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救治的时效性
- 格式:pdf
- 大小:269.23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中毒的急救及护理,这些真的要知道!急性中毒后,会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心肌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
中毒后需根据中毒物质,正确处理及治疗。
毒物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患者的身体内,因此被称为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引起的症状,若急救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治疗时需根据毒物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症状,选择相应急救措施。
由于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与毒物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与摄入、吸入、接触毒物的数量、中毒毒物的毒性大小关系密切。
有些急性中毒病情变化迅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可能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对此,下文主要针对急性中毒展开相关讨论,明确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毒性。
一、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1)现场抢救现场抢救应按实际情况划分,对此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有毒气体:在有毒气体的影响下,应尽快帮助患者脱离现场,通过吸氧的方式稀释毒气,并尽可能将患者体内的毒气排出,以此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抢救高浓度气体时,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出现人工呼吸的抢救方式,同时还应做好环境防护。
2)皮肤污染物:若是遇到这个情况应迅速脱去患者已经被污染的衣服,再用流水进行冲洗,在清洗的过程中还应避免使用热水,在冲洗的过程中不应护士头皮、皮肤褶皱等部位。
若是出现特殊性毒物的话,应做特殊性处理。
3)眼部污染物:若是患者遇上刺激性、腐蚀性物体时,最少要用流水冲洗10分钟,也可将面部放置在清水之中,拉开眼睑,摆动头部,以此达到稀释毒性的效果。
(2)清除病因进行现场及时抢救后,患者的毒性基本都能得到稀释,这时周边人群就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找到患者的病因,并清除病因。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中毒方式、病因清除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患者家属应听从医生的安排,安静等待患者抢救。
二、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措施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下面主要总结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急性中毒以及相应的急救措施、护理方式,希望能帮助到人们。
急性中毒治疗原则1 .急性中毒的诊断通常包括毒物的化学名称、中毒途径、程度及并发症等,如口服甲拌磷中 毒(重度),呼吸衰竭。
2. 急性中毒的诊断多为临床诊断,即基于确切的毒物接触史和相应临床表现,并排除有相似 临床表现的其他中毒和疾病。
体液毒物检测是确诊方法,但多不适用于急诊科快速诊断,毒 物不同的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存在差异,作为诊断依据时应分析考虑,能包罗所有毒物 的检测仪器和方法是不存在的。
3. 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 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清除进入体内已经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如 有可能应用特效解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适用于所有中毒,但有特效 解毒药物的中毒甚少,更多是依靠脏器功能保护和支持等综合治疗。
4. 急性中毒患者来诊后应立即检查生命体征(包括SpO2),不同毒物急性中毒临床缓急有 异,口服中毒生命体征平稳,有洗胃指征时优先洗胃。
生命体征不稳定时进抢救室监护,建 静脉通路,稳定生命体征,病情允许时床旁洗胃。
5. 洗胃和导泻是口服中毒常用排毒措施,注意把握指征,防治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6. 血液净化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持续床旁血滤等,是广谱的排毒措施,清除效果与毒 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布容积、毒代动力学等有关,应掌握指征,把握时机,防治并发症, 避免滥用。
7. 急诊科应常备中毒急救较全面的参考书或网络查询,能24小时提供参考。
急性中毒的诊断治疗流程£ 1工 1 维持呼吸 机械通稳定防治维持水电营养道通畅 '(支持循环感染解质平衡戈持病历情况女性,29岁,主因“30分钟前口服'餐具洗涤剂'100ml,头晕20分钟”来急诊。
既往体终止接触毒物对症支持治疗特效解存措施抗毒素清除存物待效药物{高压轼I 皮族黏膜洗消I洗骨,导泻 血液净化 强迫利尿健。
