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钩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铜带钩的用途
铜带钩在古代是用于束系腰部革带或装佩饰品的钩挂用具,不仅具有实用性,也是佩戴者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
其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束系革带:带钩的钩首通常可以穿过革带上的洞孔,从而将革带束紧在腰间,起到固定和装饰的作用。
2. 挂佩饰品:带钩还可以用来挂佩各种饰品,如玉佩、香囊、荷包等,增添佩戴者的美观和气质。
3. 象征意义:带钩的形状、材质和工艺常常反映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因此也具有象征意义。
在现代,铜带钩被视为古董或工艺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带钩,古称“钩”。
束腰带具上的构件,用于束带或佩系。
多为铜质、铁质,也有金、银、玉、石等质地。
一般由钩首、钩体、钩纽三部分组成,也有个别的异形带钩无钩或无纽。
带钩侧视如“S”形,钩纽固定于带具上,钩首用于钩住带具的一端,或用于钩挂器物、佩饰等。
造型各异,常见水禽形、兽形、琵琶形、竹节形等。
作为一种独特的构件,其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物,同时也是一件艺术品,尤其在先秦两汉时期与服饰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
河南博物院藏不同时期的铜带钩约300件,它们按造型分,可分为鸟兽形带钩、琵琶形带钩、棒形带钩等类型,时间跨度从战国时期开始到明代结束,其中以战国时期铜带钩最多,汉代其次。
战国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带钩造型丰富,在郑州岗杜、洛阳、开封均有发现,河南博物院藏这一时期的带钩以琵琶造型为主,还有兽面形、长牌形等造型,这时的造型与商代时期比已经趋于写实,但其制作工艺也更加多样,错金银镶嵌工艺已经十分成熟。
错金镶嵌带钩(图1),钩面呈长方形,钩体呈弓背形,钩首残缺。
整体器物通体错金,镶嵌深浅颜色不同的绿松石,错金以“×”形纹饰的几何纹为主,间有云纹,其纹理规整精细,华丽无比。
这件带钩不仅采用错金,还采用镶嵌绿松石工艺,繁缛的花饰,使其外观色彩斑斓,有河南博物院藏铜带钩形制特征分析河南博物院 蔡 杰图1很强的层次感。
绿松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石,呈绿色,黄金则呈黄色,利用黄、绿二色之间的差别,以期达到一种互衬辉映的效果。
长25.5厘米,宽3.3厘米。
河南新郑烈姜坡采集。
燕形带钩(图2),其外形似展翅飞翔的燕子,双眼及燕尾羽毛铸造得清晰可见,燕尾部被一怪兽紧咬,带钩已失,其背面有圆形钩纽,其风格写实,为典型的禽类写真带钩。
长7厘米,宽3.6厘米。
龙形带钩(图3),这件带钩体形较为庞大,作为异形带钩的一种,其钩体呈波浪形状,龙的脊背部铸有沟槽,疑似镶嵌之物丢失或脱落,同时个别部位还有鎏金的痕迹。
其宽4.6厘米,长18 厘米。
古代带钩赏析江苏镇江 刘丽文带钩是束腰皮带的挂钩,其结构为钩首、钩体、钩钮,基本形制侧视为横S形,钩体中部或下端有钩钮。
其用法是将钩钮嵌入革带一端,钩首钩挂在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中。
最早见于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带钩,春秋战国使用较广泛,流行于各地。
汉代是带钩制作、使用的鼎盛时期,六朝、唐代墓葬中见有带钩,宋代带钩多见传世品,出土器不多,其风格特征有前朝遗风,元、明、清大多为传世品,其时带钩的实用性已经退化,主要以把玩观赏为主,选料比较考究,钩头与钩体精雕细刻,常镂雕龙、异兽等,十分生动。
镇江博物馆馆藏古代带钩主要为汉到明清时期,材质有青铜、玉、翡翠、瓷、木等。
其总体特征为动植物造型,钩首大多为龙头形尤以教子升天组合最为流行。
现就主要的作一介绍。
23 1. All Rights Reserved.汉代时期汉代时期青铜器制品在生活中使用减少,但青铜带钩数量较大,其造型也较丰富。
如丹阳县大泊公社瓜渚大队东汉墓出土永元十三年银地鎏金铜带钩,整体呈横S形,钩首为龙头,钩颈较细,钩体为弓形,钩钮位于钩体中部的背面,钮柱为圆柱形,钩钮扁圆,面平。
钩体正面阴刻云龙纹,背部刻“永元十三年五月丙午日钩”。
长12厘米(图1)。
高淳废品站收购一件东汉鎏金铜带钩,整体呈横S 形,钩首为龙头,钩颈较细,钩体为弓形,钩钮位于钩体中部的背面,钮柱为圆柱形,钩钮扁圆。
整器素面无纹饰。
