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第三单元第三至六章测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176.23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单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测评(B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惶急(huáng) 疮疤(chuāng)掳去(lǚ)B.憎恨(zèng) 絮说(xù) 惧惮(dàn)C.粗拙(zhuō)悚然(sōng)恭喜(gōng)D.疏懒(shū)惊骇(hài) 辟头(p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闲话肿涨不幸失群落伍B.荒辟欺负田螺破破落落C.塌败嗓子边缘面色死灰D.镶嵌骷髅奏合维持生活3.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第四卷“慧骃国游记”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无情地鞭笞了丑恶的人类社会。
B.《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C.《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4.下列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见老妇人吓得面如土色,口齿不清。
B.《朝花夕拾》是我渴慕已久的一本书,今天终于得到了!C.班主任正在诘问小王昨天舍己救人的事迹,准备在全校予以表扬。
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5.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6.下列中加横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版)(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磐石(pán)含蓄(xù)白皙(xī)钦佩不已(qīn)B.荒谬(miù)气氛(fèn)赫然(hè)兀兀穷年(wù)C.轻捷(jié)深邃(suì)滑稽(jì)气冲斗牛(dǒu)D.涉猎(shè)头颅(lú)澎湃(bài)目不窥园(kuī)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2分)全神惯注心会神凝忘乎所以慷慨淋漓历尽心血搏学多识一拍既合锋芒毕露错别字改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日前,人民网强国论坛推出“文明旅游大讨论”之“十大旅游陋习,哪个最令你深恶痛绝?”B.上海抗美援朝纪念馆于10月25日正式开馆迎客,展厅内收藏了抗美援朝期间的文物数千件,真实还原了6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
C.2013年,广丰县农民郑春枫参加了人生中第四次高考。
他年过半百锲而不舍,终于圆了自己几十年的大学梦。
D.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4.(2013济宁中考)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国内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
D.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5.仿照下面的句子,发挥想象,再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
(2分)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
6.(2013泉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10分)【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莫言获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媒体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比例12.7%1.6%30.5%55.2%(1)根据表格内容,请将该问卷调查的结论补充完整: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
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A)A.废除了丞相B.废除了行中书省C.废除了三司D.废除了锦衣卫2.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这些举措从本质上反映了(A)A.皇权统治的加强B.文化专制的加强C.思想控制的强化D.资本主义因素萌发3.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是(D)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B.考生的答卷,不得自己随意发挥C.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4.下图中,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B)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下列关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与冲突的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C)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戚继光抗倭斗争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6.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D)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7.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
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A) A.明太祖——迁都北京B.戚继光——抗击倭寇C.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D.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8.1624年,一群殖民者手捧白银对当地居民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
”后来,这群殖民者不但没有走,反而占领了这里。
“这里”是指(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澳门B.尼布楚C.台湾D.雅克萨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代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了台湾府,设置的时间是(D)21教育网A.1661年B.1662年C.1683年D.1684年10.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B)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11.历朝历代大多整修万里长城,其中达到完善地步的是(D)A.秦长城B.汉长城C.唐长城D.明长城12.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8分)1.(4分)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旌.旗对峙.jùn工镶qiàn。
2.(4分)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林荫大道莫明其妙精巧别至亭台轩谢雍容典雅浑然一体金壁辉煌举世闻名3.(10分)根据课文填空。
(1)园中无他奇,奇在。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人不得上,以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以奇。
(2)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几个金光大字。
祭堂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
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六字。
4.(2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思路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B.《巍巍中山陵》一文从内容看,“巍巍”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孙中山先生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或明或暗地扣住了“巍巍”这个显著特征来进行说明、描写。
C.《凡尔赛宫》一文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的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
