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下的师生情感互动
- 格式:pdf
- 大小:193.12 KB
- 文档页数:2
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然而大学英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本文从情感因素出发,以情感过滤假说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如何构建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从而提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建构主义情感过滤学说情感因素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了原来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是以往任何传统教学模式都无法比拟的,但是许多问题也不断出现,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情感缺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1.理论基础1.1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最早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是主观建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的。
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1.2 情感过滤假说语言学家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习者并不是吸收全部他们所接触的语言材料,学习者的心理因素会对输入的语言材料加以筛选,而一切输入的语言只有通过过滤才能被吸收。
因此情感障碍越多,输入大脑的东西就越少,情感障碍越少,输入大脑的东西就越多。
而学习者又总是不自觉的把输入的语言经过情感过滤后再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2.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人类的行为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基本方面。
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它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只是为认识过程提供动力和进行调节的心理因素。
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外语学习的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如学习环境、自身的天赋、教师的水平等)外,还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情感因素起着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利用情感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健康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积极情感;情感教学;大学英语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情感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知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而且还需渗透着丰富的情感信息。
情感对教学的影响是极其复杂而具体的。
情感始终与教学中学生的智力活动紧密相联系,但它本身并不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内容,而是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因素。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的持久性和层次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认知因素的作用,还应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要搞好大学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努力用积极的情感促进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一、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和协调,方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
怎样才能较好地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呢?1、教师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
教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不良情绪则相反,会诱发学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功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