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厂家空调末端技术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15.67 MB
- 文档页数:28
大温差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的对比分析及个人见解经过对生产厂家的技术咨询、网上论文、实际案列的分析对大温差空调系统总结如下:
1、大温差空调系统末端应配置大温差空调末端(除特灵外的厂商大多如此建议);
2、大温差空调主机比常温空调主机造价约贵8%~10%,大温差空调末端比常规空调末端造价约贵30%;以本项目为例:空调总造价约为1900万,空调主机约增加48万,末端增加45万,总共增加约93万;
3、大温差系统主机能耗较常温主机增加约10%,水泵节能约25%,末端能耗增加约30%,冷却塔能耗减少20%;则:整体能耗增加约8%,本项目总能耗电增加110度/h,年运行费用增加约26.4万,设备寿命30年,约增加电费792万;
4、大温差系统空调流量变小,水泵流量变小,扬程增加(除特灵),冷却塔减少,空调水管管径变小(DN40以下的管维持不变),水管及设备的保温厚度增加,则:水泵初投资减少10%(5万),冷却塔初投资减少20%(10万),水管初投资减少15%(30万),保温初投资增加30%(9万),安装部分初投资减少36万。
本项目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分析对比表
综上所述:
1、初投资增加57万,年运行费用增加26.4万(除特灵外,其他品牌配备的水泵能耗均会增加,年运行费用将增加);
2、大温差空调系统在国内的运用项目不多;
3、建议采用比较成熟的常温空调系统。
空调末端(风机盘管)的计算与选择(1)根据风量:房间吊顶后的体积×房间气体循环次数=房间面积×层高(吊顶后)×房间气体循环次数=房间的循环风量。
其对应的风机盘管高速风量,即可确定风机盘管型号。
(2)根据冷负荷:单位面积冷负荷指标×房间面积=房间所需的冷负荷值。
利用房间冷负荷对应风机盘管的中速风量时的制冷量即可确定风机盘管型号。
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根据冷负荷选择风机盘管,在特殊场合如对噪音要求较高的场所,可用第一种方法进行校核。
确定型号以后,还需确定风机盘管的安装方式(明装或安装),送回风方式(底送底回,侧送底回等)以及水管连接位置(左或右)等条件。
房间面积较大时应考虑使用多个风机盘管;房间单位面积负荷较大,对噪音要求不高时可考虑使用风量和制冷量较大的风机盘管。
注意:对于风盘风管超过一定长度的风盘,应采用中、高静压的风盘,且出风管道上不宜多于两个出风口。
(3)风机盘管的选择风机盘管分类按形式:卧式暗装、卧式明装、立式暗装、立式明装、卡式五种按厚度:超薄型、普通型按有无冷凝水泵:普通型、豪华型按机组静压:0Pa、12Pa、30Pa、50Pa、80Pa (机外静压)按排管数量:两排管、三排管按制式:两管制、四管制确定型号以后,还需确定风机盘管的安装方式(明装或安装),送回风方式(底送底回,侧送底回等)以及水管连接位置(左或右)等条件。
房间面积较大时应考虑使用多个风机盘管,房间单位面积负荷较大,对噪音要求不高时可考虑使用风量和制冷量较大的风机盘管。
考虑所接风管的沿程阻力、出风口的阻力、软接的阻力,低静压(12pa)直接接风口或接不超过1米的风管,中静压的风盘(30pa)接不超过四米的风管,高静压(50pa)的风盘接不超过七米的风管。
酒店空调末端技术规格表一.计算参数湿球温度(℃)26.6夏季(室外)干球温度(℃)34.7干球温度(℃)-12冬季(室外)相对湿度(℃)60供水温度(℃) 5冷冻水回水温度(℃)12供水温度(℃)60空调热水回水温度(℃)45采用干蒸气加湿,蒸汽参数:表压0.20MPa,饱和蒸汽。
二.风机盘管技术规格表序号设备编号数量风量(m3/h)制冷量(KW)高速冷量中速冷量噪声dB(A)工作压力(MPa)备注(台) 制热量(KW)电功率(W)全热(kW)显热(kW)全热(kW)显热(kW)104CD-AS20456 2.412.1 5130 1.6 一、二层房间、走廊206CD-AS34684 3.963.22 7538 1.6一、二层房间、走廊308CD-AS35941 5.574.74 11439.5 1.6一、二层房间、走廊412CD-AS121425 7.225.61 15041.5 1.6一、二层房间、走廊504CD-AS13456 2.412.1 5133 1.6 三、四层房间、走廊606CD-AS54684 3.963.22 75381.6 三、四层房间、走廊7 08CD-AS67941 5.574.74 11439.51.6 三、四层房间、走廊8 12CD-AS231425 7.225.61 15041.51.6 三、四层房间、走廊9 04-AS(四管制)3456 2.412.1 51331.6地下室房间、走廊10 06-AS(四管制)15684 3.963.22 75381.6 地下室房间、走廊11 08-AS(四管制)51941 5.574.74 11439.51.6 地下室房间、走廊12 12-AS(四管制)21425 7.225.61 15041.51.6 地下室房间、走廊13 07-AS(四管制)25798 4.313.82 99401.6 地下室房间、走廊14 FCU-1 108 500 2.75 2.20 58 1.6 酒店主楼15 FCU-2 173 670 3.39 2.67 71 1.6 酒店主楼16 FCU-3 485 1010 5.07 4.00 108 1.6 酒店主楼17 FCU-4 26 1350 7.10 5.65 150 1.6 酒店主楼18 FCU-5 28 1680 7.19 5.87 5.65 1.6 酒店主楼说明:1、风机盘管类型:卧式暗装,3+1盘管,带后回风箱。
