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根的变态
- 格式:docx
- 大小:132.90 KB
- 文档页数:5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营养器官》优质教案一、根的形态与功能(一)根的形态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
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
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
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
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根教案标题:奇妙的根——探索植物的生命之源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根的基本形态和功能,理解根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3.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爱护。
二、教学内容:1. 根的定义和种类2. 根的形态和结构3. 根的功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4. 植物与根的关系三、教学准备:1. 各种植物的根部实物或图片2. 小铲子、花盆、土壤、豆类种子等实验材料3. 教学PPT或故事书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讲述关于根的故事或者展示根的图片,引发幼儿对根的好奇心。
2. 讲解知识:使用PPT或故事书,介绍根的定义、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
3. 实验活动:让幼儿亲手种植豆类种子,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生长出根的过程,以此直观理解根的功能。
4. 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根的形态和功能。
5.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根对植物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不同植物的根部,对比它们的差异。
2. 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简单的植物养护活动,如浇水、施肥等,进一步体验和理解根的功能。
六、教学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了解了根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大家亲身体验了根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希望小朋友们能继续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爱护每一片绿色。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评估他们对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在后期的观察活动中,观察幼儿能否正确识别和描述不同植物的根部,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植物的根教案植物的根教案1教学目标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重点1.识别植物根系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描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观察教科书中的图5—3。
(2)课前培养:利用培养皿培养小麦(大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
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培养皿内保持较适宜温度),使根毛大量长出。
(3)查询书籍、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水土保持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1)根据课本,准备观察《根尖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不同之处:一是准备小麦(大麦)种子萌发后的根尖,以备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观察。
二是用压片法制作临时装片(一种用苏木精染色,可观察到具有环纹、螺纹等花纹的导管;一种用紫药水染色可观察到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
(2)准备课本第6l页探究《根的生长部位》的实验的材料用具(如长出2cm 幼根的红豆的幼苗)。
(3)查询书籍、、录像,搜集一些有关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水土保持方面的资料。
(4)制作有关伸长区细胞生长,根毛细胞形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资料:1.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
2.一株黑麦平均每天长出1l 490万条根毛,每天伸长80km多,从萌发到抽穗,约有150亿条根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根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根毛这么多?等等,以此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问题,并作出最贴近问题答案的假设,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科学探究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一)根尖的结构方案一:1.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根尖,直观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观形态。
幼儿园大班主题公开课奇妙的根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奇妙的根》,涉及第三章《植物的生长》第二节《根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植物的根,了解根的功能,探索根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根的形态和功能,提高幼儿对植物生长的认知。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幼儿的环保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根的功能和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植物的根,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植物根的图片、实物,生长过程的幻灯片,植物生长记录表。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植物生长观察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植物根的图片,引发幼儿对根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 讲解:讲解各种植物根的形态和功能,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让幼儿了解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 例题讲解: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植物根的生长过程,讲解根的生长原理,让幼儿理解根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观察到的植物根,绘制植物生长记录表,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根的生长情况,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根2. 内容:植物根的形态:直根、须根、块根等植物根的功能:吸收水分、养分,固定植物体等根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分支、老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植物根,记录生长情况。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植物根,描述其形态、功能及生长过程。
