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生态城区建设的构想与对策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50.51 KB
- 文档页数:3
低碳专栏上海节能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 2019年第11 期违法必究,有法可依,奖惩分明,调动农户实施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自觉性,确保实施农业的低碳化发展。
2.5转变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生态循环有机自然农业转变上海都市农业发展模式,重点扶持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和自然农业发展。
生态、循环、有机、自然农业均为一种生态增值的低碳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特征,能将农业生产废弃物变废为宝、对环境污染减少到最小的农业。
自然生长农业是不使用农药和肥料的农业。
低碳化的生态循环有机自然农业是最适宜在大都市郊区发展的农业形式。
上海应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和自然农业发展。
低碳农业可极大提高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品质和乡村生活质量。
要充分发挥低碳农业特有的、良好的多功能性,结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适度发展乡村民宿经济,并以低碳化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下长成的农产品的极佳口感和优良品质,依托大都市超强的消费能力,实现较高的农产品价值,让低碳农业和农村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低碳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3结语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应对气候持续变暖的重要措施,也是上海建设国际生态城市、改善自然环境和农业绿色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农业必须结合上海农业、农村特点和发展战略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以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为发展方向,通过强化与调整财政支持政策、通过综合运用经济调节与严格的监督管理手段、通过适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引导上海农业向低碳化绿色生态农业的转变。
闵行区生态环保“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出台近日,闵行区生态环境局牵头确立了“十四五”期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任务。
该局借助专业研究机构对我国及上海市“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形势、我区当前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就“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举措开展部门研讨和调研评估,最终确定了闵行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456”的总体思路,即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工作主线,围绕“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绿色发展方式、创新治理体制机制、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四大战略以及“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环境质量、更加注重防控风险、更加注重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区域协同”五条实施路径,推进落实“绿色发展、污染治理、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健全治理体系、夯实制度保障”等六方面任务措施。
闵行区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2000年以来,闵行区按照市政府的总体要求,连续滚动实施了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区环境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保护倒逼转型效果逐步体现,生态建设品质及生态文明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
当前,上海市正处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今后三年也是闵行区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阶段。
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与国家标准和市民期盼仍存在较大差距。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闵行区2015年-2017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即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任务概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工作大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突出“创新引领,功能提升”的发展主线,围绕“削减总量、改善质量、保障安全、优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巩固和提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国家生态区建设水平,加快建设资—1—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坚持“三个导向”,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目标,聚焦全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加快完善城市生态网络格局,保障城市环境安全,努力实现公众环境需求。
坚持“四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更加注重空间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全程管控和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坚持“四项并举”:即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并举,强化污染源头防控,加强系统控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完善并举,深化环境保护协调推进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坚持城乡一体、建管并举,把农村污染治理放在突出位置,实现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并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闵行区专业环保工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环保工程已成为城市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作为上海市内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闵行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着环保工程的重要任务。
本方案将围绕闵行区的环保工程展开,提出一系列的专业建议和方案,以期改善闵行区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环保工程现状分析1. 大气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闵行区的汽车数量大幅增加,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PM2.5等有害气体超标的情况屡见不鲜。
2. 水污染问题突出闵行区的水污染问题也很严重,主要集中在废水排放和河道污染方面。
一些工业排放和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污染了当地的水资源。
3. 垃圾处理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闵行区产生的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成为一个难题。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需求,需要引入更加环保的垃圾处理技术。
