产类账户的分类和作用3.2 负债类账户介绍负债类账户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常用负债类账户的分类和作用3.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介绍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概念和特点解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分类和作用3.4 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介绍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概念和特点解释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分类和作用第四章:财务报表4.1 资产负债表介绍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4.2 利润表介绍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4.3 现金流量表介绍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4.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介绍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概念和作用解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和步骤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5.1 会计循环介绍会计循环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5.2 会计核算介绍会计核算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5.3 会计软件介绍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5.4 会计报表分析介绍会计报表分析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指标第六章:账户管理与会计政策6.1 账户管理介绍账户管理的重要性解释如何有效管理账户,包括分类、登记和核对6.2 会计政策解释会计政策的定义和作用讨论制定和变更会计政策的影响6.3 会计估计介绍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原因解释如何进行会计估计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6.4 会计信息质量讨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解释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第七章:税务会计7.1 税务会计概述介绍税务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7.2 所得税会计解释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原则和方法讨论递延税项的计算和披露7.3 增值税会计介绍增值税的概念和会计处理解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和税务申报7.4 税务审计与税务筹划讨论税务审计的流程和应对策略介绍税务筹划的概念和合法性第八章:内部控制与审计8.1 内部控制概述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的讨论内部控制的原则和框架8.2 内部控制要素介绍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解释每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8.3 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讨论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解释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和流程8.4 外部审计介绍外部审计的概念和流程解释注册会计师的角色和审计报告的内容第九章:国际会计准则与跨国公司会计9.1 国际会计准则(IAS)解释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IAS与本地会计准则的差异和转换9.2 跨国公司会计介绍跨国公司会计的特点和挑战解释跨国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汇率转换9.3 转移定价解释转移定价的概念和目的讨论转移定价的税务规划和合规性问题9.4 外国直接投资(FDI)会计介绍外国直接投资会计的处理原则解释FDI项目的会计核算和报告第十章:会计伦理与职业素养10.1 会计伦理概述解释会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10.2 会计职业素养介绍会计职业素养的要求和标准解释会计职业责任、公正性和保密性的重要性10.3 会计舞弊与防范讨论会计舞弊的类型和原因解释会计舞弊的防范措施和举报机制10.4 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强调终身学习在会计职业中的重要性讨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继续教育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会计概述中的会计要素和会计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