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9
模具工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模具制造中常用的材料是()。
A. 木材B. 塑料C. 钢材D. 玻璃答案:C2. 注塑模具的浇口系统不包括以下哪一部分?()A. 主流道B. 分流道C. 浇口D. 顶针答案:D3. 模具设计中,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 加热模具B. 冷却模具C. 加速模具磨损D. 增加模具强度答案:B4. 以下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制造精密模具?()A. 铝合金B. 不锈钢C. 碳钢D. 硬质合金答案:C5.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用于确定模具尺寸的工艺是()。
A. 切割B. 焊接C. 测量D. 抛光答案:C6. 模具的寿命通常取决于()。
A. 材料硬度B. 使用频率C. 维护保养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7. 在模具设计中,凹模和凸模的配合关系是()。
A. 凸模嵌入凹模B. 凹模嵌入凸模C. 凸模和凹模相互独立D. 凸模和凹模完全重合答案:A8. 模具的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改善材料的()。
A. 韧性B. 硬度C. 耐腐蚀性D. 抗拉强度答案:B9. 下列哪种加工方法不适用于模具制造?()A. 数控铣削B. 线切割C. 激光切割D. 手工雕刻答案:D10. 模具的表面处理通常包括()。
A. 抛光B. 喷砂C. 电镀D. 所有以上方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模具制造中常用的材料包括()。
A. 铝合金B. 不锈钢C. 塑料D. 碳钢E. 硬质合金答案:ABDE2. 注塑模具的组成部分包括()。
A. 浇口系统B. 冷却系统C. 顶针系统D. 模具框架E. 模具底座答案:ABCD3. 模具设计中,影响模具寿命的因素包括()。
A. 材料硬度B. 使用频率C. 维护保养D. 模具设计E. 模具制造工艺答案:ABCDE4. 模具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
A. 抛光B. 喷砂C. 电镀D. 阳极氧化E. 热处理答案:ABCD5. 模具制造过程中可能使用的加工方法包括()。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0至2011学年第1 学期《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试卷(A)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考试时间:90 分钟共4 页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两类,其中使用性能是零件选材及确定尺寸大小的主要依据,工艺性能是确定零件加工方法的主要依据。
2。
金属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
3。
根据密度大小将金属分为重金属和轻金属,其密度的分界点是:5。
0X103 Kg/m3。
4. 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晶胞原子数分别为:2、4 、6 个,致密度分别为:0。
68 、0。
74 、0。
74 。
5。
普通热处理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艺方法,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表面化学处理及表面气相沉积等。
6. 碳钢的含碳量范围为:0.0218%~2.11%。
钢种的常存杂质包括:、硅、硫、磷。
锰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1。
完全退火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在A C3以上20~30°C。
( √)2. 退火的工艺过程可简单记忆为:加热—保温-炉冷,正火的工艺过程可简单记忆为:加热—保温—空冷。
(√)3。
淬透性好的材料,淬硬性也好. (×)4.调质是指“淬火+高温回火”,只能用于最终热处理。
(×)5. 钢件渗氮以后,一般还需要进行淬火处理,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6.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钢号用平均含碳量的万分数表示。
(√)7。
铸钢的铸造工艺性较好,不易出现浇注不到,缩孔,晶粒粗大等缺陷,用于生产一些不便锻造,形状复杂的零件.( ×)8. 1Cr17,1Cr13,3Cr13均属于马氏体不锈钢. (×)9. 可锻铸铁顾名思义,是可以锻造的铸铁. (×)10. P20钢相当于国内的3Cr2Mo,为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实际金属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它们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答:(1)点缺陷,主要是空位和间隙原子,还有少量杂质原子。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试题课程代码:01620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碳的质量分数为4.3%的合金,其性能中A.