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枝槲寄生【四川中药炮制规范(2015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扁枝槲寄生的功能主治现代研究引言扁枝槲寄生是一种寄生在树木上的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森林地区。
它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被人们长期以来用作传统草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扁枝槲寄生的功能主治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扁枝槲寄生的功能主治以及现代研究成果。
扁枝槲寄生的主要功能主治扁枝槲寄生在传统草药中被广泛应用,被认为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主要功能主治包括:1.健脾益胃:扁枝槲寄生可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不良的症状。
2.补肝肾:扁枝槲寄生含有丰富的多糖、酚类和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肝肾损伤。
3.健脾养胃:扁枝槲寄生中的多糖和酚类成分能够增加胃粘膜的分泌功能,促进食欲,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紊乱的人群。
4.抗疲劳:扁枝槲寄生中富含的多糖能够促进机体能量代谢,增加体力,缓解疲劳感。
5.抗肿瘤:扁枝槲寄生中的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对多种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扁枝槲寄生的功能主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1.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扁枝槲寄生中的多糖和酚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2.抗炎作用:扁枝槲寄生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症状,对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免疫调节活性:扁枝槲寄生中的多糖成分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对免疫调节有一定的作用。
4.抗肿瘤活性:扁枝槲寄生中的生物碱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对多种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镇痛作用:扁枝槲寄生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疼痛症状,对疼痛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扁枝槲寄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例如,扁枝槲寄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可以作为调理脾胃功能不良的药物;可以作为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等。
覆盆子FupenziRUBI FRUCTUS【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干燥果实。
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除去梗、叶,置沸水中略烫或略蒸,取出,干燥。
【炮制】盐覆盆子取覆盆子,除去杂质及果柄。
用盐水拌浸,闷润,待吸尽盐水后,置容器中蒸透心,取出,干燥。
每100kg覆盆子,用盐2kg。
【性状】本品为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聚合而成,呈圆锥形或扁圆锥形,高0.6~1.3cm,直径0.5~1.2cm。
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至棕色,顶端钝圆,底部扁平,中央凹入。
气微,味咸微涩。
【鉴别】(1)本品粉末棕黄色。
非腺毛单细胞,长60~450μm,直径12~20μm,壁甚厚,木化,大多数具双螺纹,有的体部易脱落,足部残留而埋于表皮层,表面观圆多角形或长圆形,直径约至23μm,胞腔分枝,似石细胞状。
草酸钙簇晶较多见,直径18~50μm。
果皮纤维黄色,上下层纵横或斜向交错排列。
(2)本品粉末约1g,加入70%甲醇25ml,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放冷,滤过,蒸干。
残渣加水15ml使溶解,用石油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弃去石油醚液,再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取椴树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90:4: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在105℃加热5分钟,在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性味与归经】甘、酸,温。
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
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目暗昏花。
柏子仁BaizirenPLATYCLADI SEMEN【来源】本品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
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
【炮制】炒柏子仁取柏子仁,除去杂质,照清炒法(炮制通则0213)炒至黄色至黄棕色,有香气逸出为度,取出,放凉。
【性状】本品呈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7mm,直径1.5~3mm。
表面油黄色,偶见焦斑。
外包膜质内种皮,顶端略尖,有深褐色的小点,基部钝圆。
质软,富油性。
具焦香气,味淡。
【鉴别】(1)本品粉末黄色至棕色。
种皮表皮细胞长条形,常与含棕色色素的下皮细胞相连。
内胚乳细胞类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腔内充满较大的糊粉粒和脂肪油滴,糊粉粒溶化后留有网格样痕迹。
子叶细胞呈长方形,胞腔内充满较小的糊粉粒和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1g置具塞离心管中,加石油醚(30~60℃)10ml,超声处理20分钟(3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柏子仁对照药材0.6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乙酸(5: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磷钼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心、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用于阴血不足,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阴虚盗汗。
【炮制作用】炒柏子仁促进胃肠吸收,缓和药性。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药材收载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蜂房
Fengfang
VESPAE NIDUS
