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药 被子植物分类 单子叶植物 2
- 格式:pdf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53
被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可以划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这两个纲的基本区别如表10-2。
表10-2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基本区别但是,这些区别点是相对的、综合的。
实际上有交错现象: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1枚子叶的现象,如毛茛科、睡莲科、罂粟科、伞形科、报春花科等;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特别是在毛茛科、车前科、菊科等科中为多;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毛茛科等有3基数的花,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合科等有4基数的花。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缺乏形成层、平行脉等性状,都是次生的,它的单萌发孔花粉却保留了比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还要原始的特点。
在原始的双子叶植物中,也具有单萌发孔的花粉粒,这也给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提供了依据。
10.3.1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Magnoliopsida)。
根据克郎奎斯特系统共有 6 个亚纲,64 目,318 科,165 000余种。
* P6-15 A∞G∞1、树皮、叶、花有香气,具油细胞;单叶互生,全缘;托叶大早落,节上留有托叶环痕。
2、※P3 A∞G∞花先叶开放。
花被花瓣状;雄蕊花丝短、花药长,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下半部;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
3、聚合蓇葖果,每个心皮含1-2胚珠;或为带翅的坚果。
4、种子具小胚,胚乳丰富,成熟时常挂在细丝上,该丝来自珠柄的螺纹导管。
一般认为本科是木本植物最原始的类群。
其原始性表现在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虫媒花,花常单生,花各部螺旋状排列,花药长,花丝短,单沟花粉,胚小,胚乳丰富等。
重要特征:木本。
单叶互生,有托叶。
花单生,花被3基数,两性,整齐花。
雌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棒状花托上,子房上位。
一、双子叶植物纲(一)木兰科 Magnoliaceae* P6-15A ∞G∞:1:1-∞识别特征:木本,单叶互生全缘,具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大而美丽,花被不分化,雌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在柱状花托上,聚合蓇葖果。
代表属种木兰属:木兰属 Magnolia 花顶生,无雌蕊托。
子房每室2胚珠。
含笑属 Michelia 花腋生,具雌蕊柄。
鹅掌楸属 Liriodendron 叶片马褂状,聚合翅果。
原始性(二)毛茛科 Ranunculaceae*,↑ K3-∞ C0-∞A∞G∞-1:1:1-∞识别特征:多为草本,裂叶或复叶,无托叶,雄蕊多数,心皮离生,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代表属种:毛茛属 Rununculus 单叶,萼片5,花瓣5,聚合瘦果。
乌头属 Aconitum 单叶,萼片5、花瓣状,上萼成帽状。
(三)桑科 Moraceae♂:* K4-6 C0 A4-6 ♀:* K4-6 C0 G(2:1)识别特征:具乳汁,单叶互生,托叶早落,花单性,组成各种花序;无花瓣,4基数;聚花果。
代表属种桑属 Morus 花单性异株,柔荑花序。
榕属 Ficus 具环状托叶痕,隐头花序。
(四)山毛榉科(壳斗科) Fagaceae♂:* K(4-8) C0 A4-20 ♀:* K(4-8) C0 G(3-6:3-6:2)识别特征:木本,单叶互生,羽状脉直达叶缘,常形成齿芒;雄花成柔荑花序,坚果外包壳斗。
代表属种:栎属 Quercus 雄花序下垂;坚果半包,壳斗外具鳞片。
栗属 Castanea 雄花序直立;坚果全包,壳斗外具针刺。
(五)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K4-5,(4-5) C4-5 A5-10 G(5-2:1:∞)识别特征:草本,单叶对生,节膨大,特立中央胎座,蒴果齿裂。
代表属种石竹属 Dianthus 萼合生,花柱2,花瓣边缘具齿或裂。
