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七个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03.53 KB
- 文档页数:24
关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佚名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作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个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突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这一着力点,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
【总页数】2页(P4-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重点是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解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3.中央一号文件,关注食品安全——本刊就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话企业、学者
4.中央一号文件视角下的农民收入问题研究——基于2004~2013年农民收入及构成变化的分析
5.科技兴农与现代农业引导农业未来——201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背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一、经济环境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二、总基调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三、财政政策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四、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
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五、楼市调控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六、产业结构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七、推进城镇化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八、改善民生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
九、深化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十、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3、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4、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5、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2014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3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2012年: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08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7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佚名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通讯》
【年(卷),期】2013()2
【摘要】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3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0000字,
【总页数】1页(P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01
【相关文献】
1.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重点是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J], 罗玛
2.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中央一号文件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J], 梁敏
3.中央一号文件公布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J], 雨枫
4.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J],
5.中央一号文件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副主任唐仁健就刚刚公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就中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农地流转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粮食增产有潜力进口总量不会大变动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包括大豆在内,进口粮食突破7000万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陈锡文说,去年进口的谷物和谷物粉接近1400万吨,进口大豆5838万吨。
大豆进口近几年都在5000万吨以上。
去年进口较多、引起关注的主要是谷物和谷物粉,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价格较低。
陈锡文说,去年进口大米200多万吨,增加较多,但进口大米和国产大米相比不到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适当进口一些国内短缺产品,利于稳定国内价格,对于进出口双方都有利,应当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近年来粮食年年增产,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单产提高起了80%以上的作用。
”陈锡文说,城镇化会占用一部分耕地,但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在更少的面积上也可以生产出更多粮食。
唐仁健说,总体来讲三大谷物供求基本平衡,能够实现基本自给。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粮食进口处于“品种串换、余缺调剂”状态,在总量上不会有很大变动。
