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实验12 铁铝离子分离
- 格式:ppt
- 大小:496.00 KB
- 文档页数:2
1九年级化学工艺流程题(含答案)类型 1 回收利用流程1. 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的CuS 及其少量的铁和铁的化合物, 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 CuCl 2 的流程图如图:(1)操作Ⅰ中将废渣粉碎的目的是。
(2) 操作Ⅱ中在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 和 NaCl 反应生成了CuCl 2 和 Na 2SO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操作Ⅲ的操作名称是,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4) 副产物氯化钠的一种用途是。
2. 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处理金属电路板。
处理流程 如下:已知:2FeCl 3+Fe ==== 3FeCl 2(1) 步骤②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和。
(2) 过滤是将混合物进行分离,被分离的物质需满足的条件 是 。
(3) 滤渣的成分有,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3.实验室废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AgNO 3(废液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某兴趣小组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如下:(1) 若过滤操作中未使用玻璃棒,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2)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应将加入中。
(4) 小明认为步骤②的操作中加入过量的铜也可以,你是否赞成他的说法,说出你的理由 。
类型 2 金属氧化物制备流程4. 以富含 CeO 2 的废玻璃粉末(含 SiO 2、Fe 2O 3 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杂质)为原料回收二氧化铈。
请回答下列问题:2已知: CeO 2 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 NaOH 溶液。
(1) 稀硫酸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滤渣的成分是,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比较浑浊, 可能的原因是。
(3) 步骤③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
(4) 氢氧化铈受热分解生成CeO 2 和 H 2O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 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
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 3,含少量 FeCO 3)为原料制备高纯度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1) 操作 X 的名称是 ,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 烧杯、 、玻璃棒。
初中化学离子分离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离子分离实验,学生将学会利用化学方法将混合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离出来,并掌握离子分离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
1. 氯化银(AgCl)溶液
2. 氯化铁(FeCl3)溶液
3. 氯化钠(NaCl)溶液
4. 氢氧化钠(NaOH)溶液
5. 玻璃棒、试管、试管夹、滤纸、玻璃棉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取两根试管,分别加入氯化银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后搅匀,观察产生的沉淀情况。
2. 将氯化银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搅拌,观察产生的沉淀情况。
3. 将产生的沉淀用玻璃棒捞起,放入滤纸中过滤,收集沉淀和过滤液。
4. 将收集的沉淀用玻璃棉包裹后放入试管中,并进行热解,观察变化。
5.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出离子的分离情况,并总结实验过程。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的溅出和溢出,防止烧伤和化学灼伤。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的整洁和干净。
3.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仪器的清洁与干燥,以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产生。
4. 实验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离子分离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离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化学学习和研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十二 Fe 3+、Al 3+离子的分离——液-液萃取与分离[实验目的]学习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初步了解铁、铝离子不同的萃取行为。
学习萃取分离和蒸馏分离两种基本操作。
在6mol ·L -1盐酸中,Fe 3+离子与Cl -离子生成了[FeCl 4]-配离子。
在强酸-乙酸萃取体系中,乙醚(2t E O )与离子结合,生成了离子(2t E O ·H +)。
由于[FeCl 4]-离子与2t E O ·H +离子都有较大的体积和较低的电荷。
因此,容易形成缔合物2t E O ·H +·[FeCl 4]-,在这种离子缔合物中,Cl -离子和2t E O 分别取代了Fe 3+离子和H +离子的配位水分子,并且中和了电荷,具有疏水性,能够溶于乙醚中。
因此,就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了。
Al 3+离子在6mol ·L -1盐酸中与Cl -离子生成配离子的能力很弱,因此,仍然留在水相中。
将Fe 3+离子由有机相中再转移到水相中去的过程叫做反萃取。
将含有Fe 3+离子的乙醚相与水相混合,这时体系中的H +离子浓度和Cl -离子浓度明显降低。
离子2t E O ·H +和配离子[FeCl 4]-解离趋势增加,Fe 3+离子又生成了水合铁离子,被反萃取到水相中。
由于乙醚沸点较低(35.6),因此,采用普通蒸馏的方法,就可以实现醚水的分离。
这样Fe 3+又恢复了初始的状态,达到了Fe 3+、Al 3+分离的目的。
[实验用品] 仪器:圆底烧瓶(250mL )、直管冷凝器、尾接管,抽滤瓶、烧杯、梨形分液漏斗(100mL)、量筒(100mL)、铁架台、铁环液体药品:FeCl 3(5%)、浓盐酸(化学纯)、乙醚(化学纯)、K 4Fe(CN)6(5%)、NaOH(2mol ·L -1、6mol ·L -1)、茜素S 酒精溶液、冰水、热水材料:乳胶管、橡皮管、玻璃弯管、滤纸、pH 度纸 [基本操作]1.萃取,参见第六章二。
人教版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课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教学过程: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2.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
3.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
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
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
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应概念和其他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