繁缕属 Stellaria 萼分离,花柱3,花瓣2深裂。
(六)锦葵科 Malvaceae* K(5) C5 A(∞) G(3-∞:3-∞:1-∞)识别特征:常具星状毛,叶常具掌状脉,具副萼,花瓣螺旋状,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粒大,具刺;蒴果或分果。
双子叶植物纲1 木兰科(木兰目,木兰亚纲)含笑、鹅掌楸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花:*,单生,柱状花托;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排列;花药长、花丝短;花被数目多、分化不明显;果实:蓇葖果,胚小、胚乳丰富等。
2 毛茛科(毛茛目,木兰亚纲)乌头、黄连多数草本无托叶,单叶分裂或复叶,基生、互生稀对生;花被原始偶有距,花被5数雄蕊多;分离雌蕊多心皮,子房上位胚珠多,聚合蓇葖或瘦果。
3 桑科(荨[qián]麻目,金缕梅亚纲)榕树、见血封喉木本通常含乳汁;托叶早落花小型;单性同株或异株;花序密集种类多:柔荑、头状、圆锥序,隐头花序无花果;果实发育连花序,桑葚最常见复果。
4 榆科(荨麻目,金缕梅亚纲)朴树、青檀、山毛榉木本、落叶叶不对称有锯齿,叶脉羽状或三出;托叶早落花小型;翅果、核果、小坚果。
5 壳斗科(壳斗目,金缕梅亚纲)板栗、栓皮栎革质叶片羽状脉,雌花穗状雄柔荑,雌雄同株无花冠,坚果总苞称壳斗。
6 石竹科(石竹目,石竹亚纲)石竹、香石竹(康乃馨)切花;草本;节膨大;单叶对生;两性花,聚伞、单生,宿存萼,花瓣4、5常有爪;子房上位中央座;蒴果、浆果,外胚乳。
7 锦葵科(锦葵目,五桠果亚纲)洋麻、木槿、陆地棉茎皮纤维很发达;单叶互生;两性花,常有苞片成副萼;单体雄蕊;中轴座。
8 葫芦科(堇菜目,五桠果亚纲)绞股蓝♂: * K5 C5 A1(2)(2) ♀: * K5 C5 G (3:3:∞)双韧维管束聚药雄蕊or三体、花丝三体草本植物,有卷须;单叶掌裂,无托叶;聚药雄蕊,单性花;侧膜胎座,结瓠果。
9 杨柳科(杨柳目,五桠果亚纲)旱柳(河柳)落叶木本;单性花,雌雄异株,柔荑序,苞片膜质,无花被;早春飞絮,种长毛。
10 十字花科(白花菜目,五桠果亚纲)萝卜、荠菜、紫罗兰(1)蔬菜;草本;叶互生——基生or茎生(2)*,两性花;总状花序(3)十字花冠,4基数,4强雄蕊(4)侧膜胎座,G,2皮1室假隔膜(5)长角果or短角果11 蔷薇科(蔷薇目,蔷薇亚纲)乔木、灌木到草本;有刺,皮孔明显多具托叶叶互生,蔷薇花冠有萼筒,周位花花萼5枚基联合,花瓣5数或重瓣。
被子植物分类辨识被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种子萌发时会形成一个孢子袋(胚珠)来包裹胚芽的植物。
据估计,目前约有28万种被子植物。
本文将介绍被子植物的分类及其辨识方法。
被子植物是由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构成,其中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主要的类群。
下面对这两大类进行详细介绍:1. 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特征是种子只有一个子叶,叶脉平行分布。
它们的花茎通常是圆柱形的,叫做“秆”。
单子叶植物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经济植物,例如小麦、大米、玉米和高梁等。
单子叶植物的常见代表有:黑麦草、谷子、蓖麻、大麦、稻子、玉米等。
双子叶植物的特征是种子有两个子叶,叶脉网状分布。
双子叶植物种类丰富,包括了林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和野花等。
双子叶植物的常见代表有:桃花、紫丁香、民间常用植物马齿苋、蒲公英、郁金香等。
被子植物的辨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 观察叶片观察被子植物的叶片,判断其是否为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叶子较窄,呈剑状或线状,叶脉呈平行排列。
而双子叶植物的叶子通常较宽,有分叉的叶脉,呈网状排列。
叶片形状和大小是被子植物辨识的重要特征之一。
2. 观察花朵观察被子植物的花朵,判断其是否为单瓣花或多瓣花。
通常来说,双子叶植物的花朵较为复杂,包含大量的花瓣、花萼、花丝以及雄蕊等。
而单子叶植物的花朵则相对简单,只包括少量的花瓣和花萼。
3. 观察果实观察被子植物的果实,判断其是否为树果、核果、坚果或蒴果等。
单子叶植物的果实通常是干瘪的颖果或殖胞,而双子叶植物的果实则更加丰富多彩,包括了浆果、豆荚、荚果等不同类型的果实。
总之,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大的类群之一,它们分布广泛,种类丰富。
