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PPT
- 格式:rtf
- 大小:16.35 KB
- 文档页数:8
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并能够体会诗歌所表
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这首诗;
3、学生能够学会写几句表达真情的诗。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
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思乡曲》(此曲低沉略带忧伤,为本课定下了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欣赏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后)你有过这种体会吗?(引导学生联系初四了住校不能回家,那种想家的心情。
)艺术总是想通的,音乐可以勾起人的思乡之情,诗歌也是这样,你知道有哪些表达乡情的诗?(《静夜思》《回乡偶书》等)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现代也是这样,在台湾文学作品中,思乡是一个长久不衰、令人心动的主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余光中的《乡愁》。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展示余光中照片及生平。
(指名学生读。
)
(三)熟习课文,指导朗诵。
1、让学生先默看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并试着划
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
明确: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
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4、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在语速和节奏处理上应注意
什么?
明确:(1)语速要放缓慢一点;(2)要多停顿,不宜读长句。
5、学生试读。
学生自读--指名读(谁来读?)--学生评,再读(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位同学读的怎样?那你能读一遍吗?)--学生评,再读--学生评,再读(直到读的比较好为止)。
6、放录音并屏显本诗节奏,重音标记。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1、这四节诗,每一节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中表达的情感是通过什么物象含蓄的表达出来的?
3、这些物象含蓄的表达了什么?
4、诗节能调换吗?为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明确:小时侯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再也无法沟通的思念,现在游子
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
这四节诗层层推进由个人的
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五)品味语言。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明确:1、时间词美:“小时侯、长大后、后来、而现在”
这些词不露痕迹的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
的递增;
2、名词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美在
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
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
愁;
3、数量词美:“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
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的表现出邮票、船
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4、方位词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
方位词,显示了空间的距离,反复应用使人
感受到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
5、叠词之美:“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
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
意,巧妙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6、“乡愁是……”这一句式又营造了一种回环往
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读席慕蓉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2、请仿照诗作中的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
也可以是多句。
3、尝试写几句表达真情的诗。
(七)回味感悟。
请谈谈这节课你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邮票-母子分离个人的故乡之思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逐层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推进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普遍的家国之思托物寄情
乡愁
学科:语文
姓名:梁云
单位:日照市岚山区巨峰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