D.《黄鹤楼》和《于园》两文在语言上的相同点是句式多变,多用对隅。
5.(4分)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
(2)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3)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4)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有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Unit 3单元(dānyuán)检测卷(100分9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第一(dìyī)部分英语知识(zhī shi)运用(共两大题,满分(mǎn fēn)30分) Ⅰ.单项填空(tiánkòng)(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D)1.When Lily arrives New York,I home.A.at;get toB.in;get toC.at;getD.in;get(A)2.Bob usually to work,but sometimes he goes to work.A.takes the subway;by bikeB.takes subway;by bikeC.takes the subway;by the bikeD.takes subway;by the bike(C)3.Twenty and sixty is.A.eightB.eighteenC.eightyD.eighth(D)4.Two teachers and children visit the museum on Children’s Day.A.hundreds of;hundredB.hundreds;hundreds ofC.hundred;hundred ofD.hundred;hundreds of(C)5.It is from here.It’s about twenty.A.away;kilometerB.far;kilometerC.far;kilometersD.away;kilometers(A)6.—What do you the trip?—I it is wonderful.A.think of;thinkB.think;think ofC.thinks of;thinksD.thinks;thinks of(D)7.It takes time to pick(采摘(cǎizhāi))apples.A.much;muchB.many;manyC.many;muchD.much;many(A)8.John likes to sit his father his mother.A.between;andB.between;orC.between;atD.between;in(A)9.The students in the village usually to cross the river to school.A.go on a ropewayB.go on ropewayC.go on ropewaysD.go on a ropeways(B)10.He is afraid of the plane,but he isn’t afraid to the ship.A.take;takeB.taking;takeC.taking;takingD.take;taking(D)11.The club is a big family and he it very much.A.likes;likesB.likes;likeC.like;likeD.like;likes(B)12.Work hard,and your dream will.A.get upe trueC.take offe on(C)13.?I want to see a funny movie.A.Where the cinema isB.What is the cinemaC.Where is the cinemaD.What the cinema is(B)14.Don’t go the grass.And you can the road.A.cross;acrossB.across;crossC.across;acrossD.cross;cross(A)15.—Do you walk to school or ride a bike to school?—.A.I walk to schoolB.Yes,I doC.No,I don’tD.Yes,you doⅡ.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mǎn fēn)15分)阅读(yuèdú)下面短文,从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hài)絮.说(xù)掳.去(Iǔ)粗拙.(zhuō)B.疮.疤(chuāng)霹.雳(pì)憎.恨(zèng)惶.急(huáng)C.孤孀.(shuāng)诘.问(jié)惧惮.(dàn)疏.懒(sū)D.震悚.(sǒng)哀悼.(dào)厌恶.(wù)辟.谣(b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奠基迭起调羹锋芒必露B.伴侣薪金昼夜慷慨淋漓C.昆仑草率澎湃大廷广众D.烦燥醒悟霹雳深恶痛绝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成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A.⑤②①③⑥④B.⑥②①③⑤④C.②①⑥③⑤④D.①③⑤⑥④②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还另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热风》《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主要作品。
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D.鲁迅赴日本仙台学医后,受到屈辱,又看到国人的麻木,遂决定弃医从文,拯救国人的思想。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第三单元学情评估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7分)1.默写。
(10分)诗言志,文抒怀。
幽居孤寂时,赏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感受明月陪伴的情趣。
离家在外时,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抒发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置身“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画面,寄托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伤春郁闷时,细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草木争芳斗艳,感叹时光易逝;颓废萎靡时,回想《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勇赴战场、身经百战,感慨人怎能不实现自己的价值?2.人们常以“花”来比喻女子,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了“遇见花样女子”的主题探究活动。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
(13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疮.()ào()然倔.()强(2)下列词语与“而她自己呢”中“而”词性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最美B.但是C.把D.依然(3)请根据文段内容,填写表格。
(3分)(4)阅读了三个文段,小语想到了两句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你觉得用它来形容文段中的哪位女子最合适?请结合人物经历说说理由。
(5分)3.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五项管理”中的学生体质管理,光明中学决定开展“校外锻炼一小时”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4分)(1)下面是校团委拟写的一份倡议书,请按提示修改。
(6分)倡议书各位家长:【甲】为切实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提升学生的体质,我校决定开展“校外锻炼一小时”活动,特面向全体家长发出如下倡议:1.重视体育锻炼,达成教育共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验卷一、基础知识和运用(共36分)(一)选择题,(共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锋芒毕露.(lîu) 迥.(jiǒng)乎不同妇孺.(yú)皆知当之无愧.(kuì)B..沥.(lì)尽心血惹.(rě)人注目锲.(qiè)而不舍慷慨淋漓.(lí)C.兀兀(wù)穷年气冲斗(dîu)牛踌躇(chú)满志警报迭(dié)起D.家喻(yú)户晓鲜(xiān)为人知潜(qiǎn)心贯注义愤填膺(yīng)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宰割彷徨一反即往B、赫然衰微忘乎所已C、重菏深燧杂乱无章D、磐石魅力马革裹尸3. 根据句意,依次...的是()..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和平可期,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C.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 D.人生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C.听了李学生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在音乐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欢乐之中。