通长11 厘米(图2)。
溧水洪兰公社立新大队出土1 件东汉铜带钩,整体琵琶形,钩头较小,短颈,钩体较宽,钩钮位于近尾处背面,钮柱为圆柱形,钩钮扁圆。
整器素面无纹饰。
长9.7厘米,宽0.9厘米(图3)。
长岗村索普工地东汉墓出土2件铜带钩,1件为鸭形铜带钩,钩首为鸭头,长颈,鸭首回钩,钩体为椭圆形鸭,钩钮位于近尾处背面,钮柱较高,钩钮扁圆。
全器素面。
造型简洁,形态夸张。
长3.5厘米,宽1.2厘米(图4)。
另1件为龙首鸟身铜带钩,钩首为龙头,细钩颈,钩体为鸟身,做展翅状,上为卷云纹,纹饰精细,钩钮位于近尾处背面,钮柱较矮,钩钮扁圆。
带钩为古代束腰革带上的钩带钩为古代束腰革带上的钩,是古人衣着中常见的一小件挂饰,常用以系于腰间固定衣物,也是身份地位的重要标识。
(1)现我们所见带钩的实物,其质料多系青铜,亦有铁、金、银、玉、石、骨、木等,其中一些则属于明器或装饰物。
器型常见有禽形、琴面形、曲棒形、竹节形、琵琶形、匙形及兽形等。
其横剖面多呈弧形,钩体一端向钩体正面弯曲,形成钩状,钩体背面有一实钮。
长者在30厘米以上,短者仅2-3厘米。
多制作考究,错金嵌玉,铭文雕镂,颇具艺术价值。
其用途主要是钩系束腰的革带。
用法是将钩钮嵌入革带一端,使钩体正面向外,背面正与腹部贴合,钩首钩挂革带另一端的孔上或附置的环上。
龙首嵌玉鎏金银带钩部分小形带钩是嵌于革带上的挂钩,用以佩带武器或其他小件随身器物。
带钩也称为“箝工相传为战国时赵武灵王仿自西北游牧民族。
或指当胸带使用的青铜带钩而言。
初期,只限于甲服使用,后才取缔丝绦而转用到一般贵族王公袍服上。
汉人称“师比”或“犀毗”,社会上流行一时,以致于俗语有“宾客满堂,视钩各异”的记载。
考古发现证实,中国春秋中、晚期,在齐、燕、楚、秦等国的广阔地域内,带钩已开始出现。
山东、河南、湖南、陕西、北京及辽宁等地春秋至战国早期墓中,都有铜带钩或金、玉带钩出土。
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墓在9个殉人和17个从死者的身旁发现铜带钩64枚、金带钩2枚。
北方游牧民族地区出土的带钩时代稍晚,证明带钩可能是中原华夏族发明的。
此外,在古代黑海北岸至西伯利亚地区还流行斯基泰一西伯利亚式带钩,其特点是钩首与尾柱弯向同一侧面,与中国古代带钩显著不同。
青铜带钩《史记・齐太公世家》:“(管夷吾)射中小白带钩,小白佯死,管仲使人驰报鲁。
”《祥异记》:“长安民有鸠飞入怀中,化为金带钩,子孙遂富,数世不绝。
”唐司空曙《送王使君赴太原拜节度副使》诗:“络脑青丝骑,盘囊锦带钩。
”《战国策・赵策二》:“赐周绍胡服衣冠、贝带、黄金师比,以傅王子也。
”宋姚宏注:“延笃云:'胡革带钩也。
汉代青铜带钩的等级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青铜器发展的高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青铜带钩作为一种重要的服饰配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阶层。
然而,汉代青铜带钩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根据其造型、工艺和用途等方面,分为不同的等级。
本文将探讨汉代青铜带钩的等级及其特点。
一、低级青铜带钩低级青铜带钩是汉代普及度最高的带钩类型,主要由普通民众使用。
这类带钩造型简单,工艺较为粗糙,一般采用铸造或锻打成型。
低级青铜带钩的表面处理较为简单,往往没有明显的纹饰,或者只有简单的线条纹饰。
这类带钩的用途主要是实用,满足日常佩戴的需要。
二、中级青铜带钩中级青铜带钩在造型和工艺上都比低级带钩更为精细。
这类带钩多见于中层阶级的人士使用,如士人、官吏等。
中级青铜带钩的造型多样,常见的有龙形、凤形、兽形等,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工艺方面,中级青铜带钩多采用精雕细刻的手法,表面处理也更加讲究,常见有鎏金、镶嵌宝石等装饰手法。
这类带钩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三、高级青铜带钩高级青铜带钩是汉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多为皇室贵族、高级官吏所使用。
这类带钩在造型、工艺和材质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造型上,高级青铜带钩往往采用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仙人等形象,富有神秘色彩。
工艺方面,则运用了大量的镂空、透雕、镶嵌等复杂技术,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材质上,高级青铜带钩常采用优质的铜锡合金,甚至掺入金银等贵金属,以增加其质感和价值。
