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局限性与新闻语言运用的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212.06 KB
- 文档页数:2
语言的局限性与新闻语言运用的特点作者:靳晓红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2期摘要:语言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模糊性,这就形成了语言本身的局限性。
新闻语言的运用要求真实具体,使用时要注意降低语言上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语言局限性新闻语言文学语言语言是对自然界和人类诸种现象的表达和诠释,同时也是概括和分类。
语言的本质应该是一个区间,或者说是一个集合。
除了占比例很小的专有名词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是一一对应的,因而毫无例外;除此之外,每一个语言片段(包括词、短语、句子、段落)都是具有相似特点的诸元素的集合,所以带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模糊性,从而造成语言表达的局限性。
比如说,“心疼”疼了几度?“大声”是多少分贝?“热爱”爱得有多热?“深情”又深到何处?再比如,“他微笑着递给我一个苹果。
”“他”的“微笑”,不是其他任何一个人的微笑,有什么特点?他递苹果又是采用什么样的姿势?“苹果”也是有弹性的,或大或小,或青或红,或者新鲜,或者已经开始腐烂,那么“他”递给“我”的又是怎么样一个?所以这些貌似清晰的语言,其实是很模糊的,但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言语交际,这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又都是依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创造语言所描述的那个过程的。
或者你说,我仍然借助于语言,多加上些形容词来明确“苹果”的定义,于是“苹果”被定义成“又大又红又圆又鲜的苹果”。
这样,固然把苹果的外延缩小了,但“红”、“大”、“圆”、“鲜”本身也都是些模糊的概念。
所以,你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对事物质量的规定性的所有特征全部描写出来,语言在此只能是模糊的。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说明语言对情感世界微妙流动过程的无可奈何,真正能够表达事物全部内涵的只能是事物本身,也只有心理过程才最真切地体现了情感过程。
好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本身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而更多的是读者积极参与其中的过程,“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这样模糊的语言反而可以成就文学作品。
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
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是客观,简明。
一般来说,新闻报道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信性,不能有个人的观点或意见混杂其中,因此,新闻报道的语言应当以事实为标准,把握到节点,并注重表达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在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方面,首先要突出简洁性,新闻报道的时间有限,新闻报道的语言也应当尽量简明扼要,使用最简单的语言,把内容表达清楚。
同时,新闻报道的语言还应当具有生动性,采用生动的动词、形容词、比喻等,让读者对新闻一眼就能理解,使新闻报道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起到宣传效果。
新闻报道的语言还应当具有时效性,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注重及时性,抓住最新的报道热点,及时报道,把最新的消息及时送到读者手中,使读者在第一时间得知新闻报道的内容。
新闻报道的语言也要注重全面性,新闻报道要把全部内容都表达出来,不能有遗漏,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准确,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公众的知识水平的提高。
此外,新闻报道的语言应当具有公正性,不能偏袒某一方,新闻报道的语言应当具有正确的立场,公正客观地
表达事实,并尊重不同的意见,使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加客观、准确。
新闻报道的语言应当具有规范性,新闻报道应遵循一定的语言规范,如拼写、标点、语法等,使新闻报道的语言更加规范,更易于理解。
总之,新闻报道的语言应当具有客观、简明、时效性、全面性、公正性和规范性特点,才能够有效地宣传信息,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
新闻语言的演变与现代应用新闻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方式,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新闻语言的演变与现代应用进行探讨。
一、新闻语言的演变1.1 古代新闻语言在古代,由于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新闻语言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如书信、口头传播等进行。
在书信中,人们常常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以节约纸张和传递信息。
同时,作为一种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口头传播的语言也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
古代新闻语言更加注重传递信息,而不那么注重表达形式。
1.2 现代新闻语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媒体的发展,新闻语言逐渐迈入了现代化。
现代新闻语言除了传递信息外,更注重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生动,并且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语言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传播,因此更需要符合不同媒体特点和受众需求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新闻语言的现代应用2.1 新闻语言在报纸中的应用报纸是传统的新闻媒体之一,它以纸张形式将新闻报道传递给读者。
在报纸中,新闻语言的应用有着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新闻标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其次,新闻正文要在准确传递信息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生动性,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新闻报纸还常常使用插图、引用名言等形式来增加视觉效果和丰富文章内涵。
2.2 新闻语言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视听媒体,对于新闻语言的表达有着独特的要求。
首先,电视新闻语言需要简洁明了,因为电视新闻一般配合图像播放,观众往往更注重直观的观看体验。
其次,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电视新闻会采用丰富的语言手法,如采访实录、现场直播等,以增加报道的真实感和亲身感。
