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黄酮类化合物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87 MB
- 文档页数:2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本章是本教材的重点,因此考试也是重点。
学习和复习时,对黄酮化合物的分类、检识和提取分离部分重点掌握,并可以通过紫外方法对简单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
熟悉槐米和黄芩两味中药的实例。
第一节概述的含义: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
由于这类化合物大多呈黄色或淡黄色,且分子中亦多含有酮基因此被称为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经典的概念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
现在,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其基本碳架为:C6-C3-C6。
了解黄酮类化合物也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这一节要掌握黄酮的分类原则,根据黄酮类化合物A环和B环中间的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结构、3位是否有羟基取代以及B环(苯基)连接的位置(2或3位)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结合中药实例槐米和黄芩进行学习。
第三节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这一节内容为黄酮类化合物物理和化学性质学习,也是黄酮化合物难点部分也是重要考点,因此必须掌握,复习时将影响黄酮颜色,酸性强弱的因素归纳总结便于记忆,并牢记颜色反应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能熟练应用显色反应区分相似结构的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颜色主要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有关,助色团(-OH、-OCH3等)的种类、数目以及取代位置对颜色也有一定影响。
花色素的颜色可随pH不同而改变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分子中的C环具有近似于半椅式的结构系非平面型分子,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故在水中溶解度稍大。
花色素类虽具有平面型结构,但因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故亲水性较强,水溶度较大。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酚羟基数目的多少和位置有关。
以黄酮为例其酚羟基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7,4′-二OH>7-或4′-OH>一般酚羟基>5-OH,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主要是利用分子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酮环的性质。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2-苯基色原酮2.异黄酮;二氢黄酮;橙酮;查耳酮;黄烷醇;花色素3.新红花苷;红花苷;淡黄色;红花苷;深黄色;醌式红花苷;红色4.叉共轭体系;助色团;苯环;交叉共轭体系5.灰黄~黄色;黄~橙黄色;几乎无色;2,3位双键氢化、交叉共轭体系中断;微黄色6.7;4′;-OH;-OCH3;加深7.pH;红色;紫色;蓝色8.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水溶性;脂溶性;水溶性9.花色素;以离子形式存在;稍大;非平面型分子10.酚羟基;7,4′-二OH黄酮;7-或4′-OH黄酮;一般酚羟基黄酮;5-OH黄酮11.氧原子;钅羊盐12.3-OH;5-OH;邻二酚羟基13.3-OH;5-OH;3-OH;3,5-二OH;5-OH14.乙醇或甲醇提取法;热水提取法;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15.碳酸钠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钙水溶液;碱性稀醇16.弱;强;7,4′-二OH黄酮;7-或4′-OH黄酮;一般酚羟基黄酮;5-OH黄酮17.酰胺及羰基;酚羟基;氢键缔合18.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19.黄酮苷;黄酮苷元20.分子筛作用;容易;吸附作用;难21.醇;BAW系统;大;水;3%~5%乙酸;小22.黄芩苷;抗菌消炎;黄芩素;邻三酚羟基;醌类;绿23.芦丁;酚羟基;碱溶酸沉;保护邻二酚羟基24.异黄酮;葛根素;大豆素25.黄酮;萜内酯;黄酮;黄酮;槲皮素;双黄酮;银杏双黄酮;儿茶素;儿茶素二、选择题(一)A型题1.[C]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碳架为C6-C3-C6。
2.[A]2′-羟基查耳酮在酸的作用下可转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为深黄色的2′-羟基查耳酮,两者互为异构体。
3.[C]黄酮类化合物大多显黄色,其颜色主要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有关,色原酮本身无色,但2-苯基色原酮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因而显色;此外助色团的取代对颜色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