锻造性能较好B.铸造性能较好C.焊接性能较好D.切削加工性能好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A1~550℃的温度范围内发生等温转变,其转变产物为A.珠光体B.贝氏体C.马氏体D.渗碳体3.轴承内的滚珠应选用材料A.T10B.GCr15C.9SiCrD.454.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选用A.低淬透性钢B.中淬透性钢C.高淬透性钢D.高淬硬性钢5.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A.非扩散型转变B.半扩散型转变C.扩散型转变D.同素异构转变01620#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试题第1页共4页6.珠光体是A.单相固溶体B.两相混合物C.三相混合物D.化合物7.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A.随炉冷却B.在油中冷却C.在水中冷却D.在空气中冷却8.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A.Ac1+30~50℃B.Ac3+30~50℃C.Ac cm+30~50℃D.T再+30~50℃9.在Fe-Fe3C合金中,其平衡组织中含有二次渗碳量最多的合金的含碳量为A.0.0008%B.0.021%C.0.77%D.2.11%10.下列合金钢中,耐蚀性最好的是A.20CrMnTiB.40CrC.W18Cr4VD.1Cr18Ni9Ti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补考练习卷1答案一.判断题1.钢的耐疲劳磨损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冶金质量。
----------------( √ )2.预硬钢是以预硬状态供货的,一般不需热处理而直接加工成形使用。
--( √ )3.氮碳共渗习惯上常被称作碳氮共渗。
------------------------------( × )4.热固性塑料在注塑时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反复回用成形。
--------------( × )5.钢的硬度主要决定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
--------------------------( √ )6.压铸模在工作时,受到被加工材料的腐蚀,从而加剧模腔表面磨损。
---( √ )7.模具在淬火后应及时、充分回火,以提高模具硬度的均匀性,从而获得良好的耐磨性和高的冷热疲劳寿命。
--------------------------------( √ ) 8.影响咬合抗力的主要因素是成形材料的性质,但模具材料及润滑条件并不产生影响。
----------------------------------------------------( × ) 9.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强度、塑性和耐磨性均提高。
------( × )10.Cr12 和Cr12MoV 通称为Cr12型钢。
-----------------------------( √ )11.热塑性塑料模具与热固性塑料模具没什么差异。
-------------------(×)12.模具在淬火后应及时、充分回火,以提高模具硬度的均匀性,从而获得良好的耐磨性和高的冷热疲劳寿命。
---------------------------(√)13.影响咬合抗力的主要因素是成形材料的性质,但模具材料及润滑条件并不产生影响。
--------------------------------------------(×)14.回火稳定性并不能反应了冷作模具受热软化的抗力。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制造模具?() A. 钢材 B. 铝合金 C. 铜合金 D. 锌合金2、下列哪种热处理方法用于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A. 正火 B. 退火 C. 淬火 D. 回火3、下列哪种组织结构会出现在经过淬火和回火的模具中?() A. 珠光体 B. 索氏体 C. 马氏体 D. 贝氏体二、简答题1、请简述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
2、请说明淬火和回火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及适用场景。
3、请阐述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与其热处理工艺的关系。
三、分析题某模具经过淬火和回火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韧性不足、耐磨性差和容易开裂等问题。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论述题请论述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对模具制造业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B 2. C 3. D 二、简答题2、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包括模具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能。
使用性能方面,要选择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材料;工艺性能方面,要选择可加工性好的材料;经济性能方面,要选择成本低且易于获得的材料。
