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毛竹林冰压灾害后恢复重建技术措施与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73.27 KB
- 文档页数:3
浅淡浦城县冰灾后竹林的恢复和经营管理李世斌摘要冰灾后竹林清理的要点灾后竹林恢复和经营管理建议 1.保持毛竹林适当的密度2.立竹年龄组成结构合理3.土壤管理技术要科学规范4.水肥管理要跟上5.保留一定比例乔木树6.有效实施适度钩梢技术关键词灾后清理竹林恢复经营管理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 de Lehaie)为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Poac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植物,学名lis(Carr)H.de Lehaie,是我国的传统经营竹种,集材用、食用、观赏等众多用途于一体,并具固土防风作用,广泛应用于建材、建筑、绿色食品、医疗保健、家具农具、日用品、旅游工艺品、文体文艺器材及环境绿化美化等各个领域。
一、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中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地貌类型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土壤深厚、肥沃属毛竹生长最适宜区。
现有毛竹林面积66万亩,占有林地面积16.67 %,平均立竹量150株/亩。
2008年元月26日以来,浦城县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给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毛竹林受灾情况尤为严重,许多地方受灾触目惊心,毛竹不堪冰凌重压,成片竹林发生倒伏、爆裂、压斜或压折,甚至连根拨起。
)全县毛竹林受灾面积(指竹林中发生弯折、倒伏等灾害受害率达15%以上)达32.17万亩,占竹林面积的49.5 %,其中重度受灾面积8.85万亩。
大量竹子爆裂折断或倒伏,给竹林和竹农经济收入以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失,恢复重建工作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对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灾后清理的要点:2.1.在清理林地时,压弯的毛竹不能摇,尽量砍去被压竹部分竹梢,减轻竹顶部分压力,使毛竹自然回弹。
将完全翻蔸的不可能成活的竹子清理出去,对那些未完全翻蔸、劈裂但还能成活的尽量保留,清除坏死部分,但要注意不能多秆到伏的竹子叠在一起,影响通风等,这样容易让病虫害滋生。
毛竹等竹林的抗雪压救灾技术措施
毛竹是耐寒树种,灾害主要表现为冰雪压迫造成的折断和竹杆撕裂。
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用木棍或用手轻摇竹杆清除林冠上的积雪,减轻雪压危害。
或在林缘堆放若干堆稻草燃烧烟熏增温,待冰块与竹叶、竹枝接触面化水时,轻摇竹杆,使冰块掉落。
2、对易遭雪压的林分,要及时组织进行钩梢,每株保留5—6盘枝为宜,以提高林分的抗风折和抗雪压能力,避免再次遭遇冰雪时受害。
3、开春后对雪压竹及时砍除,进行清理。
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4、实施禁笋育竹。
禁笋时间长短视受害程度而定,直到林分恢复到合理密度为准。
5、大力推广竹林丰产技术,促进发笋、成竹。
春季增施氮肥,夏季垦复松土与施肥,要深垦20-30厘米,并除去石块和残留树蔸,尽量扩大竹株营养空间,促进来年发笋。
6、从长远来看,对竹林要禁止过度砍杂,应保留一定比例(2至3成)的其它伴生阔叶树种,特别是在山顶山脊和林缘应适当多保留一些。
多施有机肥和钾磷肥,以增强竹林抗冰冻雪压能力。
栽培育种ZAIPEIYUZHONG种植管理 毛竹林冻雨雪受灾害类型及灾后抚育管理技术谭 智(湖南省邵东市皇帝岭林场,湖南邵东 422800)摘 要 冰冻雨雪天气会对毛竹林生长造成影响,使毛竹林大量减产,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针对毛竹林受冰冻雨雪灾害的影响,在介绍主要受灾害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灾后抚育管理技术,旨在为实际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以便于将毛竹林受冰冻雨雪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
关键词 毛竹林;冰冻雨雪灾害;受灾类型;灾后抚育管理冰冻雨雪天气会对毛竹林造成无法预估和挽回的破坏及影响,使毛竹林大量减产,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为了减小灾害造成的破坏及影响,必须对灾后抚育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制定行之有效的抚育管理技术。
1 毛竹受灾害类型毛竹受灾程度划分如表1所示。
表1 毛竹受灾程度划分受灾类型受灾程度具体情况Ⅰ弯曲几乎未受损整体完好Ⅱ搭棚轻微受损竹叶脱落,但其他部分完好Ⅲ折断严重受损竹叶脱落,竹枝枯黄,但主干部分完好Ⅳ倒伏死亡整株枯死(1)弯曲。
