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项链》课堂实录点评作者:盖爽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3期摘要: 文章作者对一位年轻教师讲解的世界名著——莫泊桑的《项链》进行了实录,认真分析了其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和开放性的思路引导,并指出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细节性问题,最后点评,认为课堂教学总体上比较成功,反映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文学底蕴,值得同仁好好学习。
关键词: 《项链》教学实录点评我有机会听了组内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教师的课——莫泊桑的《项链》。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经常被选入初、高中教材。
不只是因为莫泊桑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在于此篇文章对学习者的启示作用,是一篇值得好好学习的文章。
因为经典,所以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也已有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想要创新,是有一定难度的。
授课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固有模式上,加入自己的设计风格,于稳中求新,教学效果可圈可点。
一、教学实录因为是第二课时,诸如作者介绍、字词和故事梗概已经在第一课时解决了,所以授课老师从小说的三要素导入。
学生很顺利地回忆出:人物、情节、环境。
接着教师让学生找全文的线索词。
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却很重要,不可忽略,因为它是引出下一个环节的关键。
学生很轻松地找到关键词“项链”,教师接着设计了让学生以“项链”为线索,复述整个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让学生回忆故事的情节,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又为下面进一步分析文章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
简单明了,情节清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小说的主人公马蒂尔德夫人,她的形象在整个故事情节中表现得非常丰富和丰满,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在布置这个任务的同时,教师提示:一个人的形象包括自然特征和内在品质两方面,即外貌、穿着和品质、性格两方面,要全面总结人物形象。
这个提示非常及时和必要。
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将马蒂尔德的形象概括为:美丽、卑微、虚荣、有责任心、勇敢、极端等词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说课稿第【1】篇〗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熟悉“禾木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熟悉“禾木旁”。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打算:教学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来这儿做客,特地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播放课件,欣赏大海的)2.同学们,欣赏完刚才这组,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生自由表达)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海边看一看,领略一下大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倾听要求:(1)认真听,注重老师读书的节奏和速度,字音的长短,停顿的时间,读书的语气。
(2)特殊留意你不熟悉的字,老师是怎么读的。
师配乐范读。
2.说说你听完的感受。
(生自由表达)3.这篇课文写了什么预设:生1:写了美丽的大海,大海边有海螺和贝壳。
生2:写了孩子们在大海边玩耍。
4.师:刚才同学们认真听我读了一遍,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些美丽的文字学生自由读,出示自读要求:把字音读准,遇到不熟悉的字就请教拼音小老师。
同时,注重我们读书的姿势。
假如你读完了就把课本放好,坐端正。
三集中识字,重点指导大家读得都很认真,可是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你还能熟悉它吗(一)偏旁识字法1.出示生字“蓝”,指名拼读,再齐读。
出示词语“蓝蓝的”指名读。
想一想,什么是“蓝蓝的”(生回答)“蓝”表示一种颜色。
仔细看看,它的偏旁是什么(草字头)我们都知道草字头和植物有关,那“蓝”和植物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呀,人们用的蓝色染料就是从蓼草菘蓝这些植物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它也有草字头!(再次齐读)教师小结:你看,偏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字,真是我们学习生字的好帮手!2.下面咱们就来利用偏旁区分法来辨别两个双胞胎宝宝,你看(出示生字娃和挂)你熟悉他俩嘛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引导学生理解提手旁和女字旁的意思。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项链》课文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链》课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③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能力目标①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② 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罗瓦赛尔太太,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罗瓦赛尔太太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讨论,如:怎样评价罗瓦赛尔太太;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让我们读一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二、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靡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项链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小朋友的快乐,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能说一说大海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呢?(出示相关)2.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美丽的大海吧。
(播放歌曲:《大海》)3.有一位小朋友,他也来到了海边,他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项链》一课,一起去了解课文内容。
(板书课题)11.项链(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出示带音生字:蓝又笑着向和贝娃挂活金(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笑、向、活”是三拼音节,“着”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蓝天、又高又大、笑声、看着、方向、和平、贝壳、娃娃、挂在、生活、金子4.学习多音字。
落(luò)落地;落(là)落下5.质疑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这里的项链是指什么?项链与大海有什么关系呢?)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品读,了解具体内容。
三、精读领悟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2)学生自己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课文原文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快活的脚印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夏辇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案设计说明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
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美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项链》评课稿《项链》评课稿一、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从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丑恶以及他对人性的摧残和诱惑。
本堂课王老师牢牢地把握住了本文作为一篇小说而且是一篇短篇小说的文体特点,从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入手,抓住人物核心,以人物的一言一行为落脚点,让学生讲述、品析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并深刻地感受了莫泊桑小说的艺术魅力,走进了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点既是本堂课的知识目标,又是本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德育目标),还是本堂课应突出的教学重点,也符合语文学科小说教学的要求(小说教学无非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人物、情节、环境),因而,我的第一个评价是:教学结构合理,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基本突破,牢牢把握贯彻文体特点,知识德育目标双双落实。
2、在能力目标上,学生品读语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落实,教师提供的空间也够大,让学生通过概述,续写,充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但本堂课还有一个能力目标就是“探讨人物结局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这也恰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这篇小说不难不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建议追问:造成命运的根源在哪里?主观原因(内因)是什么?客观原因(外因)又是什么?其实文中已作了层层的铺垫,相信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找,应该能实现这一能力目标,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我也在想,本篇小说的亮点在哪里?它以什么取胜?莫泊桑《项链》就以出人意料的结尾取胜,这样适当延伸,有效调动学生所学,拓宽学生视野,然后在结尾写玛的续写时不妨再提一提这个手法,让学生有意识去探讨,使学生既能获得一个感知,也避免就文本讲文本,这样或许更好。
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二、评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本堂课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节设置简约明了,过渡自然,尤其是给了学生足够的展现空间,让他们主动、广泛地参与,充分地进行动态生成,应付自如,及时总结,有效突显学生主角地位,闪烁着学生思维的光芒,成为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项链》评课稿
12月21日,@老师在组內为我们展示了一年级上册的《项链》,这堂课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教学中,苏老师通过引导孩子读读说说,使孩子们感受到浪花的可爱、大海的美丽。
这节课,有几点地方的处理很值得我去学习。
一、重视低段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段的孩子的学习习惯需要在课堂中时刻提醒与关注。
苏老师的课堂上就时刻关注这一点。
难能可贵的是,苏老师用形象的图片来提醒孩子:怎样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怎样做?怎样同桌合作交流?这样的一步一步强调,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明确,也很有意思。
另外,从这节课中,我们也发现,苏老师班的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的完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能清晰地表述出来,这跟平时的注重也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字词层层深入。
识字是一年级的重点,苏老师的这节课,进进围绕这一重点,生字环节的教学是步步为营,由字到句、从点到面并渗透了学习的方法。
关注识字的方法,引导孩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去认字。
同时也利用图片、字理等不同的方式将难认的字重点进行教学:如“笑”“向”采用了猜图的方法,既直观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这篇文苏比较优美,课文也很长,苏老师是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
三、关注文本的特点,重视语言的运用。
这篇课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的()这一类的短语出现频繁,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很有必要引导孩子去发现,并尝试说一说。
苏老师从图片中提炼,又通过朗读让孩子发现这一类短语的美感,最后又引导孩子学着说一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文水平。
当然,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
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苏老师的识记生字的方法还是比较单一,而且比较费时。
从单个带拼音的生字入手教学生字,生字的出示欠缺层次感、规律性,可以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再去发现比较可能会比较好,而且在这里也就可以渗透识字方法的学习。
另外苏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的语言有点生硬,稍欠童趣。
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明白课文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