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培训为了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1.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增强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消防法规。
2.掌握消防知识和技能:使员工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火灾扑救和疏散逃生的基本技能。
3.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单位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能力,提高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培训对象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全体职工。
2.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三、培训内容1.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员工的消防安全法制观念。
2.消防安全知识:学习火灾的危害、火灾预防、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等。
3.火灾扑救和疏散逃生:学习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疏散逃生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消防安全管理:学习消防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5.火灾应急预案:学习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执行和修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座、观看视频等形式,使员工掌握消防基本知识和技能。
2.实操培训:通过模拟火灾现场,使员工掌握火灾扑救和疏散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火灾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单位的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五、培训时间1.理论培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小时。
2.实操培训: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4小时。
3.应急演练: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每次演练时间不少于2小时。
六、培训师资1.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消防专业人士担任培训讲师。
2.选拔优秀员工参加消防培训,担任内部培训讲师。
七、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和实操技能考核。
2.定期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火灾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进行调整,以提高培训效果。
消防重点单位安全知识培训方案消防重点单位安全知识培训方案一、培训目的:消防重点单位安全知识培训是为了提高职员对于火灾防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员工处理火灾事件的应变能力,减少火灾发生的几率,确保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二、培训内容:1.火灾防控基础知识:1.1 火灾的定义与特点1.2 火灾发生的条件1.3 火灾传播的途径1.4 火灾的分类及危害2.火灾逃生技能:2.1 常见火灾逃生通道与设施2.2 各类逃生器械使用方法2.3 火灾逃生时的安全原则2.4 火灾逃生中的常见错误行为与应对策略3.消防器材的使用:3.1 灭火器的种类与使用方法3.2 消防栓的结构与使用方法3.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原理与操作3.4 消防控制室的作用与操作规程4.消防组织与应急处置:4.1 安全疏散疏导员的职责与要求4.2 消防小组的职责与作用4.3 灭火救援的基本原则与步骤4.4 重要设备的防火管理与应急处置5.火灾预防知识:5.1 火灾隐患排查与整改5.2 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与管理5.3 用电安全与电气火灾防范5.4 周边环境的火灾预防措施三、培训方式和时间:1.方式: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包括理论培训、实地教学和模拟演练等。
2.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时间,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综合培训。
四、培训教材和工具:1.培训教材:编写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包括培训内容的详细介绍和实例分析。
2.培训工具:展示消防器材、模拟火灾场景和逃生救援演示等。
五、培训评估和考核:1.培训评估:通过教学情况反馈、学员反馈和模拟演练结果等多方面评估培训效果。
2.培训考核:设置培训考核环节,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
六、培训效果及持续改进:1.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的效果和成果,如提高员工火灾防控的意识、掌握适当的灭火和救援方法等。
2.持续改进:根据培训反馈,及时调整、完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培训讲师及机构:1. 培训讲师:消防专业人员、民事防灾救灾教师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人员。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培训方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培训方案1. 培训目的消防安全是重点单位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为了增强员工对火灾的预防、避险和应急处理的能力,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单位的正常运营,制定本培训方案。
2. 培训对象全体员工,特别是从事特殊岗位和具有重要职责的人员。
3. 培训内容(1) 消防法律法规:介绍国家消防法以及各级政府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员工了解消防安全的法律要求和事故责任追究。
(2) 火灾危害认识:分析火灾对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影响,引导员工认识火灾的危害性,明白预防火灾的重要性。
(3) 火灾预防知识:介绍火灾的成因、火源的分类以及火灾常见的危险源,告诉员工如何避免火源和火灾隐患出现。
(4) 灭火器使用和维护: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逐一演示并让员工亲自操作灭火器,培养员工灭火的能力。
(5) 灭火逃生演练:组织单位全体员工参加灭火逃生演练,设置多个灭火器和逃生通道,模拟真实火灾环境,让员工通过实践培养自救互救的意识和技能。
(6) 应急疏散计划:详细介绍单位的应急疏散计划,包括疏散通道的设置、逃生设施的使用和疏散指挥的程序,确保员工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7)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历史上的重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火灾原因、扑灭救援过程和事故后果,从中吸取教训,引导员工增强火灾安全意识。
(8) 气象条件对火灾扩散的影响:了解气象因素对火灾的影响,包括风向、风速、气温等,指导员工在发生火灾时评估火灾扩散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9) 消防设施和装备:介绍单位内消防设施和装备的位置、使用方法和维护要求,让员工熟悉消防设施和装备的使用,并能够根据情况正确使用。
(10) 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介绍单位的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的规划、设置和维护要求,确保通道和出口的畅通,并定期检查和演练疏散程序。
4. 培训形式和时间(1) 培训形式:采用讲座、视频教学、实地演练等多种形式结合,以提高培训效果。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为了加强我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使重点单位的全体员工掌握消防安全基本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熟悉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提高火灾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扑救和疏散。
二、培训对象重点单位的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保安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3.1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消防安全责任制•火灾的危害及预防•消防安全四个能力3.2 消防设施设备•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及维护•室内外消火栓的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及作用3.3 火灾应急处理•火灾报警及应急响应流程•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人员疏散及逃生自救•火灾事故的调查与处理3.4 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消防安全检查与整改•消防安全培训与教育•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四、培训方式结合理论教学和实操演练,采用PPT讲解、案例分析、现场演示、互动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五、培训时间及地点•时间: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地点:单位内部或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场所六、培训师资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消防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资质的消防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七、培训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实操考核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目标。
八、组织实施1.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组织本次培训,明确培训负责人。
2.提前与培训师资沟通,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准备培训场地、设施设备及培训资料。
4.组织培训对象参加培训,确保全体员工参与。
5.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培训质量。
