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课文的情节安排技巧。
(草蛇灰线,脉在千里之外)3.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二、学法指南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在这一章中,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本文你应该特别注意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对塑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三、课文精讲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简析】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简析】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很典范,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情节、环境、人物等切入内容,这些东西学生自己能看懂,他们更不会产生新的阅读体验,教他们怎么阅读,有时比阅读本身更重要。
我在教学设计中,准备通过“道具”的选择,用道具来串连整堂课,让学生选择风、刀、雪、火、酒、枪、石头、钥匙(锁)、酒葫芦等道具,分析它们在情节的安排上、人物的塑造上所起的作用。
我可以先示范其中一个至两个道具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另外几个道具的作用,既体现了老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维度,也体现了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的维度。
尤其是在分析道具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一种阅读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情感体验来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本篇课文拟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把握小说的情节线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分析细节描写(道具的选择)的作用。
本节课为第三课时。
新课题新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把课文的情节内容与视频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冲击,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阅读原著远胜于电视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分析细节描写(道具的选择)的作用。
2、阅读的情感体验。
难点:阅读的情感体验。
情景引入我们继续学习《林教头风雪山庙》这篇经典课文。
作为一篇传统的教材,不同的人都对它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今天我们试图从新的视角,一起来抓住一些很小的,又能够把课文串起来的小东西,来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
我们知道,小说就像电影一样,讲一个故事,呈现一个主题,它们都会运用到一些道具。
道具本指戏剧或电影等所用的器物,如手帕、佩剑、书画等,它是戏剧和电影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在情节发展中,道具常常成为矛盾冲突或解决矛盾的关键。
比如电影《功夫》中就有一个很经典的道具,那就是棒棒糖,它在剧中多次出现,起到了串联情节,沟通情感,甚至唤起小混混良知的作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有哪些道具学生自读课文,迅速找出这些道具。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故事中的变化;(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对林冲性格特点的认识;(3)通过阅读、思考,提高对古典小说表达技巧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林冲的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的把握;2. 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对林冲性格的深入理解;2. 古典小说表达技巧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林冲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2. 阅读:学生自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段,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性格;3.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总结他在故事中的变化;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深入剖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5.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总结林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写在日记中;2. 选择一部古典小说进行阅读,体会其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环节的活跃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合作协作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清晰度、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品《水浒传》2.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3.赏析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获取表现人物性格的文本材料2.赏析: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3.教法:涵泳探究点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林冲性格发展是统治阶级(层)腐朽、没落的结果2.“和谐社会”“民生社会”的经典价值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林冲性格的2.难点:认识林冲性格质变的社会意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关键词:情节结构性格材料一、导入1. 《《水浒》里总共塑造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前些年还有人将书名改为《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那么我想问问大家,你最喜欢这108人当中的哪个人呢?说说原因108人的故事各有各精彩,108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但是这108人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血性。