分诊台测量生命体征:BP 110/70mmHg, P 105次/分,SpO2 96%,神志清楚,颈软,胸腹查体无阳性发现,未引出病理反射和体征。
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精选5篇)第一篇: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张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误食、误吸或接触某些物质,这些有毒物质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等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机能,使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这一过程称为“中毒”。
大量毒物在短时间内侵入机体,或虽然毒物的侵入量不大但机体对此毒物较敏感,常在几分钟、几小时至几十个小时内发生明显的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严重者可致死,称为“急性中毒”。
中毒,尤其是急性中毒,来势猛、发展快,一旦发生,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医生应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合理地用药抢救。
1、威胁生命问题的紧急处理:中毒的急救顺序1、维护生命、保持生命体征平稳;2、尽快明确毒物及其进入途径、进入量,并迅速切断毒物源,设法清除已停留于机体而尚未吸收的毒物,收集必要的毒物标本备查,后者对有可能涉及法律纠纷的中毒事故尤为重要。
3、迅速消除威胁机体生命的毒效应。
4、及时正确使用特效解毒治疗。
5、综合治疗,对症处理,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6、警惕迟发毒效应,并作早期防治处理。
以上程序的先后可根据施救时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而定。
如患者已呼吸及(或)心跳停止,紧急心肺复苏即应先于清除毒物。
剧毒气体中毒(如光气、H2S等)即使呼吸、心跳停止,也应迅速将患者脱离毒物污染区后进行心肺复苏,因为维持生命体征与切除毒源、清除毒物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所以要随机应变,而不拘泥于陈规。
急救评估计划毒物的范围极广,实际上多数物质当大量进入人体后均有潜在的毒性因此要详细列出所有可能致毒的物质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中毒病人订出评估计划是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应用临床方面的有关资料和毒物的药物动力学知识,在即使无充分所需资料情况下,迅速通过症状分析,对中毒物质进行推测性鉴别。
在进行急救处理时,首先要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下列各项在评估中毒病例时应予考虑:1、毒物的特性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2、毒物的化学特性;3、剂量是否致死;4、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口服、注射或是通过皮肤、肺及胃肠道吸收);5、毒物可否被去除(通过催吐或中和剂);6、毒物的吸收动力学及体内分布情况;7、吸收及或发生作用的时间中,呕吐及洗胃能否奏效,有无对抗剂;8、活性炭是否有效;9、毒物损伤的器官及储存部位(在脂肪蓄积或血浆蛋白结合),器官受损程度及防止或减少受损的方法;10、中毒药物代谢后的产物是否对人体有害;11、毒物排泄动力学(1)。
急性中毒的急诊处理治疗原则有哪些急性中毒主要是指毒物在短时间内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粘膜以及皮肤等方式进入机体内,导致人体损伤,并出现器官功能性异常情况。
由于急性中毒起病突然,病患可发生严重症状,同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病情改变。
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故而需要尽快进行诊断,同时采取急救措施。
一、疾病介绍当毒物进入人体后,能够同机体内组织和体液发生作用,导致出现各种中毒表现,对于发生组织和器官严重功能障碍的病患,还会威胁生命安全,或是引起终身残疾。
毒物类型较多,部分毒物会对机体产生剧烈毒性,例如有机磷和氰化物等。
还有部分毒物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可发挥毒性,例如氧、维生素、药物、食物等,其在平时不存在毒物特性,但是当同其他物质作用后或是过量使用时,则会出现毒性。
小儿是发生急性中毒的常见人群,主要是食入毒物而引起中毒。
由于小儿存在一定活动能力,但是在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方面欠佳,无法有效识别毒物和药物的危害。
当小儿出现中毒情况后,需要立即送至医院,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患儿家长无法准确提供毒物类型和毒物摄入量的情况,由于缺少针对性解毒措施,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患儿死亡。
故而,当发生急性中毒情况时,家长需要尽可能提供毒物,另外对于疑似中毒者,同样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尽可能争取抢救时间,防止中毒进一步加重,降低以及减少病死率。
二、疾病分类2.1工业性毒物包含工业原材料,主要有甲醇硫化氢、氯气氰化物、重金属汽油、油漆、化学溶剂等。
2.2农业性毒物化肥、灭鼠药、化学除草剂、有机磷农药等2.3药物过量中毒大多数药物过量均会引起中毒,例如抗心律失常药、退热药麻醉镇静药、抗癫痫药、地高辛等。
2.4动物性毒物新鲜海蜇、河豚、蜘蛛、蜂类蝎、蜈蚣、毒蛇等。
