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19.73 KB
- 文档页数:1
完整《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卷二《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
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
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
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
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
父子【原文】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兄弟、子、孙、曾、玄。
始祖尊为鼻祖,远孙号曰耳孙;父子相继,肯构肯堂;作述俱贤,是桥是梓。
祖称王父,父曰严君。
父母康宁,比椿萱之并茂;子孙发达,似兰玉之联芳。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得亲顺亲,方可为人子。
孝养祖母,李密陈情;尊奉家公,侯霸垂训。
盖前愆,名为干蛊;育义子,乃曰螟蛉。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公叹美之语;生子须如李亚子,梁主羡慕之词。
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立教,贤父爱子之心。
绍我箕裘,克昌厥后;缵戎祖考,无忝所生。
具庆下,表父母俱存;重庆下,谓祖孙相继。
诒厥孙谋,乃称燕翼;绳其祖武,是谓象贤。
家有令子,庆麟趾之呈祥;室有佳儿,羡凤毛之济美。
王右军分甘自娱,郭汾阳问安惟颔。
和丸教子,仲郢母贤;戏彩娱亲,老莱子孝。
毛义捧檄而喜,感亲之在;伯俞被笞而泣,痛母之衰。
慈母望子,倚门倚闾;游子思亲,陟岵陟屺。
家督斯堪主器,门子乃能克家。
父期其子曰充闾,子胜其父曰跨灶;宁馨英物,无非羡彼之儿;国器掌珠,悉是誉人之子。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
《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注释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红梅记》与周朝俊的仕途理想作者:赵倩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9期摘要:明传奇《红梅记》以其曲折离奇的故事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和观众,写出后不久,乡人“每宴客,诸伶人无不唱《红梅花》者。
其为世盛传若此”。
剧中既写裴生与李慧娘的人鬼之恋,又写裴生与卢昭容的人间婚姻,而两者又以与权奸贾似道的斗争相贯穿。
因剧中描写了裴生与两个女子的感情,故后人多将其归入才子佳人戏曲一类。
而事实上剧中对明后期政治科场的映射颇多,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周朝俊的仕途理想。
关键词:《红梅记》;周朝俊;仕途理想[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9-0018-02周朝俊(约1580——1624后)【1】,字夷玉(又作仪玉、稊玉),别字公美【2】,浙江鄞县(今宁波)人。
生平无详细记载。
据李邺嗣《甬上耆旧传》本传云:“周文学朝俊字夷玉。
少有才,为诗慕李长吉,亦工填词。
所撰有《李丹》、《香玉人》、《红梅花》十余种,唯《红梅花》最传。
”王稚登为《红梅记》作序,见《古本戏曲丛刊》初集覆明末玉茗堂刊本。
序云:“四明周生者,余初未尝识。
已酉秋,余复有西湖之游,宿昭庆上人房。
偶于壁上见所提诗句清宛,后有生名,余叹赏之。
上人云,此生仰王先生非一日矣,今亦寓敝刹。
先生倘有意乎,弗靳一面,以慰生夙志可乎。
余曰,所作如此,其人可知。
遂嘱上人邀之同席。
观其举动言笑,大抵以文弱自爱。
而一种旷越之情,超然尘外。
余次过其寓中,见几上一帙,展视之,乃生所制《红梅记》也。
循环读之,其词真,其调俊,其情宛而畅,其布局新奇而毫不落于时套。
削尽繁华,独存本色。
嘻,周郎可谓善顾曲焉。
……”【3】《红梅记》现存万历广庆堂刊本、玉茗堂评本、剑啸阁刊本、袁于令评本。
全剧裴生与李慧娘的人鬼之恋,与卢昭容的人间婚姻双线交叉,由与权奸贾似道的斗争一线连接起来。
按上文中得知《红梅记》作于万历三十七年(已酉)之前,作者约20几岁之时。
元杂剧《庞涓夜走马陵道》《庞涓夜走马陵道》无名氏撰楔子(冲末扮鬼谷子领道童上,诗云)前身原是谪仙人,每夸苍鸾谒上真。
腹隐神机安日月,胸怀妙策定乾坤。
贫道姓王名蟾,道号鬼谷先生。
幼而习文,长而习武,善晓兵甲之书,能辨风云之气。
不须胜败,预决兴亡。
排阵处尽按天文,争锋时每驱神将。
恐怕人间物色,甘从谷口逃名。
在这云梦山水帘洞,扮道修行,忘其岁月。
贫道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庞涓,一个是孙膑。
此二人来到山中,寻着贫道。
拜为师父。
学业十年,兵书战策,无不通晓。
我观此二人,孙膑是个有德有行的人,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他两个每每要下山去进取功名。
今日是个吉日良辰,贫道都唤出来,问他志向如何,贫道自有个主意。
道童,与我唤将孙膑、庞涓来者。
(道童云)二位师兄,师父有请。
(正末扮孙膑同净宠涓上)(正末云)贫道孙膑,燕国人也。
兄弟庞涓,乃魏国人氏。
俺弟兄二人,一同天到云梦山水帘洞鬼谷先生根前学业,可早十生光景也。
俺两人兵书战策,都学成了。
今日师父呼唤,不知有甚事。
须索走一遭去来。
(宠涓云)哥哥,今日师父呼唤俺二人,你说为甚么来?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
进取功名。
哥哥,俺和你见师父,看着谁先下山去。
(正末云)兄弟,你的本领强似您哥哥的,料必是先着你下山。
咱和你见师父去。
(做见科)(鬼谷云)您两个来了也。
(正末云)师父。
俺两个正在草庵中攻书,听的道童来唤,一径的来见师父。
(鬼谷云)唤您来别无甚事。
您两个相从十年,学的那兵书战策,己都成就了也。
目今七国春秋,各相吞并,招贤纳士。
您两个下山,进取功名,有何不可。
(宠涓云)师父。
您徒弟待要下山进取功名,不知师父意下如何?(鬼谷云)您两个都要下山,未知何人堪可。
待我先试您两个的智谋计策,却是如何?我如今掘个三尺土坑,一个木球儿,放在这土坑里面。
