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轮轨计算
- 格式:xlsx
- 大小:19.08 KB
- 文档页数:1
一、土建工程1。
土方与支护(1)盖挖土方按设计结构净空断面面积乘以设计长度以m³计算,其设计结构净空断面面积是指结构衬墙外侧之间的宽度乘以设计顶板底至底板(或垫层)底的高度。
(2)隧道暗挖上方按设计结构净空断面(其中拱、墙部位以设计结构外围各增加1.二)面积乘以相应设计长度以m3计算.(3)车站暗挖土方按设计结构净空断面面积乘以车站设计长度以m,计算.其设计结构净空断面面积为初衬墙外侧各增加10cm之间的宽度乘以顶板初衬结构外放10cm至设计底板(或垫层)下表面的高度。
(9)竖井挖土方按设计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乘以竖井高度以m³计算,其竖并高度指实际自然地而标高至竖井底板下表面标高之差计算.(5)竖井提升土方按暗挖土方的总量以M3计算(不含竖井土方).(6)回填素土、级配砂石、三七灰土按设计图纸回填体积以m³计算。
(7)小导管制作、安装按设计长度以延长米计算.(8)大管棚制作、安装按设计图纸长度以延长米计算。
(9)注浆根据设计图纸注明的注浆材料,分别按设计图纸注浆量以m³计算.(10)预应力锚杆、土钉锚杆和砂浆锚杆按设计图纸长度以延长米计算.2。
结构工程(1)喷射混凝土按设计结构断面面积乘以设计长度以m³计算.(2)混凝土按设计结构断面面积乘以设计长度以M,计算(靠墙的梗斜混凝土体积并人墙的混凝土体积计算,不靠墙的梗斜并人相邻顶板或底板混凝土计算),计算扣除洞口大于0. 3㎡的体积。
(3)混凝土垫层按设计图纸垫层的体积以m³计算。
(4)混凝土柱按结构断面面积乘以柱的高度以m3计算(柱的高度按柱基上表面至板或梁的下表面标高之差计算).(5)填充混凝土按设计图纸填充量以m³计算。
(6)整体道床棍凝土和检修沟混凝土按设计断面面积乘以设计结构长度以m³计算.(7)楼梯按设计图纸水平投影面积以m2计算。
(8)格栅、网片、钢筋及预埋件按设计图纸重量以t计算。
护轨一、护轨的类型及要求护轨分为桥梁护轨、道口护轨、道岔护轨、曲线防磨护轨、曲线防脱线护轨等五种。
护轨一般规定采用旧轨。
正线铺设的护轨一般不应小于38 kg/m。
护轨接头应采用相同轨型的接头夹板连接。
螺母应安装在轮缘槽外侧。
二、护轨的铺设地段及范围下列情况应铺设护轨:1.特大桥及大中桥上。
2.桥长10 m及以上的小桥上,当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600 m或桥高(轨底至河床最低处)大于6 m时。
3.跨越铁路、重要公路、城市交通要道的立交桥上。
4.多线桥上的各线。
5.立交桥下的轨道上。
自轨道中心至立交桥的支柱距离小于3.0m时。
6.路肩挡土墙及其两端各5 m范围内,当墙顶高出地面6 m,墙址下为悬崖陡坎或地面横坡大于1:0.75的山坡,且连续长度大于20 m时。
7.道口铺面宽度范围内。
三、护轨的铺设规定1.线路护轨顶面不应高出线路钢轨顶面,也不应低于线路钢轨面25 mm。
护轨头外侧与线路钢轨头部内侧间的宽度应为200 mm,容许增减10 mm。
2.护轨下容许加垫厚度小于30 mm的纵向长垫板(道碴桥面也可使用横向垫板)。
每股护轨应在每隔一根桥枕上和每根线路枕木上钉两个道钉。
在使用厚度为20~30 mm垫板时,每股护轨应在每根桥枕上钉两个道钉。
3.桥面护轨两端应伸出桥台挡碴墙以外,直轨部分长度应不少于5 m;在直线上大于50 m,曲线上大于30 m的桥梁则为10 m。
4.每个护轨接头至少安装4个螺栓,螺帽安装在线路中心一侧(在温度调节器处应采用一端带长孔的夹板)。
自动闭塞区间,在护轨汇合处应安装绝缘衬垫。
5.道口护轨轮缘槽宽度,直线上不小于70 mm,曲线内股不小于90 mm;轮缘槽深度为45~60 mm(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小于45 mm)。
护轨两端均做成喇叭口,距轨端300 mm 处弯向线路中心,其终端距钢轨工作边不小于150 mm。
6.道岔护轨按道岔设计图规定的尺寸铺设。