2.5食物性毒物有毒食品添加剂、腐败变质食物、过期或霉变食物。
2.6植物性毒物白果、乌头以及野蕈类。
2.7其他灭虫药、洗涤剂、化妆品、一氧化碳、强酸强碱等。
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导读:本文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急性中毒的紧急处理张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误食、误吸或接触某些物质,这些有毒物质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等进入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体液、组织相互作用,损害组织,破坏神经及体液的调节机能,使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这一过程称为"中毒"。
大量毒物在短时间内侵入机体,或虽然毒物的侵入量不大但机体对此毒物较敏感,常在几分钟、几小时至几十个小时内发生明显的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严重者可致死,称为"急性中毒"。
中毒,尤其是急性中毒,来势猛、发展快,一旦发生,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医生应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及时合理地用药抢救。
1、威胁生命问题的紧急处理:中毒的急救顺序1、维护生命、保持生命体征平稳;2、尽快明确毒物及其进入途径、进入量,并迅速切断毒物源,设法清除已停留于机体而尚未吸收的毒物,收集必要的毒物标本备查,后者对有可能涉及法律纠纷的中毒事故尤为重要。
3、迅速消除威胁机体生命的毒效应。
4、及时正确使用特效解毒治疗。
5、综合治疗,对症处理,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6、警惕迟发毒效应,并作早期防治处理。
以上程序的先后可根据施救时的病情和具体情况而定。
如患者已呼吸及(或)心跳停止,紧急心肺复苏即应先于清除毒物。
剧毒气体中毒(如光气、H2S等)即使呼吸、心跳停止,也应迅速将患者脱离毒物污染区后进行心肺复苏,因为维持生命体征与切除毒源、清除毒物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所以要随机应变,而不拘泥于陈规。
急救评估计划毒物的范围极广,实际上多数物质当大量进入人体后均有潜在的毒性因此要详细列出所有可能致毒的物质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中毒病人订出评估计划是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应用临床方面的有关资料和毒物的药物动力学知识,在即使无充分所需资料情况下,迅速通过症状分析,对中毒物质进行推测性鉴别。
有关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急性中毒常发生于生产、检修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往往病情严重,发展迅速。
急性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是早期处理,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剂量非毒物吸入与现场抢救不力。
因此急性中毒一旦发生,现场工作人员应担负起抢救的责任,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现场急救原则是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终止毒物的再吸收,给予必要的早期处理;若有多人急性中毒,要区分病人的轻重缓急,安排好抢救力量,就地或转送医院救治。
做到抢救不忙乱,使中毒患者不漏诊、不误诊,力求在时间上分秒必争。
1.现场抢救准备有毒有害作业以及特殊的高度危害的作业岗位,根据需要应备用下列器械和急救药品:1救护人员使用的防毒面具。
2氧气瓶、氧气袋。
3洗眼壶、止血带、小夹板、开口器、舌钳、绷带、简易手术包。
42%硼酸水、5%碳酸氢钠溶液做冲眼和皮肤用。
5呼吸兴奋剂:尼克刹米、回苏灵;强心药:肾上腺素;镇静止痛药;安定、强痛定;解毒药:维生素C、亚硝酸异戊酯、抗氰针片、硫代硫酸钠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
2.现场抢救要点1所有员工都要熟悉本公司、本车间有毒有害岗位的作业环境,掌握常见中毒的症状和急救知识,随时做好抢救工作准备。
一旦发生个体或多人中毒,要有条不紊、分秒必争地抢救。
2出现成批急性中毒患者时,应立即启动本单位急性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3设法快速切断毒源。
4如中毒现场在室内,立即开启门、窗及通风设备,尽快排除毒物;如中毒在密闭容器内,应立即向密闭容器内送风,对中毒进行置换。
5尽快将患者救现场,使毒物不再继续侵入体内。
现场抢救人员一定要戴好防毒面具,并将患者移到上风向空气新鲜的地方,立即解开衣领和腰带,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温,保持患者安静,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对危重病人,必须在现场紧急处理后送医院抢救。
如发现病人有紫绀、呼吸困难,应立即吸氧。
如发现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在现场做心肺复苏。
6立即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
通知时应尽可能说清是什么毒物中毒、中毒人数、侵入途径和大致病情。
急性中毒患者急救原则急性中毒现场急救原则1迅速脱离现场:急性中毒发生后,应迅速将受毒害人员移离现场至上风向的安全地带,以免毒物继续侵入。
医务人员根据病情迅速进行分类,以保证对重症病人的全力抢救;同时对一般病员加强观察,予以必要的检查和处理,特别要注意毒物对机体的潜在危害,以免贻误治疗。