综上所述,闵行区的环保工程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引入专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才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环保工程方案1. 大气污染治理针对闵行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车辆尾气治理。
推广清洁能源汽车,鼓励采用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严格控制高排放车辆上路。
(2)加强工业排放治理。
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推动工业企业升级改造,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效率。
(3)加强绿化建设。
通过加强闵行区的绿化建设,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
2. 水污染治理针对闵行区的水污染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废水排放治理。
加强对工业企业和生活企业的废水排放管控,推广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2)加强河道治理。
开展对河道的清淤和生态修复工程,提高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3)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严格控制乱排乱放现象,保护当地的水资源。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落实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04•【字号】闵府办发〔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问题专项整改方案》的通知闵府办发〔2022〕7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区生态环境局拟定的《闵行区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问题专项整改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2年3月4日闵行区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问题专项整改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对照《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我区企业环境违法等问题,根据上海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沪长江经济带办[2022]3号)要求,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扎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结合闵行区实际,以抓好《2021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以下简称《警示片》)涉及我区企业环境违法等问题整改为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全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区域环境管理水平,为长江生态修复和上海全面建成全球卓越城市贡献闵行力量。
二、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重点结合《警示片》涉及我区企业环境违法等问题,对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落实全面整改。
同时,要举一反三,系统整改并形成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我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水平。
闵行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在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建设则是一项十分关键的课题。
本文将以闵行区为例,详细分析该地区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闵行区环境保护现状闵行区是上海市的一个县级区,位于上海市区西南部。
该区拥有着广阔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上海市的科教文化中心之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该区环境状况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首先,闵行区的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该区一大难题。
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数据统计,闵行区的空气质量排名在上海市区内只能算中等水平。
尤其是在冬季,因为供暖期间烟气排放的增加,该区空气质量状况愈发严峻。
其次,闵行区的垃圾处理问题也引起了不少关注。
长期以来,该区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垃圾填埋。
然而,这种方式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还会在处理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的质量。
闵行区生态建设现状除了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外,闵行区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虽然该区拥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过度的人类开发和利用,该区众多的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例如,黄浦江畔闵行区域的江畔湿地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湿地特征,生态系统也出现了破坏和退化的现象。
其次,闵行区自然保护区建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长高公路前世界自然遗产区的自然保护工作虽然已经开展,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实际的保护效果并不太理想。
闵行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闵行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
首先,在环境保护方面,该区采取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该区空气污染的程度。
该计划主要包括了行业减排、车辆污染治理和建设森林城市等一系列措施。
其次,在垃圾处理方面,闵行区已经开始推广和普及垃圾分类制度,同时鼓励和支持垃圾焚烧和资源化利用等新型垃圾处理方式。
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变革之一,同时城市变革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化建设成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加快推进绿色出行交通是一座城市发展必需的重要方式,但也是污染城市、加重环境压力的主要渠道。
城市绿色交通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城市道路的绿化以及温馨的人-车-自行车共享道是发展城市绿色交通的相对重要体现。
目前在一些城市,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相分离,同时还有专门的电动车专用道,这些措施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际上,城市绿色交通旨在推进低碳出行,通过发展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高排放、高污染汽车等方式来实现。
从国外的一些城市而言,一些城市通过发放自行车、暂停发放机动车等的形式,来调动市民低碳出行意识,这种形式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值得借鉴。
二、加强生态公园共享城市一般离不开繁华的市中心和繁杂的生活区,这些地方通常都是人们生活的重心。
找到人们愿意去的公园和生态洽谈窍门是推进城市绿色化的好方法。
城市公园作为绿色生态系统的缔造者和和谐社会的缔造者,为人们提供了放松、享受生态风光的场所,并成为了推进城市绿色化的重要方式。
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思路应采取开放与共享的方式,除了设立学术公园、科教园、旅馆公寓等设施,还应设置享受假日的场地,包括文件展览、草地艺术家沙龙、文艺之地等,让公园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经济带动力。
三、加强城市水生态修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水生态系统被破坏,许多河流和水库被损坏,污染物和化学物质也污染了城市水流。