【来源】本品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 (DeGeer)、日本长脚胡蜂Polistes japonicus Saussure或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的巢。
秋、冬二季采收,晒干,或略蒸,除去死蜂死蛹,晒干。
【炮制】炒蜂房取蜂房,除去杂质,剪块。
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颜色变深。
煅蜂房取蜂房,除去杂质,剪块。
照煅法(通则0213)煅透,冷后取出,露去火毒。
【性状】炒蜂房本品呈不规则的扁块状,外表褐色,微具香气。
煅蜂房锻制后表面焦黑色,体轻,质脆。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炒蜂房)或9.0%(煅蜂房)(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2.0%(炒蜂房)(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5.0%(炒蜂房)(通则2302)。
【性味与归经】甘,平;有小毒。
归胃经。
【功能与主治】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
【炮制作用】炒蜂房或煅蜂房降低毒性作用。
【用法与用量】3~5g。
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压,防蛀。
【药材收载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1。
扁枝槲寄生的功能主治简介扁枝槲寄生(学名:Viscum coloratum)是一种常见的寄生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南部以及东南亚国家。
它寄生在槲树、榕树、柿树等多种树木上,属于半寄生植物。
扁枝槲寄生的根茎和叶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扁枝槲寄生的主要功能和主治作用。
功能主治扁枝槲寄生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在传统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详细介绍扁枝槲寄生的功能主治:1.抗肿瘤:扁枝槲寄生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特别是对于胃癌、食道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类型有较好的疗效。
它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癌细胞凋亡,同时还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2.降血压:扁枝槲寄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它可以扩张血管,减轻血管收缩,从而降低血压。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增强免疫力:扁枝槲寄生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它可以促进人体内白细胞的生成,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抗体的产生,并调节免疫功能的平衡,使机体更能抵抗各种疾病侵袭。
4.抗氧化:扁枝槲寄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延缓细胞老化。
它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对于预防和延缓多种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5.抗菌消炎:扁枝槲寄生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降低感染的风险。
它对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还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肿胀。
6.调节血糖:扁枝槲寄生对于调节血糖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
它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能力,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7.健胃消食:扁枝槲寄生有助于健胃消食,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冬瓜子DongguaziBENINCASAE SEMEN【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成熟干燥种子。
食用冬瓜时,将成熟种子取出,洗净,干燥。
【炮制】炒冬瓜子取冬瓜子,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淡黄色。
【性状】本品呈扁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1.5cm,宽5~9mm。
表面淡黄色至淡黄棕色,偶见焦斑,表面稍具粗颗粒,略粗糙,边缘钝圆而光滑或边缘锐,两面外缘各有1环纹。
一端钝圆,另一端较尖,尖端有2个小突起,不对称,较大突起上有一明显的珠孔。
气微香,味微甜。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
种皮表皮表面观呈多角形。
薄壁细胞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壁不规则增厚,壁厚2~13µm,多数具纹孔。
石细胞数个成群或单个散在,细胞较小,壁厚,黄色,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7~54µm,壁厚7~17µm,长可达112µm,孔沟明显,层纹不清晰。
胚乳细胞不规则形,内含脂肪油和糊粉粒;子叶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长圆形,有的呈栅状,直径2~20µm。
导管多见螺纹与环纹,直径5~50µm,少见梯纹、孔纹。
(2)取本品粉末1.5g石油醚(60~90℃)30ml,浸泡20分钟,超声处理30分钟。
静置,弃去石油醚液,残渣挥干溶剂。
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冬瓜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冰醋酸(19:4:0.3)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
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色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7.0%(通则2302)。
扁枝槲寄生的功能主治1. 简介扁枝槲寄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寄生物,它寄生于多种树木上,并从宿主树的茎干营养中吸取养分。
扁枝槲寄生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扁枝槲寄生的主要功能和治疗作用。
2. 主要功能扁枝槲寄生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包括:2.1 抗肿瘤作用扁枝槲寄生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生物碱等。
这些物质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扁枝槲寄生提取物在实验室和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多种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2 免疫调节作用扁枝槲寄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发现,扁枝槲寄生中的多糖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抗体的产生,并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