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歌词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2.作品介绍:《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同《三国演义》一样,它也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细节描写,鉴赏林冲性格的复杂性。
2、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了解当时社会的意义,认识“官逼民反”的封建社会现实。
3、学习运用批注法阅读小说。
【教学重点】从细节描写中分析林冲性格。
【教学难点】认识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批注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林冲长什么样?《水浒传》第七回对林冲的长相有明确的描写: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是什么形象?请大家看一张“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标准版——电视剧中张飞形象,《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描写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由此看来林冲应该和张飞长得很像……请看电视剧《水浒传》中林冲的图片,他与张飞反差不小,这像“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吗?选错演员了吗?其实影视作品和戏曲舞台中,林冲的相貌大都比原著美化了,因为林冲给人的印象是斯文有礼的,更像一位谦谦君子。
这位谦谦君子如何变成了一条绿林好汉呢?这就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林冲人物形象分析主问题:林冲是如何从一位斯文有礼的儒将发展为一条刚烈勇猛的绿林好汉?学习方法:古人读书,往往边读边写上自已的评价、分析等,这就是批注。
写批注是阅读分析小说的一种传统方法,本节采用批注法分析林冲形象。
(一)学习批注法《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成为“红学”研究的重要依据,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成为广受欢迎的版本。
我们不妨学学他们,给林冲写点批注。
1.教师提供批注示例,教给学生用批注法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标1. 通过林冲的性格变化理解小说的主题。
2.理解本文结构的创新性。
教学重点通过林冲的性格变化理解小说的主题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鉴赏情节的创新性,了解作者与课文基本内容。
2.把握鉴赏情节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㈠创设情景。
施耐庵(1296 1370),名惠,又名子安,字彦端,又字耐庵、肇瑞。
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第十五后裔。
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
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
他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从而开创了中国明清小说的繁荣局面,被誉为中国长篇章回小说之父。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它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
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当日在东岳庙前,奸臣高俅之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妻子,父子二人多番设计想霸占,后使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牢城。
并买通董超、薛霸两个差役,在野猪林内谋杀林冲,后来得到鲁智深出手相救。
但是幸免于难的林冲还反过来求鲁智深放过董薛二人。
㈡提出目标。
好的⽂学作品往往以⽣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浒》在这⽅⾯表现得尤为突出。
⽆忧考⼩编整理了⼈教版⾼中语⽂林教头风雪⼭神庙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林教头风雪⼭神庙教案 1教学⽬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通过语⾔、⾏动、⼼理描写表现⼈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
教学重点 1、指导学⽣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
2、在分析刻画⼈物的⽅法上,应当突出⼼理活动的描写。
第⼀课时⼀、引⼊ “路风不平⼀声吼,该出⼿时就出⼿”,这是梁⼭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相助,更何况⾃⼰受了冤屈?但是梁⼭好汉中也有⼈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新课:(⼀)⽂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名⼦安,字耐庵,祖籍兴化,⽣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
曾在钱塘⼀带做过⼏年官,其余时间⼀直以教书为业,⼩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部的长篇⼩说——《⽔浒》。
2.关于《⽔浒》:《⽔浒》⼜名《⽔浒传》《忠义⽔浒传》,是我国四⼤古典⼩说名著之⼀,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的长篇古典⼩说。
这部章回⼩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进⾏再创作⽽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道,加之连年⾃然灾害,外族⼊侵,结果弄得民不聊⽣,正如书中所写的:“⾚⽇炎炎似⽕烧,野⽥⽲稻半枯焦。
农夫⼼内如汤煮,公⼦王孙把扇摇!”(见《⽔许》第⼗六回)于是⼤⼤⼩⼩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浒》⽣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的声势浩⼤的农民起义军诞⽣、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命⽃争,塑造了⼀个个为⼈民喜爱的有⾎有⾁个性鲜明的英雄⼈物。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5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教材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
《水浒》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林冲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二、学生分析本文是节选,应该深入理解背景,可在平时通过上网可查阅相关资料。
