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的几点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论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问题及建议措施摘要:深基坑工程是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较类型的岩土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问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强度与稳定问题,又包含了变形问题。
随着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也得到应用。
本文分析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提出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ep excavation support design, proposed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deep pit; support; construction; design一、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的现状分析目前的建筑施工,其中的深基坑支护因其专业性较强,一般都分包给了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比较大的公司一般是当地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另外,还有一些规模和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司,当前市场上,个人岩土公司也有一些。
从设计和施工资质上看:比较大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既有施工资质又有设计资质;而一些小的岩土专业施工公司只有施工资质,而没有设计资质,这种情况在当前的岩土工程施工中为数较多。
最近两年,一些业主为了提前开工等多种因素,在招标时改变常规,对地下岩土工程部分在结构主体招标前先进行招标,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许多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为了抢占市场,纷纷参与了投标,一些大的建筑总承包单位进入了岩土工程施工。
然而,不论是业主还是监理单位,他们都忽视了建筑总承包单位一般都没有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问题,这给将来的施工造成了很多隐患。
从承包模式看:基坑支护施工一般都实行分包,有些是业主直接将基坑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然后纳入总承包单位管理;而另一种模式是业主将基坑任务交给了总承包单位,而由总承包单位进行分包。
前一种模式因业主将任务直接分包,故在总包单位管理时易出现管理难的问题,而后一种模式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基坑支护施工总结(5篇)基坑支护施工总结(5篇)基坑支护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质量掌握;变形监测随着经济建设快速进展,座落在粤西鉴江河畔漂亮的山城信宜,相继涌现出一批在建的高层建筑,基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的要求,部分工程设计有一层或多层的地下室,于是,地下建筑开挖时的深基坑支护成为一个必要的施工过程。
本文以某住宅工程为例,对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进行论述,抛砖引玉以加强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掌握。
1、工程概况某住宅工程位于信宜市区教育路的远航花园东侧, 地上16层, 地下室两层,总建筑面积23316.5 m2,基坑总开挖面积2100 m2,基坑周长约200m,呈不规章长方形分布,基坑开挖深度约9.3m。
2、场地周边环境及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是信宜市城中村改造工程,场地东侧距离8m是一排破旧的无人居住的砖瓦民房,市级文物爱护单位梁家祠堂就在这里;南侧距离10m大多是两三层混合结构小楼房;西侧距离9m是远航花园住宅小区;北面紧靠市政道路,有多种地下管线干线。
工程地下稳定水位埋深约11.5m, 本基坑开挖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上,可按无水基坑考虑。
依据地质资料显示,本工程地基土各土层状况如下:①素填土:主要是粘性土、碎石,含有少量砖渣,层厚1.7~2.5m;②淤泥质粘土:黑灰色,湿-饱和,软塑-流塑状态,层厚1.5~2.3m,容重γ=19kN/ m3,内聚力C=20kPa,内摩擦角φ=10;③粉质粘土:浅黄色,底部含少量细砂,可塑状态,γ=20 kN/ m3,C=30kPa,φ=20;④残积粉质粘土:棕红色,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硬塑-坚硬状态,γ=20 kN/ m3,C=45kPa,φ=18;⑤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褐红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岩芯呈土夹岩块状,γ=21 kN/ m3,C=50kPa,φ=40;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棕红色, 岩芯呈柱状、块状,锤击声稍脆较难碎,γ=22 kN/m3,C=100kPa,φ=50。
城市周刊CHENGSHIZHOUKAN2019/13如今的建筑工程对于深基坑支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必须要重视并切实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相关技术工作,保证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
一、提升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设计理念这些年,我国在建筑工程和深基坑支护方面的施工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为了全面确保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我们还首先必须要在设计方面做出优化,提升、完善、革新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设计理念,用更加科学、合理、规范的设计,为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奠定质量和安全基础[1]。
例如,我国目前应当尽快建立起统一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设计规范及标准,为实际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明确的要求,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很多设计过程当中的技术性问题产生。
作为设计人员,必须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加强对国内外相关知识、经验、方法的学习,并应用于设计实践。
再者,政府的主管单位应当专门设立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的审查部门,专业、权威的评价设计,审查通过后才能进行施工。
二、注重各项实际的施工技术细节下面以应用范围较广的深基坑土钉墙支护为例,对其施工过程当中应当注重的技术细节,进行分析和探讨。
