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练习题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9.00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SO2和N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及了解防止酸雨产生的途径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1、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以及热爱科学,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2、实验观察、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难点】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课的引入]:展示一份含有空气质量日报的报刊或者一段录象,使学生较快的投身于学习的情景中。
引出课题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知识传授]:简单介绍硫的物理性质:硫是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
二氧化硫的两条工业制法的途径S +O2 ===== SO2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FeS2 +411O221Fe2O3+4SO2 ;SO2的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实验4-7】注意点:1.收集二氧化硫的试管要干燥,气体要收集满,否则液面上升不多,液体变色不明显。
2.可用亚硫酸钠与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硫。
3.品红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能太大,以0.01%左右为宜,并使溶液显酸性。
4.二氧化硫并不能漂白所有的有色物质,它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因此,应预先试验它的漂白效果。
[归纳小结]:师生一起归纳小结SO2 的相关性质。
指出:SO2+H2O H2SO3是可逆反应,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逆反应的概念,建议说明这一概念的涵义,为学生今后接触更多的可逆反应,以及学习化学平衡等奠定基础。
[观察对比]:二氧化硫漂白作用的机理探讨:齐读课本P78页《资料卡片》。
本教案包含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化合物完整教案目录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 (1)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二) (7)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12)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 (12)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二) (21)研究性学习:氯水的漂白性探究 (29)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33)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 (33)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二) (45)第四节氨硫酸硝酸 (53)第四节氨硫酸硝酸(一)——氨 (53)第四节氨硫酸硝酸(二)——硫酸 (64)第四节氨硫酸硝酸(三)——硝酸 (73)第四节氨硫酸硝酸(四)——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与探究 (8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总结 (85)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总结 (85)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H2SiO3△H2O +SiO2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我们生成的地球,它坚硬的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岩石,构成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及硅的氧化物。
[问]一提到硅,同学们又能想到什么呢?硅谷:美国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生产的重要基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科南端.半导体:单晶硅是半导体器材的核心材料,硅半导体是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估计在21世纪,硅仍然会占半导体材料的95%以上.沙子、石英、水晶:主要成分是硅的氧化物光导纤维:从石英玻璃熔融体中,拉出直径为100微米的细丝.再把千百根光导纤维组合并增强处理,就制成成光缆,其优点:质轻,体积小,输送距离长,保密性好,成本低.[导入]从古至今,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都在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研究一下硅的氧化物------二氧化硅及硅酸和硅酸盐的性质。
必修1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非金属及其氧化物,也是为氨、硫酸、硝酸的学习做准备,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节具有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
由于硫、氮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获得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学生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化学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是中学化学基础性的保证,不是基础性的全部,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方法的获取和能力的养成,目标的制定旨在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的后续学习基础。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切忌制定过高知识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掌握和能力的养成上。
基于这样的要求,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列举硫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通过阅读、实验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认识硫及其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的方法。
2.能列举氮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了解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及其与水的反应;了解氮气和氧气的反应。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运用相关氮、硫氧化物的知识分析简单的环境问题。
2.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2.在认识S、N的氧化物对生产生活重要作用的同时,了解SO2、NO2、NO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重难点分析作为非金属氧化物的代表,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和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第三节 化学键第1课时 离子键 (1)第2课时 共价键 (9)第1课时 离子键1.(2022·北京房山区期中)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A .NaClB .H 2OC .CO 2D .CH 4 【答案】A【解析】A 项,NaCl 中Na +与Cl -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符合题意;B 项,H 2O 分子是由H 原子与O 原子组成的化合物,不含离子键,不符合题意;C 项,CO 2分子是由C 原子与O 原子组成的化合物,不含离子键,不符合题意;D 项,CH 4是由H 原子与C 原子组成的化合物,不含离子键,不符合题意。
2.下列粒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 .钙离子:[∶Ca ····∶]2+ B .氯离子:∶Cl ····∶- C .氧化镁:[Mg 2+][×·O ····×·]2- D .K +[×·F ····×·]- 【答案】D【解析】A 项,钙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即为Ca 2+,错误;B 项,氯离子电子式为[∶Cl ····∶]-,错误;C 项,氧化镁电子式为Mg 2+[×·O ····×·]2-,错误;D 项,KF 的电子式为K +[×·F ····×·]-,正确。
3.(2022·北京石景山期末)NaCl 溶于水,溶解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离子为Cl -,b 离子为Na +B .NaCl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 +和Cl -之间的离子键断裂C .通电后,NaCl 发生电离D .NaCl 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答案】C【解析】A项,因为Cl-的离子半径比Na+的半径大,所以a离子为Cl-,b离子为Na+,正确;B项,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使得Na+和Cl−之间的离子键断裂,正确;C项,通电后,NaCl溶液发生电解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NaCl电离不需要电解,错误;D项,NaCl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正确。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全册教教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化学键》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3节《化学键》。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三节,主要讲述化学键,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2 化学键: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
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内容,“化学键”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还为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打下基础。