3、淬火和回火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作用及适用场景如下:淬火:通过快速冷却使模具表面硬化,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适用于要求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模具。
回火:在淬火后进行回火,以消除淬火引起的内应力,提高模具的韧性。
适用于要求韧性好、不易开裂的模具。
4、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与其热处理工艺的关系如下:淬火和回火工艺可以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淬火使模具表面硬化,回火则提高模具的韧性,二者结合可使模具兼具高硬度和耐磨性。
但若热处理工艺不当,可能会导致模具出现韧性不足、耐磨性差和容易开裂等问题。
三、分析题可能的原因:5、淬火温度过高,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大,降低模具的韧性和耐磨性。
6、回火温度偏低或时间不足,导致内应力消除不彻底,影响模具的韧性。
7、淬火和回火过程中冷却速度不够稳定,导致模具内部应力不均匀,易产生开裂。
一、填充题(1空1分、共20分)1.疲劳抗力是反映材料在交变负荷下抵抗疲劳破坏的性能指标。
2.冲裁模的工作部位是刃口,冲裁时受到弯曲和剪切力的作用,还受到冲击,同时板料与刃口部位产生强烈的摩擦。
3.经改锻后的模具毛坯必须进行球化退火,以便于切削加工,并为淬火作好准备。
4.冷挤压模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将模具的成型部位再进行退火,其目的是消除挤压载荷交变作用引起的内应力和疲劳。
5 模具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热处理和表面覆盖技术。
6.热锻模锻后模块内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和组织不均匀牲,必须进行退火。
7.压铸模选材时,主要应根据压铸金属种类及压铸温度来决定。
8.压铸模型腔复杂,在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为了减小淬火变形粗加工之后应进行去应力退火。
9.热固性塑料模压制各种胶木粉制件时,在原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粉末填充剂,并使模具磨损严重。
10.含氟和氯的塑料在成形过程中会放出腐蚀性气体,使模具产生锈蚀,加重磨损而损坏,故要求模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11.为了解决预硬型塑料模具用钢较高硬度下切削加工难度大的问题,再向钢中加入硫、钙、铅、硒等元素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从而制得易切削预硬化钢。
12. 根据渗碳介质的物理状态,渗碳方法可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气体渗碳、离子渗碳、直空渗碳等。
13. PMS钢是一种新型的镍铜铝系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因其镜面加工性能好,也被称为镜面塑料模具钢。
14. 碳氮共渗是在一定温度下,向工件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并以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模具的硬度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2. 当钢坯锻后出现粗大或严重网状碳化物时,应先进行球化退火后再进行正火。
(×)3. 适当提高淬火温度,可以增加韧性。
(×)4. 基体钢不仅可用于冷作模具钢,也可用于热作模具钢。
(√)5. 热挤压模选材时,主要应根据被挤压金属材料及挤压温度来决定。
《习题一》一、填空题1、模具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装备,它的使用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模具加工具有材料利用率高、力学性能好、尺寸精度高、生产效率高.2、作为模具设计和制造者,既懂得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又懂得材料成型加工及模具选材技术,才能制造出高质量、长寿命、高精度的模具。
3、根据工作条件及服役形式,模具材料分为冷作模具材料、热作模具材料和塑料模具材料三大类。
4、模具主要应用在压力加工之中,与模具有关的工艺,主要分为普通模锻、挤压、拉拔、冲压、压铸、塑料成型等。
5、韧性不是单一的性能指标,而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
6、热处理工艺性主要包括:淬透性、回火稳定性、脱碳倾向性、过热敏感性,淬火变形与开裂倾向等.二、判断题1。
无磁模具钢制的模具主要用于磁性材料的成形,以及无磁轴和其他在强磁场中不产生磁感应的结构零件的成形。
√2.抗冲击冷作模具钢成分接近合金调质钢,基体钢属于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
√3。
基体钢,一般是指其成分相当于高速钢正常淬火组织中基体成分相同的钢,与高速钢相比,基体钢的过剩碳化物少,颗粒细小,分布均匀,强韧性好,同时还保持较高的耐磨性的热硬性,不仅适用于冷作模具,也可用于热作模具。
√4.硬质合金是将一些高熔点、高硬度的金属碳化物粉末(如C、TiC等)和粘结剂(Co、Ni等)混合后,加压成型,再经烧结而成的一种粉末冶金材料。