因为文本篇幅长,选择切口要小,可借助影视、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体会情节安排对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林冲的遭遇,分析林冲的性格。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具体赏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技术手段:微软画图工具、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3.补充与与林冲有关的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技术手段:互联网,Free Mind思维导图软件。
微课《批注读书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阶段二:课中展示成果,整体感知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思维导图:故事情节发展和林冲性格变化关系图)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组织学生研讨“故事情节和林冲性格发展”,学生交流讨论,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
阶段三:课后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篇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福州格致中学语文组居李教学目的:1、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标】1.了解施耐庵及《水浒》。
2.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林冲形象。
3.分析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4.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转变,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讨论、探究,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林冲思想性格的把握。
【教学课时】一课时(梳理小说情节)【教学过程】一、启发交流,激发兴趣课前播放《好汉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
我先要考考大家,对《水浒传》的了解怎么样。
《水浒传》中一共写了多少位梁山好汉?他们每人有一个绰号,你知道哪一些?屏幕上显示的人物你能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屏幕显示)宋江、吴用、李逵、武松等的头像和绰号让学生猜他们的名字。
最后出现林冲。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
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
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群星璀璨,众英雄中单表一个——豹子头林冲。
请大家打开课文,一起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这正可用于本文。
现在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提示:本文的情节,按照出场顺序,以林冲的活动串起这篇文章。
文章最先安排林冲出场,巧遇小二夫妇;然后是陆虞候出场,林冲买刀寻敌;寻敌未果后,林冲被派守草料场;然后是两方面人物登场,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巧遇小二(沧州遇旧)——买刀寻敌(买刀寻仇)——守草料场(接管草场)——雪地复仇(杀仇上山)(概括故事情节要注意三点:准确、顺畅、简练)本课情节特点:1.一波三折。
情节要点可概括为:沧州遇旧、酒店密谋、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夜宿山神庙、庙里偷听、雪夜杀敌。
沧州遇旧是情节发展的开始,又为后面的故事做好了铺垫。
买刀寻敌是情节的发展,愤怒的情绪,使矛盾冲突顿时紧张。
但作者故意顿一笔,盘马弯弓,引而不发。
陆谦等人在酒店一闪就不见了。
矛盾的浪头起而又伏,于暗中蓄积力量。
看管草料场,作者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顶、古庙求神等生活细节,琐琐碎碎、平淡轻松。
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此一干人又将陷害林冲的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林冲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
“泼贼那里去”,一声怒吼,林冲终于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了仇敌。
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林冲英勇的反抗性格,得到充分展现。
一系列情节展开充分,使得本文的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澜不断,演绎出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紧张、平缓、再发展、高潮的过程。
2.伏笔照应。
指后边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前边要有伏笔,前边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后边要有交代,有照应。
如,文章开头叙述林冲发配到沧州,遇到开酒店的李小二。
作者写到:“(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
”这里写李小二昔日在东京受林冲看顾,今日对林冲以礼相待,是为他们夫妻听到陆谦等人谈话后向林冲通风报信预先埋下伏笔,并不是为了写他们二人的关系有多么亲密。
又如,林冲刚到草料场时,看到崩坏的草屋,于是打算等雪停后,到城中找泥水匠修理。
这就为打酒回来大雪压倒草屋预先埋下伏笔。
打酒去的路上看见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
’”则为草屋被雪压倒后,林冲到此过夜预先设下伏笔。
草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作者将这个细节写得如此细腻,为后文草料场失火无由,必定有人纵火埋下伏笔。
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搬来一块大石头顶住庙门,是为陆谦等人放火后,推不开庙门,在门口谈论陷害林冲的阴谋全被林冲听到埋下伏笔。
这一系列重要的细节都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不但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同时还塑造了人物性格(林冲的精细及苟且偷安等),而且使作品的结构针线绵密,无懈可击。
另外:作者是多次细节预先埋下伏笔,等待这一细节出现时,回首看去,会发现一条叙事线索如草丛行蛇,如撒灰做线,若断若续,时隐时现。
草蛇灰线法:作者就曾经多次提到了林冲的花枪。
当他从天王堂被派到草料场时,林冲没有忘记“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
”去买酒前,又“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回来后发现大雪把草房压倒,林冲“放下花枪,”去摸火种,之后将被子卷好,拿“花枪挑着酒葫芦”来到山神庙。
林冲可以说是枪不离身。
作者屡次提到林冲的花枪,表面上看来似乎了毫不经意,粗心的读者甚至会忽视这一细节,实际上却是作者精心设下的埋伏。
文章发展到高潮时,我们才会发现其妙处。
林冲无意间听到陆谦等人设计陷害自己,欲将自己置于死地时不由得怒发冲冠,面对三个仇人,他“嚓的一枪,先搠倒差拨。
”富安想逃,“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之后林冲又用尖刀剜出了陆谦的心肝。
这一段描写突出了林冲的神勇。