在南坡和平缓地较为常见,枝叶上覆盖冰柱或冰晶,但这些冰柱或冰晶的重量没有超过自身负荷极限而产生弯曲,使冠梢着地,变成半圆形。
在冰雪融化之后即可恢复到原状,并不会对植物正常生长造成太大影响[1]。
(2)搭棚。
在立竹的实际分布不均匀时产生,在分布较为密集的部位,竹冠相连,同时向同一处产生弯曲,处于最下层的冠梢与地面接触,而中上层的竹冠则在上方有序叠搭,与温室棚架十分相似,在冰雪融化后可以恢复原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另外,也有上坡产生倒伏对下坡造成积压的情况,此时对倒伏的部分进行砍伐可以恢复至原状。
(3)折断。
在林缘、陡坡与北坡较为常用,产生原因为冰挂与冰晶实际重量大于自身负荷极限,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在与地面相距1 m的位置发生折断,在幼龄竹与北坡较为常见,此类竹材已经无法利用;其二,在与地面相距2 m的部位以上发生折断,在老龄竹与南坡较为常见,此类竹材绝大部分仍可以利用。
冰压毛竹林清理与灾后竹腔(蔸)施肥恢复重建技术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竹类研究所2008年3月17日今年1-2月份我省从北到南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降雪冰冻天气,全省毛竹林普遍发生了严重冰压灾情,受灾面积1100多万亩,竹林受灾比重近达90%,如不采取科学措施,适时清理受灾竹株和加强竹林抚育管理,会造成大面积的自然灾害低产林,对全省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抓好冰压竹林的清理工作,加强竹林培护,加速竹林恢复、促进竹林丰产是当前我们毛竹生产中紧迫任务。
一、冰压毛竹林的清理与培护主要技术措施1、根据灾情特点,对受灾林分分类制定科学的受灾竹株清理和竹林恢复的技术方案首先应对受灾林分进行全面清查受灾竹株的数量及其受灾程度,掌握灾情特点,进行分指导,根据竹林不同受灾程度制定好相应的冰压受灾竹株的清理和竹林恢复重建的具体实施方案。
2、科学划分灾情等级,为分类指导竹林清理提供依据。
根据林分受灾竹株的多少和林分灾情等级进行分类清理。
冰压毛竹林受灾等级划分标准3、砍梢修枝,促进竹杆复原,降低灾害损失对冰压造成一般断梢或虽严重弯曲但未造成竹材破裂的竹株应进行适度砍梢或修枝,减轻竹冠负荷,促进竹杆恢复原状,降低损失。
砍梢或修枝强度视冰压程度而定,但至少要保留5-6盘以上枝条。
4、分类适时清伐受灾竹株,避免地力消耗和次生灾害的发生根据立竹的受灾程度,应实行“三清三不清”原则,即在春笋出土前及时理竹秆破裂、折断、翻蔸倒伏死亡或妨碍弯曲可复原立竹的受灾竹株,不清理竹秆弯曲、竹冠折断(断梢)、翻蔸倒伏但能正常生长的竹株。
根据按林分灾情的轻重,可按0-3级立竹的保留数量进行分类清理受灾竹株。
对Ⅰ-Ⅲ级受灾林分,因立竹度较好且受灾竹株比例较低,宜在春笋出土前及时一次性清伐4-5级的受灾竹株。
对Ⅳ-Ⅴ级受灾较重和严重的林分,可在春笋出土前首先清伐5级受灾竹株(翻蔸倒伏但能正常生长的竹株除外),其余受灾竹株可在新竹长成后的7月份进行清伐。
林业生产防寒抗冻及灾后补救技术措施每年都会出现持续低温、降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对林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为避免林木、苗木、花卉进一步受冻害,降低损失,提出如下防寒抗冻及灾后恢复生产指导意见。
林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帮助指导林农、林业生产企业做好防范和灾后补救工作。
一、花卉苗木1.林业苗圃要及时清除植株上的冰霜(轻摇、用软竹稍轻敲振落,但不能抽打枝叶),并进行壅免培土。
有条件的地区要采取全园覆盖稻草和薄膜的保温措施。
夜晚温度低时,可以熏烟防止霜冻危害。
灾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开沟排水。
2.花卉盆景2.1在育的种苗、盆栽的花卉及部分年霄花卉、名贵花卉和绿化苗木,凡是能够入棚的要做好入棚保温工作,及时覆盖好棚膜。
2.2针对持续冰冻的天气,应该注意及时加温补光。
对于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喜温花卉苗木,温度应该维持在12。
C 以上,其它花卉苗木则要保持在8。
C左右,最低不低于5℃,并及时给予补光。
2.3及时清扫棚顶的积雪和霜冻,加固支撑,防止大棚倒塌。
2.4没有条件入棚的,要及时用塑料薄膜或稻草、谷壳等进行覆盖保温。
二、经果林(含绿化苗木)1.积极预防,做好抗灾准备加强果园的田间管理,做好培土、提早施肥、树体捆扎保温等预防工作;幼年果园,还要采取覆盖稻草保温的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夜晚温度低时,可以熏烟防止霜冻危害。
2.积极应对,减轻灾害危害2.1对已被大雪覆盖的经果林,要尽快采取措施清除树枝上的积雪,防止积雪压断树枝,加重受害程度。
在清理积雪时,要注意避免对树体造成二次损伤。
2.2是有条件的经果林,在清除树体、树盘积雪后,应尽快用稻草包扎树干和覆盖树盘来保温。
3.积极补救,尽快恢复生产3.1适时适度修剪。
对受冻的经果林,在气温稳定回升后,采取小伤摘叶、中伤剪枝、大伤锯干的措施;对枝干完好,叶片焦枯未落的,尽早进行人工辅助脱叶;对冻伤痕迹明显的枝、干,及时从枝干死、活界下2厘米处“带青”修剪。
如伤口较大,锯口应涂蜡液包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