答案: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养分,固定植物体,支持植物生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植物根的奥秘。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能吃的根茎植物教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根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2)让幼儿知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3)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的根。
活动准备:多媒体设备、制作好的课件、各种各样的根、做好的变态根的食物(红薯、胡萝卜、山药、白萝卜)。
过程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幼儿自由进入活动室。
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诉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2、引导幼儿认识植物的变态根。
让幼儿看课件“胡萝卜娃娃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说了半天,有一个人可着急了,是谁呢?(变态根如果由教师直接介绍有点苍白无力,且缺乏新鲜感,无法吸引幼儿注意力,在这里教师运用课件,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从视觉和听觉上一下子吸引了幼儿注意力。
)3、教师总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桌面上实物的对比,让幼儿从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样性。
)(二)根的吸收。
1、让幼儿看课件“小鹿和大树的对话”。
(通过课件中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明白了: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看课件“根的吸收”。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直观并形象地了解了根的吸收过程)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在这里主要是巩固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三)根可以食用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我们一起来尝尝(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对变态根的认识)B、好吃吗?(好吃)这些根我们有时也要吃,(出示各种中药的根)但它们好吃吗?(不好吃)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对,是中药,给我们人类治病的。
(四)艺术品:根雕还有一些根非常有意思,你们看(看课件)(这些是幼儿平时不易看到的。
近年来,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许多家长开始积极为自己的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课程。
针对这一现象,各类学前课程也纷纷应运而生,其中《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大班教案便是备受推崇的一款课程。
本文将从教案的原理、教学内容、实践效果等三个方面为您逐一解析。
一、教案原理根是一棵植物最为重要的部分,研究根的形态结构,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在土中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了解根的形态结构》教案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帮助学生从小就对植物的生态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到了传递水分、养分以及固定植物体的重要作用。
了解和探索根的形态结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内在机理。
因此,这款教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二、教学内容《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大班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讲述植物的生长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根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对于植物的热爱和兴趣。
2.根的形态结构:教师将不同植物根的结构图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根具有的不同形态。
3.根的作用:通过展示果树、萝卜、花生等不同植物的根及成长情况,学生将能够深入掌握根的作用。
4.小游戏:在故事和知识传递的基础上,进行小游戏,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以上四个部分自然衔接,教案依次展示,学生将逐渐深入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和根的作用,同时还为孩子们提供了趣味横生的学习体验。
三、实践效果《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大班教案的实践效果经过多年的检验,得到了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好评。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此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兴趣性强:教案具有丰富的生动故事和趣味横生的小游戏,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植物的探究和学习热情。
2.知识性广:教案内容涵盖了根的形态结构、根的作用等知识点,帮助孩子们全面深入了解根及其作用。
3.实用性强:了解根的形态结构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植物,同时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应用到生态环境中,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大班主题公开课奇妙的根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植物》,主要围绕植物的根进行教学。
教材的章节为《根的秘密》,详细内容包括根的功能、根的类型、根的生长过程以及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根的基本功能,认识到根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根的生长过程,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根的生长过程的理解、不同类型根的特点。
教学重点:根的功能、根的类型、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根的实物、图片、PPT、生长观察箱、泥土、植物种子。
