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3.01 KB
- 文档页数:6
新人教生物学必修2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案第3节人类遗传病1.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说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产生原因,提升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等素养。
2.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对单基因遗传病进行家系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明确遗传病检测和预防的重要性,做好人类遗传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4.认同我国的人口政策及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够为身边的人在优生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新知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资料1: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图表示该病的发病机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该病是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吗?提示:不是,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问题(2):患者的基因型是什么?该病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哪条途径?提示:患者的基因型为aa。
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问题(3):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致病基因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下列遗传病中,属于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的分别有哪些?①多指②镰状细胞贫血③白化病④并指⑤软骨发育不全⑥先天性聋哑⑦苯丙酮尿症⑧抗维生素D佝偻病提示:属于显性遗传病的有①④⑤⑧;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②③⑥⑦。
资料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是亲本产生的异常配子发生受精作用后导致的。
如图是异常卵细胞形成过程: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4):该病有没有致病基因?据图分析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没有致病基因。
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染色体未被拉向两极,从而产生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该卵细胞和正常精子受精后,可发育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
问题(5):21三体综合征女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能否生育正常的孩子?若能,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多少?提示:能,概率为1/2。
人类遗传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②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③探讨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
④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①通过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协作讨论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②通过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合作讨论、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观目标:①通过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
②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使初步形成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难点: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2.活动巩固通过某些疾病的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将预先准备的遗传病图片发给学生。
观察、思考。
学生做遗传病分类的游戏。
情境导入,感受遗传病在我们身边,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辨析的能力。
3.落实重点(三体综合征患者形成原因)4.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5.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6.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7.自我检测教师质疑:怎样来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教师出示我国目前遗传病对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资料,导出遗传病的预防措施。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势导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目的。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并尝试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并尝试回答。
学生文本阅读后作答。
学生展示收集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的资料,并分组讨论人类基因组计划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语言组织表达等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语言组织表达等能力,指导学生实践。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合作学习、语言表达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主要特色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堂课信息量较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较多,课堂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学生展开一些问题讨论。
必修2 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生物科黄玉明一、课标解读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②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③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 能力目标①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②搜集和交流人类基因组计划或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的资料。
3.情感目标①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已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②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认同遗传学研究的新成就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积极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联系,为普及遗传学知识做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在人体则可表现为某种疾病。
教材中关于普通感冒和肥胖的问题探讨,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人类其他的疾病是否是遗传病的讨论,正是涉及到遗传物质是否改变的问题,也是本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学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之后,再进一步学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了解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遗传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顺理成章。
本节作为第5章的最后一节课,对整章起到归纳的作用,对于宣传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人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一级的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表现出兴趣,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还缺乏如何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先加以指导;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资料进行展示,以及用在辩论会中,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策略本节有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活动。
第三节《人类遗传病》教案武进洛阳中学周源泉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4.了解对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教学难点(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基础知识基本策略遗传病的概念→举例说明并区别家族性疾病等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病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多媒体课件展示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人类基因组计划→应用资料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健康等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探讨调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四教学实施的程序课堂导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一些疾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有一种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人类遗传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人类遗传病(展示课件)。
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完成以下四个目标(展示课件)。
(一)、学习目标一的教学程序:实施教学:说到人类遗传病,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认识,就是如果一个婴儿一出生就患有某种疾病比如心脏病,我们就会认为这是遗传病。
或者我们看到某一个家庭中祖孙三代都患有某种疾病比如夜盲症,我们也会认为这是遗传病。
那么,它们是不是一定就是遗传病呢?注意,遗传病一定指的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展示课件)。
所以要认定一种病是不是遗传病关键在于是否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比如刚才说的夜盲症和心脏病我们该如何认定?学生参与:(认定的关键在于夜盲症和心脏病是否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总结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的区别。
