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内流动传热和燃烧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641.30 KB
- 文档页数:7
水泥回转窑传热特性数值模拟刘彬;周武洲;赵朋程;李瑞【摘要】回转窑是水泥生产过程中能耗最高的装置,回转窑内气固两相流、煤燃烧与传热等的数值模拟研究,对提高回转窑的能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以装备四通道旋流燃烧器的回转窑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符合回转窑内部流体特性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以及不同斜度的燃烧器-回转窑三维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回转窑内的热辐射和煤粉燃烧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回转窑斜度和燃烧器工况对回转窑内流场分布、温度分布以及熟料表面空气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回转窑斜度为0.035时,熟料平面上的烧成带范围达到最大;旋流风速选择90 m/s为宜,过低的旋流风速会使火焰不稳定,而过高的旋流风速会引起煤粉的扩散,不利于火焰温度的升高;提高轴流风速可以缩短黑火头的长度,但这会导致火焰峰值温度降低,且当轴流风速达到200 m/s时,回转窑火焰出现紊乱.【期刊名称】《燕山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3)003【总页数】9页(P199-207)【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两相流;传热;数值模拟;煤燃烧【作者】刘彬;周武洲;赵朋程;李瑞【作者单位】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20 引言随着近些年水泥行业的高速发展,熟料烧结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1-2]。
每生产一吨水泥,一般要消耗3 GJ能量,同时排放出比所生产水泥总量更多的温室气体[3]。
研究回转窑工况对窑内流场、温度分布以及煤粉燃烧的影响,可以为水泥厂的节能减排、改进水泥生产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以为燃烧器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然而由于回转窑内传热过程复杂、测量手段不完善等原因[4],无法准确得到回转窑内部的流场、温度分布信息,故而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回转窑内的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具有很大研究价值。
回转窑系统的热力学模拟与控制策略回转窑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水泥、化工等领域。
如何进行回转窑系统的热力学模拟与控制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热力学模拟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回转窑内部的温度、压力、物质转化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过程,以预测系统的动态特性。
在热力学模拟中,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何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二是如何进行模型参数的辨识与调整。
回转窑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系统,因此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是热力学模拟的基础。
首先,需要考虑回转窑内部的热传导、辐射传热以及与外部的传热耦合等问题。
其次,需要对物料在回转窑内的物质转化过程进行建模,包括煤粉的燃烧、石灰石的脱碳等。
最后,还需要考虑回转窑内部气氛的变化对系统热力学行为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建模过程,可以得出精确的系统状态方程和热力学方程。
然而,由于回转窑系统的复杂性,仅靠数学模型是无法完全准确地模拟系统的行为的。
因此,热力学模拟还需要进行模型参数的辨识与调整。
模型参数的辨识是指通过实验数据,确定数学模型中的各个参数的数值。
在进行模型参数的辨识时,可以利用回转窑实际运行时的温度、压力、物料含量等数据进行拟合。
辨识出的模型参数可以进一步用于模拟系统的行为。
除了热力学模拟外,回转窑系统的控制策略也是关键的研究方向。
回转窑系统的热量分布和温度均匀性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控制策略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实时监测系统温度,并通过调整燃料供给、风速等参数来实现温度的控制。
传统的控制策略主要依靠经验和经验公式进行调整,缺乏科学依据。
而现代控制策略则借助于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优化方法,通过在线监测系统的状态,并结合数学模型,自动调整控制参数。
例如,可以引入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将热力学模型作为预测模型,实时优化控制方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总之,回转窑系统的热力学模拟与控制策略研究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回转窑综述论文浅述回转窑的发展历程、故障处理及发展趋势摘要:回转窑是对物料进行干燥和焙烧的热工设备,由于具有广泛的物料形状尺寸适应性、良好的窑内混合以及灵活的物料传输等优点,它被广泛应用于有色冶炼、钢铁冶金、化工、水泥、氧化铝、建材、耐火材料等各行业的工艺流程中,并在这些领域的生产线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回转窑的发明,使得水泥工业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回转窑应用的研究,并在实际生产中越来越重要,成为相应企业生产的核心设备。
本文主要就回转窑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和设备故障及其处理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关键词:回转窑发展历程故障处理一.回转窑发展历程(1)国外发展历程回转窑发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回顾回转窑逐步发展和完善的革新过程,回转窑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的技术突破阶段:①旋窑的发明。
第1台旋窑是英国人克兰普汤1877年发明的,1885~1886年在英美取得专利;最初是干法生产,尾温高,无收尘设备,出窑没有冷却装置,热效率低。
后来出现了长径比较长结构完善的中空短窑,继而发展成带冷却机的中空长窑。
尾温高的问题仍难解决,于是带余热发电的回转窑产生了。
②立波尔窑的问世。
1928年,德国的伯力鸠斯公司成功开发了立波尔窑。
以这种方式,孰料的烧成发烧在干法、湿法基础上,又增加了半干法。
由于热空气加热机材料穿插球,更好的热交换效果,升温速率为45℃/min,入窑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率约30%,较大幅度的提高水泥窑系统的热效率。
③悬浮预热器窑的研制。
在1934年,丹麦M.V.Jorgensen开发悬浮预热器,并获得专利。