食品安全须全程监管让各个主体负起责任一号文件强调要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在目前以农户为生产经营主体的机制下,如何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进行监管,是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陈锡文表示,现阶段中国农业大部分还是家庭分散经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现实很难改变。
陈锡文说,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是投入品方面出了问题,最重要的是从源头抓起,并进行全程监管和控制,让各个主体负起责任来。
同时,要对农民进行科学普及的教育。
用药不合理问题,个别农户可能出于纯粹的利益目的,但更多农民还是缺乏科学常识。
“前些日子媒体报道很多的‘速生鸡’事件,其实是两件事:一是45天出栏的鸡能吃吗?二是饲养过程中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解读十大要点主要内容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指导。
要点内容如下: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3、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
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
4、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5、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
创建优质农产品(13.94,0.10,0.72%)和食品品牌。
6、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七个要点今天主要谈一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大家都知道,中央一号文件连着发布10年了,都是来布置、部署全党、全国的农业农村工作,足见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第十个。
80年代也连续有五个,那是以前的。
我今天讲这么几个情况,一个是讲点关于一号文件的内容,一个是讲讲企业怎么进入农业的问题,都有哪些政策。
因为我的工作也好、调研也好,主要是做宏观政策这块的,我尽量结合整个经济运行的实际,把这个文件做一个说明。
一、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和农业农村面临的挑战第一,谈谈背景。
刚才讲了,已经连续10个一号文件了。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战略思路,就是说农村的发展和城乡的发展要统筹考虑。
因为90年代末,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慢,这个现象还是很明显的。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一些问题,到现在这些问题还有,但是我们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来提出政策的。
1.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我们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背景,我想概括这么几条:(1)两个“创造历史新高”一是两个“创造历史新高”。
一个是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
这个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粮食连续九年增产。
2003年的时候,咱们国家粮食8600亿斤。
到了去年,也就是2012年,是11700多亿斤,5.8亿吨。
所以是连续九年的增长或者说连续九年的丰收,给我们整个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创历史新高。
因为这个在历史上没有。
当然社会上也有一些说法,说有时候受灾,是不是年年都这么增长?有这么多吗?我想大家可以相信,这个总体上我们做到了,因为投入多,我后面还要讲,这个投入也很大。
再有一个,农民收入连续九年快速增长。
这个后面还有图来讲。
刚才说到粮食,我们看粮食增长的情况。
这个是最近的情况。
这是粮食的情况。
这个是2012年我们三项主粮的情况。
虽然我们九年连续增产,但是最近两年是我们三项主要粮食:小麦、稻谷、玉米,三项粮食加在一起超过1万亿斤,这也是一个创了历史纪录的。
第二就是农民收入连续的快速增长,这个从图上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7917块钱。
我想我们这个地方要比这个高得多,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我们回头往前看,2008年,五年以前只有4700多,这是全国平均的人均纯收入。
而且增速都是超过8%,8%,10%,11%。
在2003年以前,我们农民增收的幅度,增收的幅度没有超过5%,只是最近这十年打破了农民增收。
现在农民增收也不容易,但是增收的幅度超过5%,而且我们平均达到了9%多。
这个是我们最近十年一个很重要的成就。
(2)两个“大突破”第二个好的方面,好形势表现在哪儿?两个大的突破:一个突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
我们现在农业的生产能力有明显地提高。
因为这10年来,比如说在农业技术方面,在农田水利方面,在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生活设施等这方面大规模投入。
比如说我们的单产,我们农产品的品种、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农业的劳动生产力在迅速提高。
这是一个突破。
就是说我们已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
第二个突破,扶贫开发大步推进。
大家都知道,虽然我们经济在增长。
我们按照原来贫困的标准,大概一年1290多块钱的收入标准,当时我们全国贫困人口2800多万。
但是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又重新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重新调整了贫困的标准,一下把贫困的标准提到了2300元。
2300块钱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人均,这是国际的标准,人均一天一美元的标准,要保证人均一天一个美元的收入,这是贫困的标准,这是国际通用的标准。
我们现在开始采用这个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衡量,贫困人口,全国现在有1.2亿多,增加了1亿,贫困人口增加了1亿,我们标准提高了。
那么国家就在扶贫开发上做了大规模的投入,是一个突破性的,搞了14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
这是一个大的突破。
(3)两个“新的进展”还有两个新的进展:一个是我们农村的民生继续改善。
这个大家都能够感受到,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新农合、新农保,像这些东西原来都是没有的,特别像新农保,原来根本没有,养老保险只管城里。
新农合也建立了。
到现在全国的农村,新农合已经覆盖了,基本上覆盖全国农村了,新农保大概有60%,还没有做到全覆盖。
但是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
这些都是我们农村民生改善的一些社会事业。
其他的比如说像基础设施、环境条件的改变都能够看得到在这些方面。