实施教学:(通过课件展示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分为三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我们先看单基因遗传病,这是不是一个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不是,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引起的遗传病,大约有6500多种。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对人类健康生活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2. 教学难点:理解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及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辅助解释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预防措施。
2. 准备基因诊断相关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基因诊断技术在遗传病预防中的应用。
3. 提前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可能的遗传病家庭背景,以便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4. 准备课堂练习和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在现实生活中人类遗传病的重要性和关注度。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遗传病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人类遗传病案例分析教师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遗传病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遗传病的发病原因、表现形式、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人类遗传病的特征和危害,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人类基因与遗传病的关系教师介绍人类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基因与遗传病之间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学基础理论在人类遗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4.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教师向学生介绍遗传病的监测方法和预防措施,如产前诊断、遗传咨询、避免近亲结婚等。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遗传病预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遗传病的预防工作。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类遗传病的特点、危害和预防措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关注人类遗传病问题,为预防和控制遗传病做出自己的贡献。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该课时课标解读本节课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第一课时。
本课时要学习的是“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和“调查”栏目。
根据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属于了解水平。
“调查”栏目属于经历(感受)水平,旨在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第一课时。
本节书包括“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影响”。
而第一课时要学习的是“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和“调查”栏目。
其内容较简单,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要求不高。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属于了解水平。
本节书主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所以,教科书中的这一节内容突出了“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三、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的概念。
对于这节课的知识目标的达成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知识目标的实现不存在太大难度。
其次,“遗传病”这个名词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谈、电视、广播、英特网等各种渠道接触到这个名词,知道遗传病是亲代传给子代的。
但是,大多数学生对遗传病的了解尚处于很肤浅的层面。
所以,遗传病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个神秘的事物,同时,也是个令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技能目标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3、情感目标关注遗传病的的起因、发展趋势。
五、教学理念通过组织学生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引导学生自学以及关注人类的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调查、统计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及表达能力,体会外因和内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等思想。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人类常见遗传病地类型,初步把握遗传病地概念及种类二、预习内容人类常见遗传病地类型遗传病地概念: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地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和三大类.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地主要类型;2、探讨人类遗传病地监测与预防;3、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重点:人类遗传病地主要类型.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地概念.(2)近亲结婚地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地原因二、学习过程(一)、人类常见遗传病地类型1.单基因遗传病(1)概念:受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地遗传病.(2)类型及实例①显性致病基因控制地疾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②隐性致病基因控制地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等.2.多基因遗传病(1)概念: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地人类遗传病.(2)实例:先天性发育异常、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3)特征:①家庭聚集现象;②易受环境影响;③群体中发病率高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概念: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地遗传病.(2)类型及实例①染色体结构变异,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②染色体数目变异,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遗传病地监测和预防1.手段: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地产生和发展.3.遗传咨询地内容和步骤(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______________,对是否患有______________作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地___________________,推算出后代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______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____等.4.产前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地检测手段,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三)、人类基因组计划1.内容:绘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地图.2.目地: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读其中包含地遗传信息.3.意义:认识到人类基因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相互之间地关系,对人类疾病地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4.结果:人类基因组大约有31.6亿个碱基对,已发现地基因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反思总结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判定口诀无中生有为,有中生无为;隐性遗传找女患,父子都病是;显性遗传找男患,母女都病是.四、当堂检测1.下列有关遗传病地叙述中正确地是()A、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B、遗传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C、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地疾病D、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地2.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地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地隐性基因决定地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1)若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2)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正常胎儿地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课后练习与提高1、遗传咨询主要包括()①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②分析、判断遗传病地传递方式③推算后代患病地风险率④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这种遗传病地对策、方法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并且解答咨询对象提出地各种问题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地说法中不正确地是()A.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地是人类DNA核苷酸序列B.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科学史上最伟大地工程计划C.对于人类疾病地预防、诊断和治疗都会有全新地改变D.测序工作完成于1990年,至此人类了解基因地历程已结束3、囊性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地人群中,每250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此病.如一对健康地夫妇有一患有此病地孩子,该妇女又与一健康地男子再婚,再婚地双亲生一孩子患该病地机会是多少()A.1/25B.1/50C.1/100D.1/2504、人地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地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地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地概率()A.9/16 B.3/4 C.3/16 D.1/45、下图是某家庭地遗传图谱,该病不可能地遗传方式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染色体显性遗传D.X染色体隐性遗传6、某男子地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地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地孩子患血友病地概率是()A.1/2 B.1/4C.0 D.1/16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y6v3A。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教案(1)第3节人类遗传病共1课时第3节人类遗传病高中生物人教2003课标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遗传病的概念。
