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批(初审)(办事流程图)
- 格式:pdf
- 大小:124.77 KB
- 文档页数:1
兴办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核发服务指南(简版)发布时间: 2017-11-05实施日期: 2017-11-05发布机构:酉阳自治县农业委员会兴办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核发服务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兴办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核发的办理依据、所需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
本事项所适用对象为法人或其它组织。
二、事项审查类型前审后批。
三、审批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年修正)第二十条。
2、《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2010年农业部令第7号)第二十九条。
四、受理机构酉阳自治县农业委员会。
五、决定机构酉阳自治县农业委员会。
六、数量限制无数量限制。
七、申请条件(一)动物隔离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距离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种畜禽场、动物屠宰加工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诊疗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以及其他动物隔离场3000米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生活饮用水源地500米以上。
2、动物隔离场所布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场区周围有围墙;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饲养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有配备消毒、诊疗和检测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饲养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饲养区入口设置人员更衣消毒室。
3、动物隔离场所应当具有下列设施设备:场区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有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
4、动物隔离场所应当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
患有相关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动物饲养工作。
5、动物隔离场所应当建立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出登记、免疫、用药、消毒、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二)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距离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种畜禽场、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隔离场所、动物诊疗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生活饮用水源地3000米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与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11.05•【字号】•【施行日期】2021.1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与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各设区市农业农村局、赣江新区社会发展局:现将《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与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年11月5日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与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精准化、规范化,有序开展动物防疫风险评价,分类指导动物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场所完善防疫条件,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与风险评估,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分类实施、综合评价”原则。
第三条适用于江西省内兴办动物饲养场(隔离场)、动物屠宰加工场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等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与风险评估。
第四条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主管全省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与风险评估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动物饲养场(隔离场)、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等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与风险评估。
第五条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与风险评估实行专家组组长负责制。
承担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与风险评估单位,抽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10年以上从事畜牧兽医相关工作人员3-5人组成专家组,确定专家组组长。
第六条相关场所应向所在地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申请表》,见附件1;场所地理位置图、周边与防疫相关的环境情况、各功能区布局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设施设备清单、管理制度文本和人员情况等。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件审查选址距离确认风险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05.21•【字号】鄂农发〔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件审查选址距离确认风险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鄂农发〔2021〕18号各市、州、县(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中心):根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管理办法》和《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关规定的通知》(农牧发〔2019〕42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省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工作,现将《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件审查选址距离确认风险评估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5月21日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件审查选址距离确认风险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完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核发证工作,根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和《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关规定的通知》(农牧发〔2019〕42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兴办的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在申请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时,对选址距离确认的动物防疫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
选址距离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要求的,应当进行选址距离确认风险评估。
选址距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要求的,无需进行风险评估。
第三条风险评估由《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发证机关组织,实行资料审核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现场考察一般由3至5名动物防疫专业专家组成,实行组长负责制。
第四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兴办者应当提供以下资料,并积极主动配合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30•【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2号•【施行日期】2021.09.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条例(2006年12月29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2012年5月30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17年11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等八件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1年9月29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六件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发展,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下简称无疫区),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国家规定的一种或者几种动物疫病,并经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评估验收合格的区域。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纳入无疫区,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动物饲养、屠宰、运输、销售和动物产品、动物排泄物的生产、经营、运输、储藏以及与无疫区建设、管理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无疫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实行全面规划、统一标准、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是全省无疫区建设和管理的主管部门。
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疫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无疫区建设和管理的有关工作。
动物卫生监督问答题第一篇:动物卫生监督问答题204、未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按照《动物防疫法》应给予什么处罚?《动物防疫法》第八十一条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三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203、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管理包括哪些环节?《动物防疫法》第五十八条监督管理的环节包括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
202、货主王某运输的100公斤猪肉未附有检疫证明,被查获后依法应给予王某什么处理和处罚?《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
201、什么是官方兽医?《动物防疫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官方兽医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兽医主管部门任命的,负责出具检疫等证明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
200、《动物防疫法》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责任有哪些规定?《动物防疫法》第七十条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1)对未经现场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或者对检疫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拒不出具检疫证明、加施检疫标志的;(2)对附有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的动物、动物产品重复检疫的;(3)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在国务院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规定外加收费用、重复收费的;(4)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
199、动物疫情由谁负责认定和公布?《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动物疫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其中重大动物疫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认定,必要时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认定。
Life is to break free from the confusion, and new confusion will usher in, requiring us to continue to break free.勤学乐观天天向上(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动物卫生防疫卫生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动物防疫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做好所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乡(镇)、街道办事处动物防疫组织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和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技术工作。
第六条自治区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第二章动物疫病的预防第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自治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对尚未列入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名录,但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自治区可以实施强制免疫。
增加实施强制免疫的病种和区域,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其他疫病免疫工作。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核发服务指南一、适用范围涉及的内容:养殖场(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的单位或个人申请核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适用对象:个人法人二、事项审查类型前审后批三、审批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十条: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
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
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二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三)《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条件监督执法工作。
(四)《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第十八条: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当符合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四十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1、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2、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四、受理机构滨江区农业局五、决定机构滨江区农业局六、数量限制无数量限制七、申请条件(一)养殖场(小区)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