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1-2章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名词解释(4×4=16分)1.国际贸易2.对外贸易依存度3.无纸贸易4.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二、填空题(1×20=20)1.国际贸易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的学科。
2.马克思把国际贸易看作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日本、美国等国采用体系编制外贸统计;意大利、德国等国采用体系编制外贸统计;我国采用体系编制外贸统计。
4.用以表明各洲、各国、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5.可以反映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6.按商品流向分类,国际贸易可以分为、、和。
7.由于各国一般按计算出口额,按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总是世界进口总额。
8.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一般把类商品称为,把5-8类产品称为。
9.国际无形贸易包括和,其中构成无形贸易的主体。
三、选择题(1×15=15分)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般分为()两大类。
A.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 B.农副产品与工业产品C.制成品与半制成品 D.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所品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有形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B.有形贸易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C.无形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D.无形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不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3.2005年甲国出口总额为210亿元,进口总额为250亿元,则其总额为()。
A.210 B.460亿元C.250元 D.380亿元4.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形成()。
A.净出口 B.净进口C.贸易顺差 D.贸易逆差5.能反映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值 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量 D.对外贸易依存度6.从1997年为基期,1998年某国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为144,问在该时期内,该国贸易条件会()。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名词解释(4×4=16)1、国际分工2、水平型国际分工3、出口商品战略4、进口商品战略二、填空题(1×20=20)1、国际分工经过了、、和阶段。
2、二战后,国际分工从类型上表现为由型分工向型分工过渡。
3、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___ _______和______ ____之间最初分工形式。
4、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占主要地位。
5、在奴隶社会,对外贸易中商品主要是和。
6、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
7、战后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与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与的分工在发展,而传统的、、的分工在削弱国。
8、___________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
三、选择题(1×15=15分)1、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 )A、12~13世纪B、14~15世纪C、16~18世纪D、18~19世纪2、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 )A、国际价值B、国际商品流动C、国际分工D、国际资本流动3、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是------------------------------------------------( )A、人口规模B、国家的出现C、自然条件D、资本的国际化4、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到----------------------------------------( )A、萌芽阶段B、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深化阶段5、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A、自然条件B、上层建筑C、生产力发展水平D、资本国际化6、社会分工的前提条件是-------- ------------------------------------------------( )A、生产力的增长B、自然条件变化C、劳动规模D、市场规模7、在影响国际分工的诸因素中,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B、资本国际化C、国际生产关系D、上层建筑8、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际分工主要是在( )之间进行的。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名词解释(4×4=16分)1.国际贸易2.对外贸易依存度3.无纸贸易4.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二、填空题(1×20=20)1.国际贸易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的学科。
2.马克思把国际贸易看作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日本、美国等国采用体系编制外贸统计;意大利、德国等国采用体系编制外贸统计;我国采用体系编制外贸统计。
4.用以表明各洲、各国、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5.可以反映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6.按商品流向分类,国际贸易可以分为、、和。
7.由于各国一般按计算出口额,按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总是世界进口总额。
8.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中,一般把类商品称为,把5-8类产品称为。
9.国际无形贸易包括和,其中构成无形贸易的主体。
三、选择题(1×15=15分)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般分为()两大类。
A.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 B.农副产品与工业产品C.制成品与半制成品 D.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所品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有形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B.有形贸易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C.无形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D.无形贸易显示在海关统计上,不显示在国际收支表上3.2005年甲国出口总额为210亿元,进口总额为250亿元,则其总额为()。
A.210 B.460亿元C.250元 D.380亿元4.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形成()。
A.净出口 B.净进口C.贸易顺差 D.贸易逆差5.能反映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值 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量 D.对外贸易依存度6.从1997年为基期,1998年某国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为144,问在该时期内,该国贸易条件会()。
第二篇国际商务硕士《国际商务专业基础》重点院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H-O模型的基本假定不包括()。
[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A.生产要素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B.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C.两个国家的要素丰裕度不同D.两个国家的消费偏好不同【答案】D【解析】H-O理论建立在以下几条基本假设之上:①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②两国生产方法、技术、劳动生产率相同;③一国的资本相对丰裕,另一国劳动力相对丰富;④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种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且要素密集度固定;⑤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利率低,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率低;⑥商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国内可完全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⑦不考虑需求,或需求偏好两国相同,并且不变;⑧完全自由贸易,商品在两国间流动没有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等限制。