钨钴类硬质合金和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冷冲模用硬质合金一般是钨钴类。
√5。
金属陶瓷硬质合金的共性是:具有高的硬度、高的抗压强度和高的耐磨性,可以进行锻造及热处理。
主要用来制作多工位级进模、大直径拉深凹模的镶块.×三、为下列模具选择合适的材料.光学镜片的注射模(D)热挤压滚动轴承环凸模(E)Φ40棒料下料剪刃(A)铜合金压铸模(B)塑钢门窗成型模(C)A、6W6MoCr4VB、3Cr2W8VC、0Cr16Ni4Cu3Nb(PCR)D、10Ni3MnCuAl(PMS)E、4Cr3Mo2NiVNbB(HD)四、问答题1、什么是钢结硬质合金?有何特点?答:钢结硬质合金是以钢为粘结相,以碳化物(主要是碳化钛、碳化钨)做硬质相,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的复合材料。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一、判断1、60钢以上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属高碳钢,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具有高的强度、韧性和弹性,主要用于制作弹性零件和耐磨零件。
(×)2、40Cr钢是最常用的合金调质钢. (√)3、60Si2Mn钢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
(×)4、高合金钢的完全退火的冷却速度是每小时100~150℃。
(×)5、等温淬火与普通淬火比较,可以获得相同情况下的高硬度和更好的韧度。
(√)6、一些形状复杂、截面不大、变形要求严的工件,用分级淬火比双液淬火能更有效的减少工件的变形开裂。
(√)7、渗碳时采用低碳合金钢,主要是为提高工件的表面淬火硬度。
(×)8、均匀化退火主要应用于消除大型铸钢、合金钢锭在铸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及材料偏析,并使其均匀化. (√)9、高合金钢及形状复杂的零件可以随炉升温,不用控制加热速度。
(×)10、铬钼钢是本质粗晶粒钢、其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高,高温强度也高。
(×)11、铬锰硅钢可以代替镍铬钢用于制造高速、高负荷、高强度的零件. (√)12、铬轴承钢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略长,主要使奥氏体中溶入足够的合金碳化物。
(√)13、低合金渗碳钢二次重新加热淬火,对于本质细晶粒钢的零件,主要使心部、表层都达到高性能要求. (×)14、铸铁的等温淬火将获得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
(√)15、高速钢是制造多种工具的主要材料,它除含碳量高外,还有大量的多种合金元素(W、Cr、Mo、V、Co),属高碳高合金钢。
(×) 16、钢在相同成分和组织条件下,细晶粒不仅强度高,更重要的是韧性好,因此严格控制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在热处理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环节。
(√)17、有些中碳钢,为了适应冷挤压成型,要求钢材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低的硬度,也常进行球化退火。
(√)18、低碳钢正火,为了提高硬度易于切削,提高正火温度,增大冷却速度,以获得较细的珠光体和比较分散的自由铁素体。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试题课程代码:01620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一般地,固态金属是多晶体,它是由许多不同位向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Cr2W8V是热作模具钢,其中碳的质量分数约________,钨的质量分数约________。
4.Fe3C属于________ 化合物中________化合物,其晶格类型是________。
5.碳钢在正火、退火、调质状态下的基本相都是________和________。
6.实际金属晶体中,通常存在点、线、面缺陷,其中面缺陷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奥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 )2.退火状态45钢比20钢强度高的原因是前者的强化相Fe3C多,而非固溶强化的结果。
( )3.变形金属再结晶后,其晶粒的外形发生了变化,但晶格类型不变,故加工硬化现象彻底消除了。
( )4.亚共析钢平衡加热至A1—A3之间时,奥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高于钢本身的质量分数。
( )5.可锻铸铁的塑性、韧性比灰铸铁好得多,故可以锻造加工。
( )6.45钢的室温平衡组织是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两组织构成的,而非F和P两相构成的。
( )7.液态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液相过冷。
( )18.一般地,金属晶体内部由于有晶体缺陷存在,使其强度升高。
( )9.金属铸件因晶粒过粗,一般应通过重结晶退火而非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 )10.Mf是指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但是当把钢件快冷至Mf温度以下,也不可能获得100%的马氏体。
