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化疗药物剂量的研究进展-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291.69 KB
- 文档页数:4
肺癌术后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临床研究随着介入影像的不断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3]。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肺癌治疗多数采用外科治疗,既然手术切除病灶,但术后肺内复发和转移较多。
主要根源是肿瘤体积过大,同时有分叶改变,肿瘤包膜不完整。
目前尚无防范术后复发和转移治疗措施。
本文报告84例肺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预防多次给予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
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旨在进一步探讨减少肺癌术后再次复发和转移机会,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84例,男性60例,女性2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8.2岁。
主要临床症状,发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
全组病例术前均经胸片、断层、ct检查,并经支气管镜或/和痰脱落细胞学、病理学证实。
中央型26例,纵隔旁型2例,周边型60例,其中磷癌38例(占45.2%),腺癌26例(占30.5%),未分化癌20例(占23%)。
本组属于ⅱ期69例,ⅳ期15例。
肿瘤直径最大9.0×7.9cm,最小直径3.0×4.2cm,绝大多数肿块呈分叶表现。
肺癌手术根治的标准是,无肉眼残留癌及无远处转移,术前痰落细胞学阳性,而术后查痰脱落细胞学均为阴性。
肺癌术后介入治疗的适应征为,身体状况较好,血像基本正常,心肺肾功能正常,伤口愈合,出凝时间正常。
所有患者在肺癌手术后2~3周后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是最佳时间。
1.2 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插管法,在电视透视下操作导管,寻找患侧支气管动脉开口,当导管插入支气管动脉时,固定好导管,然后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根据表现,再选择插管或病灶供血动脉,若未见明显血管改变及残留病灶可行单纯大剂量灌注抗癌药物,应用表阿霉素60mg,丝裂霉素50mg,环磷酰胺10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0~60ml。
注射时速度要缓慢15~30分钟。
肝癌介入治疗中栓塞剂的研究进展孟冉冉张跃伟(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大连116001)【摘要】肝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备受关注的介入疗法对于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选择,采用不同种类的栓塞剂在肝癌的介入治疗方面进展迅速,而栓塞剂种类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决定介入治疗的效果。
本文结合文献就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栓塞剂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栓塞剂;明胶海绵;研究进展肝癌的介入治疗,尤其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成为目前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
而在介入治疗中,对于栓塞剂的选择一直是医学工作者不断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文献就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栓塞剂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碘油碘化油(LP)是目前TACE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栓塞剂,为植物油与碘结合的一种有机化合物。
碘油经肝动脉注射后能长期滞留于肝癌组织内,时间可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而正常肝组织内数天即消失。
其中碘油选择性聚积于肝癌组织的机理:①肿瘤组织血供丰富,血流量大而产生的虹吸作用;②肿瘤血管缺乏弹力层和肌层,常发生不规则扭曲,不能冲刷出粘滞的碘油;③肝癌细胞分泌和释放渗透增强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利于包括碘油在内的各种物质渗透出毛细血管,使碘油易滞留于肿瘤内;④肿瘤组织缺乏能清除碘油的单核巨噬系统和淋巴系统;⑤坏死所致死腔形成,单核巨噬系统难以将其清除。
另外碘油不象其他多数生物载体那样容易被降解和失去活性,也不会因癌细胞突变而失去特异性。
碘油在TACE中有3个作用:①碘油可作为一种对比造影剂,籍此更容易在TACE治疗中显示肿瘤形态;②碘油可作为一种栓塞剂,籍此有效阻断肝细胞癌的血供;③碘油可显示肿瘤组织的优势血供,并且可作为有靶向作用的载体输送细胞毒性或放射性药物进行治疗。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采用TACE术进行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主要方式,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法,具有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治疗费用低,安全性高,创伤小等特点,目前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1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1,2]。
有研究显示,肝癌组织主要血供来自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可使肿瘤血供减少90%以上,因此TACE可以阻断肿瘤血供、控制肿瘤生长。
另一方面,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可使肝脏的药物浓度是全身血药浓度的100~400倍,疗效明显优于全身化疗[3]。
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介入栓塞方法为:碘油栓塞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以及PVA颗粒栓塞治疗方法等。
虽然TACE为一种微创、安全的介入技术,但随着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普及,在临床中也出现不少严重并发症,如肝脓肿、栓塞性胆囊炎、上消化道出血等[4]。
由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本身就存在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5],这就有可能在介入后出现肺部感染。
张鸿文[6]等研究结果提示肝癌患者在介入术后可出现肺部炎症;多发生于右肝癌及巨块型肝癌患者,影像学多以右肺下叶肺段不张为主,多伴有胸腔积液。
2TACE联合手术目前,原发性肝癌患者是否术前进行TACE,还存在着争议。
有研究者认为,术前进行TACE可以缩小肿瘤体积、诱导肿瘤细胞坏死,从而防止术中肿瘤细胞扩散和术后肿瘤复发率。
也有学者认为,术前辅助TACE治疗可导致肿瘤与肝周组织发生粘连,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还有可能加重肝硬化,增加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另外,术前TACE治疗降低了手术切除率,增加肝内外转移的几率[7]。
刘洪锋[8]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但对于可切除肝癌术前TACE能否真正更远期改善患者的生存率,还有待进一步做更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
3TACE联合放疗随着临床技术不断发展,三维适形放疗(3D-CRT)作为一种比较科学和先进的放疗技术得以在临床上应用。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肝癌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疾病,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一种。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法,而TACE(经动脉化学栓塞术)是一种适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
然而,TACE后复发进展的情况也不容忽视,本文将探究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可能原因。
TACE是一种通过介入技术将肝癌部位的血流进行栓塞,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相比于手术切除等方法,TACE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时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少的并发症等优势。
然而,TACE术后的复发进展情况也不能轻视。
研究表明,TACE术后复发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治疗前的肿瘤状态、治疗后的生物学改变、手术技术等多种因素。
治疗前的肿瘤状态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肝癌患者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肝功能状态等均会对TACE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肿瘤较小、单个、不邻近重要血管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而肝功能较差的患者则更易出现复发进展情况。
