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温和降水》学案——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章第2节《气平和降水》(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降水的形成条件及降水的种类2.认识降水量的观察方法,掌握等降水量线的观点,理解降水的散布规律,认识天气资料的表示方法。
3.经过阅读气温降水散布图,培育学生读图剖析能力,经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及降水的逐月分派图,培育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学习重、难点】要点:1.等降水量线及世界降水的散布。
2降水的主要种类难点:世界降水的散布规律。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仔细准备1.从大气中下降的、、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二是3.降水的三种基本种类是、、。
4.丈量降水量一般用的工具是,单位是。
5.地球有两大雨极,一是印度东北部的,二是夏威夷群岛上的。
6.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中,横坐标表示一年的个月,纵坐标左侧是,右侧是。
二、自主研究,合作沟通讲堂研究一:读图4-14,赤道地域与两极地域哪里降水多?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地域和内地地域哪里降水多?讲堂研究二:读图4-15、4-16,找出乌兰巴托与昆明最高、最低月均匀气温各是多少,计算这两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
讲堂研究三:在图4-17坐标网格中,模仿乌兰巴托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会出洛杉矶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三、当堂练习,检测固学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雨B.降雪C.冰雹D.霜2.润湿空气受热膨胀上涨,变冷凝固而形成的降水叫( )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台风雨3.以下地域降水最少的是()A.赤道邻近B.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域C.中纬度的大陆西部沿海D.两极地域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降水量的单位是厘米B.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C.雨量器就是有刻度的量杯D.降水量的多少是在每次降水后测出的5.对于世界年降水量散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域渐渐增加B.南北回归线邻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C.赤道邻近降水多,两极地域降水少D.内地地域降水多读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世界年均匀气温的散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递减。
《气温和降水》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降水形成的条件和降水的主要类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能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重点: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特点;难点: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降水及降水类型1.降水(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2)单位:_____ 。
(3)测量工具:_______ 。
(4)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_________,通常以_____为单位。
2.降水的形成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_____ 和_______ 。
(2)空气_____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3.降水类型(1)对流雨:湿润空气_____膨胀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降水。
(2)地形雨:湿润空气_________时,遇到山地,沿山坡______,温度_____,水汽凝结,在_______产生的降水。
(3)锋面雨:当_______与_______相遇时,相对较轻的_______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名师点睛】降水类型的形成由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知,海拔高处气温低;由降水形成条件知,空气温度下降,水汽能够凝结出来。
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都与空气上升有关。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1.世界降水分布特点:_________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_____地区降水多,_____地区降水少。
(2)回归线附近大陆_____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_____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三、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1.气候要素:_____、_____2.表示方法: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和等值线图;3.气候资料图的阅读(1)坐标图中的横坐标轴表示月份;_____纵坐标轴表示气温,与图中曲线相对应;_____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与图中柱形相对应。
气温和降水活动“降水量的测量”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所5.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学习目标】1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2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
【重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的表现【难点】造成差异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预习1.在欧美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发达,高科技产业规模大,服务性产业比例高,市场繁荣,环境,人们较高,较好。
而在一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杂乱拥挤,人们较低,较为贫困。
2.发达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高,从世界各地原材料,进行,大量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因而经济发展水平高。
3. 世纪年代以来,亚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发展较快的有,的一些国家和南美洲的。
二、合作探究问题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1、表现发达国家所占比例(1)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例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发达国家(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发展中国家(3)工农业的差异问题二:1.原因: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的侵略剥削2. 措施:对话,合作三、检测反馈1.表内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
2.表内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人均最低的国家是______,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
3.从南北半球分析,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半球。
4.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中国属于_______国家。
5.世界各国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分,其根据是()A.地理位置B.居民肤色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长短6.“南北对话”指的是()A、南半球国家与北半球国家之间的商谈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C、南美洲国家与北美洲国家之间的商谈D、南极洲与北冰洋之间的商谈四、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第3课气温和降水 (第2课时)【课题】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课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峄城区吴林中学刘春梅【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我国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的差异.【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重点)2.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
讲授新课:展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我国地形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学生活动: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赣、闽、台、粤、桂、云、藏、琼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皖、豫、陕、甘、川、云、藏等省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青、藏等省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宁、甘、青、藏等省区。