也不用手拿,也不用脚踢,要这木球儿自家出来。
我看你两个机见咱。
(庞涓云)这个也不打紧。
多字成语及意思【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提高才干。
【活到老,学到老】指人一生虚心好学。
【活到老学到老】指老人坚持学习或知识不断更新,人们永远学不尽。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喜欢学习,勤于思考,就能集会其中的含义。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贫穷的人不学节俭也会节俭,富有的人不学奢侈也会奢侈。
形容环境、习惯对人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思而不学则殆】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
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不可以已】学:求学。
求学不可停止,即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艺:技能;货:本指货物或钱币,引申为卖。
旧指学成文武全才,以求被皇帝所重用。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艺:技艺;货:财物。
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学而不思则罔】罔:蒙蔽。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从不厌倦。
【学而后知不足】只有经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学而优则仕】优:有馀力,学习了还有馀力,就去做官。
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没有学。
指学和用脱节背离【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学如牛毛,成如麟角】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
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
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学如逆水行舟】学习就像在逆水中行船一样,不前进就势必后退。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
指学习一无所成。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把人力称为资源,其实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中,就一直存在。
故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说。
现代的社会中,不过是把其中的名词改了一下罢了。
就是:学成数理化,聘与企业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老祖宗们就研究所谓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是因为古代中国传统上是个内陆国家,土地肥沃,重视农业,政治上轻商重农,所以现代工商社会就忽视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许多在管理上的精义。
是故“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观乐玩好之说胜,则奸民在上位;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谄谀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
”所以说,中国文化并不是没有管理理论,而是现代的人们没有把老祖宗的东西领会和发扬;中国管理理论并不是落后的,恰恰相反,中国文化是王者之道,只是因为人们难以窥其全貌,而误认为如此。
再或者有其它的什么缘由。
“朝者义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义可理。
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
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
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使无贤者则民不能自理也。
是故辩于爵位之尊卑,则知先后之序,贵贱之义矣。
为之有道。
”不论是企业、集团或是国家,其理皆可用之。
如果一个单位只有领导,而没有办事的人,就如前几年春节晚会中的那个“小偷公司”了。
苏东坡有篇文章叫《论养士》,(“养士”这个名词,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点像是现在的“参谋”,唐宋元明清的“幕府”。
)文中提到了该重视和培养哪些人。
苏轼提出的分类是智、辩、勇、力四种人,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两种人,用头脑的和用力气的。
用社会学来研究,社会上有许多人就是这样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经常提到的人才、专才),用头脑非常行,让他去劳动就总会出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来。
反之,也是如此。
苏东坡说这四类人,往往需要人家来养他,不能自立。
优秀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优秀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优秀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
杂剧·李云英风送梧桐叶李唐宾[元代]楔子(冲末扮任继图引正旦李氏上,云)小生姓任名继图,字道统,本贯西蜀人也。
浑家姓李名云英,乃故丞相李林甫之孙女。
小生攻习诗书,兼通武艺,有同堂朋友哥舒翰,守御西蕃,遣使临门。
取小生参赞军事,小生则索走一遭去。
浑家,你在家中权时过遣,我到彼处建立功业,博得一官半职,还来与你同享富贵,有何不可?(正旦云)男儿,你去不争,目今安禄山作乱,人不顾生,倘有不测,教妾一身,如之奈何?(任继图云)浑家不知,自古修文演武,取功名于乱世,终不然恋酒贪花,堕却壮志。