针对各具特色的被子植物,需要建立相应的辨识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观察叶片、花朵和果实等特征,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辨识被子植物,进而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药用植物学第十二章被子植物门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被子植物门简介•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的药用价值•被子植物门的生态价值•被子植物门的保护和利用01被子植物门简介被子植物门是种子植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能产生种子进行繁殖。
被子植物门的特征种子植物被子植物门的植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活型,如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多种多样的生活型被子植物门的根系较为发达,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同时也有支持植物体和固定位置的作用。
发达的根系被子植物门的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根据叶子形态和构造的不同,被子植物门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两大类。
木本、草本和藤本根据植株形态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被子植物门又可以分为木本、草本和藤本三大类。
多肉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等根据观赏特性的不同,被子植物门还可以分为多肉植物、观花植物、观叶植物等不同的类型。
演化过程被子植物门的演化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原始的裸子植物到较为进化的种子植物,再到现代的被子植物门。
起源时间被子植物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1.3亿年前,由裸子植物演化而来。
演化意义被子植物门的演化不仅推动了植物多样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被子植物门的起源和演化02双子叶植物纲常为二叉分枝或羽状复叶多数种类的花为五基数,少数为四基数或六基数多数花为下位花,少数为上位花或周位花多数为木本或草本植物多数种类具有托叶多数花具有雌雄同株或异株现象010203040506多数花被片数目较少,呈绿色或白色,形状相似,排列呈覆瓦状或镊合状;少数花被片数目较多,呈花瓣状或膜质。
原始花被亚纲多数花被片呈绿色或白色,形状相似或不同,排列呈覆瓦状或镊合状;少数花被片呈花瓣状或膜质。
合瓣花亚纲双子叶植物纲的代表植物忍冬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等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风热感冒等症。
金银花木犀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温病发热等症。
双子叶植物纲1 木兰科(木兰目,木兰亚纲)含笑、鹅掌楸木本;单叶,全缘,羽状脉;花:*,单生,柱状花托;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排列;花药长、花丝短;花被数目多、分化不明显;果实:蓇葖果,胚小、胚乳丰富等。
2 毛茛科(毛茛目,木兰亚纲)乌头、黄连多数草本无托叶,单叶分裂或复叶,基生、互生稀对生;花被原始偶有距,花被5数雄蕊多;分离雌蕊多心皮,子房上位胚珠多,聚合蓇葖或瘦果。
3 桑科(荨[qián]麻目,金缕梅亚纲)榕树、见血封喉木本通常含乳汁;托叶早落花小型;单性同株或异株;花序密集种类多:柔荑、头状、圆锥序,隐头花序无花果;果实发育连花序,桑葚最常见复果。
4 榆科(荨麻目,金缕梅亚纲)朴树、青檀、山毛榉木本、落叶叶不对称有锯齿,叶脉羽状或三出;托叶早落花小型;翅果、核果、小坚果。
5 壳斗科(壳斗目,金缕梅亚纲)板栗、栓皮栎革质叶片羽状脉,雌花穗状雄柔荑,雌雄同株无花冠,坚果总苞称壳斗。
6 石竹科(石竹目,石竹亚纲)石竹、香石竹(康乃馨)切花;草本;节膨大;单叶对生;两性花,聚伞、单生,宿存萼,花瓣4、5常有爪;子房上位中央座;蒴果、浆果,外胚乳。
7 锦葵科(锦葵目,五桠果亚纲)洋麻、木槿、陆地棉茎皮纤维很发达;单叶互生;两性花,常有苞片成副萼;单体雄蕊;中轴座。
8 葫芦科(堇菜目,五桠果亚纲)绞股蓝♂: * K5 C5 A1(2)(2) ♀: * K5 C5 G (3:3:∞)双韧维管束聚药雄蕊or三体、花丝三体草本植物,有卷须;单叶掌裂,无托叶;聚药雄蕊,单性花;侧膜胎座,结瓠果。
9 杨柳科(杨柳目,五桠果亚纲)旱柳(河柳)落叶木本;单性花,雌雄异株,柔荑序,苞片膜质,无花被;早春飞絮,种长毛。
10 十字花科(白花菜目,五桠果亚纲)萝卜、荠菜、紫罗兰(1)蔬菜;草本;叶互生——基生or茎生(2)*,两性花;总状花序(3)十字花冠,4基数,4强雄蕊(4)侧膜胎座,G,2皮1室假隔膜(5)长角果or短角果11 蔷薇科(蔷薇目,蔷薇亚纲)乔木、灌木到草本;有刺,皮孔明显多具托叶叶互生,蔷薇花冠有萼筒,周位花花萼5枚基联合,花瓣5数或重瓣。
