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钢一中2012年下学期段考高二年级地理试卷(正稿)
- 格式:doc
- 大小:984.00 KB
- 文档页数:14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A
2. D
3. A
4.C
5. B
6.B
7.D
8.B
9. C 10.A 11.A 12.D 13.A
14. A 15. D 16. B 17.C 18. B 19.D 20.C 21.A 22. C 23.D 24.B 25.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共10分)
(1)冬至小于(4分)(2)南 90 (4分)(3)相等(2分)
27.(共8分)
(1)河流东北方向有新建的铁路及高速公路,交通条件好;有河流经过,用水方便,
水运便利。
(任答一点给满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共2分)
(2)B 环境优美;靠近文化教育区;位于河流上游;距工业区远等。
(任答一点给满分,共2分)
(3)(4分)
28.(共10分)
(1)乙(2分)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4)C(2分)
29.(共10分)
(1)水稻种植业自然条件(4分)(2)C(2分)(3)石油非可再生(4分)30.(共12分)
(1)华北京杭(4分)(2)秦岭(2分)(3)纬度(2分)
(4)我赞成①(小明,利大于弊)。
(2分)理由: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任答一点给满分)(2分)
我赞成②(小强,弊大于利)。
(2分)理由:由于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华北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更严重。
(2分)(任选一个看法回答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1页)。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60分)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M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过甲图相应的点作的地形剖面图。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地形是 A.山峰 B.山谷 C.山脊 D.鞍部2.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3、图中MN两点之间连线的地形剖面图为()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区域所示的板块个数为()A.3 B.4 C.5 D.65.以下对图中事物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之间地震发生概率高于②④之间B.板块挤压处⑤的地层年龄较轻C.板块消亡边界附近②地多石灰岩矿D.③附近的海域有岛弧链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6、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读“某天气系统经过石家庄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该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C.冷锋 D.暖锋8.该天气系统到达石家庄市的时间是( )A.29日 B.31日C.1日 D.3日读图,回答9~10题:9.甲地仅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10.关于乙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C.分布在南、北纬200~300的大陆西岸和内部 D.分布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如果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
XX省XX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2011年-2012年冬季,横扫亚欧大陆的寒流使得欧洲大部分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低,形成“极寒天气”,造成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中断,电力、燃气供应紧X。
同期,加拿大许多地区出现少见的暖冬无雪的天气。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造成公路运输中断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寒流带来的A.能源紧XB.暴雪和冰冻天气C.大风天气D.暴雨洪涝2.根据材料分析,正确的叙述是A.“极寒天气”的出现,说明全球变暖已经结束B.加拿大的暖冬天气是由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C.此次影响亚欧大陆的寒流主要来自极地地区D.极地高压增强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普遍低温下图表示某山脉某段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作物和植被分布。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处附近的年平均温度和粮食作物最有可能是A.5℃、小麦B.13℃、青稞C.20℃、水稻D.28℃、玉米4.该山坡属于A.安第斯山脉B.落基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D.天山山脉读我国“人口总量、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a、b、c三根折线依次表示A.人口总量、人均耕地、人均粮食B.人口总量、人均粮食、人均耕地C.人均耕地、人口总量、人均粮食D.人均粮食、人口总量、人均耕地6.与1953年比,2015年我国单位面积的产量的变化特点是A.是1953年的2倍多B.比1953年增加了约2倍C.是1953年的4倍多D.比1953年减少了约4倍7.单位面积的产量呈现上述这样变化,与之相关的因素是A.农业生产技术B.人口数量C.耕地面积D.自然因素读某区域图,回答8~9题。
8.甲城市优势工业是A.纺织工业B.冶金工业C.食品工业D.电力工业9.图中乙地农业生产的限制条件是A.灌溉不便B.地形起伏大C.土地盐碱化D.常年低温阅读三个省级行政区资料表,回答10~11题。
要素省区 a b c 人口(万人)3799 5975 1324 面积(万平方千米)17.6 18.59 0.64GDP总量(亿元)1084.9 4662.3 4950.810.有关三个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b人口密度最大B.a经济最发达C.c城市化水平最高D.c可能是XX市11.有关三个省区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a省区多于b和cB.第二产业的产值,b省区多于cC.a省区第一产业的产值多于第三产业D.c省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最合理36.(27分)读我国某岛屿资料图,回答问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解析】:1题是个读图题,而且涉及计算,一定小心!当然只是大概估算。
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这点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中国大概13亿、美国3亿、印度10亿、日本就算1.3亿吧),只是略算而已,不要较真,很容易找到答案。
2题考察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个陷阱必须、只能“借助图示资料”,而图中只能读出两个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做。
A项单位GDP能耗需要知道国家的GDP总量,但是图中读不出来,所以A错;B项煤炭只是能源的一部分,并不是能源的全部,所以肯定读不出来;C项原因和B项相同,能源进出口至少还应该包括天然气、石油,但是图中读不出来;D 项用煤炭消费量除以煤炭生产量就等于煤炭自给率,图中这两个量都有!【答案】:1.B 2.D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了、泥沙量之差)。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5月5日,月球位于一年中与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有幸欣赏到最大、最亮的“超级月亮”。
据此完成1-2题。
1.月球绕转的中心天体是A .地球B .水星C .火星 D .木星2.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可能在月球上发生的现象是A .黑子B .暴雨C .耀斑 D .昼夜温差大2012年5月10日,中国自主建造的深海石油钻井平台“981号”在中国南海开钻。