学具:画纸、彩笔、泥土、植物种子、小铲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出示植物根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根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根有什么作用吗?它们长在植物的哪个部分?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根的功能、类型、生长过程。
举例说明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药材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请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根的知识。
小组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4. 动手操作(15分钟)发给每组幼儿画纸、彩笔,请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根。
引导幼儿用泥土、植物种子和小铲子进行种植实验,观察根的生长过程。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根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植物?六、板书设计1. 根的功能2. 根的类型3. 根的生长过程4. 根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根,并简单介绍它的功能。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学校的植物,记录根的生长过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根的生长过程和根的类型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实地观察不同植物的根,了解根与土壤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2.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产生过程;2.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情感态度】1.体验数学的简洁美;2.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根的判别式的正确理解与运用.【教学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公式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2+5x+6=0(2)9x2-6x+1=0(3)x2-2x+3=0解:(1)x1=-2,x2=-31(2)x1=x2=3(3)无解【教学说明】让学生亲身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回顾已有知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观察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需先确定a,b,c的值,然后求出b2-4ac的值,它能决定方程是否有解,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即Δ=b2-4ac.我们回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归纳结论】(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 acbbx24 21-+-=,aacbbx242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ab2;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例1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解:(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无实数根;(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例2 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2-(2m-3)x+m+1=0,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没有实数根?解:(1)m<41且m≠-1;(2)m=41;(3)m>41.【教学说明】注意(1)中的m+1≠0这一条件.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方程x2-4x+4=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2.已知x2+2x=m-1没有实数根,求证:x2+mx=1-2m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答案】1.B2.证明:∵x2+2x-m+1=0没有实数根,∴4-4(1-m)<0,∴m<0.对于方程x2+mx=1-2m,即x2+mx+2m-1=0,Δ=m2-8m+4,∵m<0,∴Δ>0,∴x2+mx=1-2m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1)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2.运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隐含条件.【教学说明】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回忆整理,再由小组代表陈述.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师适时点拨下,学生在发现归纳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思维能力.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初中植物的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根的分类及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根的基本结构。
2. 根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1. 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2. 根的分类及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植物根的模型或图片。
2. 各种植物的根样本。
3.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注意它们的根部。
2. 提问:你们对植物的根有什么了解?二、探究植物根的基本结构(15分钟)1. 展示植物根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根的各个部分。
2. 讲解根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根冠:保护根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
- 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部不断延伸。
-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开始伸长,是根的主要生长部分。
- 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开始分化,形成根毛,是根的吸收区域。
三、学习根的分类及特点(15分钟)1. 展示各种植物的根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分类。
2. 讲解根的分类及特点:- 直根:主根发达,侧根短小,如菜豆、苹果树。
- 须根:主根不发达,侧根多而细,如玉米、小麦。
- 块根:由多个细胞膨大形成,如甘薯、土豆。