1.基坑开挖作业。
不论是在深基坑土钉墙支护,还是在其他类型的支护中,基坑开挖都是最基础的一个技术细节,对整个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影响非常大。
开挖实践中,需要尽量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完整性不受影响,最好是采用由上到下分层开挖的方式,来进行开挖施工作业,各层纵向长度保持在10米左右,逐步开挖、逐步支护,随着深基坑面积的不断扩大,需注意进行防线修坡,使边坡保持高度的平整度,为支护施工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撑,保证支护施工质量。
2.凿孔与土钉作业。
在凿孔前,需要对凿孔施工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核对,并通过测画线来进行精准的孔位定位,保证其与施工设计方案保持完全的一致。
2024年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分析近年来,随着大批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开发商为提高建筑用地率,加之国家有关规范对基础埋置深度和人防工程的要求,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必不可少,有的地下建筑甚至有三四层,深的达十多米,于是,地下建筑开挖时的深基坑支护成为一个必要的施工过程。
但由于深基坑支护为临时建筑,不在建筑主体施工的范围内,为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及加快进度,业主、施工单位往往只强调基坑支护施工的临时性,而忽略了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要性、复杂性及风险性,认为只要基础工程完成时,基坑支护未垮掉便解决问题,有的施工单位甚至认为挖一个大坑、简单地处理一下坑壁即可,致使深基坑施工时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延误了工期,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要点(一)设计管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是直接影响深基坑支护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成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应当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技术可行。
在我国,深基坑的出现较晚,深基坑支护设计日趋成熟,但设计参数众多,地质不明因素的影响,使设计工作的难度加大。
据xx年的资料统计,在基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中,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事故占总数的43%。
设计原因主要表现在:无证挂单设计、盲目设计、参数取值错误、地下水处理方法失误、支护方案选择不当等。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设计人员应具有较强力学知识(理论、材料、结构、流体、土力学)和地基与基础等多学科的知识,又要有丰富边坡支护设计经验,熟悉当地的水文地质状况和特点,在结合建筑及周围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经济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方案。
其次,工程人员在施工前应对方案进行认真审核,理解设计意图,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以掌握方案,在施工组织时,使各个组成部分、各道工序协调有序。
再次,业主方应了解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性,选择有经验的设计单位设计支护方案。
(二)分包单位的选择由于深基坑支护的特殊性,其施工应由具有施工资质与能力的专业分包队伍进行。
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分析一、引言深基坑支护设计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指在地下开挖过程中对周围土体进行支护保护的设计工作。
由于地下水位、土层性质、开挖深度、周围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深基坑支护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在实际工程中,正确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可以有效保障施工安全,保护周围环境及建筑物的安全,对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入手,对其分析与设计进行探讨。
二、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目的深基坑支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开挖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因岩土倒塌引起的事故,并且保护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安全。
具体来说,深基坑支护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保障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沉降和倾斜对于周围的建筑物会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设计适当的支护结构来减小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2. 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开挖和支护过程中需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坍塌和事故发生。
3. 保护周围环境。
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体的沉降都会影响周围环境,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保证整个支护系统的稳定性。
在设计支护结构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层特性、开挖深度等因素,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三、深基坑支护设计的方法针对深基坑支护设计,通常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及降水控制。
具体来说,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时支护临时支护是指在开挖过程中为了保障开挖工程安全而设置的支护结构,通常在开挖完毕后会被移除。
临时支护的种类繁多,例如挡土墙、支撑架、围护桩等,具体需要根据开挖深度、土壤性质、周围环境等因素灵活应用。
在具体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因素以及土体的特性,制定合理的临时支护方案。
2. 永久支护永久支护指在深基坑开挖完毕后为了保证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而设置的支护结构。
永久支护的设计需要考虑土体的稳定性、施工后的变形影响、周围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