5.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诗集有《烙印》《桔红》等。
B.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C.莫泊桑在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渎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有助于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一、口语交际练习(10分)1、食堂是学校的一个公共场所,这里能很好的反映同学们的修养。
有个同学洗好盆子后转身走了,一任水龙头哗哗淌水。
请你说句得体的话劝其要节约用水,自愿去关水龙头。
你会这样说:。
(要求:简洁、得体、有说服力、易接受)(2分)请为食堂水池边设计一幅图文并茂的广告,告诉大家要节约用水。
(3分)2、校运会中,你们班的张明同学在4×100m接力赛中跑最后一棒,当第3个同学跑完后,你们班位居小组第三,大家都对张明寄予了厚望。
果然,张明接棒后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出,奇迹般的追上第二名,眼看就要追上第一名了,却在离终点10米处一个趔趄,失去重心,跌倒在地……请你迅速写一份不超过80字的广播稿,通过校电台说些心里话,表达你的看法和感情。
(5分)二、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12分)妇rú()皆知仰mù()()xiǎn为人知zǎi()割潜心guàn()注心会神níng()()lì尽心血( )chóu划()shuāi微一拍jì()合马革guǒ()尸元xūn()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风小心翼翼的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的杰出人物,请写出你最崇敬的人,并说说理由。
字数在50个左右。
(4分)4、请写出两则关于读书的名言、格言。
(4分)5、《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中写到了众多著名作家,请各写出他们的一部代表作。
(4分)福楼拜:歌德:屠格涅夫:左拉:6、判断正误。
(4分)(1)《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共产党员。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加点字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警报叠.起字音:dié字义:屡次B.群蚁排衙.字音:yá字义:衙门C.蓬.断草枯字音:péng 字义:蓬松D.兀.兀穷年字音:wù字义:劳苦的样子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马革果尸妇儒皆知心会神凝彷徨B.感情震荡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徙劳C.一拍即合当之无愧惹人注目磐石D.和爱可亲死而后己无瑕顾及滑稽3.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锲.而不舍(刻)鞠躬尽瘁.(辛劳)B.义愤填膺.(肚子)杂乱无章.(章法)C.鲜.为人知(少)踌躇..不前(犹豫)D.迥.乎不同(远)刮.目相待(檫拭)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项是( )A.左拉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高高地翘起的唇沟,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B.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莫泊桑总是听取福楼拜的积极地讲解。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5.读句子,答问题。
句子:⑴这里产的蜜橘,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
⑵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将上面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
问题:A.⑴句中的“四五十克”是说蜜橘重,还是轻?B.⑵句中的“十二三米”是说距离远还是近?回答:A.⑴句中是说蜜橘___ ____B.⑵句中是说距离_____ __6.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你能按他的句式续下去吗?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是是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
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
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
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
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第三、四、五、六章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1.高大树木顶端叶片中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水分,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根压2.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导管中水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C.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D.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3. 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分解作用4.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某市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园新移栽了一些树木。
下面有关移栽的说法,错误的是()A.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B.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C.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可避免数木因蒸腾作用过度失水D.若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应插入其输导组织5.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大棚蔬菜产量()①增加光照时间②适当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含量③适当增加大棚中的昼夜温差④形成高温环境⑤提高氧气含量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③⑤6.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其意义是()A.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7.据《参考消息》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
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C.听到“喝水”声时,从叶片气孔中排出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氧气D.“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8. 如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又控制植物体的蒸腾作用B.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b为氧气,则a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b为水,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9.以下是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B.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暴露部分可以形成对照C.叶片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D.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10.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它为大多数生物提供()①有机物②能量③氧气①二氧化碳⑤水A.①和③B.①和④C.①和⑤D.②和④11.韭黄叶片呈黄白色的原因是()A.温度不高B.水分不足C.肥料不足D.光照不足12.从前,农村常用地窖储存地瓜、粮食或蔬菜。
