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3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1.水资源的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量少。
我国江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10 8 m3,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总面积较大,若按人口和耕地面积分配,水资源数量却极为有限。
我国每公顷耕地所占有的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 ;平均每人年占有的径流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有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1800×10 8 m3以上;比较紧缺的省市区有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甘肃等,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280×10 8 m3以下。
水资源年际和年内的变化都比较大,几乎每年都有旱涝灾害出现,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二,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但水资源占有却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但水资源占有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四。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地区的需水量将持续增长。
因此,一方面需要大力开源,加快水源工程的建设,提高河川径流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加强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和污水的再利用。
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1.水能资源蕴藏量量大。
理论蕴藏量为6.8亿kW,可开发量为3.8亿kW,居世界第一位。
2.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
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蕴藏量最丰富,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53%。
我国水资源特点1.1 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水利水电部的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6×1012m3,平均降水深648 mm,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798 mm和亚洲平均降水深741 mm。
有45%的降水转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其余55 %的水量为植物蒸腾或地表水分蒸发所消耗。
以河川径流量为代表的地表水资源约为2.7×1012m3,折合径流深284 mm,地下水资源量约0.83×1012m3,扣除地表和地下水重复计算的0.73×1012m3,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12m3,与河川径流量相似。
我国湖泊的储水总量为0.76×1012m3,其中淡水储量约占28 %,为0.217×1012m3[1]。
我国河川年径流量位居世界第六位,按国土面积计算,平均每1 km2的产水量为世界陆地平均每1km2产水量的90 %左右,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2 300 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位;我国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约26 250 m3,只占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
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接近16×108的高峰时,人均水资源仅有1 760 m3,即使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为7 000×108~8 000×108m3,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 300×108~2 300×108m3。
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需水后,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 000×108~9 000×108m3,预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
不仅如此,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 %,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 %。
此外,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分配严重不均,大部分地区60 %~80 %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汛期,洪涝干旱灾害频繁[2]。
工业水处理技术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划分区域我国河流、湖泊众多,水量丰沛,根据一些特征,基本上可分为四个区,潮湿区、湿润区、过渡区和干旱区。
这是由气候、地形、土壤、地质等各种条件决定的,它们的降水和径流量、浑浊度、含盐量及化学组成等各有不同的特点。
一、潮湿区:潮湿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水量丰富而蒸发量小,因而径流量大。
土壤层薄,多坚硬花岗岩地层,故河水含沙量低,浑浊度也低,一般在10mg/L左右,土壤经多年淋浴,可溶性盐以消失,所以水的含盐量低,(矿化度低),硬度也低,属软水。
水中主要化学组成为碳酸钙和碳酸氢钠等。
二、湿润区:湿润区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之间的地区也属湿润区。
该区降水充足,蒸发量不大,故径流量大。
长江上游如金沙江、嘉陵江、汉水等江段含沙量较大,浑浊度可达1000mg/L以上。
由于区内降水充足,径流量大,所以含盐量一般不高,在200mg/L左右。
但在贵州,广西地区有石灰岩溶洞,水的硬度增大。
在长江流域,水中主要化学组成为碳酸氢钙类,在东北地区也有含碳酸氢钠的。
三、过渡区:过渡区为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直到辽河流域。
该区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故径流量不大,水量贫乏。
黄河虽为我国第二大河,但年径流量只有长江的约1/20。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冲刷大量泥沙,浑浊度极高。
由于径流量小,水的含盐量较高,因而矿化度和硬度都较高。
水中主要组成为碳酸氢钙类,但也有相当多的地方为碳酸氢钠类,甚至出现硫酸盐或氯化物等。
四、干旱区:干旱区为内蒙和西北大片地区。
该区降水量少而蒸发强烈,因此形成径流量很低的干旱地带。
由于径流量小,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高,所以水的含盐量和硬度都很高。
水中主要组成是硫酸盐或氯化特类。
水处理工2017年12月18日星期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11~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110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³/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m³/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见图1-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 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资源的特点一、知识梳理1.全球水资源的特点1.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衡2.影响因素:气候是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3.水资源最丰富:三大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4.径流量严重缺乏:非洲北部南部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中亚、北美西南部等等。