1951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悬浮预热器,即洪堡窑。
物料悬浮在悬浮预热器,热气流进一步充分加快热交换率,入窑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率约40%。
④窑外预分解的出现。
丹麦史密斯在1963年配备悬浮预热器分解炉,并于1974年在德尼亚水泥厂煅烧炉工业性试验。
在1974年,日本石川岛秩父水泥公司,秩父一厂7号立波尔窑改造成SF窑外外分解窑,日产量增加,标志着预窑技术成熟并进入实用阶段窑。
工业炉窑热工性能模拟与优化分析工业炉窑是能源消耗较高的设备之一,热工性能的模拟与优化分析对于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炉窑的热工特性、模拟方法、优化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首先,炉窑的热工特性是研究和模拟的关键。
炉窑的热工特性包括物质传热、能量转化、燃烧特性等。
物质传热是炉窑内部传热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
能量转化是指炉窑内部燃料的燃烧释放的能量被转化为物体的热量。
燃烧特性是指燃料在炉窑内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温度、燃料消耗等指标。
热工特性的准确模拟与分析可以为炉窑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炉窑的热工性能模拟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解析模型和基于计算机的数值模拟方法。
传统的解析模型主要基于物理原理和经验公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炉窑,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来预测热工性能。
这种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模型简单易懂的优点,但对炉窑内部复杂的传热和燃烧过程难以准确描述。
相比之下,基于计算机的数值模拟方法则更加准确和全面。
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流体力学和燃烧动力学原理,通过将炉窑划分为离散的区域,建立方程组并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炉窑内部温度、流场和燃烧产物等详细信息。
数值模拟方法对于复杂炉窑的模拟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工业炉窑的热工性能模拟与优化分析,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炉窑结构和燃烧控制参数,优化炉窑内部的流场和温度分布,以提高热效率和降低能量消耗。
例如,通过调整炉窑内部的风口位置和形状,优化燃烧空气的分布和速度,可以改善燃烧效果和减少烟气排放。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燃料类型和热处理工艺,优化炉窑内部的燃烧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燃烧器和燃烧过程控制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产品的一致性。
此外,炉窑热工性能模拟与优化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复杂炉窑内部的物理过程具有非线性和多尺度的特点,导致数值模拟计算量较大且耗时。
循环流化床燃烧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循环流化床燃烧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燃烧技术,这是利用煤中的可燃气体或固体燃料在炉内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以固体颗粒作为输送介质,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主要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采用炉内再循环,提高机组热效率;二是采用水冷方式,提高机组效率。
我国燃煤发电的热效率普遍不高,一般在35%~40%之间,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能够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在燃煤电厂节能减排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燃烧;现状;前景1 引言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全国煤炭总产量约占总发电量的78%,煤炭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78%,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电力需求的增加,我国对电力的需求逐年增长。
但目前,我国仍有约1/3的煤炭需要从国外进口。
煤是一种二次能源,其在我国能源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消耗大量的水、煤、电等能源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如煤灰、尾煤、煤矸石等。
如何科学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环保要求日益增强,对燃煤发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2 循环流化床燃烧的发展现状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为试验示范阶段;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为技术开发阶段;第三阶段从90年代到现在,为产业化推广阶段。
经过几十年的试验研究,最终发现流化床燃烧锅炉与其它燃烧方式相比,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但由于当时对循环流化床燃烧机理认识的局限,致使该技术未能得到大范围推广。
2024年水泥回转窑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水泥回转窑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在水泥生产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和水泥产量的增加,水泥回转窑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水泥回转窑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市场趋势进行展望。
1. 水泥回转窑的工作原理水泥回转窑是利用旋转窑筒的高温环境对水泥石灰石原料进行煅烧,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得到高质量的水泥熟料。
水泥回转窑的核心部件是窑筒,通过恒定的回转速度和合适的倾斜角度,保证原料在窑筒内的逗留时间和煅烧温度的均匀性。
2. 2024年水泥回转窑市场发展现状2.1 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水泥产量稳步增长,水泥回转窑的市场需求也持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水泥回转窑市场规模已经达到XX亿元,预计未来还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2.2 技术创新和提升水泥回转窑技术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目前,我国的水泥回转窑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具备高生产效率和低能耗的特点,还具备环境友好型和智能化生产能力。