被子植物的分科概述快速导航:木兰目| 樟目| 毛茛目| 金缕梅目| 石竹目| 蓼目| 蔷薇目| 锦葵目| 葫芦目| 山茶目| 白花菜目| 豆目| 大戟目| 无患子目| 伞形目|杜鹃花目| 玄参目| 茄目| 唇形目| 菊目| 其它重要的植物介绍| 泽泻目| 棕榈目| 天南星目| 百合目| 鸭跖草目| 莎草目| 兰目| 其他重要的单子叶植物按照克郎奎斯特系统(参见第四节)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两个纲,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一)木兰目(Magnoliales)木兰科(Magnoliaceae)*P6-15 A∞∞主要特征:木本;单叶互生,全缘,有托叶,早脱落,枝具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两性,辐射对称,常同被;雄蕊及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柱状花托上,子房上位。
聚合蓇葖果穗状,稀为翅果。
种子有胚乳。
图12-1 玉兰1.叶枝2.花枝3.雄蕊和心皮的排列4.花图式5.果实(二)樟目(Laurales)樟科(Lauraceae)*P3+3 A3+3+3+3(3:1)主要特征: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革质全缘,无托叶,三出脉或羽状脉。
花两性整齐3基数,轮状排列,花药瓣裂;子房上位,1室;核果。
种子无胚乳。
(三)毛茛目(Ranales)毛茛科(Ranunculaceae)*K3-∞C3-∞A∞∞-1主要特征:草本;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突起的花托上;子房上位;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图12-2 毛茛1.植株 2.萼片 3.花瓣4.花图式(五)壳斗目壳斗科(Fagaceae)*♂:K(4-8)C0 A4-20♀:K(4-8)C0(3-6:3-6:2)主要特征: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羽状脉直达叶缘。
雌雄同株或异株,无花瓣;雄花为葇荑花序;子房下位。
总苞木质化成壳斗(cupule),部分或完全包被坚果。
八.单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比较:单子叶植物1.胚具1片子叶;2.主根不发达,形成系根系;3.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单子叶植物茎中的维管束是散生的,不排列成圈。
若排列成圈,则排列成两圈或两圈以上,且无形成层,故不能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属有限维管束(封闭维管束)。
内皮层只有外切向壁较薄,凯氏带在横切面上呈马蹄形,有通道细胞;4.叶具平行脉或弧形脉;有运动细胞;5.花常3数,少4数,无5数;6.花粉具1萌发孔。
双子叶植物纲1.胚具2片子叶;2.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3.维管束环状排列,具形成层: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维管束成环状排列,即排列成圈,且有形成层,能够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属无限维管束(开放维管束)。
内皮层在径向壁和上下壁加厚,横切面上呈凯氏点;4.叶具网状脉;5.花常5数或4数,极少3数;6.花粉具3个萌发孔。
但是这些特征并不是绝对的。
特殊的例子:在子叶的数目上也有例外,如双子叶植物的睡莲(睡莲科)、白屈菜(罂粟科)种子的胚具一片子叶;而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海芋属等种子的胚具两片子叶。
叶脉:双子叶植物中可以作中药用的柴胡,它的叶片就具有平行脉序;而单子叶植物中的山药的叶片就具有网状脉序。
花基数:如双子叶植物中的樟科、木兰科等有3基数的花;而单子叶植物眼子菜等有4基数的花。
另外,双子叶植物毛茛科、车前科有须根系;双子叶植物毛茛科、石竹科中有星散维管束等等。
根类中药断面特点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1.外有栓皮外常无栓皮2.横断面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横断面可见内皮层环纹3.环内木质部占比例大皮层占比例大,中柱占的小4.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纹理(射线)无5.一般无髓髓较明显商陆(石竹目)的“罗盘纹”:商陆根横切面的同心形多环维管束,也是维管束的异型结构。
干燥后木质部隆起,韧皮部凹馅,呈多个凹凸不平的环层,形似罗盘,俗称罗盘纹。
1.根的比较双子叶植物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皮层宽广,内皮层细胞有凯氏带,维管柱为无限外韧型。
次生构造:最外层为周皮,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
