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水系环境规划建设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2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185202运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需水量预测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史晓红(682),女,讲师,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 史晓红摘 要:以2000年为基准年,通过分析运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三个水平年的需水量,并提出了缓解运城市水资源短缺现象的建议,对保障和支撑运城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现状,需水量,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91.1文献标识码:A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不仅成为运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且威胁着运城市的生态环境。
文中对运城市未来三个水平年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为运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对保障和支撑运城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运城市水资源利用现状运城市水资源总量为13.3亿m 3,其中河川径流量58690万m 3,降雨入渗补给量99931万m 3,重复计算量25259万m 3。
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6679万m 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4444万m 3,地下水可利用量57442万m 3,重复可利用量5207万m 3,可利用率57.5%。
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130.9%,其中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26.6%,开发利用程度为63.9%;地下水资源是运城市的主要供水源,其开发利用在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居于主要地位,可开采模数为4.04万m 3/km 2年,开采强度为5.96万m 3/km 2年,开采系数为1.48。
2000年运城市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量为112692万m 3,其中工业用水量15272万m 3,农业灌溉用水量81223万m 3,城镇和农村生活用水量9140万m 3,林牧渔业用水量7057万m 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13.5%,72.1%,8.1%和6.3%。
2 运城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1 地下水超采严重运城市地下水多年一直处于严重的超采状态,地下水开发利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引言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塑造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不同城市在水系规划设计上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案例。
该项目位于新加坡市中心的滨海湾地区,占地面积约101公顷,由一系列人工建造的湖泊和运河组成。
设计者通过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建筑物,将滨海湾花园与周围的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水景景观。
该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城市水系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
滨海湾花园中的湖泊和运河不仅起到了水资源调节和水环境净化的作用,还成为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设计者还在水系规划中融入了丰富的植被和艺术装置,使整个滨海湾花园成为了一个宜人的城市绿洲。
然而,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该地区地势较低,存在排水困难的情况。
在强降雨时,湖泊和运河的排水能力不足,容易造成水位上涨和洪涝灾害。
因此,在今后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中,应注重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以确保城市的防洪安全。
案例二: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是世界闻名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案例。
这个城市建立在水上,通过一系列运河将城市分割成小岛,形成了独特的水上交通网络。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不仅起到了交通运输的作用,还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运河的设计考虑到了城市的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保持了水质的清洁和水位的稳定。
同时,阿姆斯特丹的运河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和娱乐活动,如划船和游船等。
然而,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运河的通航能力逐渐受限,交通拥堵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今后的城市水系规划设计中,应注重运河的扩建和交通组织的优化,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关于城市水系规划的探讨詹群芳【摘要】城市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城市水系规划旨在水系利用与保护、涉水工程协调,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水问题,不同城市的水系规划存在较大差别,而在规划内容上有向全面、复合型水系统规划发展的趋势。
本文主要对城市的水系规划进行了探讨分析。
【期刊名称】《四川水泥》【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1页(P96-96)【关键词】城市;水系规划【作者】詹群芳【作者单位】黄石市方兴规划咨询中心,湖北省黄石市 4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对水域及滨水空间的利用,城市水系在平面形态、水文水质条件等方面不断发生改变。
过度与不合理的开发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正在逐步影响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城市水系作为重要的利用与保护对象,对应的规划成为总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另外有些城市也在编制城市水系专项规划,以进一步指导建设,这些城市水系规划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1、城市总体规划中水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结合城市规划目标,从水资源、生态环境、景观格局、城市安全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城市水系的战略定位与建设要求;结合城市规模与用地规划,划定城市蓝线和滨水地区的绿线,使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受规划深度要求、基础资料等因素的制约,该层次的水系规划一般不对具体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准确定位,而重在与城市用地布局相结合,在近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水系规划着重分析临空经济区内蓄滞洪区等级调整的可行性,以防洪安全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由蓄洪水位决定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边界。
蓄滞洪区等级调整前后老城区与临空经济区将形成“一城一区”与“双城双心”两种不同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可见水系规划对于规划期内城市的发展方向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2、由规划部门与其他部门编制的水系专项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建立城市水系保护的目标,完善水系布局,确定水体功能,协调各项涉水工程之间的关系,提出具体的规划措施与要求。
环城水系的规划与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如同一个庞大的机器,各个部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而城市的生态环境,就像机器的润滑油,关乎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环城水系的规划与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美化了城市的容貌,更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河流、湖泊与城市生态
河流、湖泊是城市中的绿色动脉和蓄水池。
通过合理规划河流湖泊,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净化城市的水源。
一条清澈的河流穿城而过,不仅给市民带来心灵的慰藉,还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绿色走廊的打造
环城水系的规划不仅仅停留在河流湖泊的修复与建设上,更包括了绿色走廊的打造。
绿色走廊不仅连接了城市的各个绿地,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散步在绿色走廊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城市的绿意,定能让人心情愉悦。
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
环城水系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的容貌,更是为了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绿色植被的增加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了城市的空气;河流湖泊的建设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促进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环城水系的规划与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环城水系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程项目,更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
只有不断完善城市的水系规划与建设,才能让城市拥有更加宜居的环境,让市民们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环城水系的规划与建设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水系规划的实践与研究[摘要] 城市水系是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
城市水系规划应合理布局,注重水系的形态,加强水质的保护,重视河坡的生态,利用河槽的调蓄,强化景观的塑造,传承文化的延续,以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水系环境。
[关键词] 城市,水系规划 , 研究[abstract] the urban water system is the cit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ke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ier, is a city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carrier. the urban water system planning should be reasonable layout, pay attention to the shape of the water system,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iver ecological slope, use the de-siltation storage, strengthen the landscape of the mold, the continuation of culture, in order to build uniqu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water system environment.[key words] city, the water system planning, research中图分类号: tb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近年来,我国水利建设已经突破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传统观念,城市水利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运城市地理环境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豫交界处,是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
运城市地理
环境多样,既有黄土高原的荒漠风貌,又有黄河流经的肥沃平原。
下面将从地势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方面介绍运城市的地理环境。
地势地貌:运城市地势西高东低,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倾斜特点。
西部为黄
土高原,地势较高,多为丘陵和低山地貌;东部为黄河河滩地,平坦开阔,属于黄淮
海平原的一部分。
气候特点:运城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
冬
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温凉宜人。
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年均降
水量约为500毫米。
水系分布:运城市境内有多条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是运城市的母亲河,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此外,运城市还有汾河、清河等支流,构成了城市的水系网络。
能源与环境工生态文明区域水利经济规划的综合调控分析丁杨闫彬(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044000)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营水平可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速率,为实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需要做好水利经济规划综合调控工作,加快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本文就此先分析了生态文明区域与实力经济规划工作的内在关联,提出生态文明区域下水利经济规划综合调控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传统水利规划经济工作实施期间存在的各类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水利经济规划综合调控机制,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生态文明区水利经济综合调控规划现状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9(a)-0135-04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nalysisof Water Conservancy Economic Planning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gionsDING Yang YAN Bin( Shanxi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Yuncheng, Shanxi Province, 044000 China )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level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rat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of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economic planning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gions and strength economic planning, proposes the necessity of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economic planning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gions, analyzes variou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economic work, and develops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water conservancy economic planning for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help for relevant staff.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gions; Water conservancy economy;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Planning status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各领域生产经营建设期间的用水量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