图1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1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最有可能储存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4.下列关于南海海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海域岛屿上沙漠广布B.该海域岛屿分布大面积寒带气候C.该海域石油资源较丰富D.该海域地壳比青藏高原地壳厚图2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会导致乙地A.地震B.河流含沙量增大图2C.火山喷发D.形成褶皱山脉6.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降水环节的是A.①B.②C.③D.④图3为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分布图。
读图完成7-8题。
7.“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意指古代的四川交通落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植被C.河流D.地形8.2012年春季湖南、江西等省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洪涝,而贵州省却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暴雨洪涝和干旱属于A.地质灾害B.气象灾害C.生物灾害D.海洋灾害图4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9-11题。
9.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们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们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B.从沿海流向内地C.从城市流向农村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11.据2012年3月7日《联合早报》报道,因叙利亚国内政局动荡,最近几天,至少有3000名叙利亚难民进入黎巴嫩,有超过8万名叙利亚难民进入约旦。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一、第I卷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4分)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4分)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如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3.(4分)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D.1989年~2000年4.(4分)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5.(4分)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 题.6.(4分)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4分)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如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8~9题.8.(4分)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4分)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如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1.(4分)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谴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材料二如图示意灵渠位置.(1)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2)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I卷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4分)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考点】97: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解答】解: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求出人均煤炭消费量。
湘钢一中2012年上学期段考高二年级地理科试卷(理科)一、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准确答案)1.2009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观察到罕见的日全食天文现象,图1示意日全食发生时日、地、月位置关系,图中体现的天体系统有()A.太阳系、地月系B.河外星系、太阳系2.太阳外部圈层与太阳活动,对应准确的是A.日冕层—耀斑 B.色球层—黑子C. 光球层—黑子D. 色球层—太阳风3. 化石是古代生物遗体、生存活动痕迹被沉积物所掩埋,经过“石质化”过程形成的。
下列岩石可能含有岩石的是A.岩浆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4.毛主席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水拍云崖”反映了下列哪种作用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风化作用5.对图2所示天气系统的判断,准确的是A.北半球反气旋B.北半球气旋C.南半球反气旋D.南半球气旋6.下列辐射中,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7.2010年上半年发生的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西南地区特大旱灾B.我国北方大范围遭遇沙尘暴c.湖南遭遇强降雨D.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8.图3为北半球某区域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甲地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9.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重要目的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会议精神的是A.提升能源利用率B.废热回收循环利用C.增加矿物燃料的使用量D.开发利用新能源10.2009年甘肃酒泉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这顺应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这种方向是A.由木柴为主转向煤炭为主B.由煤炭为主转向石油和天然气占优势C.由石油和天然气占优势转向新一轮煤炭开发D.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下表是非洲和欧洲某年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
读下表,完成11—12题。
11.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C.“高一低一高”模式D.“低一低一低”模式1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较高B.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C.资源贫乏,人口合理容量最高D.人们的离婚率较低13.图4是某发达国家与某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和人口密度示意图。
高二地理高中地理湘教版试题1.读《渤海沿岸部分地区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左右,中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雨,其中北京及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
位于北京西南的房山区受灾最严重,降雨量达到了460毫米,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12毫米。
截止8月6日,北京已有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
此次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1)请你简述导致北京城区发生内涝的原因。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3)比较图(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答案】(1)渍涝的原因一般有:①一是暴雨强度大;②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城区不透水地面加剧洪水暴涨;③城市规划不合理,排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合用,小区没有雨水收集系统,马路路面高度普遍低于绿地等,削弱了城市抵御洪涝能力。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解析】整体分析:此题以“ 渤海沿岸部分地区图”和北京房山区内涝为背景,综合考查城市化问题、三角洲成因及河流水文特征等问题,综合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综合分析的能力。
