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82.15 KB
- 文档页数:4
— 1 —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的图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面积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面积与面积单位》课标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而且指出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1.注重“操作体验”对获得知识的作用 。2.注重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3.渗透“转化思想”,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
三、核心知识分布,结构关系及地位与作用
1.核心知识分布: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构关系: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打下基础。
3.地位与作用:
面积的意义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教材从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表面入手,明确“面”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进而形成对“面”的大小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教材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意义,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 2 — 2. 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理解面积的意义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在探究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掌握面积单位换算。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二)教学难点
1.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重难点突破建议
1.面积概念的学习应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中。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面积的学习应把握好阶段性,做好课时的划分和课时目标的规划。对面积的初步认识和量的间接比较是建立面积概念的基础,也是关键环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强化对“表面”的理解。第二,在比较多个图形的“面积”中深化对面积的认识。第三,在对面积感知充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事例说出物体某个面的面积。第四,增加干扰因素,强化“面积”概念的本质。
2.把握度量的本质结构,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度量的核心要素:一是度量单位;二是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量的大小。无论是长度的度量,还是面积、体积的度量,包括角质、质量、容积等的度量,其本质结构是一致的,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断感悟度量的本质,发展度量的意识。
3.充分利用实际操作,深入理解面积公式。
一是让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二是要沟通长方形的长、宽与每行面积单位个数和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三是适时进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抽象概括,避免过早进入形式化计算阶段。
4.注意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标准(2011)》将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之一。结合本单元解决问题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既是解决问题中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 3 —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