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课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中历史必修⼆第7课知识点 ⾼中历史必修⼆第7课主要讲解的是第⼀次⼯业⾰命,这些知识点你都知多少?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历史必修⼆第7课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中历史必修⼆第7课知识点 1、⼯业⾰命含义:⼯场⼿⼯业阶段到⼤机器⽣产的飞跃。
2、⼯业⾰命的条件 (1)政治前提:英国君主⽴宪制的确⽴ (2)可能性: ①圈地运动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量⾃由劳动⼒。
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③蓬勃发展的⼯场⼿⼯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产技术。
(3)必要性:国内外不断扩⼤的市场需求。
(直接原因) 3、第⼀次⼯业⾰命的进程 (1)英国⼯业⾰命的开始——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问世 (英国⼯业⾰命最早发⽣在棉纺织业)。
英国基本完成⼯业⾰命标志:1840年前后⼤机器⼯业基本上取代⼯场⼿⼯业。
扩展:19世纪初,⼯业⾰命扩展到欧美其他国家,19世纪中期法国和美国等国⼯业⾰命也相继完成。
(2)⽡特改良蒸汽机影响 解决动⼒问题,不受⾃然条件限制;推动机器的发明和使⽤,⼈类社会进⼊“蒸汽时代”。
4、第⼀次⼯业⾰命的影响 (1)经济领域: ①⽣产⼒:推动社会⽣产⼒的迅速发展,⼈类进⼊“蒸汽时代”时代。
②⽣产组织形式:⼯⼚取代⼿⼯⼯场成为⼯业⽣产的组织形式。
③国民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中⼯业逐步取代农业占主导 ④城乡结构:⼯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2)政治思想领域: ①阶级关系:形成⼯业资产阶级和⼯业⽆产阶级两⼤对⽴阶级。
②社会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社会变⾰,进⼀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③统治政策: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要求⾃由经营、⾃由竞争和⾃由贸易,积极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3)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5、第⼀次⼯业⾰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1)世界市场形成条件: ①⼯业⾰命的促进(机器⼤⼯业需要⼴阔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 ③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第7课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概念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指的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手工劳动--机器生产手工工场--工厂二、工业革命的历程1、开始于英国:2、扩展:英国——法国、美国三、工业革命的条件(以英国为例)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市场:圈地运动(国内市场)殖民扩张(国外市场)劳动力:圈地运动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技术的发展四、工业革命的影响(一)经济1、生产力:使生产力迅速提高,进入蒸汽时代;2、生产关系:新的生产组织工厂出现——工厂制度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遍确立;3、经济(产业)结构: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减少,工业比重上升;4、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二)政治1、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并尖锐对立——社会阶级结构、关系发生变化2、推动资本主义各国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三)思想观念、生活方式1、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并传播;2、人们的思想观念(如:个人奋斗、独立意识、纪律意识、时间意识、竞争意识等)发生变化,并由此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四)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1、途径:(1)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资本主义市场)(2)殖民扩张(殖民市场)2、特征:(1)资本主义国家主导;(2)以英国为中心;(3)国际分工明确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产生的影响:(1)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利益,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格局;(3)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