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秋浙大《刑法分论》在线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刑法总论》课程作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第一章刑法概述填空题1.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__宪法__,实践根据是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2.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3.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是其基本内容。
4.广义的刑法不仅包括刑法典,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5.制定刑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
6.刑法从体系上分为总则和分则两部分。
7.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8.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方法分类,可分为文理解释、理论解释。
9.我国现行刑法的实施时间是 1997年10月1日。
10.有权对刑法出作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填空题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中最主要的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
2.罪刑法定原则概括起来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3.罪刑法定主义有四个派生原则,分别为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除了罪刑法定原则外,还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填空题1.刑法的效力范围可分为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
2.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3.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追究。
4.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处理。
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5.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0323)《刑法分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1批次2:第2批次3:第3批次4:第4批次5:第5批次6:第6批次1:[论述题]苏某于1992年被A国间谍机关招募为间谍,经过特工训练后,于1994年受该间谍机关的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了国家机密情报,1999年再次潜人我国境内某市时,被国家安全机关人员抓获,苏某在被抓捕时,开枪拒捕,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一名。
问:苏某的行为构成何罪?参考答案: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2:[多选题]下列各罪中,属叙明罪状的犯罪是( )A:故意杀人罪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C:传授犯罪方法罪D:走私淫秽物品罪参考答案:BD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3:[多选题]下列关于法定刑和宣告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定刑是宣告刑的基础B:宣告刑是法定刑的实际运用C:宣告刑是绝对确定的D:法定刑是绝对不确定的参考答案:ABC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同时,苏某在被抓捕过程中,开枪拒捕,并打死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以间谍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4:[多选题]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把罪状分为(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参考答案:ABCD苏某参加A国间谍组织并受其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我国的国家机密情报,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苏某的行为已构成间谍罪。
《刑法学分论》习题及答案集目录第二十章罪刑各论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二十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二十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十五章侵犯财产罪第二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二十七章贪污贿赂罪第二十八章渎职罪第二十章罪刑各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C)。
A.犯罪的直接客体 B.犯罪对象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2.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大多数罪状是(C)。
A.简单罪状 B.空白罪状C.叙明罪状 D.引证罪状3.下列属于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是(A)。
A.处死刑 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C.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D.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4.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属于(C)。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宣告刑5.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D)。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6.刑法第151条第4款规定:“犯第1款、第2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本规定的罪状属于(C)。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7.在条文中不直接说明某种犯罪的构成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罪违反的有关法规的,属于(B)。
A.引证罪状 B.空白罪状C.简单罪状 D.叙明罪状二、填空题1.我国刑法典主要由总则和分则组成。
2.我国刑法分则的绝大多数条文由罪状和法定刑组成。
3.我国刑法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排列的主要依据是社会危害性。
4.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主要是相对确定法定刑。
5.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罪状主要是叙明罪状。
三、名词解释题1.罪状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某种具体犯罪构成特征状况的描述。
2.叙明罪状叙明罪状,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进行较为详细描述的罪状。
浙江大学17春16秋浙大《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一、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免除处罚是指犯罪分子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免除其刑罚处罚。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2. 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3. 《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4.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5. 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处罚,我国立法一律采取双罚制。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6.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7. 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8. 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9. 甲教唆乙去丙家盗窃,乙到丙家后,发现只有丙女一人在家,便强奸了丙女,而没有盗窃。
