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草木春秋》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8.69 KB
- 文档页数:2
汪曾祺《草木春秋》读后感锦集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以下是整理的汪曾祺《草木春秋》读后感读完汪老的《草木春秋》,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就像沧海中的一撷浪花,大漠中的一粒沙石,宇宙中的一株草木。
汪老的见识太广博了,人际关系太融洽了。
那泛黄的书页,古朴的气息,规整的文字,质朴的语言,无一不流淌着汪老数年来的智慧结晶。
封面上一株草延伸沃野,纵横千里,把我的思绪无尽牵连。
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的灵魂,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理解其中的深刻寓意。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汪老的《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
他们之间有着浓厚的感情,也蕴含了对祖国的思念。
汪老与安格尔虽然语言不通,国籍不同,却有着情感的交集,举手投足间洋溢着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共鸣。
聂华苓的温柔与周到,安格尔的天真与善良,以及做客聂华苓家的作家的质朴与诙谐,都————其次,是汪老讲述的《故乡的食物》,简直让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穿越到汪老的时代,品味汪老家乡的美味,领略一下汪老家乡的美景,顺便目睹一下文化大革命的残酷与无情,好让我进一步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汪老以“草木春秋”为题,乍一看,好像是写的植物的变迁。
但是,如果你细细琢磨一下,会发觉,写的肯定不止是植物,还有人世的生老病死,社会的更替,以及历史的。
今天,仍是草木变更的年代,春秋更迭的世纪;与昨日相比,今天,早已物是人非。
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回溯今年的大雪事件:日本大桥被三米高的大雪拦腰压断,欧洲各国频频告急,渤海冰面持续冻结,航班、渔船纷纷停运——-这一切,比起汪老的时代,地球早已不堪重负,各种灾难接踵而至,可怜的人们,终究是自作自受,我惆怅。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草木春秋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比起汪老的时代,也只是没有了文化大革命的批判与干扰,有了富裕的生活,失去的却是永远也换不回来的珍稀草木和没有隔阂的人际交往,我失落。
汪曾祺散文初中读后感汪曾祺散文初中读后感「篇一」有谁曾料到,时隔两月,我重拾经典,再次捧起汪老的这部《草木春秋》。
您可能会问:“汪老,咱今天吃啥山珍海味?”别着急,汪老这位“文坛美食家”向来喜爱吃喝、玩乐。
咱今天就在这玩乐尝人间百味,在美食中游大好河山。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山东名城——菏泽。
说来惭愧,我作为一名山东汉子,竟对荷泽知之甚少。
莫慌,有汪老带你游历荷泽。
一进城,初日将进,杨柳春风,迎接远道而来客人的是一个千许亩牡丹,仿佛走进一场花的盛宴,蜜的海洋,阅着甜香气息,忧惚之间,有如梦回酒醒。
汪老最喜那一朵浅白色的`牧丹。
他本人,也如这素净的白牡丹一般,清澈淡雅。
赏完这菏泽牡丹,再当一回绿林好汉——上梁山,在人们印象中,应该是不甚高大的。
但梁山实则低矮而不雄伟,山势也不险恶,就连花甲之年的汪老,都可以一口气山顶而不觉有什么。
汪老也发出了自己的质疑:这样一座山,能做出那样大的一番事业吗?”这个问题,我们不再深究,因为眼前的这一尾鳜鱼对汪老更具研究价值,在菏泽的两天多时间,我如和汪老一行餐餐都有鱼,梁山人对鱼文化的研究,连江老都不禁赞叹其“赞极精妙”。
读后感·说到鱼,汪老又来劲了。
关于鳜鱼的种种吃法,汪老自然是如数家珍,最出名的不过松鼠鳜鱼、臭鳜鱼、清蒸、糖醋等他还诚心推荐了清汤鳜鱼。
汪老把自己贪吃的本性在字里行间中显露无遗,直言不讳。
宿梁山之第二日,我与汪老起身。
欲离开,破晓时分,一场倾盆大雨开始了独奏。
我看向身旁的汪老,他客光焕发,眼里开始闪烁着一些东西,“山东今年是个好年景。
”他说道。
汪曾祺散文初中读后感「篇二」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有幸领到了汪老先生的《生活家》,看了以后,感觉平淡如水,意蕴无穷。
上大学时,有傅瑛老师讲的《受戒》,感觉汪老先生的文章淡淡的,水水的,同时也暖暖的。
后来看了他其他的小说和散文,才知道他喜欢吃,也会吃,而且会做吃食。
我就觉得他真的很会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在《四方食事》中,各种各样的口味,各种各样的调味品,各种各样的食品都有他的看法和吃法。
汪曾祺散文的读后感(通用5篇)汪曾祺散文的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散文的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汪曾祺散文的读后感1汪曾祺的书,用文学少女的话说,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女儿节的茶巾寿司,上等多汁的蘑菇,香喷喷的白芝麻,栗子。
加入这么多配料的醋饭,用稍带甜味的薄薄蛋饼仔细的包裹着。
虽然不是最近的作品,却非常亲切、可爱、紧紧揪住胸口,可是读著读著,醋的味道也不断变浓,直到最后变成深切的无常观充塞胸中。
我觉得汪曾祺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方民俗特色很浓。
尤其是饮食文化,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散文,倒像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了。
不能不让人想起《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烧菜给洪七公吃的那一段。
