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角与面面角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65.00 KB
- 文档页数:1
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专题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2.角的取值范围:090θ<≤︒;垂直时,异面直线当b a ,900=θ。
例1.如图,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3,4,5,4AC BC AB AA ==== ,点D 为AB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1AC 与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1. 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角的取值范围:︒︒≤≤900θ。
例2. 如图、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一、 二面角:1.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BMH S CA _ C _1_1_A _1A_ C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2.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1800θ 两个平面垂直:直二面角。
3.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方法有六种:1.定义法 :在棱上取一点O ,然后在两个平面内分别作过棱上O 点的垂线。
2.三垂线定理法:先找到一个平面的垂线,再过垂足作棱的垂线,连结两个垂足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3.向量法:分别作出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求得。
二面角就是该夹角或其补角。
二面角一般都是在两个平面的相交线上,取恰当的点,经常是端点和中点。
例3.如图,E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C 1的中点,求 (1)二面角111D C A 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平面AB 1E 和底面C C BB 11所成锐角的正切值. 巩固练习1.若直线a 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α内所有的直线都与a 异面;B.α内不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A 1D 1B 11 EDBCAC.α内所有的直线都与a 相交;D.直线a 与平面α有公共点.2.空间四边形ABCD 中,若AB AD AC CB CD BD =====,则AD 与BC 所成角为( )A.030B.045C.060D.090 3.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与对角线AC 1异面的棱有( )条A.3B.4C.6D.84.如图长方体中,AB=AD=23,CC 1=2,则二面角C 1—BD —C 的大小为( ) A.300B.450C.600D.9005.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CB =CD ,AD ⊥BD ,点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求证:(1)直线EF ∥面ACD .(2)平面EFC ⊥平面BCD .6.如图,DC ⊥平面ABC ,EB ∥DC ,AC =BC =EB =2DC =2,∠ACB =120°,P ,Q 分别为AE ,AB 的中点.(1)证明:PQ ∥平面ACD ;(2)求AD 与平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7.如图,已知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SA ⊥底面ABCD ,设SA =4,AB =2,求点A 到平面SBD 的距离;ABC D A 1B 1C 1D 1。
线线角和线面角[重点]:确定点、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知识要点]:一、线线角1、定义:设a、b是异面直线,过空间一点O引a′//a,b′//b,则a′、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2、范围:(0,]3. 向量知识:对异面直线AB和CD(1);(2) 向量和的夹角<,>(或者说其补角)等于异面直线AB和CD的夹角;(3)二、线面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斜线和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2、直线在平面内或直线与平面平行,它们所成角是零角;直线垂直平面它们所成角为,3、范围: [0,]。
4、射影定理:斜线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1)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2)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3)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
5、最小角定理: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直线和平面内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
6、向量知识(法向量法)与平面的斜线共线的向量和这个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的夹角<,>(或者说其补角)是这条斜线与该平面夹角的余角.[例题分析与解答]例1.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的角.分析:利用,求出向量的夹角,再根据异面直线BA1,AC所成角的范围确定异面直线所成角.解:∵,,∴∵AB⊥BC,BB1⊥AB,BB1⊥BC,∴∴又∴∴所以异面直线BA1与AC所成的角为60°.点评: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求异面直线上两向量的数量积,而要求两向量的数量积,必须会把所求向量用空间的一组基向量来表示.例2.如图(1),ABCD是一直角梯形,AD⊥AB,AD//BC,AB=BC=a, AD=2a,且PA⊥平面ABCD,PD与平面ABCD成30°角.(1)若AE⊥PD,E为垂足,求证:BE⊥PD;(2)求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解法一:(1)证明:∵PA⊥平面ABCD,∴PA⊥AB,∵AD⊥AB,∴AB⊥平面PAD,∴AB⊥PD,又AE⊥PD,∴PD⊥平面ABE,∴BE⊥PD.(2)解:设G、H分别为ED、AD的中点,连BH、HG、GB(图(1))易知,∴BH//CD.∵G、H分别为ED、AD的中点,∴HG//AE则∠BHG或它的补角就是异面直线AE、CD所成的角,而,,,在ΔBHG中,由余弦定理,得,∴.∴异面直线AE、CD所成角的大小为.解法二:如图(2)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1)证明:∵∴∴∴(2)解:∵∴∴异面直线AE、CD所成角的大小为例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BE1与DF1所成角的余弦值.解:以D为坐标原点,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正方体的棱长为4,则D(0,0,0),B(4,4,0),E1(4,3,4), F1(0,1,4).则,∴,∵.∴∴BE1与DF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点评:在计算和证明立体几何问题中,若能在原图中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把图形中的点的坐标求出来,那么图形有关问题可用向量表示.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求解,这样可以避开较为复杂的空间想象。
第9节线面角及二面角的求法【基础知识】求线面角、二面角的常用方法:(1)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2)二面角的大小求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 ]【规律技巧】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①定义法;②垂面法.注意利用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典例讲解】【例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1)求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2)证明:AE⊥平面PCD;(3)求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1)解在四棱锥P-ABCD中,因PA⊥底面ABCD,AB⊂平面ABCD,故PA⊥AB。
又AB⊥AD,PA∩AD=A,从而AB⊥平面PAD,故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PA,从而∠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在Rt△PAB中,AB=PA,故∠APB=45°.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2)证明在四棱锥P-ABCD中,因PA⊥底面ABCD,CD⊂平面ABCD,故CD⊥PA.由条件CD⊥AC,PA∩AC=A,∴CD⊥平面PAC。
又AE⊂平面PAC,∴AE⊥CD。
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C。
又PC∩CD=C,综上得AE⊥平面PCD.【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PB交PB于点F。
(1)证明PA∥平面EDB;(2)证明PB⊥平面EFD;(3)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AC交BD于O,连接EO.∵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O是AC的中点.在△PAC中,EO是中位线,∴PA∥EO.而EO⊂平面EDB且PA⊄平面EDB,∴PA∥平面EDB.【针对训练】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底面ABCD,AC=2错误!,PA=2,E 是PC上的一点,PE=2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