四、总结与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植物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进行课堂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根的生长情况。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植物根的生长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植物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了根的分类及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生长条件和影响因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 ,判别方程根的情况和进行有关的推理论证;3.会运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2.加深师生间的交流 ,增进师生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的推导.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说出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042422≥--±-=ac b a ac b b x <二> 设置悬念 ,进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会了怎么解一元二次方程,那么 ,现在丁老师这儿还有一手绝|活 ,就是:我随便拿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 ,我不用具体地去解它 ,就能很快知道它的根的大致情况 ,不信呀 !同学们可以随便地出两个题考考我.〔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编题考老师.〕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我的绝|活是怎么回事吧 ?那么好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公式法解以下三个一元二次方程;你们会很快发现我的奥秘.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⑴x 2 +3x +2 =0 ⑵ x 2 +8x +16 =0 ⑶3y 2 +10 =2y注:找三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在位上做.〔学生都会在积极解答 ,寻找其中的奥秘.〕<三> 启发引导 ,发现结论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方程的解题过程 ,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 ,每题都是先确定了a 、b 、c 的值 ,然后求出x 1,x 2 ,b 2 -4ac 在解方程)0(02≠=++a c bx ax 起着重要的作用 ,显然我们可以根据b 2-4ac 的值的符号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 ,因此 ,我们把b 2 -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通常用符号 "△〔读作delta ,它是希腊字母〕〞来表示 ,即△ =b 2 -4ac .我们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遇到: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一个数学式子的情况 ,同学们要逐渐适应这一点 ,它表达了数学的简洁美.通过解这三个方程 ,)0(02≠=++a c bx ax 同学们可以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哪几种 ,谁能总结出来 ?我们不难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三种情况:① 当△>0时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 当△=0时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a b x x 221-==;③ 当△<0时 ,方程没有实数根. 课本中 "上述判断反过来说 ,也是正确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原命题的逆命题是正确的.① 假设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那么△>0;② 假设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那么△ =0;③ 假设方程没有实数根 , 那么△<0.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用途不同:原命题的用途是: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 ,根据△值的符号 ,用原命题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逆命题的用途是:在方程根的情况下 ,用逆命题来确定△值的符号 ,进而可求出系数中某些字母的取值范围.注意运用原命题与逆命题时 ,必须把所给的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前方可使用.<四>应用新知例1 不解方程 ,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⑴ .02352=--x x ⑵ y y 204252=+ ⑶ 01322=++x x 解:⑴ 这里a =5 ,b = -3 ,c = -2 ,△ =b 2-4ac =9 -4×5×( -2) =49>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⑵ ⑶ 两名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在位上做.例2 当m 取何值时 ,关于x 的方程 221(2)104x m x m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 ?解: )141(4)2(22-⨯--=∆m m48m =-+〔1〕当084->+m ,即2<m 时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当084=+-m ,即2=m 时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当084<+-m ,即2>m 时 ,方程没有实数根例 3 当k 取何值时 ,关于x 的方程222k k kx x -=-有实数根 ?并求出这时方程的根〔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分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来判断.解:原方程可化为: )(4422k k k --=∆k 4=当04≥k 时 ,即0≥k 时 ,方程有实数根.这时 ,方程的根是242k k x ±=, 即k k x k k x +=+=11,教学结论:判定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一般步骤是: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确定a 、b 、c 的值 ,计算△ =2b -4ac 的值;根据根的判别式 ,写出结论.【说明】解字母方程是学生学习的薄弱处 ,在教学中应加以重视.试一试: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2)x 2 +k =(2k -1)x 有实数根 ,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由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后 ,教师评价.)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0≠a ;〔2〕0≥∆ ,两者不可缺一 ,但在实际应用时 ,学生往往会无视a o ≠的情况 ,在教学时应引起注意.<五> 课堂练习 P 32 练习 1、2<六> 小结与评价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掌握了什么方法 ?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222=+-k k kx x<七> 布置作业P33 1、3、4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反思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那么 ,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2、通过实例 ,探究出有理数除法法那么 .