2.国际贸易中大国与小国的区别,是根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研]A.GDP的值B.人口和地域的大小C.该国的贸易额D.该国在某种产品的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程度【答案】D【解析】在国际贸易中,区分一个国家是大国还是小国,并不是从国土面积、政治、经济等方面界定,而是取决于该国在某种产品的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程度。
贸易大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供需变化(进出口量的变化)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而贸易小国则只是国际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3.下述例子中,显示出的是内部规模经济的选项是()。
[暨南大学2015研]A.广东顺德乐从镇的家具市场B.天津的食街C.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D.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答案】D【解析】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美国的家庭农场呈现出规模越大,盈利越多的特点,是内部规模经济的集中体现。
《国际贸易》1-2章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名词解释(4×4=16分)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2.外贸依存度3.水平型国际分工4.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二、填空题(1×22=22)1.为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和执行对外贸易政策,各国采取了各种对外贸易政策措施,概括地说,有四个字:(1)。
2.复进口是(2)的变形,指____ ______(3)的本国货物(4)再输入。
3.自由结汇贸易,又称___________(5),是指以________(6)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通常用来___________(7)支付结算,而不用________(8)支付。
4.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________(9),在这个阶段,____________(10)代替工场手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5.经济一体化使国际分工深入发展,分工形式从________(11)日益向_________(12)过渡。
6. _________(13)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不提供__________(14),它们之间的转化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__(15),因而对于国际分工而言,__________(16)居于主导地位。
7.贸易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各种的(17)贸易迅猛增加。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18)和(19)比重已经超过初级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
8.自由结汇贸易,又称___________,是指以________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通常用来___________支付结算,而不用________支付。
三、单项选择题(1×15=15分)1.一国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小于出口量称为 (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C.净出口 D.净进口2.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3.日本在汽车贸易方面出口量大于进口量,日本是汽车的()。
国际贸易第1~3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称为该国的()。
[单选题] *A国际贸易B对外贸易(正确答案)C直接贸易D转口贸易2、某国国民生产总值为9000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750亿美元,出口值为600亿美元,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
[单选题] *A8.3%B6.7%C15%(正确答案)D1.7%3、下列不属于中国的对外贸易的是()。
[单选题] *A中国与日本的贸易B祖国大陆与香港特区的贸易C中国东北地区与深圳特区的贸易(正确答案)D中国与美国的贸易4、如果用某种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表示贸易规模,则称为()。
[单选题] *A贸易值B贸易额C贸易量D、 A或B(正确答案)5、一国的对外贸易额是()。
[单选题] *A进口贸易额B出口贸易额C进口贸易额与出口贸易额之和(正确答案)D不确定6、一国的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的现象,被称为()。
[单选题] * A贸易逆差B贸易顺差(正确答案)C贸易平衡D以上都正确7、交易标的物是物质产品的国际贸易,被称为()。
[单选题] * A有形贸易(正确答案)B无形贸易C服务贸易D要素贸易8、以国境为标准而计算的进出口额成为()。
[单选题] *A总贸易额(正确答案)B专门贸易额C有形贸易额D无形贸易额9、当外国商品进口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时,成为()。
[单选题] * A出口B进口C复出口(正确答案)D复进口二、多项选择题1、一国的有形商品进出口额和无形商品进出口额()。
*A同时显示在该国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B前者显示在该国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正确答案)C后者显示在该国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上D后者显示在该国的国际收支表上(正确答案)2、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和内容不同分为()。
*A有形贸易(正确答案)B无形贸易(正确答案)C进口贸易D出口贸易3、电子商务时代国际贸易的特点有()。
*A贸易主体的多元化(正确答案)B国际贸易管理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正确答案)C单证的标准化、统一化(正确答案)D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综合化(正确答案)E交货方式的多样化。
国际贸易实务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直接表现?A. 自由贸易协定签署B. 关税的降低C. 进口限制措施的采取D. 国际合作贸易组织的加入答案:C. 进口限制措施的采取2. 哪项法律对国际贸易有着最直接的影响?A. 国际海事法公约B. 《国际金融公约》C.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D. 国际私法公约答案:C.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3.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国际贸易的经济要素?A. 物价水平B. 汇率变动C. 政府政策D. 社会文化答案:D. 社会文化第二部分:填空题1. 在国际贸易中,CIF是指 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
答案:成本、保险费和运费2. 国际商会的英文简称是 __________。
答案:ICC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3. 由进口国政府采取的措施,限制或禁止特定商品的进口称为__________。
答案:贸易壁垒第三部分:论述题1. 简要论述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间在消除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条件下,进行自由、平等的国际贸易活动。
自由贸易的优点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选择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友好关系。
自由贸易有助于激发市场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消费者价格,并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然而,自由贸易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自由贸易可能导致一些行业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导致失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次,自由贸易可能使一些国家过度依赖进口,降低了国家的自给能力。
最后,自由贸易可能导致资源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
我认为自由贸易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合作的重要手段。
尽管它存在一些缺点,但通过实施有效的国内产业政策和国际协调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由贸易的优势,减少其负面影响。
2. 解释什么是最惠国待遇,并讨论在国际贸易中的意义。
第二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供给需求模型,贸易利得在两国间的分配最终取决于两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
2、供给需求模型初步解释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4个基本命题:贸易原因、贸易模式、贸易利益、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3、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4、在本国全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Y的产量,X和Y产品的生产存在着替代关系,我们可以用来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这种替代关系。