第(1)题,影响城市内涝的原因从降水状况、城市地面硬化、城市排水系统、绿地面积等角度来综合分析;第(2)题,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注意题干的动词要求为“简述”;第(3)题,要仔细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2000年与1979年对比看,河道变窄,分叉减少;在仔细看图例:2000年,盐田、鱼塘增加;水库和跨流域引水增加等。
用科学的语言进行阐述即可。
【点睛】引起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包括短时间内降水过多;城市硬路面面积大;城市排水系统落后;绿地面积小等。
对于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是从材料图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提取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调用与此关键词有关的已有知识框架,最后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有条理的阐述即可。
湘钢一中2012年12月高二地理月考试题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向晓琪一、单选题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2题: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Array A.草原 B.苔原C.硬叶林 D.针叶林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3、德国鲁尔区是著名传统工业区,该工业区A.因当地丰富的铁矿而发展起来图1B.目前日渐衰落C.目前正大力发展煤炭工业D.水运条件便利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
据此完成4--6题。
4.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5.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四月、七月B.四月C.七月D.十一月6.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分解者B. 缺少枯枝落叶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 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回答7--8题。
7.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D. 为商业网点选址8.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9.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A.自己所在的季节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读我国东南沿海等高线地形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于10月8日在P处测得日出,日落分别在E.F方向。
【关键字】试题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高二年级地理试题一、选择题。
1. 下表是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的气候资料,依据数据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D. 地中海气候2. 导致全球气候带分布的最基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洋流C.地形D.太阳辐射图1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完成3~4题。
图13. 图1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 ①附近B. ②附近C. ③附近D. ④附近4.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A. 海浪的影响B. 海风的影响C. 暖流的影响D. 寒流的影响图2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回答5~7题。
5. 该河流可能分布在()A. 长江流域B. 尼罗河流域C. 恒河流域D. 亚马孙河流域6.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 湖泊水补给C. 地下水补给D. 雨水补给7.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A.1月B.2月C.11月D.12月读下图,回答8~9题。
8. 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R B.Q C.T D.S9. 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A.T B.R C.Q D.S表2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回答10~11题。
10. 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植被D.地形11. 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台风B.泥石流C.雪灾D.暴雨洪涝读图4,回答12~13题。
12、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原因是()A.径流B.暖流C.寒流D.降水13、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10月B.7月C.5月D.2月图5是40°N日照图,阴影代表黑夜。
湘钢一中2012年上学期段考高二年级地理试卷(文科)时量:9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倪昊审核人:第Ⅰ卷(基础部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0分。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形单元等高线分布图,回答1~3题。
1.该图所反映的地区很可能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区B.西南山区C.东南丘陵D.东北林区2.图示地形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3.Q点相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A.40<H<41 B.49<H<50C.59<H<60 D.60<H<61读右图,回答4~6题。
4.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则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A.A地B.B地C.C地D.D地5.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A.①B.②C.③D.④6.若救护直升机位于甲图中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的何点,才能被救护人员直接观测到()A.A点B.B点C.C点D.D点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7.公路选择在A处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8.为防止A处山体滑坡,下列措施中有效的是()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梯田③控制车流量④加固裸露岩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10题。
9.如果从图中甲处至乙处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其中最低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A.250米B.300米C.260米D.320米10.如果乙地在丙地的正西方,则丁地在甲地的()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读“车速与NOx排放量关系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为减少城市大气污染物NOx的排放量,市区车速必须保持()A.30千米/小时B.35千米/小时C.40千米/小时D.5千米/小时12.关于大气污染物NOx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导致臭氧层空洞B.能引发温室效应C.产生酸雨危害D.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读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13~14题。