2.3 新闻语言在互联网新闻中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新闻媒体也逐渐向网络转移。
互联网新闻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信息更新迅速。
在互联网新闻中,新闻语言的应用更加灵活多样。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复习题答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1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兼有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长的记实语言,是一种直观朴实的、确切无误的、生动形象的纪实语言。
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洁的特点。
2 新闻笔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是新闻作品中基本的笔法。
其他的如倒叙、插叙、悬念、伏笔、穿插、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对照、夹叙夹议等等,也是新闻作品可以利用和参考的。
但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更应该研究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或持有的笔法。
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虚实相间,以实为主。
2.粗细互补生动真切。
3 纵横捭阖,开合自如:主要有三种笔法:(1)合笔(2)跳笔(3)跨笔3新闻主题: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
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
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新闻角度:所谓新闻角度,即指新闻事件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也即指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识别新闻价值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整个事件的写作。
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
在选择和体现新闻角度过程中,记者应该围绕下述三个字下功夫:(1)比(2)小(3)异。
5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
它要求“一语点破”,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一件什么事情;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
6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区别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
新闻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新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以传递新闻信息为主要目的,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和运用方式。
本文将探讨新闻语言的特点和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一、简明扼要新闻语言以简练、扼要为基本原则。
由于新闻报道的对象广泛,读者的接收能力、时间有限,因此新闻语言必须具备高度概括的特点。
通过排除冗余的信息和修辞手法,新闻语言能够将复杂的事件和观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传达给读者。
二、客观中立新闻语言要求客观中立,不带个人情感色彩和主观判断。
作为一个公共媒体,新闻媒体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事件,呈现事实真相,让读者自主判断。
新闻语言通过使用客观、中性的表达方式,避免引导读者的情感和观点。
三、准确权威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核心要求之一。
新闻报道涉及重大事件和事实,因此必须准确传递信息。
新闻语言通过使用合适的词汇、精确的数据和权威的引用,确保报道的准确性。
此外,新闻媒体也需要严格遵守事实核查的原则,确保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四、时效性新闻语言追求时效性,及时报道事件发生的情况。
当今的新闻媒体受到快速传播的互联网影响,要求新闻报道更快速、更及时。
新闻语言通过使用紧迫感强的词汇、简短的句子和图像化的表达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传递信息的时效性。
五、多样性和灵活性新闻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新闻报道能够适应各种场景和媒介。
新闻语言可以根据报道对象的性质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调整表达方式和方式。
例如,新闻报道的形式可以是新闻报道、特写报道、专题报道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新闻媒体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总之,新闻语言具有简明扼要、客观中立、准确权威、时效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在新闻报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新闻媒体通过运用新闻语言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与读者沟通,传达信息,推动社会进步。
新闻的语言特征
1.新闻语言简明晓畅,通俗易懂,采用常用的词语语言,尽量避免生僻词,专业术语和难懂的措辞。
2.新闻语言的用词清新简洁,内容简短明了,尽量简洁,语言简练。
标点符号使用恰当,语法正确,结构严谨。
3.新闻语言的格式规范,版面清晰,标题鲜明突出。
新闻报道句式多变,常见的句式有倒装句,掉头句,借题发挥等,并且要注意吸引读者的眼球。
4.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强,报道的忠实于事实,尽量准确,不歪曲事实,不随意投机取巧。
5.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强,不带有明显的主观性,不宣传个人观点,不给读者带来任何的猜疑和质疑。
6.新闻语言的时效性强,根据时下的社会热点,时事报道和时事评论,贴近社会热点,反映社会风向。
7.新闻语言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采用不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如新闻报道、专题报道、评论和专栏等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8.新闻语言的应变能力,对于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反应,采用紧凑的语言,向读者传递最新的信息和趋势。
9.新闻语言的情感调控能力,通过语言情感的调控,增强报道
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促进读者的共鸣。
10.新闻语言的传播性强,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新闻
语言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传递信息,在快速传递的过程中,促进新闻的传播和贯彻。