在以一敌三时,林冲先用花枪搠倒差拨与富安,然后再来对付陆谦。
在这看似血腥实际上却让人感到痛快淋漓的复仇中,林冲的性格也从委曲求全发展到了手刃仇人,奔上梁山。
所以花枪这个细节,在林冲复仇的情节中,十分重要。
对于作者在此之前多次设下的伏笔,我们不得不佩服其艺术匠心。
3.明暗双线。
明线:林冲的复仇过程。
暗线:陆谦谋害林冲的过程。
还有一条暗线:风雪的描写。
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探讨一下文中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用最简洁的一两字加以概括。
明确:“沧州遇旧”是“忍”,忍是心上一把刀。
“买刀寻仇”是“不忍”,“接管草场”又是“忍”,“杀仇上山”是“忍无可忍”,可见林冲的性格原本是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然后从懦弱到坚强,从忍受屈辱到坚决反抗。
三、自主探究,研讨总结(一)分组探究,把握性格。
课前我已经布置预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男生列举林冲“不忍”的具体表现,女生列举林冲“忍”的具体表现,找到相应的文字根据,交流、探讨一下各自的答案,然后推出代表发言。
(可安排学生分情节列举)1.学生阐述人物性格引导:课文如何来表现“忍”的?明确:(板书)请大家结合第一自然段回答:文章开始林冲是以什么身份来到了什么地方?林冲自己说是因为什么原因来的?提示:以五个W思考。
林冲是以罪囚的身份来到了沧州,他自己说是因为恶了高太尉。
(1)沧州遇旧:语言帮小二,扶危济困,有侠义精神;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一个“恶”字,一个“高太尉”,内心的软弱、善良安分、严守等级,忍辱负重。
(2)买刀寻敌:动作、心理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幻想着得过且过,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3)接管草料场:细节两次具体写林冲防火,特别是两次锁门:谨慎的性格。
在山神庙里顶礼说:“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
”他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说明他还是认识到了危险,只是不敢面对。
甚至到草料场起火,他都已经是死罪了,还想着去救火。
思考:身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身怀绝技,想一想林冲为什么要委曲求全呢?如此妥协忍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围绕“忍”字组织语言。
老师小结并提问:正因为林冲身为枪棒教头,有不错的出身,有完美的家庭,有稳定的工作,还有对自己前途的幻想,所以,他一直想“挣扎得回来”,一直有过好小日子的幻想,过一个普通的平常人生活。
更何况,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暂时忍让是可以安身立命的。
因此,他在街上挥拳砸向高衙内时忍了,在白虎堂遭诬陷时忍了,在野猪林忍了,在沧州他也忍了,他一忍再忍,从东京到沧州,从教头到罪囚。
为的只是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为的只是早日跟妻子团聚。
林冲妥协忍让的性格,是和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
个人的气质因素也不可忽略。
(以李逵、杨志、鲁智深作比较)引导:课文如何表现林冲的“不忍”的?明确:(板书)(1)买刀寻仇——动作、心理(2)杀仇上山——场面关于林冲的杀人,明确:(1)林冲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的不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
(2)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在血腥和烈火中诞生。
(这一段可以齐读。
重点分析。
)思考:到了山神庙一段,他为什么就不能忍了?要奋起反抗呢?林冲反抗的内因的基础是什么?学生回答:围绕“忍”字组织语言,明确忍无可忍。
外因:草料场被烧毁,这一阴谋使他无法逃出魔掌。
反抗是死罪,不反抗也是死罪。
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于是,在无情的现实下,英雄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正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内因:林冲曾经对陆虞侯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
”这就是说林冲虽然是一个中级官吏,但在受压迫上与下层人民有相通之处。
林冲之所以帮李小二和陆虞侯,可能就是看到他们落魄,才挺身而出的。
这也可以理解为同病相怜。
林冲也是被压迫者,也感到不平,而不平则鸣,这是个火种,虽然沉寂,但始终在顽强地生根发芽。
林冲特别讲究“义”。
比如帮助李小二,扶助陆虞侯,都是林冲讲“义”的一面。
李小二能够豁出生命帮助林冲,既是报恩,当然也有“义”的因素在支撑。
而林冲之所以特别愤慨陆虞候,也就是因为后者不讲义气,恩将仇报。
可见讲义气是林冲性格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
这是林冲能够奋起反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就是说,因为林冲讲义气,所以在某些时候他代表的就是正义,而正义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这也就是林冲最后“不忍”、奋起反抗的内在原因。
2.性格明确从同学们归纳的词语上看,林冲的思想性格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回答后,老师对人物主要思想性格进行疏理,明确其两面性。
并将整理结果板书在屏幕上。
(屏幕显示:委曲求全奋起反抗)人物性格鉴赏及文章主题思考: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忍”是林冲性格中的一个核心。
你是怎样评价小说中林冲的“忍让”的呢?学生分组(与上次一样)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老师明确:对于林冲的忍让,我们可以理解他在为了家庭,为了能安稳地活下去而作出的隐忍态度;也可以理解他由一忍再忍向忍无可忍的转变。
虽然我们很难下一个定论:这种忍让到底是值得提倡还是反对。
让学生知道毫无原则的一味的忍让是不对的,林冲最后的忍无可忍,手刃仇敌的做法是值得赞颂的。
像《水浒传》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更需要关注的,应该是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英雄气概,是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的侠义和神勇,是“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自由精神。
正是这些美好的品德,才构建起这些作品的灵魂。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近了林冲,了解了林冲。
3.小说主题过去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最终还是投奔了梁山。
这样的变化,我想连林冲自己也未曾料到。
作为今天的读者,在文字的背后,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的性格发生了转变?(屏幕显示:委曲求全——奋起反抗)(一忍再忍)(忍无可忍)学生回答:(老师先不作明确)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我们试着跟主人公来一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