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复习练案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6·广州)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
据此可知,分封制( C )A.扩大了地方权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西周统治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解析]根据材料“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A、B两项不符合材料意思;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2.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
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
”材料强调的是导学号 42442006( D )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C.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解析]根据“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可知,商朝在王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主要的标准是“能继位者”,而不是嫡庶之制,故A项错误;根据“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可知,材料只是指出宗法制的起源不是周公制礼,而是宗庙制度,但没有说宗法制与周礼无关,周礼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故B项错误;材料列举商朝的宗法制只是为了说明,“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并不是强调宗法制起源于商朝,故C项错误;根据“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可知材料认为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故D项正确。
3.(2017·河北正定中学)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 C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解析]“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国家结构不是直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商周朝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体现了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一种地方分权政治,材料未涉及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错误。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2课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仿真模拟岳麓版必修11.(2014·新课标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B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A项说法本身错误,君主专制源于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C项中的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没有必然联系;D项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级差别,故B 项正确。
2.(2016·郴州)南朝宋裴驷《史记集解》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材料观点前后矛盾B.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体现了皇权的独裁D.文字材料不足为信[解析]材料前后所述史实不是一个时代的,不存在矛盾之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秦朝以前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印到了秦朝时变成了天子独用而群臣不敢用的现象,本质上揭示了皇帝制度的特征之一——皇权至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决断事务的机制,看不出“独裁”,故C项错误;文字材料虽然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唯一标准,但是说成“不足为信”也是片面的,故D项错误。
3.(2016·岳阳)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这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是导学号 42442005( D )A.秦王朝延续了两千多年B.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秦帝国的结构十分完美D.秦帝国的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解析]题干材料中分号之前的部分侧重“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即郡县制这种国家结构取代分封制,分号之后的部分强调“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即强调这种国家结构持续时间长。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框图概览·线索归纳]——————————————[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个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两大阶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
第1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政治制度的准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1)建立意义: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2)王权特征: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3)继承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1.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家”的私有观念深化,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之一。
2.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的器物和建筑出现,如大型宫殿等——“天下共主”雏形初现。
3.反映尊卑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品也大量出现——社会基本秩序建立。
2.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天下归周)(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权利可在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权力和职位世袭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楚等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①在西周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③中原地区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习新人教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福建厦门模拟)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解析根据材料,广大地区权力出现真空,通过分封制实现权力重构,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了西周的分封制度,但并不能表明是分封制的开始,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西周的基本政治原则,应是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只是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通过分封制有效填补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6·甘肃调研)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解析题干中“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西周时期不具备统一和集权的特性,故A项错误;题干中“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其具有分散和松散的特性,故B项正确;题干“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说明其不具备统一性,故C项错误;西周分封制在当时的时代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6·湖北武汉调研)《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
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材料中的“族坟墓”()A.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解析“族坟墓”意为同宗族的人死后,活着的族人会让其归葬本族墓地,有利于凝聚宗族,维护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故A项正确;周朝尚未实现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故D项错误。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建立夏朝。
(2)建立:禹死启继,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________”的局面逐渐形成。
(3)特点⎩⎪⎨⎪⎧①王位传承方式:商朝建立后,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②王权的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 的方式来决定2.商朝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设有________、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________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预习评价】1.(判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
( ) 2.(判断)商代的政治制度具有神秘色彩。
( )3.(思考)“天下为公”指的是什么制度?“天下为家”指的是什么制度?试答: 知识点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__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政权。
3.内容4.评价(1)积极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________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2)消极影响: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________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预习评价】1.(判断)“封邦建国”与“封建制度”中的“封建”不同。
()2.(判断)西周已实现国家统一,各诸侯应绝对服从周王()3.(思考)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这体现了哪一种政治制度的影响?试答:知识点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________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用_______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3.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2)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周王的地位:周王是天下的________,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2课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仿真模拟
岳麓版必修1
1.(2014·新课标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B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A项说法本身错误,君主专制源于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C项中的皇权至上与祖先崇拜没有必然联系;D项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级差别,故B 项正确。
2.(2016·郴州)南朝宋裴驷《史记集解》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材料观点前后矛盾
B.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体现了皇权的独裁
D.文字材料不足为信
[解析]材料前后所述史实不是一个时代的,不存在矛盾之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秦朝以前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印到了秦朝时变成了天子独用而群臣不敢用的现象,本质上揭示了皇帝制度的特征之一——皇权至上,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决断事务的机制,看不出“独裁”,故C项错误;文字材料虽然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唯一标准,但是说成“不足为信”也是片面的,故D项错误。
3.(2016·岳阳)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这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是导学号 42442005( D )
A.秦王朝延续了两千多年
B.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秦帝国的结构十分完美
D.秦帝国的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
[解析]题干材料中分号之前的部分侧重“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即郡县制这种国家结构取代分封制,分号之后的部分强调“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即强调这种国家结构持续时间长。
秦王朝存在不足二十年,故A项错误;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没有体现出材料后半部分的意思,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作者承认,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并不完美,故C项错误;秦帝国的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表述完整准确,故D项正确。
4.(2016·宜昌)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解析]西周“裂土封侯”,实行分封制,姓氏是贵族政治身份的象征,而到秦朝姓氏的象征意义就开始消失了。
秦朝疆域辽阔与这一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秦朝宗法观念并没有消亡,故C项错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这一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5.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 A )
A.证明皇位正统B.体现皇权独尊
C.保证皇位世袭D.震慑割据篡权
[解析]“受命于天”、“被视为国之重器”,表明秦始皇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故A项正确;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这真正体现了皇权独尊,而玉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象征,故B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改朝换代时有玉玺也不能保证皇位世袭,故C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有玉玺也不能防止篡权,故D项错误。
6.“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B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
故B项正确。
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