(2)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3)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自学和讨论的形式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以图解、问题串、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学习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遗传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2)让学生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作用,提醒学生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时,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要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
2学情分析我校是普通高中,因此,较多的学生缺乏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意识比较差,学得不够扎实,认知水平较低,知识结构较乱。
为了体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从教材中学习知道外还要从教材外的资源中获取知识,如网络、教材光盘等。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他们对自然界好奇,对课外科学的求知欲强,有自己的见解并乐于与他人交流,有一定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教学难点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新课导入:考考你,以下都是遗传病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辨,区别遗传病和传染病、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以引出遗传病的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活动2【讲授】(三)教师讲授教师讲述:介绍我国遗传病的发病状况:统计表明,我国人口中有1/5到1/4的人患有危害轻重不同的遗传病!每年新出生的儿童中,有先天性缺陷的约1.3%,其中70%以上是遗传因素所致。
在15岁以下死亡的儿童中,大约40%是由于各种遗传病或其他先天性疾病所致。
在自然流产儿中,约50%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我国人口中患先天性愚型的人就在100万以上,每年出生的患儿就高达2万人。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教案5.3《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3.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人类遗传病主要类型和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
2.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优生的概念及开展优生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1、通过调查、自学和讨论的形式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以图解、问题串、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学习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生动活泼地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的学习。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而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那么,遗传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类遗传病。
遗传病是较严重的疾病,这些人的生活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遗传病吧!板书:第3节人类遗传病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引起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人类遗传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遗传病的危害,说出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方法。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遗传病的危害及预防知识,锻炼资料搜集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3.正确认识遗传病的危害性及遗传病预防的必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对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遗传病监测及预防的方法。
难点:遗传病监测及预防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联系密切。
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相关的资料收集看似简单,运用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易造成大量资料的积压与浪费;学生个性鲜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资料在辩论会中展示自我个性,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遗传病”相关视频资料)教师提问观看后的感受。
(我国大约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
遗传病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遗传病治疗的难度很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对遗传病认识的深入,我们对遗传病可以进行适当的监测和预防。
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1.禁止近亲结婚给出案例,达尔文与其表妹结婚,所生的6名子女中,3人中途夭亡,另外3人终生不育。
遗传学家摩尔根与其表妹结婚所生的子女,不是过早夭折就是智力有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因为他们近亲结婚)。
追问:为什么近亲结婚后代易患遗传病?(因为近亲带有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
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
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
1.什么是遗传病?举例?
2.怎样做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什么是遗传病
问:感冒发热是不是遗传病?为什么?
教师讲述:遗传病是由于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疾病,而感冒发热是由感冒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问:什么是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如何?
(1)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
致病基因有的位于常染色体上,有的位于性染色体上,有的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有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比如软骨发育不全是属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
问: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遗传病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讲述,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它在兄弟姐妹中的发病率并不像单基因遗传病那样,发病比例是1/2或1/4,而远比这个发病率要低,约为1%—10%。
多基因遗传病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目前
已发现的多基因遗传病有100多种,如唇裂、无脑儿、原发型高血压及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如果人的染色体发生异常,也可引起许多遗传性疾病。
比如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
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而患病,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取名为“猫叫综合症”;又比如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变异,人的第21号染色体为3条的,患者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外眼角上斜(银幕出示“21三体”综合症患儿图),口常半张,即为“21三体”综合症,此患者体细胞中为47条染色,即45+XY;又比如女性中,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44+X)出现性腺发育不良症等等。
问:遗传性疾病有哪些危害,举例说明。
探究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讨论:“什么是健康的孩子?怎样才能做到优生”?
教师讲述:优生就是让每一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为此,就应该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
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高人口的质量。
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首先,要禁止近亲结婚。
问:什么是近亲结婚?有什么危害?
(出示人类《血亲关系表》)。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最后指出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探究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教学引导阅读阅书92--94页,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内容、正负面影响,知道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基本知识。
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要知道这些病的遗传方式及常见病症。
要提倡优生,重点是“禁止近亲结婚”,要联系已学过的遗传知识分析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自觉宣传优生措施,提高优生意识,减少遗传性疾病,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章第一节。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1)单基因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监测和预防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8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7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