再有就是农村社会管理在继续加强。
由于经济的发展,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产业的发展,整个农村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刚才我跟赵部长聊天,他跟我说,咱们这个每个村都有市民学校,这个就是农村社会管理条件改善的一个方面。
这是一个背景,就是说我们国家农业农村的发展,当然我们还有困难。
2.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三大挑战回过头来看,应该说这10年对于全国来讲,农业农村的发展是一个转折性的,有一个转折性的变化。
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还面临着三个方面大的挑战:(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第一个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艰巨。
什么意思?我们要保障我们这13.5亿人吃饭,要保证吃得饱,要保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各种供给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中央一号文件谈到了:“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
这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农业生产成本在上升”,成本在上升包括我们农药、种子、化肥、人工、土地的流转费用都在上升。
我们现在雇一个工得多少钱啊。
我们部里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最近六七的时间,2003年到2010年,小麦、玉米、稻谷的平均种植成本都是上升了80%左右,79%、81%、85%,大体上都是这个数,接近增了一倍成本。
“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为什么有些产品要大量的进口?有些产品可能有一些供过于求,这是结构性矛盾,总量差不多平衡,最明显的就是大豆,每年5000多万吨都需要进口,国际市场上大豆一半都让中国人买了,60%多都让我们买了。
因为我们自己生产不出来,生产不出那么多来。
我们一年自产1400万吨,然后再进口5800万吨,再加上200多万吨油倒回去,反正我们大概一年8000万吨大豆是需要的。
这是结构性矛盾,这跟消费有关系。
另外“需求的总量刚性增长”,这是什么?因为人口在增加,不可能需求往下减。
“消费结构”在变化,这个结构在变化是什么意思?过去吃饱了就行了,但是现在要吃得好,不能光吃粮食,肉、蛋、奶、油料、蔬菜、水果、水产,什么都不能缺。
所以消费结构也在变化。
另外一方面,人口结构也在变化。
按照统计局的数,我们现在城市化率51.7%,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的人口。
可以分析,这51%多里面包含了我们1.5亿的农民工,他虽然不是城市户口,但是他在城里工作,他在城里打工。
对农产品来讲,过去他是种粮食的,自己生产粮食自己吃,现在他买粮食吃。
也就是说我们人口当中,吃商品粮的人要比原来多多了,是这么一个概念。
还有就是进口那么多大豆,就是油不够,我们自己生产的油不够。
我们1978年的时候,30多年前,全国人均平均才5斤油料,还不是油,是油料。
5斤油料,假设是5斤大豆,按照出油率20%算,大豆没有那么高,17%的出油率,按照20%算,也就是人均1斤油,也就这个水平。
我们到现在是人均24公斤油料,消费涨了5倍。
这导致了什么?我们对外依存度明显增强,就是说我们完全凭借自己的土地,我们自己的水,满足不了我们13.5亿国民对于食品的需求,需要进口,需要国际市场。
刚才说了,大豆一年5800万吨,2012年是5838万吨。
再加上去年纯进口的粮食是1390万吨,这里面玉米、稻谷、小麦都有。
当然有的是因为价格的问题,有的是因为品种的问题,有的是因为成本,比如说运输的成本,比如说玉米,玉米都得从东北运,运到南方,成本可能比进口的还要高。
这些都有。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个需求还是挺大的,进口量还是挺大的。
包括我们有一些产品,比如说糖料不够,我们的牛奶不够,每年都从新西兰进干牛奶百万吨,糖料生产也不够吃,等等。
除了油籽作物,我们一些大宗农产品也都有一些不够。
这是一方面。
虽然我们连续九年增产,基本平衡,我们得有这种忧患的意识,我们这种平衡是非常脆弱的。
因为什么?因为我们国家的农业资源匮乏,土地太少,耕地太少,因为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太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为什么国家说要保护耕地?我们的耕地水平,我们全国的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
我们人均一亩多一点,世界平均水平是4亩,我们只有1亩。
世界平均人均水资源地表水8000立方米,我们国家人均只有2200多立方米。
而且这2200立方米的水多数还在南方。
北方是60%的耕地,30%的水,南方是30%的耕地,60%的水。
所以我们农业资源的情况是非常严峻的。
我们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都反复讲。
为什么说要爱惜农业资源,为什么说任务艰巨呢?有的人就讲说不够就进口,去买。
问题是你买谁的?我们要缺20%的话就是1亿吨粮食,全世界一年能够交易的粮食就2亿吨,国际市场就2亿吨,2亿多点,2.2亿、2.3亿,也就这样。
大豆你可以买,那么多粮食,而且你一买价格就上涨。
对于这个任务,对于这个重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形势,应该说还是很严峻的。
为什么中央老讲“脆弱”“平衡”、“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等等,这些东西因为我们国家太缺了。
我因为工作关系跑过的国家多,人家很小的国家,农业很好,没有这么紧,没有像我们这么紧巴。
这是一个挑战。
(2)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再一个挑战,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因为农业劳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一家一个农户的状态也在发生变化。
农业的兼业化,要么打份工,农忙的时候来照顾照顾,或者把老人留在家里种地,农忙的时候再回来,总之它在变化。
村庄的空心化,当然我们北京郊区可能不是那么明显。
在我们传统农区,在大片地区里面,这个现象挺明显的,年轻人都走了,村庄里都是老人、妇女、孩子,光留守儿童4700多万,留守妇女几千万。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明显。
农民的利益诉求也多元化。
所以农村社会的结构在发生变化,城市和城乡发展融合的趋势也在发生变化,总之是在转型变化之中,所以需要我们加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3)缩小城乡差距第三个挑战,缩小城乡差距。
我们收入配差距,城市和乡村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农民收入7917元,这是一个很高的年份。
但是同时期城镇居民的收入一般都在24000多元,接近于3:1的比例,总体上讲是3:1的比例。
缩小城乡差距,而且中央的文件里面明确提到,“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实际上指什么?就是指农村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