常见的永久支护结构包括混凝土墙、围护桩、悬臂墙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浅析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其施工要点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种重要的土木工程,其施工涉及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混凝土浇筑等多个环节,需要严格的施工管理和合理的施工方案。
本文将从施工管理和施工要点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施工管理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管理包括人员配备、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现场安全、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具体的要求:1. 人员配备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员、监理人员等,以及熟练的工人,他们应该有一定的经验和技能,能够胜任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2. 材料管理深基坑支护工程需要使用各种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支护材料等,这些材料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并且按照指定的数量送达现场。
3. 设备管理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需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钻孔机、挖掘机、泵车等,这些设备需要保证正常运转并按照工作要求使用。
4. 现场安全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项高危工程,施工现场需要制定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工人和现场安全。
5. 质量管理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需要严格管理质量,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二、施工要点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要点包括完善的设计、科学的方案、合理的施工方法、严格的质量控制等,以下是具体的要求:1. 完善的设计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工况、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2. 科学的方案3. 合理的施工方法深基坑支护工程需要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如先进策略法、混凝土滑模法、盾构法等,保证安全高效地完成工程。
4. 严格的质量控制综上所述,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施工要点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施工方需要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和现场安全。
浅谈房建基坑工程支护施工的问题及技术管理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为了能够保证建筑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使得房建基坑工程支护技术管理水平及质量不断提高,建筑企业应当做好工程施工前期技术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的施工状况及需求,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支护技术,同时需要对整个施工工序施工流程进行规范、统一,并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才能够加强房建基坑工程支护施工技术管理力度,保证房建工程更加具备稳定性、可靠性。
关键词:房建基坑工程;支护施工;问题及技术管理引言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技术丰富,能够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水平,降低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概率。
然而,深基坑支护施工期间可能面临多种外部影响,结合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内容展开讨论,分析其发展机制内容。
这些机制内容会影响到施工技术应用过程,因此,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必须灵活到位。
1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性深基坑是为安全是做地下结构而形成的一种临时支护结构,是地下空间开发、结构基础施工的先导条件,比如地下停车站、地铁车站、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及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开发等等都是建立在深基坑的基础之上。
深基坑的支护成败,关系着建设周边环境的安全及坑内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一般深基坑支护造价会占基础土建总造价的10%以上,规模大的甚至可高达20%~30%,如果深基坑设计合理,采用科学先进的基坑施工技术,可节约地上空间、节省土地、缩短工期、增加使用效益。
由此可见深基坑工程施工问题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整个建筑施工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房建基坑工程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2.1设计与施工技术不符支护施工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筑工程深基坑提供保护。
然而,如果设计与实际施工不符,就会影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效果。
首先,在施工设计阶段,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勘察,如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等因素,会影响支护施工的质量。
其次,在水泥搅拌过程中,若水泥配比未达到相关标准,会降低水泥支护的强度,导致裂缝出现。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的几点体会
2013-12-05 10:37 来源:中国岩土网阅读:1304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一般要经历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结合自己的几年的工作经历写的几点体会。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一般要经历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下面结合自己的几年的工作经历写几点体会。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收集相关资料