( )11.钢淬火时,理想的淬火速度应该是从高温到低温按“慢→快→慢”顺序进行。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试题库一、判断1、60钢以上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属高碳钢,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具有高的强度、韧性和弹性,主要用于制作弹性零件和耐磨零件。
(×)2、40Cr钢是最常用的合金调质钢。
(√)3、60Si2Mn钢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是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
(×)4、高合金钢的完全退火的冷却速度是每小时100~150℃。
(×)5、等温淬火与普通淬火比较,可以获得相同情况下的高硬度和更好的韧度。
(√)6、一些形状复杂、截面不大、变形要求严的工件,用分级淬火比双液淬火能更有效的减少工件的变形开裂。
(√)7、渗碳时采用低碳合金钢,主要是为提高工件的表面淬火硬度。
(×)8、均匀化退火主要应用于消除大型铸钢、合金钢锭在铸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及材料偏析,并使其均匀化。
(√)9、高合金钢及形状复杂的零件可以随炉升温,不用控制加热速度。
(×)10、铬钼钢是本质粗晶粒钢、其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高,高温强度也高。
(×)11、铬锰硅钢可以代替镍铬钢用于制造高速、高负荷、高强度的零件。
(√)12、铬轴承钢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略长,主要使奥氏体中溶入足够的合金碳化物。
(√)13、低合金渗碳钢二次重新加热淬火,对于本质细晶粒钢的零件,主要使心部、表层都达到高性能要求。
(×)14、铸铁的等温淬火将获得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
(√)15、高速钢是制造多种工具的主要材料,它除含碳量高外,还有大量的多种合金元素(W、Cr、Mo、V、Co),属高碳高合金钢。
(×)16、钢在相同成分和组织条件下,细晶粒不仅强度高,更重要的是韧性好,因此严格控制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在热处理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环节。
(√)17、有些中碳钢,为了适应冷挤压成型,要求钢材具有较高的塑性和较低的硬度,也常进行球化退火。
(√)18、低碳钢正火,为了提高硬度易于切削,提高正火温度,增大冷却速度,以获得较细的珠光体和比较分散的自由铁素体。
(√)19、过共析钢正火加热时必须保证网状碳化物完全融入奥氏体中,为了抑制自由碳化物的析出,使其获得伪共析组织,必须采用较大的冷却速度冷却。
(√)20、含碳量相同的碳钢与合金钢淬火后,硬度相差很小,但碳钢的强度显著高于合金钢。
(×)21、中高碳钢的等温淬火效果很好,不仅减少了变形,而且还获得了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22、淬火钢组织中,马氏体处于碳的过饱和状态,残余奥氏体处于过热状态,所以组织不稳定,需要回火处理。
(×)23、低碳钢淬火时的比容变化较小,特别是淬透性较差,故要急冷淬火,因此常是以组织应力为主引起的变形。
(×)24、工件淬火后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要立即进行回火,会显著提高马氏体的强度和塑性,防止开裂。
(√)25、渗碳淬火后,工件心部硬度与工件材料本身淬透性无关。
(×)26、经过淬火与时效的铝合金,当迅速加热到200~250℃,并在此温度范围内停留较长的时间时,其力学性能即恢复到重新淬火状态。
(×)27、铸铝合金的淬火+完全人工时效,用来获得最高强度与硬度。
(√)28、黄铜低温退火目的是消除冷变形加工应力,防止开裂,退火温度通常为260~300℃,保温1~3h,水冷。
(×)29、在铬不锈钢中加入锰和氮可以代替铬,但锰本身并不能防锈,故不能单独使用。
(×)30、马氏体不锈钢退火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硬度或消除冷作硬化,以便于切削加工与冷变形加工;或者为了消除锻压与焊接后快速冷却产生的应力,防止产生裂纹。
(√)31、淬火和回火是马氏体型不锈钢的最后热处理,目的在于提高钢的强度、硬度、抗蚀性和抗氧化性。
(√)32、抗冲击冷作模具钢60Si2Mn在300℃及400℃回火状态下,以亚温淬火(800℃—820℃)对强韧性最有利。
(√)33、对于钢结硬质合金GT35,当要求高耐磨性时,可采用高温回火;当在冲击载荷下工作时,可采用低温回火,以提高其韧性。
(×)34、GR(4Cr3Mo3W4VNb)钢中加入少量的Nb是为了增加钢的回火抗力及热强性。
(√)35、在模具钢中加入Mo或W两种合金元素,主要是防止高温回火韧性的产生。
(×)36、热作模具材料常用高碳合金钢来制作。
(×)37、5CrNiMoVSi钢主要添加了一定量的V和Si,从而使高温强度大幅降低,且具有更高的淬透性和热稳定性。
(×)38、对于性能要求高的塑料模具,可采用二次淬火。
(×)39、SM2是一种低Ni马氏体时效硬化性塑料模具钢。
(×)40、用于制造塑料模具的锌合金主要为Zn-4Al-3Cu共晶合金。
(√)41、工件表面的硬突出物和外来硬质颗粒在加工时刮擦模具表面,引起模具表面材料脱落的现象称为黏着磨损。
(×)42、一般说来,材料温度高于等强温度时易产生沿晶断裂。
(√)43、一般说来,材料温度低于等强温度时易产生穿晶断裂。
