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第五讲
- 格式:pdf
- 大小:259.64 KB
- 文档页数:4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10t=2h39m2.1190°-35°+ε=78°26′,90°-35°+ε=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第五章地球的运动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最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地球自身的旋转运动。
即自转运动。
地球自转的结果,首先是不断在改变地球本体的形态;再就是派生出很多天文、地理上的动态。
第二种是地球的绕日公转运动。
就是地球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受太阳的制约,围绕太阳运转,并且跟随太阳系一起在银河系以及宇宙中运动。
公转运动的主要结果也产生了很多天文、地理上的动态。
第三种是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摄动。
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它必然会受到太阳、月球及其他行星(主要是木星)的引力作用,从而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状态产生摄动,使地球的运动规律发生变化,例如自转减速;岁差;章动;黄赤交角变化等。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一、地球自转及其证明1、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不停的绕着自转轴自西向东做旋转运动,称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而才会有天球以相反的方向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
我们称自西向东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也就是观察者从天北极上空看时,地球逆时针旋转,这种自转称为顺向自转;如果从天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旋转,这种自转为逆向自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了计量地球自转周期,必须在地球之外选定参考点。
根据天球上不同的参考点(恒星、太阳、月球)计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其长度是不同的。
因此,就有各种不同的日——恒星日、太阳日和太阴日。
恒星日: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也就是恒星(或春分点)连续两次由东向西通过同一子午圈的时间间隔,长度约为23小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即地球自转360°所经历的时间。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也就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由东向西通过同一子午圈的时间间隔,平均长度是24小时。
太阳日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日,由于太阳的周年运动,太阳每天在天球上向东走59′,地球上同一方向在追赶太阳的过程中,自转一圈后还要再转59′才能赶上太阳。
太阴日:月球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月球中心连续两次由东向西通过同一子午圈的时间间隔,平均长度是24小时50分。
《地球概论》上课提纲第一节地理坐标一、经线和纬线●地理定位的需要——二直线相交于一点。
——每一地点都可看作特定的经线和纬线的交点。
●经线和纬线都是地面上的圆:——大圆:同一球面上最大的圆。
其圆心即为球心。
——小圆:大圆以外的圆统称小圆。
●纬线——垂直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相割而成的圆:——纬线(parallel)相互平行,大小不等;——赤道(equator)是纬线中唯一的大圆,分全球为南北两半球●经线——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相割而成的圆:——经线都是大圆(通常指他的半圆),都在两极相交,大小相同;——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m),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1884年确定)。
●地球上的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有限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无限方向;理论上亦东亦西;实际上非东即西。
●地面上的距离(略)二、经度和纬度●是经线和纬线的“编号”,其本身代表一种角度;●纬度——一地相对于赤道平面的南北方向和角距离;——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垂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纬度在本地经线上度量,南北纬各分90°。
●经度——本地子午面相对于本初子午面的东西方向和角距离。
——经度是两面角,本初子午面为起始面;本地子午面为终止面。
——经度通常在赤道上度量。
东西经各分180°。
●经(纬)度与经(纬)线______经度和纬度用来区分不同的经线和纬线;______经线即等经度线;纬线即等纬度线。
●地理坐标______一地的经度和纬度相结合,叫做该地的地理坐标。
______同地理坐标相联系的有三个大圆:赤道(横轴)、本初子午线(纵轴)和本地子午线。
______书写时按惯例:先纬度,后经度;数字在先,符号在后。
第二节天球和天球坐标一、天球和天穹●天球——以地心为球心,半径任意的假想球体,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是整球和圆球;——分地心天球和日心天球。
●天穹——地平以上的半个天球——是半球和扁球。
课程编码:1201300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数:54学分数:2.5考核方式:考试制订日期:2004年执笔者:谢献春《地球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球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Earth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范围:04地理科学其中:实验/实践学时:9学时先修课程:无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一、教学大纲说明(-)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根据全国高师或综合大学《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的,结合中学教学和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参照现行的高中地理课本的教学内容,介绍现代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成就,包括、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以及宇宙学、天体起源、地外文明等内容,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本课程授课一学期,每周3学时, 总计为54学时。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环境;使学生理解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并通过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通过学习了解开展天文活动的方式、方法;掌握组织野外天象观测方法和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采用CAI课件、录象、VCD、幻灯、投影等电化设备等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结合较大量的实验实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综合技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后续课程主要有: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等(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简明天文学教程》作者:余明等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教学参考书:《地球概论教程》作者:刘南等科学出版社《地球概论》作者:金祖孟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地球与天球第一节地球坐标\地球自转与地理坐标二、地球是的方向和距离第二节天体与天球坐标、天体和天体系统:天休概念及主要天体简介;天休系统概念和主要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概论,在线免费阅读
“地球概论”是高档师范院校地舆专业一门先行的根本课,主要讲授地球的宇宙情况以及行星地球整体性的根本知识。
具体包括两年夜内容:地球的天文学、地球的物理学。
课程实验指导和经常使用的数据安排在附录中。
本书首先引入天体、天球和天球坐标的概念,从远到近地介绍与地球有关的天体系统(如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等),其次简述获得天体信息的主要手段,再次讨论日月地、日地关系以及近地情况对地球的影响,并重点叙述地球运动及其发生的地舆意义,最后对地球整体性知识及地球的演化进行介绍。
本册书于2010年7月由科学出书社出书刊行pdf,txt格局电子书下载《地球概论》书的作者余明跟科学出书社都为了本书付出了辛勤劳动。
自然科学类丛书21世纪高档院教材。
本书可作为高档院校地舆科学、资源情况与城乡计划办理、生态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同时也可供广年夜酷爱地球科学的读者阅读、参考。
pdf电子书《地球概论》由网络收集整理而来,著作权归属于原书作者余明和出版商,在此也要感谢科学出版社,感谢您阅读《地球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