轨排计算1. 不允许留设轨缝地段表,包括平交道口,钢梁横梁顶上,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 范围内,桥台当渣墙间的长度为20m 及以下的明桥面上; 2. 段链表,计算右线曲线起始里程为左线上的投影里程,因此,除设计提供的左线断链外,每个右线的曲线尾均增加一内业断链; 短链就在里程上“+” 长链就在里程上“-”3. 计算曲线内外股钢轨的长度差值,即曲线内股理论总缩短量,按下式计算:)(O K l l R S+=∑ 4.曲差: )(2O K l l RS+=∆ S ----两股钢轨中心距,采用1.5m k l ----圆曲线长度 o l ----缓和曲线长度 R ----曲线半径 5.计算需要的所选缩短轨根数KN ∑=式中:K----每根缩短轨的缩短量(mm )(1)接头位于第一缓和曲线时,计算式为:21215001Rl l =∆1l ----任一钢轨接头至第一缓和曲线(指曲线起点处缓和曲线)起点(即曲线起点)的距离。
(2)接头位于圆曲线内时,计算式为: )2(150012l l R o+=∆ 2l ----钢轨接头距圆曲线起点的距离 (3)轨头位于第二缓和曲线内时,计算式为:oRl l 21500123-∑=∆3l ----任一钢轨头至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即曲线终点)的距离 右曲:应有(理论)缩短量 - 实际缩短量 左曲:实际缩短量 - 应有(理论)缩短量护轮伸出桥台挡渣前墙以外的直轨部分长度不应小于5m ,当直线上桥长大于50m 及曲线上桥长大于30m 时应为10m ,然后弯曲交会于铁路中心,并将轨段切成斜面联结。
弯轨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5m ,轨端超出台尾的长度不应少于2m 。
自动闭塞区间在护轮轨交会处应安装绝缘衬垫。
站线的计算:圆曲线: L=πR θ/180 切线: T=R 2tan θ。
工程量计算规则路基处理土工布的铺设面积为锚固沟外边源所包围的面积,包括锚固沟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道路基层1.道路路床(槽)碾压算宽度计,设计有规定按设计规定计算。
设计无规定时,为了利于路基压实,需按设计车道宽度另计两侧加宽值,加宽值按每侧加宽25㎝计。
2.道路基层宽度按设计基层顶面与底面的平均宽度计算。
3.石灰土、多合土养生的面积按设计基层顶层的面积计算。
4.道路基层计算不扣除㎡以内各种井位所占的面积。
5.室内停车坪、球场、地坪等以图示尺寸计算。
6.道路工程的侧缘(平)石、树池等项目以延米计算,包括各转弯处的弧形长度。
道路面层1.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及其他类型路面工程量以设计长乘以设计宽度加上圆弧等加宽部分的实铺面积计算,不扣除㎡以内各类井所占面积。
2.伸缩缝按设计伸缩缝长度×伸缩缝深度以面积计算,锯缝机锯缝按长度以米计算。
3.道路面层按设计图所示面积(带平石的面层应扣除平石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人行道及其他人行道块料铺设面积计算按实铺面积计算。
交通管理设施1.标牌、标杆、门架及零星构件制作(1)标牌制作按不同板形以平方米计算;(2)标杆制作按不同杆式类型以吨计算;(3)门架制作综合各种类型以吨计算;(4)图案、文字按最大外围面积计算;(5)双柱杆以吨计算。
2.标牌、标杆、门架安装(1)交通标志杆安装,其中单柱式杆、单悬臂杆(L杆)按不同杆高以套数计算,其它均按不同杆型以套数计量,包括标牌的紧固件;(2)门架安装按不同跨度以座计算;(3)圆形、三角形、矩形标志板安装,按不同板面面积以块数计算;(4)诱导器安装以只计算;(5)反光防护柱安装以根数计算。
3.路面标线(1)标线损耗已计入子目中,工程量按漆划实漆面积以平方米计算;(2)异形标线中的图案、文字按单个标记的最大外围矩形面积以平方米计算,菱形、三角形、箭头按漆划实漆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4.隔离设施(1)隔离护栏制作综合各类类型以吨计算;(2)道路隔离护栏的安装长度按设计长度计算,护栏高度以内,20㎝以内的间隔不扣除;(3)波形钢板护栏包括波形钢板梁、立柱两部分,螺栓已含于子目中,因此主材重量不包含连接螺栓,但包含防阻块(重量归入波形钢板),型钢横梁(重量归入立柱)等配件;(4)在计算隔离栅钢立柱重量应包括斜撑等零件;(5)金属网面增加型钢边框时,应另计边框材料消耗,但人工及其它材料不调整。
铁路护轮轨改造技术标准
1、轨道铺设必须按照永久轨道的标准进行铺设。
2、铺设轨道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轨道中心线铺设。
3、轨道采用不小于24kg/m钢轨,轨道扣件齐全、牢固并与轨道相符。
轨道接头的间隙不得大于5mm,高低左右错差不得大于2mm,不应有硬弯。
轨道间距:600mm,直线段和加宽后的曲线段轨距偏差为-2mm~+5mm.