每次进地窖前要先将通风口打开一段时间,原因是()A.储存的粮食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B.地窖内太冷C.地窖内的粮食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D.地窖阴暗潮湿13.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天神),它所获取的光和热,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生辉。
你认为这段话最准确的诠释是()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B.绿色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D.绿色植物能进行吸收作用14.某菜农为提高大棚内蔬菜的产量,向大棚内施加气肥。
你认为气肥的主要成分应该是()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甲烷15.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
这样做的目的是()A.促进水分更多的输送给果实B.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D.组织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16.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数陆生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多B.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的吸收速度越快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应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17.植物的任何部位的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细胞分裂18.如果连续出现阴雨天,大棚蔬菜的产量会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阴雨天不利于大鹏蔬菜的()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花的传粉19.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增加二氧化硫的浓度②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③合理密植④延长光照时间A.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20.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减少降水二、非选择题21.(18分)根据图示及相关知识回答:(1)植物的各种器官都含有水分,干燥的种子也含有水分,,说明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缺水的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说明水能使植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后,往往要浇水,说明____________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2)图中a表示根对水的吸收,其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该区特点是生有大量的_________,大大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表示茎对水的运输,剪一枝条插到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叶片,发现_________被染红,把茎切开,发现茎中的_________被染红,这两部分都有输导水分的结构,叫_________,实验证明,水是沿着_________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当水分运输到叶片后,大部分通过叶片散失到大气中,水分的散失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5)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的_________,增加_________量,说明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_________。
22.(每空2分,共10分)将绿色植物的叶片结构和功能概念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23.(每空2分,共12分)如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株植物一昼夜24小时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为__________(甲或乙),其活动强度最强的时间为__________时。
(2)引起甲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强度白天比夜间__________。
(4)在此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多和最少的点分别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4.(9分)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
实验要在认同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甲:绿叶在阳光下制造的有机物究竟是不是淀粉,可用碘液来检验。
乙:关键是实验方法的设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这样在一片叶子上就形成了对照。
丙:我猜实验的结果应该是叶片的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而不见光部分应该不变色。
丁:我认为想要看到清晰的结果不仅要去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还要将叶片中的叶绿素去除.(1)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之为__________,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2)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应该是受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的启发,利用了_________的特性。
(3)丙同学是对实验结果的猜测,猜测或假设一般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
(4)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中原有淀粉和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
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将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叶片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__________,不遮光部分__________。
25.(11分)某探究小组用叶片进行了两个实验,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过程中的________步骤。
实验后,如果将变蓝的叶片制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肉细胞中变蓝色的结构应该是____________。
(2)如果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如何设置对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叶制造淀粉过程中能量的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是由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成的,阳光照射时,从气孔散失出来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带动______的运输,根吸收的____________也随着水分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的输送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