③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七年级地理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2、记住影响气温的三大因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事物的能力、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气温的能力、重点:1、运用教材分析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降水的地区差别难点: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本节课以读图和比较为主要学习方式、教法:讲练结合前置测评:、确立目标(教师问学生主动回答)5分钟复习提问上节课的有关知识、教师口述目标、自主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60——63)的文字知识、图画、1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气温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看课本图4—4和4—5,让学生说出南北各异的景色3.让学生阅读课本4—6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______,最寒冷的大洲,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_______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界上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有哪些地区___________ (4)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最接近平行纬线的是南半球的______等温线(5)怎么算日平均气温,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阅读课本4—8和4—9图,回答下列问题(6)北半球和南半球陆地和海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几月份?(7)怎么算气温年较差?(8)同纬度地带内夏季和冬季,陆地和海洋气温的比较(9)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合作交流:组长派发言人说出自己的答案,记录员记录意见不统一题目,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言人展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予答复(5分钟)题组训练:(让学生背诵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组内相互提问,教师抽查、10分钟)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点(2分钟)轻松测试:(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三、四个人上台做,教师抽查两三个组,公布答案,其余学生互评互改、最后教师强调错误较多的试题)1.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A 非洲 B 南极洲 C 南美洲 D 大洋州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 地形因素3.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极地区为低温地区B 大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最高温地区C 气温自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D 气温自低纬度向两极递减4.同纬度的海陆相比较()A 冬季陆地气温高B 冬季海洋气温高C 夏季陆地气温低D 夏季海洋气温高5.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A 2点左右B 14点左右C 正午12点D 8点左右6.北半球一年中,陆地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A 日出前后B 日落前后C 正午前后D 午夜前后7.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A 南极洲大陆B 亚洲大陆C 南美大陆D 非洲大陆8.下列关于气温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B 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C 不同纬度地带气温大致相同9.气象台对气温的观测通常要进行()A 4次 B 6次 C 8次D 10次10.气温观测一般应在__________进行 A 教室内B 屋顶上 C 百叶箱中拓展提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仍然解决不了的,最后教师解答疑难,5分钟)读等温线图,回答问题(1)该图所示的地区位于_______半球,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2)A地的气温比B 地的气温__________(高、低), 说明此时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___________(高\低)(3)该地正处于________(冬\夏)季,以____月为代表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勇敢创新!大胆质疑!学习目标:知道与技能:1、识记降水的形成条件和三种降水类型、2、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3、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世界降水分布图、会归纳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地理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降水的学习、批判“祈天求雨”的封建迷信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前置测评: (教师问学生主动回答2分钟)1、认定目标:让学生默读(1分钟)自主探究(一)(让学生阅读课本63——66、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1、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降水的三种类型分别是?2、什么是对流雨?对流雨一般分布在附近、下雨的时间为午后的(两三点钟)3、如图所示:A处为坡、降水(多、少)、湿润空气遇到山地、沿山坡、温度、水汽而形成的降水较地形雨、B处为坡、降水(多、少)、5、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号称世界“雨极”、该处降水量多的原因是(该处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坡、降水多)、6、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和北坡相比、哪一侧降水多?为什么?7、什么叫锋面雨?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就是、8、降水量的测定方法是什么?9、阅读P65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找出世界降水量的一半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B、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C、在中纬度地带、沿海降水()、内陆降水()、10、气候资料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其中()是我们最常见的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11、阅读66页的4---13和4—14、回答出相应的问题:12、气候观测得到的数据常用()表示、它是绘制坐标图的基础、合作交流:组长派发言人说出自己的答案,记录员记录意见不统一题目,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言人展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予答复(5分钟)题组训练:(让学生背诵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组内相互提问,教师抽查、10分钟)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点(2分钟)轻松测试:(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三、四个人上台做,教师抽查两三个组,公布答案,其余学生互评互改、最后教师强调错误较多的试题)1、下列降水量最多的是( C )A两极地区、B南北回归线的大陆东岸、C赤道地区、D中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2、下列地区降水最多的是( D )A北京、B纽约、C莫斯科、D新加坡3、下列地区降水量最少的是(C )A中纬度地区、B赤道地区、C两极地区、D南北回归线附近、4、下列不符合降水条件的是()A空气下沉增温、B空气饱和、气温降低、C气流上升冷却、D有凝结核5、下列降水量多的是()A回归线大陆西岸、B山地背风坡、C山地迎风坡、D两极地区6、有关降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极地区降水少、B回归线附近降水多、C赤道地区是地球上的多雨带、D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7、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赤道地区气温多、空气上升、降水多、B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多、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8、关于世界降水规律、错误的是()A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回归线两侧降水少、C温带地区距海远降水少、D赤道地区降水多9、青岛的主要降水类型是()A锋面雨、B地形雨、C对流雨、D气旋雨10、有关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空气中含有水汽、必然形成降水、B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C有雨必有云、有云必有雨、D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下降到水汽凝结的程度11、阅读图回答:(1)、此图表示的降水类型()、(2)、A、B、C、三地中降水最多的是()地、原因是、拓展提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仍然解决不了的,最后教师解答疑难,5分钟)、根据下表数据,在下面坐标图中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三种降水类型。
(重点)2、了解降水的测定方法3、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难点)学习过程:一、主要降水类型阅读课本63—64页内容,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及降水量的测定,解释三种降水类型的成因、分布1、降水: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3、三种降水类型及其成因、分布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4、降水量的测定阅读课本活动材料,根据日降水量的计算,推算下列问题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二、世界降水的分布阅读课本64—65页相关内容,结合P6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本65页活动题,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规律1.等降水量线:1.“地形雨”多形成于:A 沿海平原B 内陆高原C 迎海风的山坡D 背风山坡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 赤道地区降水多B 两极地区降水少C 沿海地区降水少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A 赤道附近B 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C 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D 两极地区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A 27mmB 20mmC 42mmD 22mm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A.储水瓶B.储水筒C.雨量器D.量杯6.降水的形式包括:A.雾、霜、云B.雨、雪、霜C.雨、雪、冰雹D.霜、冰雹、雪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9.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附近地区降水最多,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4)世界“雨极”是印度的(5)简述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学习目标
1.气温的定义、气温的测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2.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
3.能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说出其气候特点。
重难点
1 会读气温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
2 能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图,并会分析说明气候特点
教学程序
一检查旧课,导入新课。
板书《气温和降水》
二导学新课
自学指导一(自学课本60-63页)
1、气温的定义,气温的单位。
2、气温的测定方法。
合作学习一会读气温分布图。
读图61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有哪些地区?
