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6
基坑支护设计开题报告1. 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对某城市工地的基坑进行支护设计,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坑是建筑工程中挖掘开辟出的地下空间,需要对其周围进行支护,以防止土体塌方、地面下陷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围绕基坑支护的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问题描述城市建设领域中,基坑支护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基坑的支护设计不合理,可能会造成坍塌、地面下陷甚至生命安全的威胁。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十分必要。
本项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1.基坑支护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不同情况下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3.基坑支护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限制条件。
4.基坑支护设计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评估。
3. 解决方案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基坑的规模和形状: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确定支护的长度和宽度。
•土层的性质:了解基坑周围土质的稳定性和强度,以确定支护结构的类型和参数。
•施工方法和工期:根据施工方法和工期确定基坑支护的稳定性要求和安全系数。
•周围建筑物的情况:考虑周围建筑物对基坑支护的影响,防止地面沉降和变形。
根据以上考虑因素,本项目将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基坑支护结构选择: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如钢支撑、混凝土壳体、土工格栅等。
2.支护结构参数计算:通过力学原理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计算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参数,确保其能够承载和抵抗外部力量。
3.施工工序规划:根据施工方法和工期,合理规划基坑支护的施工工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4.经济性评估:对不同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估,选取成本最低且满足工程要求的设计方案。
4. 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的成果包括:1.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支护结构参数计算结果:通过力学分析和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得出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参数。
基坑支护开题报告基坑支护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支护设计对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对于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基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1. 基坑支护技术的分类与特点基坑支护技术主要分为刚性支护和柔性支护两大类。
刚性支护主要采用混凝土墙、钢支撑等结构,具有稳定性好、承载力大等特点;柔性支护则采用钢板桩、锚杆等材料,具有适应性强、施工便利等特点。
2. 基坑支护设计的关键问题基坑支护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关键问题,如地下水位控制、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设计荷载的合理选取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基坑支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现代基坑支护技术中逐渐引入了数字化设计、智能监测等新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同时,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记录不同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情况,并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支持。
同时,通过对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可以提高基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成果:1. 对基坑支护技术的分类和特点进行系统总结,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2. 分析基坑支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 探索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4. 提出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方案,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七、研究计划1. 文献综述: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实地调研:观察和记录不同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情况,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3. 问题分析:分析基坑支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4. 技术改进:探索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方案;5. 结果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撰写研究报告。
基坑支护开题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滕杰学号: 5200115108所在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交通工程设计题目:恒大迈皋桥项目B地块深基坑(三层地下室,挖深15.0m)支护设计指导教师:孙广俊2017年 01 月 10 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出行、轨道交通换乘、商业、停车等功能的需要,在用地愈发紧张的密集城市中心,结合城市建设和改造开发大型地下空间已成为一种必然,诸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及地下车站、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库、地下街道、地下商场、地下变电站、地下仓库、地下民防工事以及多种地下民用和工业设施等。
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越来越大,而地下工程顺利施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基坑工程的应用[3]。
近些年,城市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等级也越来越高,且深基坑的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是保障建筑物和地下空间开发安全施工的关键。
目前,基坑支护多采用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水泥土墙,加筋水泥土和土钉墙等,已有在坑外采用土锚拉固。
内部支撑形式也有多种,有对撑,角撑,桁架式边撑等。
在地下连续墙方面还采用了“两墙合一”和逆作法施工技术,能有效的降低支护结构的费用和缩短工期,基坑工程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工程,不断增加的工程数量,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为深基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舞台。
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基坑工程将会在实践中随着支护理论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完善。
1.1 基坑支护的原则与依据基坑支护的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方便施工[4]。
基坑工程的依据:国家及地区的有关规范及规程、场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周围环境资料、主体结构的设计资料、施工条件[4]。
深基坑支护开题报告深基坑支护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深基坑支护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城市建设、地下工程和地质工程等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和地下设施需要建造在深基坑中。
然而,深基坑的开挖和支护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地下水位的变化、土壤的力学特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等。
因此,深基坑支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方案,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工程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最佳的支护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和管理方法,以减少基坑工程中的风险和问题。
三、研究内容1. 地质勘探与分析:通过对基坑周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探和分析,了解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地层结构等信息,为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2. 支护结构设计:根据基坑的深度、土层的稳定性和地下水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如钢支撑、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桩等。
3. 施工工艺与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案,确保支护工程的顺利进行。
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材料选择等。