2.3 市场竞争形势当前,水泥回转窑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来自国内外的制造商。
国内水泥回转窑制造商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国外制造商在技术和品牌方面仍具有竞争优势。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内制造商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3. 水泥回转窑市场发展趋势展望3.1 技术智能化未来,水泥回转窑市场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减少人工操作。
3.2 节能环保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水泥回转窑市场也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未来的水泥回转窑将采用更节能的燃料和煅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3.3 市场细分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水泥回转窑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化。
不同的水泥回转窑将针对不同的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浅谈回转窑用煤粉燃烧器操作参数选用和优化浅谈回转窑用煤粉燃烧器操作参数的合理选择和优化1.研究意义回转窑工作原理是利用回转着的窑筒体,不断旋转带动固体物料不断翻滚,以其暴露的新表面与掠过的气体进行传热和传质并产生化学反应。由于回转窑内的物料是处于堆积态,窑内气-固、固-固之间的换热效率就相对较低,研究高温热处理条件下回转窑内发生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与传递,研究空气过剩系数、二次风温度、内外风量比等操作参数对窑内传热过程的影响,并对操作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求得烟气、物料、窑内外壁沿窑长方向的温度变化规律,借此了解煅烧窑内温度分布及炉窑热工特性,可为优化窑的操作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并对煤粉燃烧器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这对提高回转窑内换热效率、降低回转窑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泥熟料烧成反应是指硅酸二钙与氧化钙生成的液固相反应。
由于水泥熟料强度的主要组成来源是C3S,因此C2S+Ca O→C3S的烧成过程对整个煅烧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 C-S-A-F-MgO 系统而言,该反应主要发生在熔融的液相中,液相出现的温度约为1550K(1277℃)。
烧结反应的机理可以这样描述:固相反应生成的 C2S和之前未被反应的 CaO在液相中溶解、扩散并在液相中发生反应、经液相的过饱和及反扩散,最后经过再结晶形成新相 C3S。
从传热学的角度来说,窑内物料因入窑生料表观分解率为90~95%,分解吸热反应所需的热量很少,公斤熟料约200~100千焦,物料升温吸热量约为450~500千焦,而熟料矿物形成是以放热反应为主,设熟料中C2S占0.20%, C3S占0.60%,C3A占0.08%,C4AF占0.10%,反应过程放热量约为655千焦。
基于窑内熟料形成热基本是一个负值,所以可以认为窑内传热已不是主要矛盾,而熟料矿物生成的晶格形成和晶体生长所需维持的高温条件及在烧成带的停留时间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2. 回转窑用燃烧器对性能的要求根据物料煅烧难易程度、窑的工况调节火焰形状。
回转窑行业调研报告回转窑是一种重要的烧结设备,广泛应用于水泥、冶金、化工等行业。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回转窑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情况以及技术创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行业概况回转窑行业作为水泥生产的关键设备,市场需求与水泥行业密切相关。
目前,全球回转窑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地区。
中国是全球回转窑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0%以上。
二、市场竞争情况目前,回转窑行业竞争激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价格竞争:由于回转窑市场需求相对饱和,各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采取价格竞争的策略,导致市场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受到挤压。
2. 技术竞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回转窑的性能和效率不断提高。
一些领先的企业通过研发新型材料和工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3. 市场细分化: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回转窑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市场细分化趋势。
一些企业开始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回转窑产品,如石油化工领域、冶金领域等,通过专业化和差异化经营来提高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趋势在回转窑行业的技术创新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趋势:1. 节能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回转窑行业逐渐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新一代的回转窑设备采用高效燃烧技术和气体净化装置,降低了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满足了环境保护要求。
2. 自动化控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回转窑行业开始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回转窑生产过程的精确监控和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精细化生产:随着市场需求的细分化,回转窑行业逐渐向精细化生产方向发展。
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材料,生产出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特定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四、建议针对回转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竞争情况,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加强研发力量,推动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回转窑设备,提高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