包括他的语言,都是半掺着文言的,读起来反而让人有一种顺化流畅的感觉。
羽毛般又轻又薄的甜甜煎蛋慢慢四散在口中,心脏扑通扑通地跳著期待包在里头的松软康吉鳗、碎栗子的出现。
就像是这样的感觉!古往今来,上至九龙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向往着羽化登仙的生活,若是做不到,便梅妻鹤子,隐逸孤山做个隐士。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尘世带给人的快乐生活。
舒婷在她的《神女峰》中写道:“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长生不老,淡泊名利固然值得欣喜或钦佩,然而对酒当歌,寻山问水,觥筹交错却有着那些所谓的神仙隐士们体会不到的一番乐趣与风情。
汪曾祺的书,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一个道理。
他写那些人都是些市井中最最常见的小人物,他写的食也是路边小摊上的并不怎么高级的地方小吃,他写的事也是一些常见的鸡毛蒜皮。
可人们可从他那看似平淡无味的语言中品出人与人之间的美丽情感。
命运在最大的不公平中有时会偶尔留下一丝温暖慰藉的余温,让人对这尘世难舍难弃,又好像一些另有深意的安排,一人一事都不是随便出现的,全看你心智够不够来领悟天意。
《草木春秋》读后感10篇《草木春秋》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木春秋》读后感(一):平淡之中见功力汪氏散文,让你在平淡质朴中慢慢回味。
他描述风景,如画,仿佛置身其中,又穿插浓厚的地域风情。
他的语言中可以捕捉到方言、日常口语等,还汲取了唐宋散文的特色,他自己也说过:“我受营养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
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
这和我的气质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所以即使我们读他的文章看似大白话,却也处处感染人,有一种特别的感染力。
《草木春秋》读后感(二):半夜看到“擂茶”这一段,馋死我了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
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
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
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藠头……边喝边吃。
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
佐茶的茶食也都很好吃,藠头尤其好。
我吃过的藠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里的又酸又甜又辣,桃源藠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
桃源人都爱喝擂茶。
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
问起擂茶的来历,说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得了瘟疫,遍请名医,医治无效,有一个老婆婆说:“我会治!”她熬了几大锅擂茶,说:“喝吧!”士兵喝了擂茶,都好了。
这种说法当然也只好姑妄听之。
诸葛亮有没有带兵到过桃源,无可稽考。
根据印象,这一带在三国时应是吴国的地方,若说是鲁肃或周瑜的兵,还差不多。
我总怀疑,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
《都城纪胜》中“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
《梦梁录》“茶肆”条载:“冬月添卖七宝擂茶”。
草木生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草木生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中情感共鸣的心灵共鸣和共同体验,我们写读后感是对书籍中情感共鸣的思考和反思,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草木生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推荐6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推荐6篇)》。
第一篇:《人间草木》读后感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感觉近些年来,对汪曾祺的评价越来越高。
笔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读汪曾祺的时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纪,读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种饱满的笔触,充实的内心,仿佛一切都不如面前的这串葡萄重要,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云淡,弹指一挥间。
这么多年过去了,重读汪曾祺,这种感觉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浓烈。
参加工作之后的那种受到大环境影响的浮躁,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无所事事的日子,荒芜的内心和精神,疲惫又麻木的肉体。
所有的这些,在读到汪曾祺的时候,几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这次读《人间草木》,看汪曾祺讲花鸟鱼虫,看他讲天南地北。
仿佛一下子人就静下来了,眼前的那点纷争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过尔尔。
人这一辈子,眼界要打开,胸怀要敞开,世事纷争固然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这人生也并非无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众事中寻一心头好,一以贯之,余生皆可得趣于其中。