4. 监测与控制: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对基坑的变形、地下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查、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获取基坑周边地质信息;然后,进行室内试验,测试土壤的力学特性和水文特性;最后,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支护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估其效果。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提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法,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2. 探索一种高效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案,提高基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 提供一种可行的监测与控制方法,实时监测基坑的变形和地下水位,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六、研究意义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对于城市建设和地下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筑基坑支护设计开题报告建筑基坑支护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建筑基坑支护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基坑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开展基坑支护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筑基坑支护设计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和高效。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基坑支护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研究;2. 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和设计;3. 基坑支护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4. 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来开展。
具体的研究步骤如下:1.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基坑支护设计的最新进展;2. 实地调查已完成的基坑支护工程,了解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3. 建立基坑支护设计的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计算和模拟;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方案。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和意义:1. 掌握基坑支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2. 提出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方案,减少工程成本和施工周期;3. 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制定以下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一个月):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了解基坑支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2. 第二阶段(两个月):实地调查已完成的基坑支护工程,了解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3. 第三阶段(三个月):建立基坑支护设计的数值模型,进行计算和模拟;4. 第四阶段(一个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方案;5. 第五阶段(一个月):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的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1. 数据获取困难:由于一些基坑支护工程仍处于施工中,相关数据难以获取;2. 模型建立的复杂性:基坑支护设计涉及多个因素,模型建立和计算较为复杂;3. 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基坑支护工程受到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情况复杂多变。
基坑支护课设开题报告基坑支护课设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基坑支护是在城市建设中常见的一项工程技术,它主要用于保护地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场和地铁工程等需要进行基坑支护。
因此,研究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和创新,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设的目标是研究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和创新,以提高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坑支护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通过对不同基坑支护材料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基坑支护工程,并探索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2. 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并通过仿真和试验等手段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研究和改进:研究基坑支护施工的关键工艺和技术,探索新的施工方法和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设将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设计和搭建基坑支护试验平台,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和结构力学性能试验。
3. 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4. 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几个典型基坑进行现场观测和数据采集,评估支护效果和施工质量。
5. 对实验和观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课设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坑支护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研究报告:对常用的基坑支护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应用评价,总结其优缺点,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 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报告: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提出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改进方案:根据实际观测和数据分析,总结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教学大楼基坑工程支护设计学生姓名尤懿学号0808010616教学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专业年级2008指导教师张伯虎职称副教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教学大楼基坑支护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目前,高层建筑发展迅速,深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多。
由于深基坑工程本身是一种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实施时存在着较多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酿成重大事故。
因此,深基坑工程也越来越被重视。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市政工程大量涌现。
1929年我国在上海建成14层的锦江饭店,1934年建成24层的国际饭店。
但是我国高层建筑大规模发展还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陆续建造了一大批的高层建筑。
国内外大量工程实践的经验表明,许多工程的最危险阶段不一定是在正常使用阶段,而是在建造阶段和老化阶段。
对许多工程事故常常发生在施工阶段而言,其原因除了施工质量没有保证、施工方法发生了不合理的改变、人为错误等原因外,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环境、地质、荷载等因素认识不足而导致设计和施工中的某种失误和疏忽所致。
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具有结构力学、土力学、地基基础、地基处理、原位测试等多种学科知识,同时要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并结拟建场地的土质和周围环境情况,才能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支护结构方案和实施办法。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与市政建设处于大发展时期,由于设计与施工队伍对当地的深基施工特点不够熟悉,因而引发了一些事故。
为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对深基坑工程的研究。
基坑工程正确、科学的设计和施工,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加快施工进度、保护环境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自己大学四年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系统、全面的运用,并培养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地下工程愈来愈多,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要求日显重要。