甲构成盗窃罪未遂,乙构成强奸罪既遂。
二人不成立共犯关系。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10. 甲得知乙、丙二人要去打丁,就找了两根棍棒交给乙、丙,并嘱咐乙、丙,只把丁的腿打断,不要把丁打死。
但乙丙因用力过重,丁两天后死亡。
甲只应负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不应负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责任。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浙大《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二、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属于没收财产刑范围的是:()A. 王某买卖伪劣商品,案发后查获的用于生产伪劣商品的进口机器B. 邓某犯诈骗罪,案发后被冻结在银行的合法收入10000元C. 郭某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发后查获的3公斤吗啡D. 张某拦路抢劫,将被害人打昏后所得的3万元人民币正确答案:2. 彭某因私愤蓄意杀害韩某。
奥鹏17春吉大16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A.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D.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正确答案:2. 我国刑法分则类罪分类的主要标准是()A. 一般客体B. 同类客体C. 直接客体D. 简单客体正确答案:3. 关于减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其有期徒刑的刑期,自行为人被羁押之日起计算B.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相应缩短C. 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主刑减刑的,其缓刑考验期不受影响D. 减刑只适用于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管制不存在减刑正确答案:4. 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正当业务行为B. 紧急避险C. 正当防卫D. 自救行为正确答案:5. 我国《刑法》中的追诉时效是指()。
A. 经过一定期限,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对判刑的人不再执行刑罚B. 刑法的溯及力C. 刑法的时间效力D. 经过一定期间,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6. 下列情况中哪些行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A. 二人以上的人中有的是过失行为B.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C.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行为D. 一人和不满14岁的另一人同时实施某种故意犯罪正确答案:7. 下列哪一项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A. 禁止习惯法的适用B. 禁止类推制度C. 重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D. 法律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正确答案:8. 章某是美国公民,一日我国一艘货船途径美国,章某向船上射击,将日本公民A射死。
对章某的行为,我国的刑法()管辖权;汪某从日本向我国境内寄炸弹,但在日本就被警方破获。
丐帮无聊人论坛刑法分论作业(1)题目: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的思考题1、间谍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认定。
答: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接受外国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构成要件:1、本罪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参加间谍组织、接受外国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3、本罪的主休,是一般主体,凡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必须明知是间谍组织而参加或接受外国间谍组织或其代理人的任务或指示轰击目标。
间谍罪的认定:1、罪与非罪的界限。
在区分罪与非罪界限时,关键是看行为人有否犯罪的故意。
2、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参加间谍组织后又实施刺探、窃取、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的,或者在接受外国间谍组织或其代理人派遣的任务后实施完成任务的行为时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已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都只能按一罪处理,不能实行数罪并罚。
2、叛逃罪的概念、构成要件、认定。
答: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撤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构成要件:1、本罪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履行公务期间,撤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构成本罪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行为发生在履行公务期间;第二,行为具体表现为撤离岗位叛逃境外或撤离岗位在境外叛逃;第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此外,掌握国家秘密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也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
为直接故意。
叛逃的犯罪动机可能复杂多样。
有的是向往国外的物质生活;有的是出于对祖国的仇视等等。
刑法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1、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其中的“外国”是指()。
A.外国政府B.某国政府或某几国政府C.外国政府、外国政党、外国政治集团D.某个外国人或某几个外国人2、张某多次召集他人秘密商量,意图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统一的的多民族的国家和民族团结。
但由于其中一人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张某等人未及实施具体的行为,即被抓获。
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
A.分裂国家罪既遂B.分裂国家罪未遂C.背叛国家罪D.煽动分裂国家罪3、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密谋推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某日,四人策划成立“自由民主党”反动组织,共同起草了“宣言书”,诬蔑、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号召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宣言书”制作完毕以后,甲、乙、丙、丁四人多次在公共场合进行散发。
四人的行为构成()。
A.背叛国家罪B.煽动分裂国家罪C.颠覆国家政权罪D.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4、胡某系我国公民,他在得知李某正在为境外的某个机构窃取我国的某项国防机密时,为李某提供了一笔资金予以帮助。
后李某和胡某均被我国家安全机关抓获。
胡某的行为属于()。
A.资敌罪B.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C.间谍罪共犯D.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共犯5、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构成()。
A.资敌罪B.间谍罪C.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投敌叛变罪6、李某系国家机关保密室工作人员,为达到出国目的,李某主动将其所保管的国家事务中重大决策的秘密文件提供给境外某机构。