2.3 抗氧化作用扁枝槲寄生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这些化合物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防止细胞损伤和老化,对改善衰老相关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2.4 降脂降压作用扁枝槲寄生中的活性物质对高血脂和高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扁枝槲寄生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对改善血脂异常具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扁枝槲寄生还能够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主治作用扁枝槲寄生的主治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抗癌治疗扁枝槲寄生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抗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对多种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扁枝槲寄生还可以缓解放化疗和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2 免疫调节扁枝槲寄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
它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抗体的产生,并增强淋巴细胞的活性,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的帮助。
槲寄生药材名称:槲寄生拼音名称:HUJISHENG别名:冬青、北寄生、柳寄生、槲寄、寄生、桑寄生、黄寄生、冻青、台湾槲寄生(台湾)。
科属: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带叶茎枝。
产地:主产于河北、辽宁、吉林、安徽、河南;黑龙江、山西、四川、湖南、江西、陕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亦产。
性味:[性味归经]苦、甘,平。
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中成药:共有29种中成药使用槲寄生:苏乐康胶囊寄生追风液强力天麻杜仲胶囊颈痛灵药酒正心泰胶囊复方羚角降压片保胎丸天麻头风灵胶囊风湿止痛药酒参茸木瓜药酒等。
应用与配伍: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
本品既能祛风湿,又能养血益肝肾,强筋骨。
故可用治营血亏虚、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证。
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
常与独活、秦艽、桂枝及杜仲、当归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本品补肝肾、养血,故有固冲任、安胎之效。
多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配用,如寿胎丸。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采收加工:一般在冬季采收(河南、湖南则在3~8月采),用刀割下,除去粗枝,阴干或晒干,扎成小把,或用沸水捞过(使不变色),晒干。
炮制工艺:将原药拣去杂质,略洗,润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储存:置干燥处,防蛀。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萜类化合物,有齐墩果酸、B-香树脂素乙酸酯、内消旋肌醇。
含黄酮类化合物,有槲寄生新甙Ⅰ,Ⅱ,Ⅲ,Ⅳ,Ⅴ,Ⅵ,Ⅶ;4个已知化合物为鼠李秦素-3-O-B-D-葡萄糖甙、高圣草素-7-O-B-D葡萄糖甙、鼠李秦素和高圣草素。
另含磷脂成分。
2、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的作用:鲜叶的乙醇浸液给麻醉兔、狗皮下注射,可使血压下降达1H以上。
槲寄生注射液0.25G/100ML洛氏液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扩张冠脉作用,也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收缩;总黄酮12.5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狗可明显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总黄酮20MG/KG静脉注射,使麻醉狗冠脉流量增加,冠脉阻力下降,并一定程度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总黄酮20MG/KG静脉注射,使麻醉狗冠脉流量增加,冠脉阻力下降,并一定程度降低动-静脉氧差和心肌耗氧量。
【收藏】2015版浙江炮规、四川炮规、中国药典趁鲜加工品种目录!一、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41种可以趁鲜加工的品种(不含中国药典已有品种)1、药材切片(共29个品种)三棱、山楂根、毛冬青、丹参、水杨梅根、白芍、白药脂、延胡索、红木香、苎麻根、芦竹根、苦甘草、知母、金雀根、金樱子根、贯众、茶树根、穿破石、桔梗、桃金娘根、黄芪、黄药子、野葡萄根、猫人参、落新妇、温山药、藤梨根、浙紫苏梗、水牛角2、药材切段(共4个品种)巴戟天、薏苡根、土藿香、祖司麻3、药材切块(共1个品种)檀香4、药材切瓣(共3个品种)浙木瓜、薜荔果、衢枳壳5、药材切瓣或片、段(指可选用多种切制方法加工的药材,共4个品种)甘草、白蔹、浙肉苁蓉、青蒿梗二、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25种可以趁鲜加工的品种(不含中国药典已有品种)1.药材切片(共15个品种)萆薢、川黄芪、贯众、黄花白及、黄药子、芦竹根、南星、柠檬、石斛、薯莨、碎米柴、台乌、香通、雪胆、朱砂七。
2.药材切段(共5个品种)扁枝槲寄生、红毛走马胎、寄生、葎草、绣球小通草。
3.药材切块(共1个品种)芜荑。
4.药材切瓣(共2个品种)芦子、山楂果。
5.药材切瓣或片、段(指可选用多种切制方法加工的药材,共2个品种)白土苓、功劳木。
三、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64种可以趁鲜加工的品种1、药材切片(共28个品种)干姜、土茯苓、山柰、山楂、山药、川木通、三棵针、片姜黄、乌药、功劳木、地榆、皂角刺、鸡血藤、佛手、苦参、狗脊、粉萆薢、浙贝母、桑枝、菝葜、绵萆薢、葛根、紫苏梗、黄山药、竹茹、桂枝、狼毒、滇鸡血藤2、药材切段(共18个品种)大血藤、小通草、肉苁蓉、青风藤、钩藤、高良姜、益母草、通草、桑寄生、黄藤、锁阳、槲寄生、颠茄草、野木瓜、广东紫珠、首乌藤、桃枝、铁皮石斛3、药材切块(共3个品种)何首乌、茯苓块、商陆4、药材切瓣(共4个品种)木瓜、化橘红、枳壳、枳实5、药材切瓣或片、段(共11个品种)指可选用多种切制方法加工的药材,包括:丁公藤、大黄、天花粉、木香、白蔹、防己、两面针、虎杖、香橼、粉葛、大腹皮内容来源:同茂顺医药健康,转载须注明“同茂顺医药健康”,部分内容秋、肖整理,如有遗落统计请留言增加或更正。
川紫菀ChuanziwanLIGULARIAE RADIX ET RHIZOMA【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川鄂橐吾Ligularia wilsoniana (Hemsl.)Greenm.、狭苞橐吾Ligularia intermedia Nakai.、鹿蹄橐吾Ligularia hodgsonii Hook.的干燥根和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泥土,干燥。
以上三种未除去须根者习称“毛紫菀”;前两种除去须根的根茎,习称“光紫菀”。