(√)44、冷冲裁模模具刃口在压力和磨擦作用下,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磨损失效。
(√)45、在韧性组织上弥散分布的硬质碳化物颗粒会降低模具的耐磨性。
(×)46、P20是一种典型的预硬型塑料模具钢,其淬透性较高。
(√)47、对冷作模具材料淬透性的要求是淬火后易于获得深厚的硬化层。
(√)二、单选1、作为普通渗碳零件应选用(A)。
A、20钢B、40CrC、55钢D、20Cr2、下列合金元素中(D)不形成碳化物而是溶于奥氏体中,才能提高淬透性。
A、Al、Zn、CuB、Mo、Ni、MnC、Cr、W、SiD、Ti、V、Nb3、铬钼钢高温强度和组织稳定性好,所以可以制造在(C)温度下长期工作的零件。
A、300℃B、400℃C、500℃D、600℃4、含铬、镍、钼的合金铸铁,在(B)范围内有回火脆性。
A、400~450℃B、500~550℃C、600~650℃D、700~750℃5、低合金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一般采用(B)。
A、Ac1+(30~50)℃B、Ac1+(50~100)℃C、Ac1+(100~150)℃D、Ac1+(150~200)℃6、铬锰硅钢的缺点是有回火脆性倾向,脱碳和过热倾向较大,容易出现(C)。
A、黑色组织B、黑带C、白点D、黑点7、高速钢由于钼和钨的加入降低了相变的温度和临界冷却温度,提高了淬透性,可在(A)淬硬。
A、空气中B、油中C、水中D、炉中8、灰铸铁的热处理特点是:由于灰铸铁(A)高,加热时温度相应提高。
A、含硅量B、含锰量C、含磷量D、含硫量9、淬火钢马氏体分解一直延续到350℃以上,在高合金钢中甚至可延续到(D)。
A、300℃B、400℃C、500℃D、600℃10、在钢中加入质量分数(B)Si可推迟薄片碳化物沿马氏体界面析出,从而使脆性转化温度移向高温区。
A、0.5%~0.9%B、1%~3%C、3%~5%D、5%~7%11、钢中含有(C)等合金元素时,更容易出现高温回火脆性。
A、硅、钨、铜B、氮、硼、锑C、锰、铬、镍D、铝、锌、铌12、在加热温度相同时,加热速度越快,奥氏体晶粒(B)。
A、越粗大B、越细小C、中间值D、不变化13、马氏体形态变化在生产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A)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的特点。
A、低碳马氏体B、中碳马氏体C、高碳马氏体D、都不是14、当工件表面和心部温度变化不同时,造成热胀冷缩不均,便产生内应力。
这种由热胀冷缩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称为(B)。
A、组织应力B、热应力C、载荷应力D、机械应力15、当淬火内应力超过钢的(A)时,就造成了工件变形。
A、屈服强度B、断裂强度C、疲劳强度D、抗拉强度16、碳素钢水冷淬火时,(B)比较突出。
A、组织应力B、热应力C、载荷应力D、机械应力17、合金钢油冷淬火时,(A)的作用比较突出。
A、组织应力B、热应力C、载荷应力D、机械应力18、防淬火开裂也可采用不使工件淬透,便停止冷却并立即进行回火的方法,例如冷却到(B)时停止冷却,立即回火。
A、室温B、60~100℃C、120~150℃D、150~200℃19、对碳素钢与低碳合金退火,保温时间按(B)计算。
A、0.3~0.6h/100mmB、0.6~0.8h/100mmC、0.8~1.0h/100mmD、1.0~1.2h/100mm20、锻件在加热过程的低温阶段,升温速度要控制在(B)。
A、10~30℃/hB、30~70℃/hC、70~100℃/hD、100~150℃/h21、低碳合金钢锻件退火终冷温度可选择(D)。
A、150~200℃B、200~250℃C、300~350℃D、400~450℃22、油冷时大型零件中最大的温差比水冷小一般不超过(D)。
A、300℃B、300~350℃C、400~450℃D、500℃23、退火时高、中合金模具钢的大型锻件表面终冷的温度不高于(B)。
A、150~200℃B、200~250℃C、300~350℃D、400~450℃24、为防止回火加热时产生热应力与淬火的应力迭加,使零件中缺陷扩大,回火加热速度应比淬火加热速度低一些,一般控制在(B)。
A、10~30℃/hB、30~100℃/hC、70~130℃/hD、100~150℃/h25、水冷大型零件截面上的最大温差可达(C)。
A、200~400℃B、500~600℃C、750~800℃D、850~900℃26、锻件调质后再不引起回火脆性的温度下在进行补充回火450℃可使残余应力降低(B)左右。
A、30%B、50%C、60%D、70%27、快速退火的优点是在一定情况下,所获得的强度与塑性能满足(A)加工的要求。
A、冷变形B、热变性C、切削加工D、锻造加工28、固溶处理是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C)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工艺。
A、升温B、降温C、恒温D、其它29、在高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范围即(A)内发生的时效叫人工时效。
A、100~200℃B、250~300℃C、350~400℃D、450~500℃30、加入哪种金属材料能抑制过热敏感性及网状碳化物的析出。
(D)A、NiB、MnC、WD、V31、低耐热高韧性热作模具钢5Cr2NiMoVSi主要添加了一定量的V和Si,从而使高温强度大幅提高,且具有更高的(B)和热稳定性。
A、淬硬性B、淬透性C、韧性D、耐磨性32、拉伸不锈钢首选的模具材料是(D)。
A、球墨铸铁B、高镍合金钢C、锡青铜D、铝青铜三、多选1、冷拉深模其模具受到的摩擦力十分强烈,因而模具的主要失效形式是(A C)。
A、磨粒磨损B、疲劳磨损C、粘着磨损D、气蚀磨损E、冲蚀磨损F、腐蚀磨损2、冷镦模其凸模承受巨大的冲击压力和摩擦力,凹模承受冲胀力和摩擦力,因而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