如汪曾祺,赏花,喂鸟,逗鱼。
人这一辈子,着实不容易。
哪怕只是找到这一点点爱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间走一遭了。
所以说,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像人间草木一样,想来也是极好的。
第二篇:读《人间草木》有感大雨。
窗外被粉笔涂灰了。
窝在家里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这本书,有颜色,有味道,有声音。
仿佛指尖化作岁月清浅的一杆l笔,流过混着木质芬芳的纸张,文字从空白的背景跃进了一幅流动的抽象派画作,心灵也在色调的琴键上演奏着夏花的舞曲。
这书,它是有灵魂的,它是有生命的,它是充满了草木馨香的。
我好读散文,最爱便是这本散文集《人间草木》,这书,题材大同小异,讲花鸟鱼虫,讲四季,各地的风情。
草木春秋读后感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草木春秋读后感一:读《草木春秋》有感(669字)最近读了一本书,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草木春秋》。
闭目凝神,思索良久,这些读起来让人快乐的散文使我收获了什么,最后却是无疾而终,我想,至少是快乐、兴味和美。
几个月过去了,汪老的文字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就像一把挟带着清水的软刷,微波汹涌中慢慢地冲刷着我的思想,净化着心灵的陈垢,甚至“怂恿”着我有一股冲动想要前往文中那些令人神往的地方,再去信步品评一番。
比起诗歌和小说,散文这种题材,是我在过去的阅读中很少涉猎的。
散文的文字,自由,空灵。
虽不如小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也不及诗歌意蕴深远,但经汪老的墨毫闲情挥洒,却让我读得像品茶一般,清香悠远,爱不释手。
《草木春秋》处处洋溢着各种快乐和趣味,甚至连描写文革时期生活的作品汪老也能从阴郁的苦涩中挤出丝丝的甜味来,确实值得一读。
《草木春秋》里,有写草木虫鱼,如《花园》、《葡萄月令》、《草木春秋》;有写家国春秋,如《国子监》、《跑警报》;有写各地美食,像《故乡的食物》、《手把羊肉》;也有写旅途景色,如《天山行色》、《泰山片石》;还有作者的一些人物记事、对写作的理论探讨搜罗其中,《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谈风格》如是。
内容庞杂,目不暇接。
据编撰者汪朝(汪曾祺的二女儿)在后记中解释,是为摆脱“一碟子腌白菜”的老路数,把一些用得不多的作品也放进去,以求有点新意。
但尽管如此,散文集的“神”还是没有被打“散”,依旧是草木矣,春秋矣。
汪老用高雅的生活情趣,刻写了不朽的草木传说。
草木与春秋,在文里,如浮藻般,布满了眼球,可当我们定睛一探时,却品出了它们根的去处,那就是本质的回归——生活,且乐活。
草木春秋读后感二:读《草木春秋》有感(856字)读完汪老的《草木春秋》,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就像沧海中的一撷浪花,大漠中的一粒沙石,宇宙中的一株草木。
读汪曾祺草木春秋有感读汪曾祺的《草木春秋》,是一次揭开大自然面纱的旅程,也是一次寻找内心自我的过程。
《草木春秋》是汪曾祺的一部散文集,涵盖了他在乡村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对大自然和农民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在阅读中,我深深地被汪曾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邃思考所感染。
汪曾祺用独特的视角诠释着大自然,他笔下的草木、花鸟都有着自己的灵魂,它们有情感,有生命,有思考。
他在《绿宝石》中写道:“松乃天然的绿宝石,天地间的我最喜欢。
”汪曾祺的文字生动而细致,又不失清晰明了。
他在《山村》中写到:“石梯,细细长长,盘旋,穿过两座荒山,就是山村了。
”这个简单的描述,却让读者直观地看到了那条小路在山间蜿蜒而行的情形。
汪曾祺对农民生活的深刻观察,更是让人感触颇深。
他写过很多关于农民的散文,如《春耕》、《农家晚景》、《晓起看日出》等,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他对农民生命力与智慧的崇敬。
在《春耕》中,他写道:“喜看活力感人,刻薄和冷漠都不在其内。
我无论何时看到,都会感到心灵的愉悦和微笑的意味。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农民的生活不仅仅是艰苦的劳动,更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生活方式,有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与理智。
读完《草木春秋》,我仿佛也走过了一条穿越岁月的小路,看见了那些婀娜的花草和弥漫的雾霭,听到了鸟儿的鸣叫,感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而在这个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汪曾祺的文字也成了我们读者探寻内心自我的灵丹妙药,如同良药,能够治愈我们的心灵。
读汪曾祺,是遇见了一个懂得大自然与人性的哲学家,是在那纷繁嘈杂的世界里,找回了自己的灵魂,是在追寻过程中找到了内心的坚定与独立。
感谢汪曾祺,让我们认识了那个真实而美好的世界,也让我更加坚信:大自然会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只有经历过才更加深刻地理解。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通用21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篇1《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
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
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