从来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那时称我平生之愿,腰金衣紫,荫子封妻,荣显乡闾,也是好事。
浑家休得阻当,小生便索登程也。
(正旦云)男儿既然坚意要去进取功名,一路上小心在意者!(唱)【仙吕】【赏花时】雨泪流红翠袖斑,锦被分香凤枕闲。
无计锁雕鞍,江空岁晚,何处问平安!(同下)第一折(外扮牛尚书同张千上,云)老夫尚书牛僧孺是也。
从天子幸蜀,有一女子李云英,乃李林甫孙女,被军中所掳。
他说原有夫主,老夫收留在家,夫人每每劝我纳为侍妾。
老夫想来,冠至敝不可弃之于足。
履虽新不可加之于首。
此女相门之家,纳之为妾,此心安忍?因此认为义女,教俺亲生女孩儿金哥拜为姐姐,就学他针指女工。
待云英家信通时,还他夫妇完聚;若他丈夫没了,就与他嫁个良婿,岂非阴骘?今日俺夫人大慈寺中烧香去,左右,收拾轿马,一同小姐随侍夫人走一遭去来。
(下)(正旦引梅香上,云)妾身丈夫任继图。
前往西蕃,进取功名。
自他去后,有安禄山作乱,陷了长安,天子幸蜀,妾身被军中所掳。
幸得牛尚书收买妾身,留养府中,以为义女,教他女孩儿拜妾身为姐姐。
虽是坐享富贵,则夫妇分离,不知音耗,这烦恼如之奈何!目今春间天道,花柳争妍,对此美景良辰,越添离别之苦也呵!(唱)【仙吕】【点绛唇】镜破钗分,粉消香褪,萦力寸。
酒美花新,总是思家恨。
【混江龙】韶华将尽,三分流水二分尘。
闷恹恹人闲白昼,静巉巉门掩青春。
含学的成语1、学际天人[xué jì tiān rén]【解释】天人:天道与人世,自然与社会。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
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示例】或位升台鼎,学际天人,润色之文,咸布编集。
——《旧唐书·元稹等传论》2、学究天人[xué jiū tiān rén]【解释】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
形容学问渊博。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示例】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学究天人。
——《梁书·钟嵘传》3、学富才高[xué fù cái gāo]【解释】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出处】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不能作文,虽学富五车,忠如比干,孝如伯奇、曾参,亦冥冥没没而已!”4、学非所用,用非所学[xué fēi suǒ yòng,yòng fēi suǒ xué]【解释】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没有学。
指学和用脱节背离【出处】《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5、学非所用[xué fēi suǒ yòng]【解释】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
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出处】《后汉书·张衡传》:“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示例】更有一种专门技术家,归国后无所用其长,亦卒至学非所用,不能施展。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三章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 ,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书人奉行不渝。
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
它确立了学问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
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
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书生保有相当的尊重。
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
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
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
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
“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
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
希望能帮助到您
成语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解释
本文是关于成语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解释,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拼音】:xuéchéngwénwǔyì,huyúdìwángjiā
【简拼】:xcwwyhydwj
【解释】:艺:技艺;货:财物。
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
”
【近义词】: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语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顺接】:家不中赀家业凋零家业雕零家事学校家亡国破家人父子家传之学家传人诵
【顺接】:爱国一家爱国如家安国宁家罢黜百家白手兴家白手成家白手起家百乘之家
【逆接】:不媿下学不愧下学长材茂学虫鱼之学笃信好学笃实好学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逆接】:学不沾洽学不躐等学业有成学书不成学书学剑学以致用学优则仕学优才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