为了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水生态修复必不可少。
具体而言,城市水生态修复应采用土地、水的复合工程方式来恢复城市湿地和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并植入湿地植物、水生植物等,进而调节城市水景和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运用先进的生态技术,改善违建危旧河道、湖塘、水库、公园等场地中的水环境。
上海闵行区生态用地划拨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闵行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闵行区政府决定制定生态用地划拨方案,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背景分析2.1 闵行区生态环境现状闵行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闵行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特别是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生态用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迫在眉睫。
2.2 生态用地划拨的意义生态用地划拨是指将某些土地划定为生态用地,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的一种管理措施。
通过生态用地划拨,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划拨部分土地作为生态用地,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用地的划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3.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用地的划拨,可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用地划拨方案3.1 生态用地划定原则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用地划拨方案,闵行区政府制定了以下原则:1.全面保护:划拨的生态用地应覆盖各类生态系统,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2.合理布局:生态用地的划定应考虑到闵行区的整体生态格局,合理布局各类生态用地。
3.综合利用:生态用地的划定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兼顾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综合利用。
3.2 生态用地划拨方案基于以上原则,闵行区政府制定了以下生态用地划拨方案:3.2.1 森林保护区1.划定范围:在闵行区范围内划定若干个森林保护区,总面积不少于1000公顷。
2.功能定位:森林保护区主要用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严禁砍伐和采集非法野生动植物。
3.管护措施:建立专门的森林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巡护和监测,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2.2 水域保护区1.划定范围:在闵行区的水域中划定若干个水域保护区,总面积不少于500公顷。
对于闵行区深度城市化的一些思考闵行区位居上海市区西南部,目前正由过去“产业+房产”主导的传统城市化模式,向着深度城市化的前景迈进,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其全境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生活圈和就业模式,都在崭新的高度上达到上海中心城区的水平,使得其自身能够继续长期支撑上海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域。
现在,试就闵行区深度城市化面临的几大亟待破解的问题,尝试做一些探讨。
一:土地集约利用与开发时序、成本问题闵行区自1992年开始的开发热潮中,商品住宅开发和工业发展基本上是村镇集体组织、区属企业和外来投资三股力量在中合作用。
村镇组织的取向,是尽快地克服行政力量的干预,将本社区的集体资产在土地出售、租赁和物业租赁过程中壮大,因此在厂房、仓库等低端物业的投资力度上颇大;以插花转让地块供市区居民外迁安置购房和改善购房,自主投资房地产业等。
区属国有企业的同时存在并大量参与开发,捆绑住了闵行区在城市过程中得以保持一定量的社区设施量的投资(这一点往往是村镇组织所吝啬的),但由于其改制后资本流动自由化外溢,其大量资金不能用益于区内众多待开发转型区域的建设改造中,迫使闵行区当局近年来更加借重外部资本来进入区域城市开发市场。
我们从卫星地图上可以发现,闵行区境域内,存在着大片的蓝瓦轻钢或砖木结构、简易框架结构的厂房,时而还四散着密集的城中村落;这些地方,很多都在中外环路以内,如虹桥虹二村、新桥村靠近古北居住区和漕河泾商务区周边的地块;梅陇镇、七宝镇的华一、九星、红明、朱行、行南等地块,均有上千亩规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前期实施成本骤然在增大。
闵行区南部的马桥镇,由于旧产业区、零星出让工业地块和村民集体造房导致的城市肌理割裂,外加高压线走廊、未确定实施红线范围的金闵高架路、松浦铁路等预留通道,以及女儿泾沿线的池河水源地保护等,呈现类似松江九亭式样的尴尬局面。
闵行老工业区沿江的荷巷桥、建设新村等地块,均十分残破,弱势群体多,但膈腧于开发机制关系,目前未有一个应对的良方。
闵行区信息环保工程方案一、前言信息环保工程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预测、评估和管理,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环保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环保工程在环保领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推动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手段。
本文将针对闵行区的环境问题,提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的信息环保工程方案。
二、环境问题分析闵行区是上海市的一个市轄區,位于上海市西南边,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境内富含自然资源,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多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为:1.大气污染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多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PM2.5等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水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源不断增加,导致水质下降、河流黑臭等问题。
3.垃圾处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处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垃圾分类不到位等问题层出不穷。
4.土壤污染农业化学品、工业废渣等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
以上问题反映了闵行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三、信息环保工程方案1.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采取全面的措施来加以治理。
在闵行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治理:(1)建立大气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建立起全方位的大气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为大气治理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2)推动车辆电动化鼓励和引导车辆向电动化方向发展,减少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降低车辆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
(3)工业治理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尾气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水污染治理水是生命之源,保护好水资源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闵行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水污染治理:(1)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水质监测技术,对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污染源并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