【炮制】川紫菀除去泥沙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或段,干燥。
蜜川紫菀取川紫菀片(段),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不粘手。
【性状】毛紫菀呈不规则形或葫芦形的片及段,大小不一,可见茎基和纤维状叶柄残基。
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
根茎质硬,须根质较柔韧,断面色较浅。
气香,味微苦、辛。
鹿蹄橐吾呈不规则形或葫芦形的片及段,无香气,味淡。
光紫菀呈不规则形、葫芦形或长椭圆形的片,可见茎基和纤维状叶柄残基,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
气微,味淡。
蜜川紫菀本品形如川紫菀片(段),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
有蜜香气,味甜,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棕褐色。
淀粉粒多数,直径2~10μm,主要为单粒,脐点为点状、一字状或者人字状等;纤维多数,成束,直径6~25μm;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偶可见梯纹和网纹导管,直径12~48μm。
【检查】水分川紫菀不得过13.0%;蜜川紫菀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8.0%(通则2302)。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
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用于外感咳嗽,咳痰不利,肺虚久咳,痰中带血。
【炮制作用】蜜川紫苑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缓解其温性。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材收载标准】《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
槲寄生炮制规程
1.生产准备
1.1 按《一般区人员净化、更衣规程》进行更衣后,进入生产岗位。
1.2 生产前检查
1.2.1 工作区域已清洁,不存在任何与岗位操作无关的文件、物料。
1.2.2 计量设备必须有校验合格证,并在校验合格有效期内。
同时使用前应进行调零校正。
1.2.3 生产用盛装容器均应清洁、消毒,容器外无原有的任何标记,并有清洁状态标示卡。
1.2.4 有清场合格证、生产指令,有空白生产记录。
1.2.5 检查原辅料应有合格的检验报告书号,根据生产指令核对所领物料的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等。
2.生产操作
2.1净选
将槲寄生药材摊于洁净的拣药台上,拣去其中的杂质,包括非药用部分和已变质不能入药的部分。
并将净选好的槲寄生盛放于洁净容器中,转入下一工序。
对购进的槲寄生厚片,做净选处理,检查合格,按规定入净料库。
2.2 洗药
按《XY-720型洗药机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将洗净的槲寄生置洁净塑料框中,交润药工序。
2.3浸润:将洗好的槲寄生放在洁净塑料框中,稍润至无干心,交切制工序。
2.4切制:按“切药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整理成把,切厚片,及时干燥。
2.5干燥:烘干温度为70-90℃,干燥后筛去药屑碎末,含水量不得超过12%。
2.6称量已干燥的槲寄生重量,填写容器标签,交净料库,及时请验。
与槲寄生原
药材的重量相比,计算炮制收得率。
3.生产同步填写生产记录。
4.生产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清场,并填写清场记录。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有关事宜的通知
【法规类别】中药管理
【发文字号】川食药监发[2016]68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6.05.12
【实施日期】2016.05.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有关事
宜的通知
(川食药监发〔2016〕68号)
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单位: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5年版)已由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第14号公告发布,自2016年6月1日起实施。
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 1。
法半夏Fabanxia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来源】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切片,阴干或烘干。
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片状,有部分破碎。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
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色至黄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2~20μm,脐点裂缝状、人字状或星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20~144μm。
螺纹导管直径10~24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2ml,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半夏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丙酮-甲酸(30:6: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9.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5.0%。
【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扁枝槲寄生
Bianzhihujisheng
VISCI LIQUIDARICOLI HERBA
【来源】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扁枝槲寄生Viscum articulatum Burm.f.或枫香槲寄生Visc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的干燥带叶茎枝。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或厚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或厚片状。
茎外皮绿黄色、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皮部黄色,木部浅黄色,髓部常呈狭缝状。
气微,味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淡黄色。
表皮细胞碎片黄绿色,细胞类长方形,可见气孔。
纤维成束或散在,直径8~25μm,壁较厚,胞腔狭小,微木化,有的纤维束旁的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类多角形,直径35~86μm,壁厚,孔沟及纹孔均明显。
导管多为碎片,梯纹或网纹,直径18~45μm。
草酸钙簇晶直径23~58μm。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
【性味与归经】苦,平。
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药材收载标准】《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