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佩带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同时有人监护,以便掌握情况,及时紧急处理。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当面板被酸、碱灼伤或被易于经面板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当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特别要注意清洗受污染的毛发,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
忌用热水冲洗。
在急救现场不强调使用中和剂,以免贻误治疗。
对眼化学灼伤患者,及时、充分地冲洗是减少组织损伤最重要的急救 ... ,可就近用自来水冲洗,时间一般为10~15min。
吸入中毒者,应立即送到空气清新处,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3 心、肺、脑复苏:患者被救出事故现场后,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对意识丧失患者,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及时除去口腔中的异物。
5特别解毒剂的应用:对某些有特效解毒 ... 的中毒,解毒治疗开始越早越好。
在现场急救中,医务人员要尽快查清毒源,明确诊断,以利针对性治疗。
在病因一时不能明确的情况下,应根据临床表现,边抢救边查询原因,以免丧失抢救时机,其治疗要点是维持心、肺、脑功能,保护重要脏器以及对症支援疗法。
经现场抢救后,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根据病情迅速而安全地转送至附近医院或有关医院进一步抢救与处理。
急性中毒院前急救通则一立即停止接触毒物,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1、毒物由气道吸入者立即将其撤离中毒环境,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注意要在中毒环境的上风口。
同时,急救人员必须采取安全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以免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2、清除沾染在面板、粘膜及毛发上的毒物立即脱去沾染毒物的衣服等,用大量接近体温的清水彻底清洗接触毒物的面板、粘膜及毛发。
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是什么有一些疾病是我们生活中能够很好地预防的,但是生活中总是会存在着意外,比如我们饮食不当出现食物中毒或者一些气体的中毒,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危险性,甚至影响到生命的安慰,如果在出现一些中毒的时候我们能够掌握一些急救方法也能够避免一些危险,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是什么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是什么急性中毒病情变化快,应迅速进行抢救。
治疗原则是立即终止接触毒物,清除进入体内已被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使用特殊解毒剂及对症治疗。
注意综合性治疗,及时紧急对症处理,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1. 确保生命体征急性中毒抢救的最终目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后遗症,使病人最大程度地恢复健康。
因此,抢救中最关键的是消除致死性症状,确保生命体征,只有呼吸循环功能的存在,才能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
如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呼吸微弱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兴奋剂。
呼吸停止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呼吸道梗阻者应立即清理呼吸道,解除梗阻。
对护士来说,抢救中最关键的是保证输液的通畅,因此,应用大号套管针开放静脉,危重病人必须开放两条静脉通道,以保证抢救的成功。
2. 切断毒源,清除毒物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呼吸道吸入有毒气体或蒸汽、雾气要立即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皮肤侵入的毒物,除离开中毒现场外,还要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口服毒物要停止服用。
2)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及促进已吸收毒物排除。
【详细方法】3. 解毒剂的应用【详细方法】4. 对症处理很多急性中毒并无特殊解毒方法,因此,对症治疗非常重要。
急性中毒者,应立即开放静脉通道,吸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心电监测。
烦躁惊厥者给予止惊、镇静治疗。
肺水肿、脑水肿、昏迷、抽搐、呼吸、循环衰竭者积极给予相应处理。
昏迷者常规留置导尿,加强基础护理,定期翻身拍背,以免发生坠积性肺炎及褥疮。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昏迷者给予鼻饲,以保证充足的营养。