大温差空调末端系统(一)2.2 空调水大温差系统在空调系统的运行中,目前水系统的输配用电量一般占系统总耗电量的15%~20%。
而且按名义工况设计的空调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大多是采用定流量系统,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非设计工况运行,且运行时间内冷水温差很小,有时仅为0.5~1.0℃,在小温差大流量情况下工作,造成冷水泵能量的大量损耗[7]。
采用冷水大温差运行,因其冷水特性为小流量大温差,可降低冷水泵输送能耗,容易满足部分负荷运行的特性,实现系统节能运行。
2.2.1 冷水大温差设计的特点大温差冷水系统可以节约系统的循环水量,相应减少水泵的扬程及运行费用,减少管道的尺寸,节约系统的初投资。
冷却水大温差设计时,可以减少冷却塔尺寸,节约冷却塔的占地面积,减少水泵的流量和水管的尺寸,当冷却水温度比常规水温高2℃时,可减少运行费用3%—7%,节省一次投资10%—20%[8]。
2.2.2 大温差水系统的运行分析与风机的性能分析相似,用水泵的相似理论进行分析,当冷水供回水温差增大一倍时,冷却水泵的运行能耗减少68.5%。
国内已有这方面的文献,这说明采用冷水大温差运行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但这种分析方法只对水泵的能耗进行分析,而没有考虑管道系统的阻力变化对系统能耗的影响,是片面的,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管内水速一般采用1~2m/s(国际上允许的管内流速比国内高得多)。
因此,流速不变时,由于管径减少,单位管长的磨擦阻力增加,实际运行时不能达到68.5%的节能效果。
与常规空调设计相比,在相同冷负荷的情况下,冷冻水大温差时的冷水量较常规温差时小,冷冻水泵和冷冻水管道的型号规格相应地需要减小,当系统内水管布置、水量分配和水流速不变时,系统的局部阻力变化很小。
当水管布置、水量分配和管内水速相等时,管内局部阻力基本不变,供回水温差增加一倍,即水量减少一半,水管直径D2=0.707D1,水管摩擦阻力增加了50%,而水泵电机功率降为原来的75%。
风冷水系统VS多联机氟系统风冷模块式冷热水机组一一水系统VS VRVII系统多联机机组一一氟系统一、系统介绍二、初投资三、设计灵活性四、环保五、安装六、维修七、压缩机寿命八、泄漏问题九、运行费用十、舒适度1、水系统此类系统由室外主机和室内末端装置组成,通过室外主机提供空调冷/热水,由水管系统输送到室内末端装置,水与空气在室内末端处进行热交换来消除房间冷/热负荷。
是一种集中产生冷/热量,但分散处理各房间负荷的空调系统型式。
2、氟系统:制冷剂系统以制冷剂为输送介质,采用变制冷剂流量技术,室外主机由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他制冷附件组成,室内机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
一台室外机通过管路能够向若干个室内机输送制冷剂液体。
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可以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
:、初投资所以室外机冷量一般可小于室内机总冷量水系统初投资较低三、设计灵活性四、环保五、安装六、维修风冷模块式冷热水机组低压水系统,管路压力不超过5公斤,不易泄漏,一般不需维修系统管路。
机组全部使用通用零件,永远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维修所需的零配件。
未来发生系统增容时,由于末端的通用性,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室外机冷媒系统一般不需定期维护;水系统定频压缩机的维修和更换费用较低,制冷回路及控制简单清晰,维修方便。
多联机高压冷媒管路系统(夏季运行时压力可达20公斤,不运行时也有约10公斤),易泄漏在安装维修工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指定的配件。
