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我的音乐课堂
- 格式:docx
- 大小:28.01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教学我国新一轮的课改,已浩浩荡荡地展开,新课标为我们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建议和指导。
在新课改的机遇和挑战中,音乐教师急需从学校的小圈子里跳出来,从课堂的小天地中走出来,从陈旧、落伍的教育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各自为阵、孤芳自赏、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困境中醒悟过来,从一味的重复自我、缺乏活力和动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根据课改的精神、课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和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加强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同时,要积极地关注和研究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以及出现的新问题。
在教学中不要重复自我,不要墨守成规。
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具,以探索最佳的教学效果,体验不同教学设计带来的乐趣,寻求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提前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上课一定要提前备课,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认真细致地写好教案,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
教案的设计要精,要充分体现教学的整体思路和教学的整体环节,体现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还要突出一个“中心”,也就是这节课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什么,是歌唱、是双基、是舞蹈、是欣赏还是其他任务,不可能在一堂课中什么问题都设计了。
教案是教学的一个蓝本,是指导教学的一个具体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灵活运用,课堂中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教案,像一个钢琴演奏者“眼不离谱,琴不离手”。
部分教师手中拿着教案,照着教案一字一音地念着自己的“精美”作品,难道这也算是在教学?这种方法,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备学生,因学生的不同,学生的实际课堂情况可以改变你的教案,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二度创作,即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活用教案。
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实施建议新课改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尤其是素质教育被列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中,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还都有些不合理,因此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存在问题1、学科地位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音美等美学课程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应试教育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的今天,能够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学科仍是主科,占据重要地位,而音乐美术等课程地位改善不多。
教育内部和社会方方面面对音乐课均认识不足,认为考试不考,音乐课在存在与否无所谓,还担心其占了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音乐课不仅学时偏少,而且许多学校以各种理由不开课或少开课。
从全国来看,开课率不足50%。
学校的不重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游戏课,对于音乐知识、音乐能力的培养亦不够重视,其学科地位仍需进一步提高。
2、淡化基本音乐理论的学习,学生音乐素养差学生对音乐有着普遍的兴趣。
但由于缺乏好的音乐氛围,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过社会上的音乐考级,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如参加乐队、听音乐会等)的人也很少。
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比较简单、浅显,兴趣一般集中在歌曲这个单一的方面,而对中外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甚少,所唱的歌曲又主要来自于社会媒体的传播,就是常说的“追星族”。
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迅速,但其中有很多“糟粕”,有些歌曲并不适合中学生们演唱,比如描写爱情、失恋等内容的歌曲,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消极的作用。
3、音乐基础较差,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对音乐课堂上所教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掌握不够,如能识谱的学生不多,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节拍也分不出。
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整体来看音乐素质较低,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相对来说,有些欣赏的内容掌握较好,但对音乐常识的了解与其应掌握的程度相差深远,如学生不知道“青衣”属于京剧中的旦行,还有的学生认为《丑末寅初》是京剧。
分析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1. 引言1.1 新课改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
传统的音乐课堂往往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而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拓展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多媒体教学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音乐课堂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音乐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在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因此创新模式的引入变得尤为必要。
创新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新的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起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关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索和建立适合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创新模式的必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与时俱进,教学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
2. 正文2.1 融合多媒体教学融合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创新方式之一。
通过将音乐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视频、音乐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素材,让学生在视听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知识和感受音乐的美妙。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对策一、新课程改革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1. 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素质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音乐表达和创作。
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配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 推动音乐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音乐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优化。
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主要以古典音乐为主,而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和风格的了解和欣赏。
音乐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进行音乐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以保证音乐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3. 加强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二、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尽管新课程改革对中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 教学资源不足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材更新滞后等原因,导致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在许多中学,音乐教育往往被辅导性地对待,教学设备简陋,教学内容陈旧,这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2. 教学内容单一在许多中学,音乐教学内容主要以古典音乐为主,忽视了对其他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教学。
这导致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相对狭窄,无法体验到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教学模式落后目前许多中学的音乐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亟需改进。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中学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
2. 加强音乐教学资源的建设政府应加大对中学音乐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和更新,确保音乐教学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法3篇小学音乐课教学思路下面是整理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法3篇小学音乐课教学思路,欢迎参阅。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法1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
这学期学校又指派我到山西省太谷县二中学习长达20天,感受颇深,想抒发一些自己在教与学方面的感想,一直无从下手,最近,终于按捺不住,还是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吧,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一、简述一些名校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模式的发展背景——课改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学校发展能形成良性发展,课改初现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比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校校长的背景。
有了既定的软实力,就会得到社会支持,尤其是政府支持,能拉来投资、贷款,请来专家,这样一来,学校面积扩大了,各种各样的硬件配备齐全了,专家对学情也研究清楚了,进而定出了适合该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如此一来社会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吸引过来了,清华北大有材料了,只需过3-6年,整个学校声誉极速提升,家长、社会更放心了,好学生源源不断进入学校,学校收费水涨船高,学校配备更加齐全,教师的绩效和福利越来越丰厚,机制也越来越完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越好,教研活动就会搞的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会做的尽职尽责,从而形成模式,形成习惯,开始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学校有良好的发展,能形成模式化教学与管理,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重而道远,应分各种情况去看待和分析。
二、简述“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遵从的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学理念的内涵,根据所听所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形式的照搬与模仿。
重点应该是提升自我修养与素质,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能触类旁通,驾轻就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忌夜郎自大,眼高是低,自以为是、自以为满、自以为优、自以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