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
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
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
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
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
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
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
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
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
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若用一种食物,用来形容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龙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读读看……汪曾祺的散文《人间草木》读后感篇2汪曾祺的书零零碎碎地读过一些,总觉得应当是散落在人间的月亮碎片,皎洁纯净,发着光令人心旷神怡。
再读《人间草木》,便在其间看到了散落的光辉和烟火人间。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史铁生在他的《我与地坛》里说过。
《草木春秋》读后感10篇《草木春秋》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木春秋》读后感(一):平淡之中见功力汪氏散文,让你在平淡质朴中慢慢回味。
他描述风景,如画,仿佛置身其中,又穿插浓厚的地域风情。
他的语言中可以捕捉到方言、日常口语等,还汲取了唐宋散文的特色,他自己也说过:“我受营养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
归有光以轻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物,亲切而凄婉。
这和我的气质相近,我现在的小说里还时时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所以即使我们读他的文章看似大白话,却也处处感染人,有一种特别的感染力。
《草木春秋》读后感(二):半夜看到“擂茶”这一段,馋死我了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
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
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
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砂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藠头……边喝边吃。
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
佐茶的茶食也都很好吃,藠头尤其好。
我吃过的藠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里的又酸又甜又辣,桃源藠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
桃源人都爱喝擂茶。
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
问起擂茶的来历,说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得了瘟疫,遍请名医,医治无效,有一个老婆婆说:“我会治!”她熬了几大锅擂茶,说:“喝吧!”士兵喝了擂茶,都好了。
这种说法当然也只好姑妄听之。
诸葛亮有没有带兵到过桃源,无可稽考。
根据印象,这一带在三国时应是吴国的地方,若说是鲁肃或周瑜的兵,还差不多。
我总怀疑,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
《都城纪胜》中“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
《梦梁录》“茶肆”条载:“冬月添卖七宝擂茶”。
《汪曾祺散文·草木春秋》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汪曾祺散文·草木春秋》读后感
文/徐浩泰
有谁曾料到,时隔两月,我重拾经典,再次捧起汪老的这部《草木春秋》。
您可能会问:“汪老,咱今天吃啥山珍海味?”别着急,汪老这位“文坛美食家”向来喜爱吃喝、玩乐。
咱今天就在这玩乐尝人间百味,在美食中游大好河山。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山东名城----菏泽。
说来惭愧,我作为一名山东汉子,竟对荷泽知之甚少。
莫慌,有汪老带你游历荷泽。
一进城,初日将进,杨柳春风,迎接远道而来客人的是一个千许亩牡丹,仿佛走进一场花的盛宴,蜜的海洋,阅着甜香气息,忧惚之间,有如梦回酒醒。
汪老最喜那一朵浅白色的牧丹。
他本人,也如这素净的白牡丹一般,清澈淡雅。
赏完这菏泽牡丹,再当一回绿林好汉——上梁山,在人们印象中,应该是不甚高大的。
但梁山实则低矮而不雄伟,山势也不险恶,就连花甲之年的汪老,都可以一口气山顶而不觉有什么。
汪老也发出了自己的质疑:这样一座山,能做出那样大的一番事业吗?”这个问题,我们不再深究,因为眼前的这一尾鳜鱼对汪老更具研究价值,在菏泽的两天多时间,我如和汪老一行餐餐都有鱼,梁山人对鱼文化的研究,
连江老都不禁赞叹其“赞极精妙”。
说到鱼,汪老又来劲了。
关于鳜鱼的种种吃法,汪老自然是如数家珍,最出名的不过松鼠鳜鱼、臭鳜鱼、清蒸、糖醋等他还诚心推荐了清汤鳜鱼。
汪老把自己贪吃的本性在字里行间中显露无遗,直言不讳。
宿梁山之第二日,我与汪老起身。
欲离开,破晓时分,一场倾盆大雨开始了独奏。
我看向身旁的汪老,他客光焕发,眼里开始闪烁着一些东西,
“山东今年是个好年景。
”他说道。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