不同品牌的系统配件不能相互匹配,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产品,不同时期的产品也不能相互通用;氟系统需专人定期维护,并需定期补充制冷剂以保证制冷效果;多联机系统压缩机的维修和更换费用较高,制冷回路及控制复杂,维修复杂。
在维修方面,水系统优于多联机氟系统七、压缩机寿命八、泄漏问题九、运行费用风冷模块式冷热水机组室内机可单独控制的系统在部分负荷时,压缩机通过启停控制,利用水系统的蓄冷/热作用来避免不必要的能耗;风冷模块式冷热水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可以根据末端使用负荷大小,通过微电脑控制进行分级启动、卸载。
VRV、VAV、VWV、KRV概念与区别KRV:新风换气机,全热交换器。
VAV:变风量空调系统,是末端。
VWV:变水量(冷冻水)空调系统。
MRV:全变多联中央空调,实现上也是变制冷剂流量系统(还有些厂商取名MDV、GMV等等)VRV:变制冷剂流量系统空调,VRV技术是大金为代表,所以这个名字被大金注册掉了。
而现在我们身为制冷暖通人,需要注意平时针对变制冷剂流量系统的英文缩写,即VRF。
1、VRV名词解释VRV系统为变冷媒流量多联系统,即控制冷媒流通量并通过冷媒的直接蒸发或直接凝缩来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空调系统。
VRV是大金公司80年代发明了变制冷剂流量系统,由于VRV系统只是输送制冷剂到每个房间的分机,所以不需要设计独立的风道(新风系统另外安排风道),做到了设备的小型化和安静化。
系统结构上类似于分体式空调机组,采用一台室外机对应一组室内机(一般可达16台)。
控制技术上采用变频控制方式,按室内机开启的数量控制室外机内的涡旋式压缩机转速,进行制冷剂流量的控制。
VRV空调系统与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相比,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使用要求,设备占用的建筑空间比较小,而且更节能。
VRV空调系统的设计包含两个部分:1)空调设备选型及空调管路设计;2)空调系统控制设计。
2、VAV名词解释VAV变风量空调系统,与定风量空调系统一样,变风量空调系统也是全空气系统的一种空调方式,它是通过改变送风量,而不是送风温度来控制和调节某一空调区域的温度,从而与空调区负荷的变化相适应。
其工作原理是当空调区负荷发生变化时,系统末端装置自动调节送入房间的送风量,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设计范围内,从而使得空气处理机组在低负荷时的送风量下降,空气处理机组的送风机转速也随之而降低,达到节能的目的。
变风量系统通常由空气处理设备、送(回)风系统、末端装置(变风量箱)及送风口和自动控制仪表等组成。
一般在下列系统宜采用VAV系统:1)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各空调区的冷热、负荷差异和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控制个空调区温度。
中央空调主机品牌以及末端品牌有哪些离心式冷水冷水机组:主要生产厂家有开利、特灵、约克、麦克维尔(已被大金收购)、顿汗布什;离心机现在主要还是美资品牌占主导,其中特灵的三级离心机一直以来都是业界能效最高的,这点是开利和约克的单级离心机都比不上的,其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一半以上,但由于价格较开利和约克贵不少,所以在中国市场基本上这三家的占有率都还算比较接近。
麦克维尔推的是变频机组,据厂家介绍COP达到17,只是不知道其测试工况条件,(标准工况下空调理论COP在8.3左右)。
顿汉布什在热回收机组方面比较突出,据说可以做到超过70度的出水,这个温度是比较高的。
另外,除了以上提到的美资品牌,一些国内品牌也在尝试做离心式冷水机组,比如格力、海尔等,但是暂时还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
吸收式溴化锂机组:主要生产厂家有远大、双良、三洋等,其中远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双良和三洋稍差一些,由于溴化锂机组的效率和种种使用上的问题,加上最近油气等能源价格猛涨,吸收式溴化锂机组的市场被严重挤压。
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由于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的技术准入条件较低,生产螺杆式机组的厂家相对要多很多。
其中除了开利、特灵、约克、麦克维尔等这些刚才提到的这些美系品牌以外,日系品牌也占了相当的份额,诸如大金、日立等,另外国产品牌也不少,但个人接触不多,所以就不一一提及了。
风冷式冷水机组:这个的制造厂商和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的情况差不多,大家都有做。
值得一提的是日资品牌在这里更具优势。