合作学习二读图62页63页《世界1月平均气温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
图》
1 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那个地方气温高,7月那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2 7月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那里气温高?
3 1月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那里气温高?
检测自学情况。
自学指导二(自学课本63-65页)
1、降水的基本条件。
2、降水的类型。
3、降水的测定方法。
合作学习三读图65页《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
1 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
2 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
3 说出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
检测自学情况
三知识回顾
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做地理《课堂作业》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二、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1、以两人小组叙述下列知识点(互相讲、听、检查)①气温指的是什么?常用什么符号表示?②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③最炎热的大洲、最寒冷的大洲、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分别分布在哪里?2、阅读课本63-65页,回答下列问题①降水形成的条件是什么?②读图4-12,看看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③根据图4-12说出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3、自学检测①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就是指降雨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②.降水量测定通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是()A.储水瓶B.储水筒C.雨量器D.盛水器③.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判读该图时,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日降水量 B.月降水量C.年降水量D.降水的季节变化④.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A.200毫米左右B.500毫米左右C.1000毫米左右D.2000毫米左右⑤.关于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B.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D.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4、巩固训练①.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B.全球各地夏季降水多C.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D.大陆内部地区降水多②根据下面几个地方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________图。
该图反映的是什么地区的降水情况?(2)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
(3)B 图反映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季多雨;C 图反映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季多雨。
5、拓展延伸①.冬天,在室内用嘴对着窗玻璃呵一口气,窗玻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②.根据下表某地各月气温、降水资料,绘制这一地区各月气温变化和降水量各月分配示意图。
新兴中学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课题:气温和降水 课时:第二课时 主备人:吕作飞 班级: 姓名: 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降水的含义、测定方法及降水的类型。
2、知道等降水量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的降水分布规律。
3、能够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并能依据这些资料说出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4和P7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所积聚起来的_______________。
单位为___________。
探究学习:阅读课本P75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赤道地区降水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____,大陆西岸降水______;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
4、世界的雨极:一处位于印度东北部的____________,另一处在夏威夷群岛____________山的东北山麓。
世界的干极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二:(阅读课本P76和P77《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及活动,完成下列内容)乌兰巴托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昆明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1)找出两城市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计算两城市的气温年较差。
(2)请估算两城市的年降水量。
(3)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候主要有哪些差别?合作学习:绘制洛杉矶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根据提供的资料表,完成下列任务。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准备:
学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远离海洋 B.纬度高 C.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D.海拔高
2、一月0℃等温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师:分小组讨论完成,师生评议。
1、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___季节;南方雨季___,北方雨季___;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降水年际___。
2、某地___和___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的干湿状况,根据干湿状况可以把我国划分为___、___、___、___四个地区,你的家乡属于___。
三、自我检测
师:学生独立完成,点生公布答案,师生评议。
气温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夏季__
气候__变化:弊:夏涝解决办法:____降水(的变化)冬季__弊:春旱
__变化: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办法:_____。
如南水北调)
四、巩固练习
1、800毫米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气温和降水》学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降水的测量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二、重点难点
1、世界降水的分布
2、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三、导学问题
1、印度东北部的_______,因降水特别多,被称为世界“雨极”,原因是:它位于(喜马拉雅山地)______坡,多_______(降水类型)。
2、下列地区,各月降水都多的是()
A.亚洲东部 B.欧洲西部 C.回归线附近 D.赤道附近
3.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成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4.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类型是()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5.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我国西部
B.亚洲西部
C.非洲北部
D.欧洲西部
6.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多在( )
A.500-1000毫米 B.800-1000毫米 C.1000-2000毫米D.2000毫米以上
体
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学生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四、参考资料
材料1:下面是某地各月的气温及降水量资料记录:
(1)该地气温年较差为________;
(2)该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绘制气温曲线图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