5、所谓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产品,必须放弃更多的Y产品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导致凹向原点的。
6、国际贸易的利益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交换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来自专业化的利益,各国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较高产品的生产获得额外的利益。
7、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8、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9、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10、里昂惕夫之谜是对要素禀赋(H-O)理论的实证检验。
11、自由贸易会使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
12、一个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价格相对比较低。
13、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在这种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
14、赫克歇尔和俄林将比较优势的差异原因归结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15、国际贸易会增加一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16、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的主要观点是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17、19世纪美国保护贸易政策的倡导人是汉密尔顿。
18、德国提出贸易保护观点的是李斯特,他认为保护贸易的重点是保护幼稚产业。
二、判断题1、一国国内供给和需求的相对价格弹性越小,该国的贸易曲线(进口需求曲线或出口供给曲线)就越陡峭,贸易后国内价格变动幅度就越大,贸易利得就越多。
对2、商品进口国的消费者得利,生产者受损,但进口国国民净福利增加;商品出口国的生产者得利,消费者受损,但出口国国民净福利增加。
国际贸易练习题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和交易,一般由和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进出口贸易可以调节国内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增加等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又称体系,是以通过国境作为统计的标准。
凡是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记为进口,称为“总进口”(General Import);凡是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为出口,称为“总出口”(General Export),两者之和为总。
3.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对外贸易总额,它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也称国际贸易额;国际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
在计算时,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额,得到的就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国际贸易额,该数值就叫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量。
4.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 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5.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卖买商品的行为。
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卖买商品的行为。
《国际贸易》考试试卷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从价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从价税额与商品价格的涨落成正比关系。
(T)2、世界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各国和地区的货物进口额或货物出口额之和。
(F)3、根据总贸易体系规定,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口额,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不论其是否办理通关手续,一律列入进口,作为总进口的一部分。
(T )4、战后,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F)5、财政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其税率通常较高,以增加关税收入。
(F)6、关税是海关直接向本国进出口商征收,但它仍是间接税。
(T)7、如果某种贸易对一个人是好事,那么,它就不能对另外一个人也是好事( F )。
8、贸易会降低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价格。
(T)9、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采取的价格。
(T)10、如果一国的人口比较多,那么该国一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
(F)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A.贸易顺差B.对外贸易额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D.对外贸易量2、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机会成本学说D.边际成本学说3、一国拥有充裕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A.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B.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C.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4、共同市场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了()A.对外统一的关税税率B.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C. 制定某些经济社会政策D.货物的自由流动5、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A. 10%B. 11%C. 12%D. 9%6、经济同盟与共同市场相比,不同之处在于()A.实现货物的自由移动B.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C.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D.政策完全一致7、在商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加强了关税保护作用的税收是()A.从价税B.从量税C.选择税D.混合税8、贸易顺差是指()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C.国际收支为正D.国际收支为负9、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某国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为144,则该国的净贸易条件为()A.B.C.D.10、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11、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A. 2001年11月9日B. 1997年10月1日C. 2001年12月11日D. 1999年11月15日12、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的日期为()A. 1948年4月23日B. 1965年7月11日C. 1995年1月1日D. 1999年11月5日13、关境与国境的关系是关境()国境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等于、小于14、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方保护本国产品的手段只能是()A.数量限制B.关税C.非关税措施D.限制进口15、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后,再提高价格,这种倾销方式是()A.偶然性倾销B.掠夺性倾销C.长期性倾销D.永久性倾销四、名词解释(第1—7个名词,每词3分,第8个名词4分,共25分。
《国际贸易》1-2章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4×4=16分)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2.外贸依存度
3.水平型国际分工
4.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二、填空题(1×22=22)
1.为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和执行对外贸易政策,各国采取了各种对外贸易政策措施,概括地说,有四个字:(1)。
2.复进口是(2)的变形,指____ ______(3)的本国货物(4)再输入。
3.自由结汇贸易,又称___________(5),是指以________(6)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通常用来___________(7)支付结算,而不用________(8)
支付。
4.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________(9),在这个阶段,____________(10)代替工场手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5.经济一体化使国际分工深入发展,分工形式从________(11)日益向_________(12)过渡。