新闻语言表达的特点和技巧是什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清晰、准确、生动的新闻语言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传达重要的信息,甚至影响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那么,新闻语言表达究竟有哪些特点和技巧呢?新闻语言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准确性上。
新闻报道必须基于事实,因此语言表达要精准无误,不能有任何模糊或歧义。
每一个词汇、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严格的核实和确认。
比如在报道一起交通事故时,关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等关键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就会误导公众,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简洁明了是新闻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新闻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间内传达核心内容,因此语言要简洁,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记者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让读者能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比如,“昨天下午,在市中心的十字路口发生了一起两车相撞的事故,造成三人受伤,交通堵塞长达一个小时。
”这样的表述简洁而清晰,让读者能够迅速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
新闻语言还具有客观性。
新闻报道应该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的流露,以客观的态度陈述事实。
记者不能在报道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而应该让读者通过事实本身来形成自己的判断。
例如,在报道一场政治辩论时,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要公正地呈现双方的观点和论据。
此外,新闻语言要有通俗性。
新闻是面向大众的,因此语言要通俗易懂,让不同文化水平和背景的读者都能够理解。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生僻的词汇和术语,如果必须使用,也要进行适当的解释。
比如,在报道科技新闻时,对于一些专业的技术名词,要进行简单的解释,让普通读者也能明白其含义。
在了解了新闻语言的特点之后,我们来探讨一下新闻语言表达的技巧。
首先,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形象的形容词能够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例如,“狂风肆虐”“暴雨倾盆”这样的表述比“有大风和大雨”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天气的恶劣。
但要注意适度使用,不能为了追求生动而失去准确性。
新闻的语言特点
1. 简洁明了:新闻语言不会过多使用文学或诗歌式的华丽词汇,而是尽可能简单明了地传达信息,并且会把复杂的事件或问题简化为易于理解和表述的形式。
2. 直截了当:新闻语言使用直白、简单的句式来表达事件或新闻的主要内容,避免使用委婉或复杂的表达方式,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迅速地理解新闻的核心信息。
3. 客观中立:新闻的语言应当尽量客观中立,不会夹带个人观点或情感色彩,在报道事件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价值判断或偏见,仅仅提供大量事实和数据,让读者自行评估和形成自己的观点。
4. 实事求是:新闻语言应该以准确、全面、真实的方法来表述事实,严谨遵守事实的真相,避免误导和不实传言。
5. 时效性强:新闻的语言应该紧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因此,新闻语言通常会在语文上追求简洁、明了、生动,并且往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话题性。
浅析用文学语言和手法增强新闻生命力1. 引言1.1 文学语言和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意义文学语言和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意义很重要。
通过运用文学语言和手法,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引人入胜,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文学语言的丰富多彩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具有情感色彩,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而文学手法的运用则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富有创意和想象力,打破传统的呈现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新闻更有吸引力和吸引力。
通过运用文学语言和手法,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具艺术性,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增强新闻的生命力,使之更好地传达信息,得到读者的认可和喜爱。
文学语言和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为新闻报道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意,提升新闻报道的表现力和价值,值得新闻工作者和文学创作者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的区别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在本质上有着一定的区别。
文学语言更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种语言更具有厚重的意境和独特的个性。
而新闻语言则更注重客观性和准确性,需要简练清晰地传达信息,注重事实报道和客观描述。
文学语言更注重对文字的塑造和运用,常常使用抒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营造氛围和情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审美的享受。
而新闻语言更注重事实的陈述和客观的描述,追求准确的报道和及时的信息传递,不会过多地使用修辞手法和文学化的语言。
文学语言在表达上更加自由和灵活,可以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和多样的写作风格来展现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新闻语言则更注重准确传递信息,追求客观公正和客观真实,不会为了追求文学性而夸大或歪曲事实。
虽然文学语言和新闻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但二者的结合可以为新闻报道增添更多的情感色彩和文学气息,提升报道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新闻报道中适度运用文学语言和手法,可以让新闻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新闻的生命力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