不过由于最近多联机受到人们更大的欢迎,风冷式模块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多联机: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VRV,另一类是“谷轮”开发的数码蜗旋变频机组。
VRV一直都是以大金为首的日系品牌的特色,包括日立、三洋、三菱等都是走这一路线;而数码蜗旋技术也渐渐流行起来,美资品牌基本都采取这条路线,主要使用的都是丹佛斯的压缩机。
其中有意思的是,被大金收购的麦克维尔也在内。
现在,以美的、海尔等主要国内品牌也开始采用数码蜗旋技术。
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控制策略浅析贡征峰向爽涤西门子楼宇科技有限公司摘要: 本文主要从建筑节能的出发点,引入了对变风量系统的特点分析, 分析了目前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策略, 并以西门子专用控制器为基础阐述了变风量空调末端控制策略.关键词:建筑节能变风量系统控制策略变风量末端Abstract: I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 from th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point of view and the control principle of 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 also analyze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erminal units based on the controller of Siemens.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saving, VAV system, Control strategy, VAV terminal units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
众所周知,节能可以说是智能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智能建筑中,HVAC(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所消耗的能量要占到大楼消耗的总能量的极大部分[1],而变风量系统由于其降低了设备和系统的能耗, 而被得以大量采用, 变风量系统运行工况是随时间变化的, 它的运行工况是随时间变化的,它的运行必须依靠自动控制给以保证.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紧密结合的.1 变风量空调系统介绍变风量空调系统是以节能为目的发展起来的一种空调系统形式,它的设计是真正基于逐时负荷的设计,系统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分配到各区域的送风量或供冷、供热量,系统总送风量(冷、热负荷)为各时段中所有区域要求的风量(冷、热量)这和的最大值,而不是通常定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中所有区域在各时段要求的风量(冷、热量)的最大值之和。
中央空调末端风机盘管表冷器、风轮、电机的合理匹配计算摘要:整理了风机盘管表冷器设计的热工计算方法,和各个部件的匹配计算。
关键词:风机盘管;热工;匹配引言:风机盘管机组的结构比较简单,例如常见的吊顶式风机盘管;它是在一个不大的结构空间内,组装有离心式或贯流式的通风机以及铜管穿肋片的传热管束。
风机盘管有两个主要的性能指标,即风量和热(冷)交换量。
风量由风机选型确定;热(冷)交换量则与盘管的传热面积、热(冷)媒的温度和流量以及经过盘管的空气温度和流速等因素有关。
风机盘管的传热管束是用直径较小的紫铜管穿上铝肋片,排成2至4排制成管束。
冷热水在管内为蛇形往复流动,空气在管外肋片间穿行,同时被加热或冷却。
本文通过在公司实际工作当中总结的设计步骤方法整理而成,公司本身给客户生产风机盘管用表冷器,同时自己也生产部分的整机风机盘管,风轮和电机需要从外协厂订购,所以希望通过本例表冷器的校核热工计算和风轮及电机的匹配,达到完成整机设计的目的。
正文:已知:进风干球温度27.0℃,湿球温度19.5℃进水7.0℃,出水12.0℃设计一款风机盘管要求风量1077m3/h(0.359KG/S)出风口静压为0Pa,出风干球15℃,湿球13.6℃(校核用公司现有3排12孔堆栈表冷器能否达到出风要求并匹配风轮电机)解:第一步:计算表冷器的热工参数是否满足出风参数要求。