5.要联系气候分析不同地区水资源分配的特点。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数量上:总量不少(约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空间分配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其中最缺水的是海河、淮河、黄河三大流域3.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二、跟踪训练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析] 1.D 2.C 3.A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
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说明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呈现递增的变化规律。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我国水资源特点1.1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 水利水电部的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6×1012m3,平均降水深648 mm,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798 mm和亚洲平均降水深741 mm。
有45%的降水转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 其余55 % 的水量为植物蒸腾或地表水分蒸发所消耗。
以河川径流量为代表的地表水资源约为2.7 ×1012m3,折合径流深284 mm,地下水资源量约0.83 × 1012m3,扣除地表和地下水重复计算的0.73 × 1012m3,水资源总量为 2.8124 ×1012m3,与河川径流量相似。
我国湖泊的储水总量为0.76 ×1012m3,其中淡水储量约占28 %,为0.217 × 1012m3[1]。
我国河川年径流量位居世界第六位, 按国土面积计算, 平均每1 km2 的产水量为世界陆地平均每1km2产水量的90 %左右, 但由于人口众多, 我国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 2 300 m3, 不足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 位;我国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约26 250 m3, 只占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
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接近16×108的高峰时,人均水资源仅有 1 760 m3,即使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为7 000×108~8 000×108m3,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108~2 300 × 108m3。
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需水后, 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 000 × 108~9 000 × 108m3,预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
不仅如此,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 %, 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 %。
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水资源的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量少。
我国江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10 8 m3,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总面积较大,若按人口和耕地面积分配,水资源数量却极为有限。
我国每公顷耕地所占有的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 ;平均每人年占有的径流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有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1800×10 8 m3以上;比较紧缺的省市区有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甘肃等,每年拥有水资源量均在280×10 8 m3以下。
水资源年际和年内的变化都比较大,几乎每年都有旱涝灾害出现,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二,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三,但水资源占有却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但水资源占有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五分之四。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各地区的需水量将持续增长。
因此,一方面需要大力开源,加快水源工程的建设,提高河川径流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加强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和污水的再利用。
我国水能资源的特点:
1.水能资源蕴藏量量大。
理论蕴藏量为6.8亿kW,可开发量为3.8亿kW,居世界第一位。
2.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中南地区,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能资源较少。
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蕴藏量最丰富,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53%。
3.开发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水能资源的已开发利用的仅占8%,远低于世界平均开发水平。
有的水电站的技术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
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
中国已探明储量的6种能源矿产资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及放射性矿产铀矿和钍矿。
1.煤炭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分布面广,而且品种齐全,质量较好。
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从分布地区来看,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吨,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
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等四省区占全国资源总量的81.3%。
主要煤矿有:(见下表)
省区主要产地省区主要产地
黑龙江鸡西、鹤岗、双鸭山辽宁抚顺、阜新、铁法
河北开滦、峰峰河南平顶山、义马
山东兖州、新汶、枣庄山西大同、平朔、阳泉、
江苏徐州安徽淮北、淮南
贵州六盘水四川天府、攀枝花
陕西神府内蒙古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准格尔、东胜宁夏石嘴山
2.石油、天然气建国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增长很快,但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和消费量的增长。
尤其是石油,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国已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了石油净进口国,而且石油进口已超过总消费量40 %,达到了国际警戒线。
我国的石油资源以陆相油藏为主,主要含油气区有: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
中部,主要包括陕、甘、宁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南部,包括苏、浙、皖、闽、粤、湘、赣、滇、黔、桂10省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主要油田有:(见下表)
省区主要产地省区主要产地
黑龙江大庆辽宁辽河
天津大港河北任丘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中原山东胜利新疆克拉玛依、塔中
分布
能源主要特点
世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