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牛顿第一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6.97 MB
- 文档页数:5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的全部内容。
- 1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4。
1牛顿第一定律1。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3.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4。
牛顿:伽利略和迪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指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所以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注意: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者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是错误的。
4。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目的:定量分析a、F、m的关系m- 2 -2.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A、m一定时,a与F的定量关系B、F一定时,a与m的定量关系实验一: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 F 的关系★解决问题1:为什么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1)作用: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1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明确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一、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地面上的物体唯有依靠推、拉等外力的不断作用才能使它们运动起来。
外力一旦消失,受迫运动也就停止了。
二、伽利略的研究工作1.理想实验:如图所示,让一个小球沿左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与左斜面同样的高度。
减小右斜面的倾角,小球运动的距离更长,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
当右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并且没有任何阻碍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一直保持运动下去。
3.笛卡尔的观点:不受其他物体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1)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四、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仅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等因素均无关。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做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物体立刻静止。
(×)(4)物体从竖直向上运动的气球上掉落后,立即向下运动。
(×)(5)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6)受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2.前进中的大巴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________(选填“前”或“后”)倾倒;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竖直跳起,人会落在________(选填“原来位置”“原位置前”或“原位置后”)。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生活实例,知道什么是惯性,知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并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2、难点: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疑点: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4、易错点:力和运动关系实际应用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75问题与练习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2、难点:实验方案的确立、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3、疑点:为什么要作a-1/m图像4、易错点: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处理数据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2、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方法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认识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正比性、同体性、瞬时性和矢量性)3、疑点: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4、易错点:受力分析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2 动力学方法测量质量P82 问题与练习1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计算第四节力学单位制一、教学要求:1、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4.1牛顿第一定律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 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但所达到的高度相同.当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2)推理结论:力不是(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实验事实 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对接的斜面推理 1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推理 2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小球会通过更长的路程,仍然可以达到原来的高度. 推理 3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将沿水平面持续运动下去. 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实验的意义①伽利略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②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基层地位;③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发生变化,有三种情况:(1)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改变.(2)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改变.(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3、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被叫作惯性定律;②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三、惯性和质量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物体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3.惯性的表现(1)在不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在受力的条件下,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题型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例题1](多选)(2023秋•福州期末)图(a)、(b)是伽利略的两个斜面实验,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永动机摘要:1.牛顿第一定律的概述2.永动机的概念和历史3.永动机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4.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原因5.结论:永动机与牛顿第一定律的相互印证正文:1.牛顿第一定律的概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作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个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就会维持现有的运动状态(如果静止,则会一直静止;如果运动,则会一直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是物理学的基石,对于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2.永动机的概念和历史永动机,顾名思义,是指可以永远运转下去,无需外部能量补充的机器。
在历史上,许多人都尝试过制造永动机,但都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永动机的追求从未停止,因为它象征着能量的无限可能。
3.永动机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永动机与牛顿第一定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会保持现有的运动状态。
因此,一个永动机必须能够完全不受外力作用,才能永远运转下去。
然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4.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永动机不可能实现,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会保持现有的运动状态。
因此,一个永动机必须能够完全不受外力作用,才能永远运转下去。
然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次,永动机的运转会产生摩擦力,而摩擦力会导致能量的损耗,最终使机器停止运转。
5.结论:永动机与牛顿第一定律的相互印证虽然永动机不可能实现,但它与牛顿第一定律的相互关系却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物理学理解。
永动机的设想促使我们思考能量的本质和运动的规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释物体运动的基本框架。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其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定义: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 理解:这一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惯性,只有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3. 意义:牛顿第一定律是整个牛顿力学的基础,它解释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行为,以及力与运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4. 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牛顿第一定律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解释汽车刹车时的惯性、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等。
5. 实验验证:通过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等可以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验证。
6. 局限性: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且在高速运动和微观领域可能需要使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更高级的理论。
以上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对于学习物理学其他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