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细胞 细胞是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
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由质膜、细胞质和核(或拟 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认为“动植物皆由细胞及细胞 的衍生物所构成”,这就是细胞学说的基础。细胞学 说的创立是19世纪最伟大的三大发现之一,实现了生 物学知识上的又一个层次的综合。
【三尺】——法律
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 简称“三尺”。
【南冠】——囚犯
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 泛称囚犯或战俘。亦作“南冠囚”,“南冠君子”,“南冠客”, “南冠”。
【膝下】——父母
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作敬辞,表示对父母的爱慕。“父亲大人 膝下”。
岳麓旁有个白鹿洞, 白鹿洞前有块石头, 石头旁坐着个老太太,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 不灵。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
老峰南麓,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 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 (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 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 九江市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 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 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 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四、常见借代语
【桑梓】——家乡
在我国古代桑、梓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
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 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 入药。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 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美材。此外,梓树是一 种速生树种,在古代还常被作为薪炭用材。正是因为桑树和梓 树与人们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的人 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而且人们对父母先辈所 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往往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树和梓树就 成了故乡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