异常构造: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牛膝(苋科)的根);附加维管柱(何首乌块根)单子叶植物形态特征:须根系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皮层宽广,内皮层细胞为马蹄型加厚,维管柱为有限外韧型。
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没有次生构造。
异常构造:中柱维管束为周木型和有限外韧型(石菖蒲根)2.茎的比较双子叶植物初生构造:最外层为表皮,皮层不发达(茎的棱角处有厚角组织,例如薄荷茎);初生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或限外韧型(毛茛科)或为双韧型(南瓜茎);中心部位为髓部(南瓜茎没有髓部,呈中空)。
次生构造:木质茎:最外层为周皮,维管束连续成环,木质部发达,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
草质茎:因草质茎生长时期短,次生生长有限,次生构造不发达,木质量少,因而质地柔软。
最外层为表皮,有的种类有束中形成层但没有束间形成层,髓部不发达。
根状茎:表面通常具木栓组织,少数具表皮或鳞叶。
皮层中常有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皮层内侧有时具有纤维或石细胞。
维管束为外韧型,呈环状排列。
贮藏薄壁细胞发达,机械组织多不发达,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茎一般没有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终身只具有初生构造,不能无限增粗。
最外层是表皮,不产生周皮。
表皮以内为基本薄壁组织和星散排列的多个维管束,无皮层、髓及髓射线之分,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
根状茎a)少有周皮,表面仍为表皮或木栓化皮层细胞。
b)皮层常占较大面积,常分布有叶迹维管束,维管束多为有限外韧性,也有周木型的,有的兼有有限外韧性和周木型。
c)内皮层大多明显,具凯氏带。
d)有些植物根状茎在皮层靠近表皮部位的细胞形成木栓组织,如生姜;有的皮层细胞转变为木栓细胞而形成所谓的“后生皮层”,以代替表皮行使保护功能。
3.叶双子叶植物形态特征:大部分为网状脉。
表皮:①细胞:排列紧密不规则,有复表皮。
②气孔:上下表皮均有分布,以下表皮为多。
叶肉:分为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
叶脉:主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
维管束靠上表皮为木质部,靠下表皮为韧皮部(如何形成的,或如何记忆-从茎中产生的叶迹),中间有形成层,但形成层活动有限。
维管束外有机械组织。
单子叶植物形态特征:大部分为平行脉序,少数为网状脉序,但叶脉末梢大多是连接的,没有游离的脉梢。
表皮:①细胞:排列规则,上表皮含泡状细胞。
②气孔: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气孔由2个狭长或哑铃状的保卫细胞构成。
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无明显分化(有些单子叶植物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如淡竹叶)。
叶脉: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在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有发达的厚壁组织,组成维管束鞘。
(小麦由一层薄壁细胞和一层厚壁细胞组成)。
一)泽泻科Alismataceae泽泻科的主要特征:水生或沼生草本,具有地下球茎;叶常基生,常有长柄,基部鞘状而开裂;水生种类叶有两种类型:出水叶,为箭形叶或戟形叶等;沉水叶,条形或带形。
花:三基数,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
花被6,排列为2轮,外轮绿色、萼片状,内轮花瓣状;雄蕊6到多数;花粉散播时具有3核;心皮6到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突起的花托上或轮状排列于扁平的花托上;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具有单性花,雄花在总状花序上部,雌花在下部,在雄花中常可见退化的雄蕊;果实:聚合瘦果;种子:无胚乳。
分类及主要属种介绍:慈菇属(Sagittaria)慈菇(S.sagittifolia):又称剪刀草、燕尾草;叶箭形,具有单性花,雄花在总状花序上部,雌花在下部,在雄花中常可见退化的雄蕊;泽泻属(Alisma)泽泻(A.orientale(Sam.):叶卵形或椭圆形,花两性,A6。
球茎供药用,有清热、利尿、渗湿之效。
本科的重点特征草本,生水中或沼泽地;花在花亭上轮状排列,外轮花被显然呈萼状,心皮离生;聚合瘦果。
2、棕榈科(Arecidae)棕榈科的主要特征:木本,单干直立。