6.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
九、培训经费根据单位财务状况,合理预算培训经费,包括培训师资费用、场地租赁费用、培训资料费用等。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培训教材第一章消防安全意识与法律法规知识I. 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人们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了火灾发生时的处置能力和自救能力。
消防安全意识的树立是消防工作的基础。
II. 相关法律法规1.《消防法》该法规定了消防工作的基本要求、责任分工和建筑物消防设施的规划、施工和维护。
对于重点单位,该法也提出了特殊要求和处罚措施。
2.《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要求,包括任职人员的消防责任、消防组织建设和消防安全检查等方面。
III. 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提升1. 通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2. 建设消防安全意识日常管理机制建立消防安全值班制度、消防演练制度等,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持续推进。
第二章火灾预防与应急处理I. 火灾预防措施1. 消防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其正常使用。
2. 火灾隐患排查开展定期火灾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II. 火灾应急处理1. 火灾报警与应急排查发生火灾时,要立即启动火灾报警系统,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组织排查和人员疏散。
2.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培训员工正确使用灭火器并进行灭火演练,提高灭火能力。
第三章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I.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组织架构、内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
II. 重点单位消防设施的规划与设置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等级和面积,合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确保建筑物内部的安全疏散通道畅通,并进行定期维护。
III. 重点单位消防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
结语本教材主要介绍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培训内容,包括消防安全意识与法律法规知识、火灾预防与应急处理、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参加消防安全培训人员的签到簿
培训时间:2011年月日下午培训地点:公司楼会议室
(人员超过序号时,签到本的页面可另加)
消防安全培训资料(照片)
(5寸照片,洗印后贴在此处)
利用课件方式讲解消防安全常识
(5寸照片,洗印后贴在此处)
员工学习灭火器使用方法
消防安全培训资料(照片)(5寸照片,洗印后贴在此处)
员工学习室内消火栓的使用方法(5寸照片,洗印后贴在此处)
通过楼梯进行疏散演练
消防安全培训资料(照片)(5寸照片,洗印后贴在此处)
员工使用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5寸照片,洗印后贴在此处)
员工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培训
一、明确两个消防安全管理人,并组织培训,确保每天有1管理人随时在岗在位。
二、落实消防安全制度
三、进行每日的防火检查、巡查。
公众聚集场所要填写每两个小时检查一次的《防火巡查记录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填写《防火检查记录表》;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夜间防火巡查应不少于两次。
一、具体该如何进行防火巡查、检查:(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1、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3、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4、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5、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6、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7、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8、易然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9、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10、防火巡查情况;
11、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12、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13、检查完毕后,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14、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改正;对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当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15、规范建立档案资料,并装订成册。
档案资料我已经全部拷贝在电脑上,会议结束后请大家自行排队拷贝。
二、单位员工应当熟悉下列内容:(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1、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
2、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方法;
3、初期火灾的处置程序和扑救初期火灾基本方法;
4、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5、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熟悉本单位灭火力量和扑救初期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
发生火灾时:
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呼救,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 min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1、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
2、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
3、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4、火灾确认后,单位应当于3 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5、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消防队报警,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6、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7、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8、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9、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10、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正确、熟练操作本单位的自动消防设施。
三、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应当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以及引导人员疏散程序,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2、火灾发生后,员工应当迅速判明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立即按照疏散逃生的基本要领和方法组织引导疏散逃生。
3、人员密集场所员工在火灾发生时应当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稳定火场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积极引导群众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避难层(间)、楼顶等安全地点疏散逃生,并防止拥堵踩踏。
4、发生火灾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a)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b)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c)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
d)婴幼儿和老、弱、病、残人员应当优先疏散。
5、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以下消防安全标志或图示:
a)在醒目位置设置一张单位总平面图;
b)每个楼层或房间设置一张疏散指示图;
c)每个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一个使用方法标牌;
d)每个安全出口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标志;
e)疏散走道每20 m设置一个疏散指示标志;
f)消防车通道每50 m设置一处提示性标牌;
g)每个危险场所或部位设置一个警示性标牌。
6、人员密集场所应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四、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1、社会单位应当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2、单位应当购置或制作书籍、报刊、杂志等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资料,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3、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在岗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应掌握以下内容:
a)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
b)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c)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d)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
技能;
e)本单位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
f)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