接到一项设计任务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场地现状地形图、地质勘察报告、建筑总平面图、地下室平面(剖面)图、建筑基础及基础底板结构图,周边若有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的还要收集场地周边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图纸(包括基础形式、埋深、平面布置等)和地下管线的图纸。
收集到上述资料后,应认真理解、消化有关图纸,并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确定基坑底开挖标高,初步了解基坑各侧的开挖深度;
(2)重点关注地下室外墙与场地红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以确定有无放坡空间的可能;
(3)阅读地质勘察报告,掌握整个场地大致地质分布情况,重点关注有无砂(砾)层、软弱土层及基岩深度,若有砂(砾)层、软弱土层等,查看其土层描述及标贯击数情况,初步掌握其岩土力学性质。
(4)根据管线资料,了解管线分布情况,尤其分布在1.5~2.0倍坑深范围内的管线分布情况。
2、踏勘现场
踏勘现场是进行基坑工程设计很重要的一步现场工作,很多年轻的同志不以为然,认为坐在办公室看场地地形图就可以了,其实这是错误的。
只有亲自踏勘现场,才能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做到了然于胸,在后面确定支护设计方案时才能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踏勘现场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前面通过资料收集已初步掌握场地红线的与地下室外墙的距离管线,踏勘现场时应重点关注,现场确认有无放坡的可能以及放坡的大概坡率及空间。
(2)沿着场地红线察看一周,看周边建(构)筑物的情况以及与红线的大致位置关系,增加感性认识,察看时应重点关注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是框架结构还是砖砌结构、楼层高度)、建筑物墙体有无旧裂缝、建筑物现在的使用情况及周边地面有无裂缝、下沉等现象,同时察看周边地下管线情况,看看还有没有其
它遗漏的重要管线,有的话应及时通知业主进行补测。
察看时不仅做好相应记录还要拍摄照片作为留底依据,有条件的话可摄像作为留底依据。
(3)现场踏勘时还应查看场地地形情况,看看现场实际地形与业主提供的地形图是否吻合,如有出入应做好标记同时通知业主进行地形修测。
(4)现场踏勘还应根据现场场地地形、地貌条件,结合地质勘察报告,从总体上全面掌握场地的地质变化情况,设计时做到了然于胸。
二、方案设计
1、概念设计
一个好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首先要确定一个安全、技术可行、经济的概念性方案,那么如何做好概念设计则至关重要。
尤其对刚刚进入岩土设计行业的同志来说,更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和积累,做好概念设计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时间和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
做好概念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基坑开挖对周边的影响大小等因素综合确定基坑支护的安全等级。
(2)认真研究地质报告,看看是否有砂层、砾石层等透水层,若有的话首先就要考虑设计止水帷幕的问题。
即使没有透水层,也要综合考虑基坑开挖深度及基坑开挖对周边构筑物(或地下管线)造成的土体失水的影响,综合确定是否需要设计止水帷幕。
止水帷幕的选择常用的有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对于一般的砂层采用搅拌桩即可,若砂层较厚(大于4.0m以上)或是砾石层则要考虑高压旋喷桩,若此时支护形式采用了灌注桩可结合起来采用桩间高压旋喷的形式进行止水;有时对于一般的粘性土层为防止基坑开挖土体失水也会采用搅拌桩进行止水,若此时粘性土较硬(标贯击数大于15击)则搅拌桩可能很难施工下去,应考虑用旋喷桩。
研究地质报告时,还应重点关注有无软土层及其分布范围和埋深情况(软土层的厚度、位于基坑底部还是上部),对于有较厚软土层(大于3.0m)位于基坑底附近的情况要特别慎重。
(3)确定初步支护形式:根据场地空间大小,能放坡卸载的尽量放坡卸载,若只能垂直开挖,结合基坑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选择支护形式。
这时个人的设计经验及当地类似工程的成功做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岩土设计者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积累。
2、岩土参数的选取
有了初步支护形式后,就要进行相关计算了。
此时,岩土参数如何取值显得尤为重要,通常的做法一般参考地质勘察报告推荐的参数建议值,对于感觉建议值不
太合理的参数,就要结合报告中关于地层的地质描述情况、揭露的标贯击数以及土工试验的结果等综合确定,以做到去伪存真。
当然,对勘察报告岩土参数建议值是否合理的判断,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也需要我们的岩土设计者在这方面进行一定的实践积累。
3、计算和验算
前面根据经验综合确定了初步的支护结构形式,接下来就要通过计算的方式来确定支护结构的准确参数,比如桩的嵌固长度、锚索长度、土钉长度及设计拉力值等,当然此时应根据需要满足规范的相应安全系数进行设计验算调整,如果有条件采用软件计算(如理正深基坑、同济启明星等软件)则将会大大减小相应计算工作量。
通过计算确定好支护结构的形式后,紧接着就要进行相应的结构构件计算。
根据前面计算得到相应的支护结构承受的弯矩值、剪力值等进行结构构件的配筋计算,此时要求设计值有一定的结构设计计算方面的力学知识。
笔者就曾看到过很多岩土设计值设计的基坑支护桩的配筋与计算的弯矩完全不匹配的现象,对于很多学工程地质出身而从事岩土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平时更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平时有时间的话可仔细学习下《混凝土规范》以及一些结构设计计算手册等,有条件的话对于一些计算量不大的项目可尝试着自己手算,然后与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慢慢的就会让自己积累一些经验,比如多大的弯矩大概配多大的钢筋量就会有一些感性认识。
尤其近年来随着基坑深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支护形式采用内支撑结构形式,更是要求设计人员对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内容非常熟悉。
三、施工图设计
当完成的前面的支护形式确定及相应的计算工作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用图纸详细、准确的表达出来设计者的设计思想,换句话说此时的设计图纸要能指导施工,施工单位按照图纸就能生产出产品。
此时要求设计者不仅仅对总体方案了然于胸,还要求设计者对实现总体方案的细部有着清楚的认识。
除了一些较常用、通用的大样图(比如土钉大样图、排水沟大样图等)外,还应针对具体项目的一些特殊部位画出不同的大样图,另外对施工工序有特殊要求的,还应通过图纸表达出来。
总之,要做好基坑工程的设计,就要有求知的欲望,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设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平时看规范、工具书、专业手册(书)、专业论坛以及其它单位的设计图纸等都是提高我们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平时勤跑工地,多了解现场施工的工艺、施工的实际情况等,多与施工技术人员交流,倾听
他们从施工角度提出的专业意见,可以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
有条件的话,也可与当地的同行、专家进行咨询、请教,不断开阔自己的专业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