淮阴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戴九光学号:1091401509 专业: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方向)设计题目:淮安苏宁广场深基坑支护设计指导教师: 刘宇翼2013 年 3 月 1 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前言基坑支护工程是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较新类型的岩土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的地下建筑和高层建筑。
深基坑的数量也越来愈多,基坑深度超过10m的工程已经非常普遍。
深基坑的支护工程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在基坑支护过程中要用到结构力学和土力学等学科的内容另外也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针对这些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要进行基坑支护方案的优化,通过方案的优化可以不断积累深基坑支护的成果实践经验。
基坑工程都有着如下的特点:①建筑倾向高层化,基坑向大深度方向发展;②基坑开挖面积大, 长度与宽度有的达数百米, 给支撑体系带来了较大的难度;③在软弱的土层中, 基坑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 对周围建筑物、市政建设和地下管线造成影响; ④深基坑施工工期长, 场地狭窄, 降雨、重物堆放等对基坑稳定性不利;⑤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 打桩、降水、挖土及基础浇筑混凝土等工序会相互制约与影响, 增加协调工作的难度。
因此, 如何在总结原有工程经验的基础上, 发展新的理论依据和探索新的施工工艺,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 已成为当前深基坑工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2.深基坑支护基本系统在各种类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对于一些较小的施工项目,基坑的开挖深度较小,可以采用直接开挖和放坡开挖两种简单方便的模式。
但是对于大型的建筑工程或者是周围的施工空间较为狭窄的情况就需要进行基坑支护。
最近些年基坑的深度和体积都在不断的增大,支护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按照其功能分主要的支护系统有:挡土系统,常用的工具有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的灌注桩等等,功能就是形成一个支护的排桩抵抗压力;挡水系统,常用的工具有深层水泥搅拌桩、旋喷桩、地下连续墙等等,其基本功能就是抵抗外渗水;支撑系统,常用的工具有钢管与钢的支撑,钢与钢筋的支撑。
基坑支护开题报告基坑支护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基坑支护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采取一系列的支护措施。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基坑开挖和支护工作。
因此,研究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和创新,对于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优化方法,以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回顾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2. 基坑支护的材料选择:研究不同材料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情况和性能特点,探讨合理的材料选择策略。
3. 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研究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优劣势,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4. 基坑支护的监测与控制:研究基坑支护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方法,提出合理的监测指标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查、文献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法,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基坑支护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实地调查不同地区的基坑支护工程,了解实际施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基坑支护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估各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4. 结合实地调查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建议和改进方案。
四、预期成果与影响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总结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基坑支护技术的创新提供指导。
2. 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数值模拟,提出优化基坑支护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3. 工程实践的参考依据:研究成果将为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本研究对于推动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题目:郑州市豫东大楼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3月31日一、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毕业生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使每个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通过该服务性办公楼地基支护结构设计,使学生在应用现行规范、标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毕业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意义本项毕业设计题目为郑州市某综合型服务性办公楼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为详细学习和了解与基坑支护工程相关的知识,巩固之前学习过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施工、结构力学、工程地质、水力学等专业课程,并按照现行规范,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把它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同时也培养了毕业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通过本次设计使自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程概况及设计条件1.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郑州市东二环某繁华步行街,基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
本项目为服务性办公楼,由主楼(地面三层)及二层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为6458.3㎡。
(2)基坑面积及开挖深度该工程建筑±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5,室外自然地面平均标高取+4.00;基坑开挖面积约2123㎡,基坑围护周长约210m,根据结构图纸,底板面标高为-7.55,底板厚为700mm,局部厚为1100mm,垫层厚为100mm。
因此基坑开挖深度为8.10米,局部电梯井、集水坑等落深尚未确定。
2.设计条件(1)周边条件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西二环某地块,周边环境情况较为复杂: 东侧:基坑开挖面与红线间距离为5.495~5.528米,红线外为中原大厦。
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城市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还有隧道等工程的大幅度增加,而同时为了节省土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深基坑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加。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因为它既涉及到土力学典型强度问题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
经过分析不难看出,基坑工程的发展是一种新的支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逐渐趋向成熟。
20世纪30年代,太沙基和皮克等最先从事基坑工程的研究,60年代在奥斯陆等地的基坑开挖中开始实施施工监测,从70年代起,许多国家陆续制订了指导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和施工的法规。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大量的基坑工程。
80年代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多为一层,基坑深不过4 m,常采用放坡开挖就可以解决问题。
到80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开始出现两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一般在8 m左右,少数超过10 m。
进入90年代,我国的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 m 的比比皆是。
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和地下公共设施等) 的安全。
因此,如何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用可行是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
特别是在20世纪,随着大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本设计力求在宫老师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做出一个合理的设计。
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地处旅游区与住宅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地资源珍贵,该地区地下室较少,泛海酒店为两层地下室结构,将为以后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该地下室也可作为本市的标志性地下建筑,具有一定的经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