1)由空气的初终参数及进出水温度确定表冷器需要达到的两个参数Eg和E’另外选配风轮时候根据机组结构要求会限制风轮的外形尺寸,所以根据样本选用KDF170/170风轮,风轮的各部分曲线如图所示,其转速是1235RPM,输入轴功率是93W,噪音是58db,效率是50%,出口风速是12m/s,全压151pa,可以看出风轮的效率不高,且噪音较高,这主要是机组的结构决定,如果结构允许选择范围更广可以选择同一厂家KDF200B/190风轮,其转速是853RPM,输入轴功率是68W,噪音51db,效率是53%可以看出如果结构允许光从性能上完全可以选出最优化的匹配,噪音小,低转速,效率高,低轴功率的风轮。
实例分析数据中心冷水系统空调末端选用在大数据、云计算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启动了大量数据中心的建设,而空调系统是数据中心的投资、耗能大户。
目前,冷水型空调系统因其适用范围广泛、节能效果显著,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型数据中心的建设中。
空调末端作为冷水型空调系统耗能的重要部分,能耗占比较大,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
本文对冷水系统中的空调末端形式进行研究,就不同冷媒、不同布置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及工程实测数据,评估空调末端系统的节能策略。
图1为一种典型的利用冷却塔供冷的水冷冷水型空调系统示意图。
1.空调末端形式1.1 按布置位置分类根据布置位置的不同,可将空调末端分为房间级、列间级和机架级。
1.1.1 房间级空调末端房间级空调末端主要为机房专用空调末端,设置形式为在机房的一侧或两侧设置专门的空调区域,其内布置机房专用空调末端。
空调末端送风方式可分为下送风和上送风2种。
而机房专用空调末端下送风方式是通过静压箱自下而上输送冷风,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空调末端方式。
房间级机房专用空调末端的连续耗能运转部件为风机,出于节能考虑,主流厂家均配置具有内置控制器后倾式电子控制换向电动机的风机,即EC风机。
1.1.2 列间级空调末端列间级空调末端根据布置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列间空调末端和顶置空调末端2种。
列间空调末端布置在机架的列间,前侧出风,水平吹向机架,经过机架前门并对设备供冷后,经机架后门再回风至空调后部。
顶置空调末端的换热盘管敷设于机架上方,机架热空气经机架后部流出后,经顶置空调盘管冷却,冷空气回到机架进风处。
较房间级空调末端来说,列间级空调末端的气体输送距离短、所需风压小,同时配置EC风机,可显著降低风机功耗。
一般需同时采用封闭冷通道(或热通道)措施,优化气流组织,减少混风时造成的损失。
1.1.3 机架级空调末端机架级空调末端更贴近机架热源,并与IT机架紧密结合。
机架级空调末端安装在机架前门或背板,形成前门空调末端及背板空调末端。
空调系统中PAU、MAU、AHU、RCU、DDC、FCU、FFU的区别及作⽤来源:暖通南社AHU组合式空调箱:主要是抽取室内空⽓(return air) 和部份新风以控制出风温度和风量来并维持室内温度。
PAU预冷空调箱:Primary Air Unit对室外新风进⾏预处理,在送⾄风机盘管(FCU)。
RCU(Recycledairhandling unit)循环空调箱。
MAU全新风机组:是提供新鲜空⽓的⼀种空⽓调节设备。
功能上按使⽤环境的要求可以达到恒温恒湿或者单纯提供新鲜空⽓。
⼯作原理是在室外抽取新鲜的空⽓经过除尘、除湿(或加湿)、降温(或升温)等处理后通过风机送到室内,在进⼊室内空间时替换室内原有的空⽓。
当然以上所提到的功能得根据使⽤环境的需求来定,功能越齐全造价越⾼。
DCC⼲式冷却盘管(简称为⼲盘管或⼲冷盘管):是⽤来消除室内的显热的。
直接数控制(Direct DigitalControl)HEPA中⽂意思为⾼效过滤器,达到 HEPA 标准的过滤⽹,对于 0.1 微⽶和 0.3 微⽶的有效率达到 99.998%, HEPA ⽹的特点是空⽓可以通过,但细⼩的微粒却⽆法通过。
它对直径为 0.3 微⽶(头发直径 1/200)以上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7%以上,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
(抽烟产⽣的烟雾颗粒直径为 0.5 微⽶)它是国际上公认的⾼效过滤材料。
经⼴泛运⽤于⼿术室、动物实验室、晶体实验和航空等⾼洁净场所。
FCU风机盘管:Fan Control Unit 风机盘管是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其⼯作原理是机组内不断的再循环所在房间的空⽓,使空⽓通过冷⽔(热⽔)盘管后被冷却(加热),以保持房间温度的恒定。
主要依靠风机的强制作⽤,使空⽓通过加热器表⾯时被加热,因⽽强化了散热器与空⽓间的对流换热器,能够迅速加热房间的空⽓。
VAV变风量空调系统(VAV)控制原理:变风量控制器和房间温控器⼀起构成室内串级控制,采⽤室内温度为主控制量,空⽓流量为辅助控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