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凸显,作为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提高自主能动性。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应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
其核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探究,其关键是教师恰当地加以引导,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即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下面,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谈一谈具体操作程序。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
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
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力,发挥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例如,教学“年、日、日”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创设这样的问题就使学生产了疑惑:12岁应该过12个生日,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呢?学生自然就想办法探究这是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以“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去探究。
这时教师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又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是这样用故事引入教学的,从前,屋后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屋后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依此重复去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很容易掌握循环小数。
二、解疑导拨,独立探究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法;讲述式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探究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方法,本文将着重对该种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小学教学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实践,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通过广大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小学数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这并不代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是完美的,相反的这其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例如教学理念落后,即人们对教学活动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又如教学方法的落后,我国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单一且落后的,这些方法只注重成绩却忽略了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无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严重的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因此,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目前亟需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及与提高小学教学教育的相关性探究的含义是深入探讨并反复研究,而教育过程中的科学探究则是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形成科学理念以及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活动总称。
本文所说的探究式教学的含义则是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探究式教学过程分成“问题被提出——师生共同探究——问题被解决——最终总结”这几个步骤。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知识则是学生通过探究和总结所得到的(自主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与辅助,在这一点上其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
数学是一种基础性的工具性学科,它几乎是所有科学性研究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是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将科学的探索方法教给学生,而小学生这一阶段正处于培养探究精神的关键时期。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探究中自
主发现、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究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探究式学习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他
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通过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
究式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从中学习和成长。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
学中的几何图形时,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模拟和实验,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和
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方式,它能够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思考、自己
探究,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在不断思考中发
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独立自主、勇于探究的自学意
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它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
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在探究问题过程中,了解到小学数学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实际解决问
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感。
探索探究式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需要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探索探究式学习法(Inquiry-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
本文将探讨探索探究式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探索探究式学习法简介探索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和探索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实施实验和分析结果等方式,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二、探索探究式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探究式学习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
通过提出问题和自主探索,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此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也能够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探索探究式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自主提问、收集信息和实验验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将积极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索探究式学习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结成小组,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分享思路。
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4. 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探索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数学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不仅学习到了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具自信心。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传统的直接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的重视。
然而,目前关于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评价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待解决的疑问。
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探索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从而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揭示探究式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评价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总结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教育教学领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探究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乐趣。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也将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和创新。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掘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自主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问题,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加强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中,老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
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老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及时地指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问题,并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解决问题。
2.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在一个学习活动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这样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巩固知识。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
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可以被广泛应用,以下是一些探究
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通过探究发现规律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通过探究实际问题发现数学规律。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加减法题目,并
比较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从而发现数学规律。
2. 利用问题解决学习
通过将实际生活问题导入到数学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解决问
题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去测量
教室或校园中的各种图形的面积,从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
学知识。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
活动来实现。
例如,提供图形拼贴、数学游戏等实际活动,让学生
在玩耍中学习。
4. 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独立探究,这意味着学生可能会犯错误。
然而,这并不表示失败,而是学习的机会。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
分析错误来发现问题,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总而言之,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理解数学规律和知识。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趣味和乐趣。
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交流,完成知识的建构和理解的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1. 学生主体性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和探究,建立起知识结构,增强记忆和理解。
2. 合作交流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协调,增强彼此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增加新知识和思维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 独立思考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不仅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也能应对日后的挑战。
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测肉眼无法直接读出的毫米尺上的读数,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思考,探索新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同时让学生通过刻画模型、模拟实验、找规律等方式,自主发现ON,境线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小学生的探究式教学中要注重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例如,在学习计算周长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生活实际问题,以此为样板,让其他小组去计算并分享答案,展开讨论,探究正确的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中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马列军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上官乡中心小学,浙江杭州31141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其面对的传统式教育的壁垒依然存在,发展的道路依然坎坷,情况不容乐观。
如何处理好素质教育和传统式应试教育的关系,也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
而探究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本文通过简单的分析和陈述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总结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策略,以便推动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育法;教师;学生;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281-02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的培养采用的是“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
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限制了他们个性特征、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新时代下教育发展的需求。
所以探究式教学也就应运而生,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正确引导,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从而推动自己学习效率、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提升。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的时候,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一
些问题和事例,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实验、思维、小组讨论、听讲等途径来独立探索问题,通过自己的认识,发现和掌握原理、概念、结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自动地、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规律,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概念。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加强[1]。
二、小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可操作性强。
小学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息息相关,所以探究式教学可以在小学数学中加以应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亲身实践、自己动手去操作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和理解数学中的规律以及概念[2]。
另外也为小学数学教学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
2.教学趣味性高。
探究性教学不同于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它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扩展的。
同时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必须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制订教学计划。
由于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耐力、注意力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问题的探讨时,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高并且适合小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方式,由此来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使小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活动。
3.教学过程中协作性高。
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学生通过交流、协作的方法进行的。
在探寻过程中,这种方式具有取长补短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和能力,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不仅增
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凝聚力。
4.教学结果的创新性高。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在面对相同问题的时候,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面提出新的问题,进而再解决新的问题,这也是对已掌握问题的拓展、巩固和延伸。
三、小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1.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课堂气氛才能够活跃起来[3]。
而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提升,也才能使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
因此,从教师的角度讲,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由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在问题中出发,通过行之有效的引导,诱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知欲望,使他们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而不是厌恶学习、害怕学习。
与此同时,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对错误加以系统化的辅导和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错的根源,这样才能避免同类问题的二次发生。
2.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天赋和特长各有不同,每个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之上,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强度以及学生的差异,在探究式教学法的选择上做相
应的调整。
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比如某些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某些学生心思比较缜密,某些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相应的方法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目标。
除此之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就要求教师选择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良好运用。
3.帮助和引导学生改良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法作为一种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方式,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通过自行的观察、思考、研究以及探索等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式吸收知识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同时,探究式教学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采取传统模式的“一言堂”式的方式来教学,师生之间要形成一种新型的友好互动、共同学习、相互协作的教育局面。
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中高不可攀的姿态,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此来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良。
4.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来提高我国学生所欠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在数学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发放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纸片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发现和寻找这些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的一些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来探讨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小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切忌放任式的管理办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教学虽然是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并不意味着要采取放任不管式的课堂管理办法进行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精确、熟练地调控和把握教学进程,调节好讨论问题的数量、质量之间的平衡,使课堂教学能够又好又快有序地进行下去。
2.强调多元化的教与学原则。
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独立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对其他的人的观点不理不睬。
因此,就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分组讨论和团队协作,发现和强化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学习潜力和学习动力。
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要学会保留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能人云亦云。
当然,学生也要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和观点,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5]。
综上所述,在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也必然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又要认识到学生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应该根据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学生能力相符合的问题令其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论,并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学习能力。
在帮助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军. 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及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王丽华.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D].2010.
[3]田海明.儿童自尊的评估及其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4] 刘佳禾. 由基于任务的学习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D].上海师范大学,2010.
[5]单春艳.小学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