总的来说,汉代青铜带钩的等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审美观念。
低级带钩以满足实用需求为主,中级带钩则体现了身份地位和审美追求,而高级带钩则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这些不同等级的青铜带钩在汉代社会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同时,通过研究汉代青铜带钩的等级和特点,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古代带钩使用方法
古代带钩是一种古老的装饰品,由于其特殊的形状和材料,使用
方法也是十分独特的。
在古代,人们通常将带钩用作装饰品,放置在
衣服、头饰、鞋子等物品上,以增加美感和个性化。
下面我们将详细
介绍古代带钩的使用方法。
首先,古代带钩通常是由金、银、铜等金属制成,表面常常添加
了各种装饰花纹、珠宝等。
当时的带钩大多是以扭曲的形式为主,如
蛇形、龙形、凤形等,给人视觉上的震撼,增添了动感和神秘感。
其次,古代带钩的使用方法不同于现代的钩子或扣。
一般来说,
古代带钩需要穿插在衣服或鞋子等物品的裸线中,使其自然地嵌入其中。
如果是头饰上的带钩则需要搭配头巾、鲤足等物品一起使用,从
而形成精美的发髻或盘发。
古代带钩除了在穿戴上的使用方式外,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运用
方式。
比如,在冶炼和玉器制作等手工艺领域中,人们也会使用带钩。
在汉代,较多的玺璽上就镶嵌了小小的带钩,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在建筑、绘画和诗词等艺术领域中,人们也广泛地利用到了带钩,以
增加其艺术性。
综上所述,古代带钩以其独特的形状和材料,为人们的穿戴和生
活赋予了更丰富、更精美的装饰品。
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到带钩,但我们仍可以从它们独特的魅力中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
美好祈愿。
带钩的使用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带钩的使用方法详解一、引言带钩,也称为挂钩或者吊钩,是一种常见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各种户外活动中。
四川博物院藏铜带钩赏析
四川博物院藏铜带钩是一件古代器物,由青铜制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铜带钩在古代是一种装饰品和实用品,用于系住衣物和装饰衣物,常见于商周时期和战国时期。
四川博物院藏铜带钩形制各异,有的是简单的曲线,有的则是复杂的纹饰。
其中较为著名的是“虎形带钩”,这是一种典型的战国时期铜带钩,形状像一只张牙舞爪的虎,寓意勇猛无畏。
该带钩精雕细琢,纹饰丰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四川博物院藏铜带钩还有许多其他形制,包括鸟形、兽形、人形等,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这些铜带钩不仅是古代器物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工艺技术和美学思想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四川博物院藏铜带钩具有丰富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1 -。
要在方格中打钩,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按住键盘上的ALT键不放,在小键盘区输入“9745”这几个数字,最后松开ALT键,自动变成框框中带勾符号。
方法二:在word中输入数字“2611”,然后用鼠标或用Shift 加键盘上左右箭头,选中这四个数字,然后按“Alt+X”,这四个数字就会变成方框内打对勾的符号。
方法三:在word中选择“插入”-“符号”-“其他符号”,在弹出的“符号”对话框中将“字体”项选择为“Wingdings 2”,然后在下面就可以找到方框内打钩符号,选中后点击“插入”即可。
方法四:同方法三,在“符号”设置中选中带对勾的方框后点击“快捷键”按钮,增加快捷键,我这里以“Alt+G”为例,指定后大家每次想用带对勾的方框的时候直接“Alt+G”即可!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帮助,建议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