叶常绿,大形,丛生于顶,形成“棕榈型”树冠,叶柄基部常扩大成纤维质的鞘。
花小无柄,组成具肥厚花序轴的穗状花序,花序外为1至数枚大型的总苞所包被;花3基数,P6,排成2轮,A6,2轮;心皮3,子房上位,3室,每室1胚珠,柱头3。
果为核果或浆果。
种子胚乳丰富。
分类及主要属种介绍: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肉穗花序长江以南广布,栽培供观赏,叶鞘纤维可制绳索、麻垫等。
椰子(Cocos nucifera)果实大形,外果皮革质,中果皮纤维质,内果皮(椰壳)骨质坚硬,近基部有3个萌发孔。
王棕(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著名的观赏树种。
3、天南星科(Araceae)♂P0A(1-8),(∞),1-8,∞;(部分花程式)主要特征:多草本。
常具草酸钙结晶。
有根状茎或块茎。
叶基出或茎生,单叶或复叶,基部常具膜质鞘。
花小,两性或单性,排列成肉穗花序,为1佛焰苞片所包,佛焰苞常具彩色;肉穗花序具附属物(教材368页,图见下)花被缺或为4-6个鳞片状体;单性同株时,雄花通常生于肉穗花序上部,雌花生于下部,中部为不育部分或为中性花(雌雄蕊完全退化);雄蕊4或6(偶1或8),分离或合生;雌蕊由3(稀2—15)心皮组成,子房上位,有1至多室。
果实通常为浆果。
分类及主要属种介绍:主要分布于南方。
菖蒲属(Acorus)多年生沼泽草本,具匍匐根状茎,有香气。
叶狭长剑形,2列,平行脉,基部互抱。
肉穗花序圆柱形,佛焰苞叶状而不包着花序;花两性,花被片6,线形。
菖蒲(A.calamus L.)根状茎粗大,横卧。
叶剑状条形,有明显中肋,生于浅水池塘,水沟及溪涧湿地。
全草芳香,可作香料、驱蚊;根状茎入药,能开窍化痰,辟秽杀虫。
半夏属(Pinellia)多年生草本,具块茎。
叶基出,有柄,叶柄基部常有珠芽。
肉穗花序具细长柱状附属体,佛焰苞顶端合拢;花雌雄同株,无花被;雌花部分与佛焰苞贴生。
半夏(P.ternata(Thunb.)Breit.)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
块茎有毒,炮制后入药,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治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
因仲夏可采其块茎,故名“半夏”。
天南星属(Arisaema)多年生草本,有块茎。
叶片3浅裂、3全裂或3深裂,有时鸟足状或放射状全裂,无柄或具柄。
佛焰苞管部席卷,圆筒形;常长渐尖;肉穗花序单性或两性,雌花序花密;雄花序花疏;附属体有多种形状,有时延伸很长。
天南星(A.heterophyllum Bl.):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13—19,块茎供药用,能解毒消肿,化痰散结。
一把伞天南星(A.erubescens):块茎均作天南星入药。
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块茎含多量淀粉,可充杂粮,嫩叶柄亦可作蔬食。
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肉穗花序附属体无毛;花柱明显,柱头浅裂。
块茎入药龟背竹(麒麟叶,麒麟尾)(Epipremnum pinnatum(L.)Engl.]本科重点特征:草本,肉穗花序,花序外或花序下具有1片佛焰苞。
4.莎草科Cyperaceae主要鉴别特征草本,茎常三棱形,无节和节间;叶常3列,叶鞘闭锁,包裹茎秆;花小,特化,组成小穗再组成花序;花序下常有叶状总苞;花两性或单性,小穗下具有颖片,颖片排成2列或螺旋状,小花生于鳞片(苞片,又称为颖片),花被退化成下位刚毛或鳞片,或不存在,雄蕊3-1枚,子房上位,由2-3心皮构成,胚珠1,花柱2-3;小坚果,果皮发亮,有光泽;分类: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球茎供食用;药用:香附子Cyperus rotundata块茎;观赏:风车草Cyperus alternafolius ssp. flabelliformis——叶状总苞20枚以上;草坪植物;5.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重要鉴别性特征草本或木本,有或无地下茎,地上茎特称为秆。
秆有显著的节和节间,节间多中空,很少实心(如玉米等)。
单叶互生,2列,每叶分叶鞘、叶片和叶舌3部分;叶鞘包着秆,包着竹秆的称箨(tuo)鞘,叶鞘常在一边开裂;叶片(箨鞘顶端的叶片称箨叶)带形或线形至披针形,具平行脉;叶舌生于叶片与叶鞘交接处的内方,成膜质或一圈毛或撕裂或完全退化;(竹)箨鞘和箨叶连接处的内侧舌状物称箨舌;叶鞘顶端的两侧常各具1耳状突起,称叶耳,箨鞘顶端两侧的耳状物称箨耳,叶舌和叶耳的形状常用作区别禾草的重要特征。
花序是以小穗为基本单位,在穗轴上再排成穗状、指状、总状或圆锥状;小穗有1个小穗轴,基部常有一对颖片,生下面或外面的1片称外颖,生上方或里面的1片称内颖,小穗轴上生有1—多数小花,每一小花外有苞片2,称外稃(fu)和内稃,外稃顶端或背部具芒或否,一般较厚而硬;内稃常具2隆起如脊的脉,并常为外稃所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