化学键的。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化学键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 B. C. D.2.下列性质中,可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 可溶于水B. 熔融状态能导电C. 水溶液能导电D. 具有较高的熔点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而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②配位键在形成时,是由成键双方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③金属键的实质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④在冰晶体中,既有极性键、非极性键,又有氢键⑤化合物NH4Cl和CuSO4·5H2O都存在配位键⑥NaCl、HF、CH3CH2OH、SO2都易溶于水,但原因不完全相同( )A. ①③B. ②④C. ②⑤D. ④⑥4.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 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C.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5.已知A,B,C,D,E 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B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常用作制冷剂,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化合物DC 中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 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 的两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C>B>AB.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E>CC. 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ED. 化合物DC 与EC2中化学键类型相同6.下列各组物质均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 KOH、H2SO4、NH4ClB. CaO、Na2CO3、NH4HCO3C. HClO、Al2O3、MgCl2D. K2O2、NaOH、K2SO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破坏离子键,产生H+和Cl-B. 硅晶体熔化与碘化氢分解需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 NH3和HCl都极易溶于水,是因为都可以和H2O形成氢键D. CO2和SiO2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是由于它们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不同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IA族和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B. 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C.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二、综合题9.有如下几种物质:A.金刚石B.MgF2 C.NH4Cl D.NaNO3 E.干冰 F.固体碘选取适当物质填写下列空白。
硫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能使FeCl3,KMnO4水溶液褪色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
D.少量SO2通过浓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2.为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H2SO4溶液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
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④③D.②③④
3.如下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
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
条为准)。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湿润的品红试纸,蘸有KMnO4酸性
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C.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未变蓝说明SO2不能将I-还原为I2
D.实验后,可把注射器中的物质推入NaOH溶液,以减少环境污染
4.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FeCl3有还原性B.白色沉淀为BaSO3
C.该实验表明SO2有漂白性D.反应后溶液酸性增强
5.下列对SO2和SO3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
B.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红色又能再现
D.都能跟碱溶液反应
6.下列有关SO2气体的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装满SO2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槽中,进入试管的液体呈红色
B.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红色逐渐褪去,给试管加热无明显变化
C.打开盛有SO2气体的集气瓶口的玻璃片,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D.将SO2气体通入装有溴水溶液的试管里,橙红色逐渐褪去
7.下列叙述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量筒壁慢慢的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B.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C.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8.将足量的铜片与100 mL 18 mol·L-1浓H2SO4加热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SO2气体V L。
下列对此反应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体现了浓H2SO4的酸性和强氧化性B.反应结束后两种反应物均有剩余
C.被还原的硫酸为V
22.4mol D.参加反应的Cu为0.9 mol
9.关于浓H2SO4与Cu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浓H2SO4只表现出氧化性
B.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在反应中,浓H2SO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D.每1 mol铜参加反应就有2 mol浓H2SO4被还原,同时生成2 mol SO2
10.在一定体积的18 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 mol,则浓H2SO4的实际体积为()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等于100 mL D.大于100 mL
11.用20 mL 18.4 mol·L-1的浓H2SO4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加水稀释到100 mL,得到溶液中SO2-4的浓度为3.18 mol·L-1,则此时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0 mol·L-1B.0.75 mol·L-1 C.1.00 mol·L-1D.3.18 mol·L-1
12.把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Y 33.6 L(在标准状况下)。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 L,测得溶液的c(H+)=0.1 mo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体Y是SO2和H2的混合物B.气体Y是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锌97.5 g 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3 mol
二、非选择题
13.A、B是两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F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F________。
(2)写出A、B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_________溶液吸收。
15.由Cl-、Br-、CO2-3、SO2-4、SO2-3、Na+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然后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离;②向分液后所得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③在滤液中加AgNO3和HNO3的混
合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_,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
(2)判断是否有Na+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如何转移到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步骤②改用BaCl2和盐酸混合溶液,对(1)结论________(填“有影响”或“无影响”)。
16.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
为了验证哪位同学的判断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气体发生装置略去)。
试回答: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须首先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4)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E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以证明气体X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C中:________,D中:________。
如果去掉装置B,还能否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自主招生自荐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提笔给您写这封信,真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我报名参加贵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但是并未获得校荐的名额。
出于从小对这所以社会人文科学为主的大学的向往,我依然放弃了其他大学的校荐名额,通过自荐的方式向您提出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的申请。
从小在农村长大,使我更向往简单,纯实的状态和自然,和谐的环境。
所以人民大学“明德博学,求实笃行”的校风和“群园幽然”的环境,正是我选择人大的原因。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祖辈和夫辈都从事着树人育材的事业,受家庭影响,我也希望自己将来从事一些教育,研究方面的工作。
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发展演进的学科,可以通过对社会规律的正确认识知道社会变革,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希望自己将来的工作可以为这个过程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的小学和初中的学习都是在农村完成的。
在那里,落后的硬件设施没有阻挡我们全面发展的脚步。
事实上,因为课业压力不是太重,我们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人相处。
小学和初中我都是担任班长,负责纪律和各种活动的组织。
那段经历对我而言是一种砺炼,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曾参加镇运动会,书画比赛等都获得名次;曾经做过军乐队的指挥;担任过班级的新年晚会的组织者和主持人;也曾经被选为山西新闻协会小记者分会的小记者;也曾参加希望杯数学竞赛获奖,20xx年我获得了以前入团的资格。
小学毕业时全镇第一名,中学毕业时以全镇第二名考入了山西省重点高中榆次一中。
初来榆次一中,环境的巨大变换和独自离家在外,我感到不是很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融入了这个和我曾经习惯的环境不甚相同的集体。
虽然高中阶段都是为了全力以赴迎接,但是我仍然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活动,担任了班级的志愿者队长,《榆次一中志愿者报》编辑,还与同学一起成功举办了年级的演讲比赛。
在高一,高二我连续获得了本校“福山奖学金”,高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