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2017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9.11 MB
- 文档页数:6
中考化学易错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一、选择题:1、极少数青少年有吸烟的恶习,香烟的主要成份很复杂,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是()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尼古丁由碳、氢、氮3个元素组成 C.尼古丁分子中共有26个原子 D.尼古丁中C:H:N相对质量比=10:14:22、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4:1:3B、3:1:2C、4:1:2D、3:1:3【解析】比较反应前后两幅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分子数为3(1个A分子未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Y分子数为1,生成C的分子数为2。
化学方程式为3A+B=2C。
答案:B。
【易错题点睛】由图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反应前A分子的个数是4个,B分子的个数是1个;反应后A分子剩余1个并生成2个C分子。
所以实际反应的A分子是3个,因此该反应为3A + 2B = 2C,即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
没反应的分子不能计算在内,可以将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划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B.相同元素的原子原子核一定相同C.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一定变化的质子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一定变化【解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比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都为10,不能说这样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所以A错;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比如氕、氘、氚,故B 错。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错。
【易错题点睛】选项A是学生最易混淆的概念,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原子核不一定相同;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只有选项C 正确。
2023安徽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12分)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下列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用醋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B.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C.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变成粉末D.米饭在人体中消化成葡萄糖2.生命在于营养,营养在于平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缺氟易产生龋齿B.儿童缺钙会导致佝偻病C.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3.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沙尘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药品B.氧气验满C.使用量筒读数D.加热液体6.下列方法中,自来水厂净水没有涉及到的是( )A .过滤B .静置沉淀C .吸附D .蒸馏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密闭容器内点燃镁条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少量氧化汞粉末电解水A .A B .B C .C D .D 8.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 2HCl 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干燥BNaCl 泥沙溶解、过滤、蒸发CNaOH 溶液Na 2CO 3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Cu (NO 3)2溶液AgNO 3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A .A B .B C .C D .D 9.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 .2 个氢分子:2HB .4 个氧原子:2O 2C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D .2 个硫酸根离子:2SO 32-10.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发明。
安徽中考化学及答案202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20XX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Na-23Cl-35.5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20XX•安徽中考)1.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织布B.耕田C.生火D.灌溉(20XX•安徽中考)2我国是今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儿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D.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20XX•安徽中考)3.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
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C.铝的原子序数为13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20XX•安徽中考)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关 B.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建康,不要吸烟(20XX•安徽中考)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儿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量取液体D.称量固体(20XX•安徽中考)6.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化学式为H25N34O3C1),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是A.属于有机物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C.H25N3403cl中原子总数为62D.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1:7:8:17(20XX•安徽中考)7.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20XX•安徽中考)8.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外因)(20XX•安徽中考)9.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分类——专题1分子、原子、元素一.选择题(共31小题)1.(2022•肥东县校级模拟)从如图所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①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B.化学反应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3D.反应后无单质生成2.(2022•肥东县校级模拟)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甲醇是有机化合物B.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反应是置换反应C.产生氧气的一侧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D.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3.(2022•包河区三模)科学家研究发现,树木纤维素可以转变成更高效、更持久的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Y的化学式为CH4D.催化剂不可多次使用4.(2022•瑶海区三模)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乙表示的符号是CO32﹣C.氢氧化钠溶液可用来检验CO2D.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5.(2022•蜀山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B.该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和分子个数均改变C.该化学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6.(2022•合肥二模)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2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24D.生成3种分子7.(2022•庐阳区校级模拟)科学家研发了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的新技术,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前言每年的中考试题都是下一年各种考试的宝贵试题库。
本人把2009年至201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收集起来,按单元整理、汇编成册,希望大家能喜欢。
本套资料按单元模式进行,题题精选,易于使用,直击备考要点,纵览全国各地优质中考试题。
本次在局教研室的倡议下,仅以我个人绵薄之力为中考化学复习作点微博贡献。
2011年中考临近,齐全的试题、精确的绘图、完美的排版,下载就可以使用;以方便广大师生专项训练和套题重组,金题荟萃不容错过。
让学生做到有备无患。
浠水县备课中心组成员蔡河中学陈小兵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09苏州)2.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A.水的吸收B.动植物的呼吸C.光合作用D.燃料的燃烧(09苏州)1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09南京)6.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A.金刚石B.石墨C.焦炭D.活性炭(09烟台)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BA. 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09乐山)3.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都含有氧分子B.都能供动物呼吸C.都不溶于水D.密度都比空气大(09乐山)13.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09泰州)4.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
中考化学试题评价一、试题评价纵观20XX年中考试题,化学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 试题基础,覆盖面广试题紧扣教材,所考查的内容都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试题中各题都有一定的覆盖面,其中选择题部分涵盖了空气的污染、物质的分类、空气的组成、分子和原子、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意义、元素符号周围各数字的含义、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溶解性等知识点;填空题部分涉及到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如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等。
2.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如煤、石油、天然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氢气的发展前景等;同时也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硬水的危害及软化的方法等。
这些题目不仅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而且也让学生感到化学的重要性。
3. 突出探究,重在能力试题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如第29题,通过对物质性质的探究,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以及实验设计和评价等能力。
这种以考查学生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为主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有加大的趋势。
试题注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以灵活多样的题型全面地检查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化学实验、化学用语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技能。
试题既没有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对一些基础知识能较好地理解并能运用。
如选择题中对空气的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及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等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而填空题中物质的制法与用途及物质性质和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学生也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分数。