13.有关③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运动显著C.有利于高空飞行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4.②层气温垂直变化和大气运动规律分别是()A气温随高度增加;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B气温随高度增加;气流以对流运动为主C气温随高度降低;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D气温随高度降低;气流以对流运动为主15.早春和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是因为()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强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C.大气逆辐射作用强D.大气散射作用强16. 下面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17、下图几种大气环流形式,其中不正确的是()18、地球上的气压带有:①赤道低压带,②副热带高压带,③副极地低压带,④极地高压带;同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 副极地低气压带20.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21、暖锋过境后与冷锋过境后的共同天气现象是()A、气温上升B、气压下降C、气温骤降D、天气转好22、下列四幅大气活动示意图,能反映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成因的是()A B C D 23.下图中,分布在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右图表示①~⑤地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降水量的统计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①地的气候类型很可能是()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5.与③地气候类型对应一致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二.综合题(共50分)1.读下面北半球中纬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1)按照气压状况来看,A地为____(高或低)气压,在该气压系统控制下,其天气特点一般表现为。
(2)从气流状况来看,B地为_______(气旋或反气旋)。
其水平气流呈时针辐合;在该气压系统控制下,B处可能出现天气。
(3)目前,控制C、D两地的锋面系统属于冷锋的是地。
(4)图中E、F两地风力较大的是地,E地的风向是风。
2、读亚洲7月和1月季风图完成下列要求。
(12分)甲乙(1)甲、乙两图中,表示7月季风的是图。
(2)图中A、D两种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C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3)A季风的特点表现为。
(4)①处气压中心主要分布在 地区。
(5)实地调查发现,A 季风比B 季风风力要强劲,试分析原因。
3、读某地某年气候资料表(气温单位:℃,降水单位:毫米),完成下列(1)根据表中资料,在下面气候统计图中添加气温曲线。
(2)根据气温表格和降水统计图判断,此地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点是 (3)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其七月降水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4.读 “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甲 乙CDE(1)甲图的动物在乙图中对应的地带性分布是在ACDE中的处,其气候特征表现为。
(2)图中A、B两地区同为__________气候类型,分别叙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Ⅱ卷(能力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1—2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 B.自东南向西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2.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290m B.385mC.550m D.632m下图是东亚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3—4题。
3.左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A.1004或1006 B.1006或1008C.1008或1010 D.1004或10084.在这6个小时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的是()A.台湾岛风速变大B.珠江三角洲地区风速明显变大C.长江三角洲地区风速明显变小D.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下图为某城市月气温实测资料统计图,图中甲、乙分别表示该城市最热月和最冷月的逐日最高温及最低温。
读图回答5—6题。
5.该城市最可能是()A.罗马B.加尔各答C.伦敦D.东京6.该气候条件下,最适合发展()A.乳肉畜牧业B.水稻种植业C.游牧业D.谷物种植业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
综合分析后,回答7—8题。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河流的三条支流中有一条画错了B.图中海拔高度G处为100m,H处为400m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D.该地河流冬季为枯水期8.图中地区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为()A.棉花B.苹果C.甘蔗D.橡胶读下图 (a、b、c、d代表不同的气候类型),回答 9-10题。
9.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a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 ℃,全年少雨B.b气候1月降水量大于150 mm,雨热同期C.c气候年均温高于20℃,降水季节变化大D.d气候位于南半球,全年温和湿润10.关于图中四种气候分布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a和bB.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b和dC.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和dD.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是b和c二.读北太平洋及其周边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20分)(1)比较A、B两地年降水量大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分)(2)比较图中C、D两地年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8分)(3)从C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
(4分)(4)北海道渔场分布在图中的处(填①或②),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4分)4.(10分)(1)处;。
(2)___ _____气候主要原因:第Ⅱ卷(能力部分50分)(1)(4分)(2)(8分)(3)(4分)(4);。
湘钢一中2012年上学期段考高二年级地理试卷答案第Ⅰ卷(基础部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二、综合题:(共50分)1.(16分)(1)高;天气晴朗(2)气旋;逆;阴雨天气(3) C (4) F ;西北风2.(14分)(1)乙(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3)寒冷干燥,风力强劲(4)蒙古、西伯利亚(5)(从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地形;纬度位置等要素答题)3.(10分)(1)略(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7、8月份受副高控制,晴热少雨,出现伏旱天气4.(10分)(1)C 处;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原因:(参考)A——赤道低压带B——纬度位置;地形;洋流;第Ⅱ卷(能力部分50分)(1)(4分)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冬季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
B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西部为高大山地,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C地受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降水较少;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高温少雨。
(3)顺北太平洋暖流和盛行西风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
(4)①;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