急性中毒救治用药概述毒物大量进入体内,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引起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应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对挽救生命、减轻损伤至关重要。
急性中毒治疗原则主要包括:①终止接触毒物及清除毒物;②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③使用特效解毒剂;④对症治疗。
清除毒物经口中毒者,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
催吐只有在气道通畅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刺激咽后壁或舌根部诱发呕吐,也可用催吐药物,如口服0.2%~1%硫酸锌溶液50~100ml或1%硫酸铜溶液25~50ml;必要时皮下注射阿扑吗啡。
神志不清或不合作者可用洗胃法,洗胃应尽早进行,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最有效,如果摄取腐蚀性物质或石油馏分时,不能催吐和洗胃。
洗胃液应根据毒物的性质选用,常用的有2%~4%碳酸氢钠溶液、0.01%~0.02%高锰酸钾溶液、1%硫代硫酸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及温清水。
在毒物不明的情况下,一般采用0.45%~0.9%氯化钠溶液或温清水洗胃。
洗胃后,根据需要可服用50~100g药用炭混悬液吸附毒物,而且越早越好。
灌肠导泻也是为了减少毒物的吸收,尤其适用于服用缓释或肠溶衣制剂的中毒。
导泻一般口服或胃管导入50%硫酸钠溶液或50%硫酸镁溶液50ml。
为加速毒物排泄,根据情况可做血液透析。
对症治疗(1)呼吸:呼吸减弱或呼吸困难者,要防止呼吸道阻塞,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兴奋剂应避免使用。
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中毒引起呼吸抑制,可用纳洛酮0.4~0.8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2)血压:重度中毒时常出现低血压,收缩压小于70mmHg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脑损伤或肾小管坏死。
首先将患者头部放低,要补充血容量(先晶体后胶体),如果血压仍不能纠正,给予血管活性药,首选多巴胺。
(3)心脏:心脏传导阻滞和心率失常发生在急性中毒时,三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容易引起,需要纠正低氧血症、酸中毒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
急性中毒救治原则一.急性中毒的概念: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与器官,通过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或功能遭受损害,引起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现象称为中毒。
在一定剂量内能引起中毒的各种物质,就称为毒物。
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剂量在划分毒物与非毒物界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习惯把那些小剂量就能严重危害机体,甚至威胁生命物质的称为毒物。
反之,那些需要很大剂量才危害健康的物质,病毒,细菌,机械及物理因子等均不包含在此概念内。
二.急性中毒概述:急性中毒是指某种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在短时期内机体发生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疾病状态甚至死亡。
少量毒物多次逐渐进入体内经过一个时期的积蓄,达到中毒浓度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称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间。
到目前为止已登记的化学物质超过2500万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接触中毒物质频度明显增加,而化学品管理(包括药物,农药)和研究相对滞后,使毒物中毒危害更为突出。
三.中毒救治发展史追溯人类五千年发展史,人与毒物斗争从未停过《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面遇七日毒。
十六世纪开始对铅,砷及毒性的研究,1815年出版第一本化学物毒理作用专著,但毒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仅40多年历史。
中毒学是病理学分支,与卫生病理学,职业病学,药物性疾病,中草药中毒,军事病理学,防化医学,急诊医学和蛇毒医学等交叉。
现代中毒救治需要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病理生理学及信息技术及学科基础知识。
四.毒物的分类毒物的品种繁多,各家所用的分类方法不一。
按理化性质可分为:水溶性毒物,挥发性毒物,非挥发性毒物,金属性毒物等。
按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可分为:腐蚀性毒物;毁坏性毒物;阻碍功能性毒物等。
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灭鼠剂,药物性毒物,植物性毒物,动物性毒物)日常生活性毒物(包括食物中毒)五.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工业毒物: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毒农药中毒:高毒,中毒,低毒六.毒物的吸收毒物可经过各种途径吸收,产生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