6. _________(13)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不提供__________(14),它们之间的转化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__(15),因而对于国际分工而言,__________(16)居于主导地位。
7.贸易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各种的(17)贸易迅猛增加。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18)和(19)比重已经超过初级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
8.自由结汇贸易,又称___________,是指以________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通常用来___________支付结算,而不用________支付。
三、单项选择题(1×15=15分)
1.一国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小于出口量称为 (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净出口 D.净进口
2.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
3.日本在汽车贸易方面出口量大于进口量,日本是汽车的()。
A.复出口国 B.复进口国
C.净出口国 D.净进口国
4.各国经济活动相互传递的重要渠道是()。
A.国际贸易 B.国际分工
C.对外援助 D.地区经济一体化
5.在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是()
A.奢侈品 B.农产品与原材料
C.农产品与工业品 D.矿产品
6.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是()
A.世界市场 B.国际分工
C.对外贸易 D.外交政策
7.一国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口量小于出口量称为 ( )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净出口 D.净进口
8.A国的来源国以发达国家为主,目的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B国与之相反,一般表明()
A.A国的贸易地位进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及B国
B.A国的贸易地位进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及A国
C.A国的贸易地位进而经济发展水平与B国一样
D.不能说明问题
9.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 )
A.12~13世纪B.14~15世纪
C.16~18世纪D.18~19世纪
10.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 )
A.国际价值B.国际商品流动
C.国际分工D.国际资本流动
11.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了新国际分工体系的发展,使其进入到( ) A.萌芽阶段B.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D.深化阶段
12.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标准的是 ( )
A.总贸易 B.专门贸易
C.有形贸易 D.无形贸易
13.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称之为 ( )
A.对外贸易值(额) B.对外贸易量
C.贸易差额 D.无形贸易
14.实物商品的进出口称为 ( )
A.直接贸易 B.有形贸易
C.转口贸易 D.无形贸易
15.社会分工的前提条件是( )
A.生产力的增长B.自然条件变化
C.劳动规模D.市场规模
四、判断题(1×15=15分)
1.国际贸易是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 )
2.总贸易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 )
3.世界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和即为国际贸易额。
( ) 4.世界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 )
5.垂直型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 )
6.国际生产关系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 )
7.上层建筑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 )
8.战后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变为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居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变为次要。
( )
9.战后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
( )
10.战后,工业内部、公司内部贸易增加,中间性机械产品在整个机械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 )
11.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降低。
( )
12.对外贸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
13.原始社会中期商品流通超出国界产生了对外贸易。
( )
14.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紧密相关的。
( )
15.一国的贸易顺差表明该国处于有利的贸易地位。
因此贸易顺差越多越好。
()
五、问答题(4×8=32分)
1.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为什么总是小于世界进口贸易总额?
3.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4.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
《国际贸易》1-2章测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比如1年)各类商品分别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2.外贸依存度:从定性的角度界定,应该是指一国的经济依赖于外贸的程度,它的定量表示是: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3.水平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4.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二、填空题
1.(1)奖出限入
2.(2)进口贸易(3)输出国外的(4)未经过加工
3.(5)现汇贸易(6)货币(7)可兑换货币(8)现金
4.(9)英国(10)大机器工业
5.(11)垂直型分工(12)水平型分工
6.(13)自然条件(14)现实性(15)生产条件)(16)生产力水平
7.(17)无形商品(18)工业制成品(19)半制成品
8.(19)现汇贸易,(20)货币,(21)可兑换货币,(22)现金
三、单项选择题
1.( C )
2.( A )
3.( C )
4.( A )
5.( A )
6.(C ) 7.(C) 8.(A) 9.(B ) 10.(C)
11.(C) 12.(B) 13.(A) 14.(B) 15.(A)
四、判断题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答: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力的增长是社会分工的前提条件。
一切分工其中包括国际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它突出地表现在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上。
迄今为止出现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都深刻地改变了许多生产领域,不断地改善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和生产过程,使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随之变化。
2.世界出口贸易总额为什么总是小于世界进口贸易总额?
答:从世界范围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似乎世界进口总额理应等于世界出口总额。
但是,由于各国一般都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其中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往往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另外,与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对外贸易额不同,如果把世界各国的进出口额相加作为国际贸易额,不仅会出现重复计算,而且没有任何独立的经济意义。
所以,世界贸易总值是指世界出口贸易总值。
3.答: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国际商品结构与各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不、发生变化。
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工业制成品在国家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
(2)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增长。
(3)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
(4)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4.答:转口贸易不同于过境贸易,两者的区别为:转口贸易时货物的所有权因转口商的买卖而发生转移,它有第三国贸易商参与,而且不论货物是否经由第三国运送;而过境贸易时货物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无第三国贸易商的参与,也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