在选择第31题的简答题时表现好的有氧气、氢气、碳、硫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而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如选择第32题的探究题对碳的还原性的探究存在问题较多;在填充题第34题的化学用语部分失分严重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①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比如元素的化合价及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时“配平”、“等号”写错位置等现象。
专题23 化学计算1、化学式计算2、技巧计算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溶液的计算5、综合计算(包含选择计算题、计算题)1.(2022年安徽省中考)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21NO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
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O2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C.属于氧化物D.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2.(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4月28日我国化学家团队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C6H12O6)和脂肪酸。
这项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
葡萄糖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比为()A.1:1:1B.1:2:1C.6:1:6D.6:1:8 3.(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人被有些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化学式为HCOOH),使叮咬处痛痒。
下列有关蚁酸说法错误的是()A.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蚁酸由5个原子构成C.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D.蚁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4.(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大米、面粉、豆类等,在温度为30°C-80°C,相对湿度超过80%时,容易发生霉变,滋生黄曲霉菌,其衍生物约有20种。
其中以黄曲霉素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
黄曲霉素B1的化学式为C17H12O6,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曲霉素B1由35个原子构成B.黄曲霉素B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7:12:6C.黄曲霉素B1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黄曲霉素B1由三种元素组成5.(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C3H8O)。
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丙醇相对分子质量为60g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0%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D.正丙醇是混合物6.(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中国科学家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人工合成葡萄糖(C6H12O6)。
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卷)注意事项: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烧裂矿石B. 粉碎矿石C. 淘洗矿粉D. 取泥制坯【答案】A【解析】【详解】A、烧裂矿石过程中存在燃烧,燃烧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烧裂矿石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粉碎知识将大块矿石变为小颗粒矿石,无新物质的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淘洗知识将矿粉中可以溶解的部分溶解,溶解时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在制坯过程中知识将泥块和矿粉混合,并改变形状,此过程中无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某同学的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 骑自行车上学B. 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C. 用洗菜的水冲厕所D. 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低【答案】D【解析】【详解】A、骑自行车上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B、将废弃易拉罐丢入“可回收垃圾”桶,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符合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C、用洗菜的水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符合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D、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调至最低,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环保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A.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C.面粉加工厂D.居民住宅区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故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应张贴“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B、酒精属于可燃物,无毒,不应张贴“有毒品”标志,符合题意;C、面粉属于可燃性粉尘,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张贴“禁止烟火”标志,不符合题意;D、燃放鞭炮会造成空气污染,引发火灾等,目前已经明文禁止燃放鞭炮,故居民住宅区内应张贴“居民住宅区”标志,不符合题意。
化工流程题解题技巧及试题知识考点:1、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2、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专题剖析化学知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而这也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试题有时会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
这类题目的综合性强,要求考生既要熟知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又要对流程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对考生的学科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核心——原理、操作、知识点再现解题方法关键——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三结合解题理念学以致用,物尽其用,综合应用考虑成本,考虑环保,考虑现实【与初中内容有关的化学工业】1、候氏制碱法(教材下册73页资料)2、氯碱工业(教材下册68页氯化钠在工业上的用途)3、合成氨工业(教材上册67页氢气的用途)4、金属的冶炼:Mg、Fe、Cu等5、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和氯化镁等)【解此类题的基本步骤】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2、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3、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多数试题重点考查利用题干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物质的制备,考查有关化学实验操作。
同时考查方程式的书写技能【解此类题的注意事项】1、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
2、常见文字叙述套路(1)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2)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某某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万金油式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1.(8分)(2014•广东)Na2SO4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某Na2SO4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提纯Na2SO4的流程如图1(1)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添加的NaOH和Na2CO3添加过量,可加入适量_________(填名称)除去.(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3)溶液M中的溶质是Na2SO4和杂质NaCl,观察图2的溶解度曲线,则操作b是:先将溶液M蒸发浓缩,在降温结晶、过滤,降温结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_℃以下,因为Na2SO4的溶解度_________.[例1](2012年·广东)下面是某工厂苛化法生产烧碱的示意图。
【中考试题】2017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O—16 Na—23 Cl—35.5 K—39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活性炭净水
C.煤制煤气
D.干冰降雨
2.“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
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
3.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OG
B.原子序数为118
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 g
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加入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收集氧气
5.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是()
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
B.奶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
C.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
D.爸爸喜爱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
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模型
B.物质分类模型
C.燃烧条件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
7.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
B.Na2He中Na、He的质量比为2∶1
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也含非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都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8.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D.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
9.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10.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
下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
D.450 ℃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某地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识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写出1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3)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写出1点即可)。
(4)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将铝和铁分别放入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你认为该方案(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12.(6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仪器a的名称是,实验室可用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写出1点即可,下同)。
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