李某构成:A.间谍罪B.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C.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二、多项选择题1、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从重处罚的犯罪是()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B.资助危害国家分裂犯罪活动罪C.武装叛乱罪D.间谍罪2、在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章中犯罪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的犯罪有()A.背叛国家罪B.分裂国家罪C.投敌叛变罪D.叛逃罪E.间谍罪3、投敌叛变罪的行为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A.投奔敌营,为敌方效力B.带领人民警察投敌叛变C.勾结外国背叛国家D.资助武装叛乱、暴乱分子4、间谍罪的犯罪主体是()A.无国籍人B.中国公民C.境外机构、组织D.外国人5、分裂国家罪的犯罪首要分子可处()A.无期徒刑B.死刑C.拘役D.剥夺政治权利E.没收财产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A.造谣B.组织、策划C.诽谤D.发表、散布侮辱性言论或文字7、间谍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分配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D.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分配的任务8、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犯罪手段是()A.窃取B.策划、组织C.收买D.刺探、非法提供三、名词解释1.分裂国家罪2.间谍罪3.资敌罪四、简答题1、投敌叛变罪与叛逃罪有什么区别?2、间谍罪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有什么区别?五、案例分析【案情】一被告人丰某,男,40岁。
《刑法分论》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发现自己的摩托车被乙盗走,就于某日晚上潜入乙家中,将自己的摩托车开走。
甲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B. 洗衣店经理甲发现乙家的走廊上晒着一套价值2000元的西服,便欺骗本店工人丙说:“乙要洗西服,但没有时间送来;你到乙家去将走廊上晒的西服取来。
”丙信以为真,取来西服交给甲,甲将西服据为己有。
甲的行为成立诈骗罪 C. 甲假装有急事需要使用手机打电话,就向在公共汽车站候车的不相识的乙借用手机。
甲接过乙的手机后,装着打电话的模样,越走越远,趁机逃走。
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D. 甲在开会的途中去卫生间,将提包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散会过后时甲仍在卫生间,清洁工丙立即进入会场打扫卫生。
此时,乙发现甲的提包还在椅子上,便站在会场门外对丙说:“那是我的提包,麻烦你递给我一下。
”丙信以为真,将提包递给乙,乙迅即逃离现场。
乙的行为成立诈骗罪满分:4 分 2. 白某系某乡信用社协储员。
2006年3月,白某给张某办理一笔4万元存款业务时,并未将该笔款项入帐,而是使用过期作废的银行定活两便存款单,加盖私刻的虚假公章及个人私章,给张某开具了一张定期一年、存额4万元的假存单。
存单到期后,张某持该存单在信用社取不到钱,遂向白某索要4万元存款,白某拒不归还。
则白某的行为构成:() A. 挪用资金罪 B. 违法发放贷款罪 C. 金融凭证诈骗罪 D. 诈骗罪满分:4 分 3. 甲某加工生产了100件计6万盒、批号为“991104”的假普利胃炎胶囊,分3次出售,得赃款11.282万元。
() A. 甲某构成非法经营罪 B. 甲某构成诈骗罪 C. 甲某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D. 甲某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满分:4 分 4. 甲等人买两辆卧铺大客从事长途客运。
在春运中,两车载120名民工从广州往湖南返乡过年。
甲等人向每位乘客收取了180元至200元车费,已经高出平时2倍的价格。
《刑法分论》作业参考答案第一——三章答案一、多项选择题1.ADE2.AB3.ABDE4.AB5.ABDE .6.ABC7.CD8.AD 9.ABC 10.ACD 11.ABD 12.AC二、简答题1.刑法总则和分则是什么关系?我国刑法分为两编,第一编是总则,第二编是分则,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一样,都是我国刑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刑法总则规定的是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犯罪概念、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种类与适用等问题.即犯罪与刑罚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而刑法分则规定的则是具体的罪名、犯罪行为及其处罚的问题,即犯罪与刑罚的特殊问题.没有刑法总则规定的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刑法分则的规定就失去了根据,成了无本之木,没有刑法分则关于犯罪与刑罚的具体规定,刑法总则规定的犯罪与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就不能实现。
可见,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2.背叛国家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背叛国家罪,是指中国公民勾结外国,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
该罪有以下主要特征,1.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勾结外国或者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中国公民。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5.劫持航空器罪和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区别这两种犯罪?劫持航空器罪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劫持航空器是一种国际恐怖犯罪,不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均可构成。
(2)本罪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劫持或控制航空器的目的。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
(4)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旅客和航空器的安全。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实施暴力会危及该航空器的飞行安全,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1. 某警察在其随身携带的枪支被盗后,担心会受到处分,一直没有向有关单位报告。
半个月后,盗枪的犯罪分子用该枪抢劫了某银行。
该警察的行为不是丢失而是被盗的,所以不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
()A. 错误B. 正确2. 杨某为勒索财物绑架了张某。
由于张某认出了自己,杨某将张某杀害,并向张某的家人谎称张某仍然活着,继续勒索。
杨某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与诈骗罪,并实行数罪并罚。
()A. 错误B. 正确3. 丙在交通肇事后,以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了隐匿罪证,就将被害人沉入河中,后经法医检验,被害人是因溺水而死。
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A. 错误B. 正确4. 李某在收买被拐卖的妇女杨某后,为防止杨某逃跑,又将杨某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长达半年之久。
李某的行为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非法拘禁罪,并实行数罪并罚。
()A. 错误B. 正确5. 甲系医院护士,受他人所托为乙做人工流产手术,因无手术经验,导致乙大出血死亡,甲构成非法行医罪。
()A. 错误B. 正确6. 成某系境内高官,在任期间收受下级贿赂无数,宦囊颇丰。
无奈上级反腐,遂将多年所积贿赂共计人民币4000万元,托香港商人丁汇往境外。
丁明知是其受贿所得,仍在收受一笔好处费后为其汇往境外。
丁成立洗钱罪。
()A. 错误B. 正确7. 甲系白求恩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分配到某医院门诊任见习医生,其负责治疗的病人乙在诊疗过程中死亡,甲属于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构成非法行医罪。
()A. 错误B. 正确8. 甲在非法拘禁乙的过程中,由于捆绑乙的绳索过紧,致使乙后来窒息死亡。
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A. 错误B. 正确9. 李某在拐卖某妇女的过程中,又奸淫了该妇女,李某的行为成立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并实行数罪并罚。
()A. 错误B. 正确10. 某公安局局长张某在接到某市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高某的情况下,不依照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及时释放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