探究分三步进行:(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钝化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层而使金属不易腐蚀或与其他物质反应;或经化学、电化学方法处理使金属由活泼变为不活泼状态的过程叫钝化。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书电子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古代化学工艺;什么是化学;认识煤气炉具;铁锅烧菜好;吸烟有害;碳酸氢铵分解;碳酸氢铵贮存;淡水资源;铁生锈的条件;白色污染;高锰酸钾溶液区分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酸雨;合成材料(有机玻璃);纳米材料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光合作用;金刚石;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碘化钾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变化与现象;化学变化与能量;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石英晶体;石墨;煤与石油;结晶牛胰岛素;拉瓦锡、门捷列夫。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安全守则;常用仪器;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过滤,蒸发,仪器的气密性检查,仪器的连接及洗涤等);药品贮存;铜绿分解;铜绿与盐酸反应;镁带燃烧(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化学符号;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第2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空气的发展史;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等于、大于、小于1/5的各种可能);空气的成分;混合物;纯净物;拉瓦锡;氮气;稀有气体;大气污染物;空气质量日报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物理性质;木炭与氧气;硫磺与氧气;铁丝与氧气;蜡烛与氧气;氧气的化学性质;缓慢氧化;氧气的用途;工业制氧气;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实验程序(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装置、验满与检验)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温室效应;干冰;人工降雨;汽水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二氧化碳与灭火;二氧化碳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实验程序(反应原理、反应装置、验满与检验);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水的用途,水与人类的关系;水的物理性质;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蒸发结晶;硬水与软水的区分;过滤操作;自来水的生产过程;节水防污。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一)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分离后混合物的组分都有不改变,而提纯只要求得到被提纯物。
(二)提纯的原则1、所用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所提纯或分离的主要成分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不会减少被提纯的物质;3、杂质与试剂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分离(除旧不迎新,简明又易分)(1)过滤法:适用于固体、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且固体不溶于水,溶液可透过滤纸流下,固体留在滤纸上。
例1:从加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例2:除去粗盐中的泥沙例3:将碳酸钠和碳酸钙分离等。
(2)降温结晶法:适用于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的物质分离提纯。
例: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等。
(3)蒸发结晶法:适用于固体物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分离提纯。
例1:从食盐溶液中回收氯化钠晶体,例2:除去食盐中少量的硝酸钾等。
(4)蒸馏法:适用于沸点不同的几种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例1:除去水中混有的少量的酒精例2:从石油中练出汽油例3: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5)差异法:例1:除去铜粉中的铁粉用磁铁吸取例2:从砂石中分离出碘,加热混合物使碘升华。
2、化学方法(1)加热分解法:适用于热稳定性差异较大的混合物分离提纯。
如○1除去CaO中CaCO3,相关化学方程式;○2除去Na2CO3中NaHCO3,相关化学方程式;○3除去CaCO3中的Ca(HCO3)2。
相关化学方程式。
(2)加酸法:适用于混合物中各成分与酸反应不同的分离提纯。
如:○1除去NaCl中的Na2CO3,向混合物中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相关化学方程式;○2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向混合物中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等。
相关化学方程式;(3)加碱法:适用于混合物中各成分与碱反应不同的分离提纯。
如:○1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向混合物中加Ca(OH)2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相关化学方程式;○2除去NaCl中NH4Cl,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NaOH,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等。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典型例题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B.霉变的食物蒸煮后,可以继续食用C.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D.甲醛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答案:B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等,不符合题意;B、霉变的食物含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蒸煮后,也不能食用,符合题意;C、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结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汽车轮胎B.纯棉T恤C.可降解饭盒D.尼龙连衣裙答案:BA、汽车轮胎的材料是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正确;B、纯棉T恤的材料是棉花,棉花属于天然材料,选项错误;C、可降解饭盒的材料是可降解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正确;D、尼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项正确,故选B。
3、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塑战速决”。
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将塑料垃圾就地焚烧B.将塑料垃圾随意丢弃C.将塑料垃圾就地填埋D.回收利用各种废弃塑料答案:DA、焚烧废弃塑料会造成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错误;B、将塑料垃圾随意丢弃,易造成白色污染,错误;C、将塑料垃圾就地填埋,塑料不易降解,易造成污染,错误;D、回收利用各种废弃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故选D。
4、下列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正确的是()A.缺锌会引起佝偻病B.缺钙会引起贫血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缺铁会引起坏血病答案:CA、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钙易患佝偻病,故错误;B、缺钙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缺铁易患贫血,故错误;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正确;D、缺铁易患贫血;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故错误。
故选C。
5、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A.缺锌会使儿童智力低下B.缺碘会引起龋齿C.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D.缺铁会引起贫血答案:B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讲解
【实验名称】:分离混合物中的沙子和铁粉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磁性分离法分离混合物中的铁粉和非磁性物质(沙子)的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铁的磁性和沙子的非磁性,通过磁性分离器将铁粉吸附,从而分离出
混合物中的铁粉和沙子。
【实验器材】:混合物样品(包含沙子和铁粉)、磁性分离器、容器、水、漏斗、锥形瓶。
【实验步骤】:
1. 取适量混合物样品放入容器中,添加适量水搅拌均匀使铁粉和沙子均匀分散。
2. 将混合物悬浊液倒入磁性分离器中,轻轻晃动使铁粉被吸附在磁性分离器上。
3. 将磁性分离器中的铁粉取出放入锥形瓶中,将非磁性物质(沙子)倒出。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弄脏衣物。
2. 在清洗磁性分离器时,注意不要让磁性分离器接触水,以防生锈。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利用磁性分离器可以有效分离混合物中的铁粉和非磁性物质(沙子),证明了铁的磁性可以用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延伸】:
1. 尝试使用其他分离方法,比如筛分、沉淀法等,对比不同方法的效果。
2. 使用显微镜观察铁粉和沙子颗粒的形态和特点,进一步了解物质之间的差异。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磁性分离法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和观察分析能力,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