此外,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癌细胞的增殖活性等生物学因素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治疗后的生物学改变也是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治疗后,肝癌细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坏死等生物学改变,这些改变也会影响肿瘤的复发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术后肝内癌细胞活动可能继续进行,引起术后复发,而其他研究则认为术后肝内炎性反应也是导致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手术技术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TACE术中的栓塞剂种类、栓塞量以及栓塞位置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表明,术中栓塞剂种类选择不当、栓塞量过小、栓塞位置选择不合理等均会导致术后复发进展。
总之,TACE是一种适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状态、治疗后的生物学改变以及手术技术等多个因素。
对于TACE术后的复发进展情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奥沙利铂介入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马青;李慧;刘航;罗荣;杨继金【摘要】目的探讨奥沙利铂介入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并分析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4年11月1日—2011年4月30日接受奥沙利铂介入治疗的48例早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方案采用奥沙利铂粉剂(150 mg)与适量超液化碘油(3~10 mL)混合对目标病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每6~8周通过CT和/或MRI检查了解目标病灶的活性情况,无活性病灶者随访观察,有活性灶者再行此方案治疗,直至截止日期2015年12月31日,或单用TACE治疗不可控制病情时,按照mRECIST标准客观评价其疗效,并记录疾病PFS.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乘积极限法)进行分析.结果截止到随访结束日期,48例患者均可有效评价,中位PFS为20.0个月,95%CI为5.3~34.7个月.CR 16例,PR 25例,SD 3例,PD 4例.术后31例(64.6%)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肝功能受损、骨髓抑制等,多为Ⅰ~Ⅱ度,无治疗相关性死亡,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奥沙利铂介入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确切,可明显延长PFS,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9(028)002【总页数】4页(P128-131)【关键词】奥沙利铂;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无进展生存期【作者】马青;李慧;刘航;罗荣;杨继金【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介入治疗科;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介入治疗科;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介入治疗科;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介入治疗科;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介入治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目前,早中期肝癌的治疗首选根治性切除术或局部消融术[1]。
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目的:中国医学会报道,全球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是艾滋病的10倍,全国100万人死于肝癌,肝炎是我国甲乙类传染病中的第一位,我国有9300万乙肝的感染者,而90%的乙型肝炎,都遵循乙肝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转变,所以造成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肿瘤死亡率中占第三位。
以中青年发病率最高,我国乙肝与相关疾病,成为了政府的巨大的财政负担,直接损失达9000亿元,今年来我国肝炎报告病例逐年增加,所以控制与防止肝炎的蔓延,治疗慢性乙肝显得尤为突出,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的发展是治疗关键。
其次还要寻找更好地手术方式来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字】肝癌;研究进展;药物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肝癌(hepaeoeellular carcinoma,HCC),目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治疗肝炎的药物的发展,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肝癌由不治之症,变成了部分可治。
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其它治疗手段,如手术前后的分子靶向治疗,系统性化疗等,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其作用机理和已经显示出来的治疗效果让人们对肝癌治疗的前景非常期待[1]。
1 手术治疗1.1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大大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
肝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方法,无论是否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均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2]。
术前评估:肝切除术术前肿瘤情况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估非常重要,我国一期手术前提条件是①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②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 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A级③肝储备功能正常范围2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研究表明:TACE后,80%以上的肝癌有不同程度的活细胞残留,这在本组的二步切除病人中也得到了证明。
试析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新进展摘要:原发性肝癌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是目前临床上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已失去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机会,多采用综合疗法,介入治疗是最常用的疗法。
本文总结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对当前临床上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进展;中药;冷冻消融;射频消融原发性肝癌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第六大恶性肿瘤,其在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1],且病情进展快,多数患者在确诊时为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2]。
因此介入治疗成为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临床上的介入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论述。
1 血管介入治疗进展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是选择治疗方法以及进行预后评估的基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期系统有Okuda、JIS、TNM、CUPI、CLIP、BCLC等系统,其中BCLC是唯一一个将肿瘤分期与治疗方法结合起来的系统[3]。
在BCLC系统中,欧洲肝病学会和欧洲癌症研究组织推荐在BCLC B期患者首选血管介入治疗,但是BCLC系统是否适用于亚洲人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目前临床上常应用的血管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1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该方法是以肝动脉为主,通过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来促使肿瘤的缩小、坏死,从而利于进行二期肿瘤切除术。
钟嘉明[4]等人的研究指出: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较为常见和多变,应用TACE治疗能取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肿瘤的外周有门静脉参与供血,故而单纯的动脉栓塞无法完全杀死所有的癌细胞,需结合门静脉治疗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TACE治疗的缺陷是肿瘤易复发、转移,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治疗,临床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5]。
近些年来临床上提出超微导管技术,其能实现肝段甚至亚肝段栓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徐国斌[6]等人曾对肝内复发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治疗效果较好,1年生存率为66.7%,其中局部复发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42.8%,单发病灶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52.4%,对于肝内多发病灶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