会把有理数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 ,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重点:有理数除法法那么的运用及倒数的概念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 ,0不能作除数以及0没有倒数的理解 .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1、有理数乘法法那么两数相乘 ,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几个数相乘 ,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 ,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 ,积为正 .有一个因数是0 ,积就为0.2、有理数乘法运算律:a×b = b×a (a×b)×c = a×(b×c). a×(b +c) =a×b + a×c3、计算〔分组练习 ,然后交流〕〔见ppt〕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1〕6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孩 ,每个小孩分到几个苹果 ?〔2〕怎样计算以下各式 ?〔-6〕÷3 6÷〔-3〕〔-6〕÷〔-3〕学生:独立思考后 ,再将结果与同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知识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完成上例 ,要求6÷3即要求3×?=6 ,由3×2=6可知6÷3=2 .同理〔-6〕÷3=-2 ,6÷〔-3〕=-2 ,〔-6〕÷〔-3〕=2 .根据以上运算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对于两个有理数a,b ,其中b≠0 ,如果有一个有理数c 使得c×b =a ,那么我们规定a÷b =c ,称c叫做a除以b的商 .2、从有理数的除法是通过乘法来规定 ,引导学生比照乘法法那么 ,自己总结有理数除法法那么 ,经讨论后 ,板书有理数除法法那么 .同号两数相除得正数 ,异号两数相除得负数 ,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以何一个为等于0的数都得0教师指出:为了使商存在且唯一 ,要求除数不等于0 ,即0不能作除数 .三、应用迁移 ,稳固提高例1 计算〔1〕〔-24〕÷4 〔2〕〔-18〕÷〔-9〕〔3〕10÷〔-5〕引导学生按照有理数除法法那么进行计算 ,既先确定商的符号 ,再计算绝|对值 .请四位同学到黑板做 ,完成后 ,师生共同订正 .四、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小学里学过有关倒数的概念是什么 ?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用1除以这个数〕 4和 +32的倒数是多少 ?0有倒数吗 ?为什么没有 ?2、小学里学过的除法与乘法有何关系 ?例如10÷0.5 =10×2;0÷5 =0×〔51〕 ,你能总结总结出一句话吗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我们已经知道 10÷〔 -5〕 = -2 ,又 10×〔 -51〕 = -2 所以就有:10 ÷〔 -5〕 =10×〔 -51〕 引入倒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 ,那么把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 ,也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这里( -5)×( -51 ) =1 ,我们把 -51 叫作 -5的倒数 . 3、5÷0 = ? ,0÷0 = ?呢 ?〔这些式子无意义〕也就是说0是没有倒数的 . 提问:〔1〕以上两组数的计算结果怎样 ?〔2〕5与51 ,52-与25-是一对什么数 ? 由上面的计算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 上述结论称之为有理数除法的第二个法那么 .例2〔1〕写出9 ,32- ,87 , -1 ,1 , -241的倒数 . 〔2〕计算:(1) ( -12)÷31; (2) 15÷( -73) (3) ( -152)÷( -32) 3、课堂练习:P36练习第1、2、3题四、总结反思〔1〕有理数的除法法那么是什么 ?〔2〕如何运用除法法那么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五、作业:P41习题组第6、7、8题。
第九章营养器官的变态前面已分别论述了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但这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植物所表现的。
还有一些植物因其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行使特殊的生理功能,使其营养器官无论是在形态上、构造上,还是生理功能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并且历经若干世代以后,一代代的遗传下来,成为这种植物的遗传性状,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变态器官较正常营养器官,难以在外形上区分,常常要从其形态发生上来加以判断。
营养器官的变态,根、茎、叶都有,现分述如下:一、根的变态变态根从其功能上来看,可分为三大类:(一)贮藏根主要适应于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一般分肉质直根和块根。
1. 肉质直根(fleshy tap root)如萝卜、胡萝卜、甜菜的根均属此类。
肉质直根并不完全是根。
其上部为下胚轴发育而成,顶部为节间很短的茎,上面着生许多叶。
肉质直根的下部为主根肥大发育而成,具有二纵列、四纵列侧根,这部分也是我们食用的主要部分。
在发达膨大的主根内,薄壁细胞极为发达,其内贮存大量养料,以供给植物过冬后,次年生长的需要。
第二年便会在肉质直根上抽出茎来,然后开花结实。
一般一株植物仅有一个肉质直根。
各种变态的肥大直根虽然在外表上相似,都由主根肥大而成,但不同的植物其肉质直根的内部结构却不一样的。
例1:萝卜其肉质直根大部分是次生木质部,其中的木薄壁组织非常发达,贮藏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且非木质化,为食用的主要部分。
木质部中没有木纤维,且导管也很少。
相反,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极小,与外部的周皮组成皮部。
例2:胡萝卜其肉质直根大部分是次生韧皮部,其中的韧皮薄壁组织非常发达,含糖量很高,并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类,为食用的主要部分,由于胡萝卜素在食用后可转变为维生素甲,因此胡萝卜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例3:甜菜甜芽根较为特殊。
它除有正常的次生结构外,还具有发达的由副形成层(accessory cambium)产生的三生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02变态根的类型
有些植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其根的形态构造产生了一些变态,这些变态性状形成后可以代代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变态根常见的类型有:
◼贮藏根(storage root)
根的部分或全部因贮藏营养物质而变的肥大。
肉质直根(fleshy tap root):由主根肥大而成的。
如胡萝卜、白芷、桔梗、萝卜、菘蓝、丹参、芫青、明党参、党参等。
◼正常根的形态和类型
◼块根(root tuber):是由侧根肥大形成的。
在外形上常常不规则。
如甘薯、天门冬、何首乌、麦冬、百部等。
何首乌山芋
◼根的变态
◼支柱根(prop root)
植物靠近泥土的茎
节上产生一些不定
根深入土中,以增
强支持茎干的作用。
如玉米、薏苡、甘
遮、高梁等。
根的变态
◼攀援根(climbing root):攀援植物在其地上茎上生出不定根,以使植物能攀附于石壁、墙垣、树干或其他物体。
爬墙虎的支持根
◼根的变态
◼气生根(aerial root):自茎上产生的不伸入土中而暴露于空气中的不定根。
它具有在潮湿空气中吸收和贮藏水分的能力。
如石斛、吊兰、榕树等。
吊兰榕树
◼水生根(water root):水生植物的根呈须状垂生于水中,纤细柔软并常带绿色,称水生根。
如浮萍,睡莲等。
◼寄生根(parasitic root):寄生植物产生的不定根伸入寄主体内吸收水分和营养,称寄生根。
如菟丝子,列当等。
菟丝子与寄主葡萄寄生根显微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