4、直线段2条钢轨顶面的高低差,以及曲线段外轨按设计加高后与内轨顶面的高低偏差都不得大于5mm.轨道枕木间距:800mm,轨枕间距偏差:-50mm~+50mm,轨枕埋入底板深度为枕厚的2/3。
枕木必须与轨道固定牢靠,且垂直于轨道。
5、道木必须垫平、捣实,严禁出现枕木悬空的轨道。
6、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型号钢轨,不得有杂拌道。
道岔的钢轨型号,不得低于线路的钢轨型号。
7、轨道铺设平整、牢固,石子垫实。
8、轨道上平面距巷道顶板最低处不低于2500mm.。
地铁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一、土建工程1.土方与支护(1)盖挖土方按设计结构净空断面面积乘以设计长度以m³计算,其设计结构净空断面面积是指结构衬墙外侧之间的宽度乘以设计顶板底至底板(或垫层)底的高度.(2)隧道暗挖上方按设计结构净空断面(其中拱、墙部位以设计结构外围各增加1。
二)面积乘以相应设计长度以m3计算.(3)车站暗挖土方按设计结构净空断面面积乘以车站设计长度以m,计算.其设计结构净空断面面积为初衬墙外侧各增加10cm之间的宽度乘以顶板初衬结构外放10cm至设计底板(或垫层)下表面的高度。
(9)竖井挖土方按设计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乘以竖井高度以m³计算,其竖并高度指实际自然地而标高至竖井底板下表面标高之差计算.(5)竖井提升土方按暗挖土方的总量以M3计算(不含竖井土方).(6)回填素土、级配砂石、三七灰土按设计图纸回填体积以m³计算。
(7)小导管制作、安装按设计长度以延长米计算。
(8)大管棚制作、安装按设计图纸长度以延长米计算。
(9)注浆根据设计图纸注明的注浆材料,分别按设计图纸注浆量以m³计算.(10)预应力锚杆、土钉锚杆和砂浆锚杆按设计图纸长度以延长米计算.2.结构工程(1)喷射混凝土按设计结构断面面积乘以设计长度以m³计算。
(2)混凝土按设计结构断面面积乘以设计长度以M,计算(靠墙的梗斜混凝土体积并人墙的混凝土体积计算,不靠墙的梗斜并人相邻顶板或底板混凝土计算),计算扣除洞口大于0.3㎡的体积。
(3)混凝土垫层按设计图纸垫层的体积以m³计算.(4)混凝土柱按结构断面面积乘以柱的高度以m3计算(柱的高度按柱基上表面至板或梁的下表面标高之差计算)。
(5)填充混凝土按设计图纸填充量以m³计算.(6)整体道床棍凝土和检修沟混凝土按设计断面面积乘以设计结构长度以m³计算.(7)楼梯按设计图纸水平投影面积以m2计算.(8)格栅、网片、钢筋及预埋件按设计图纸重量以t计算。
护轮轨,是用来防止列车脱轨或避免脱轨带来的严重后果的。
有两大类,作用不同:
1。
急曲线防脱线单(双)侧护轨,此类护轨一般线型差速度高的地铁多见,国铁除道岔以外基本见不到。
此类护轨作用原理是通过积压车轮内侧限制车轴横移防止对面的车轮爬轨脱轨。
特征是整个护轨轨面高稍高于基本轨轨面,而且护轨外侧距离基本轨内侧距离较近其宽度容不下一个车轮厚度,而且整个护轨都和基本轨有数量众多的螺杆直接相连固定。
2。
大桥等用防护性护轨,国铁最多见,地铁罕见。
作用是当列车脱轨后,限制落在基本轨内侧的车轮继续横移,使列车在敏感区间不翻车。
特征,和第一种相比较,他们都是固定在枕木上和基本轨没有任何直接相连的固定环节,护轨轨面一般不高于基本轨轨面,护轨外侧距离基本轨内侧距离较远其宽度足以容下一个车轮
厚度。
综上,第一种属于防患于未然,第二中属于亡羊补牢,性质有很大不同。
市政道路工程得工程量计算规则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152013-05-21 14:57:47 作者:西西来源:建设人材机网工程量计算规则D、2、1 路基处理土工布得铺设面积为锚固沟外边源所包围得面积,包括锚固沟得底面积与侧面积。
D、2、2 道路基层1、道路路床(槽)碾压宽度计算,设计有规定按设计规定计算。
设计无规定时,为了利于路基压实,需按设计车道宽度另计两侧加宽值,加宽值按每侧加宽30㎝计。
2、道路基层宽度按设计基层顶面与底面得平均宽度计算。
3、石灰土、多合土养生得面积按设计基层顶层得面积计算。
4、道路基层计算不扣除各种井位所占得面积。
5、室内停车坪、球场、地坪等以图示尺寸计算。
6、道路工程得侧缘(平)石、树池等项目以延米计算,包括各转弯处得弧形长度。
D、2、3 道路面层1、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及其她类型路面工程量以设计长乘以设计宽度加上圆弧等加宽部分得实铺面积计算,不扣除各类井所占面积。
2、伸缩缝按设计伸缩缝长度×伸缩缝深度以面积计算,锯缝机锯缝按长度以米计算。
3、道路面层按设计图所示面积(带平石得面层应扣除平石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D、2、4 人行道及其她人行道块料铺设面积计算按实铺面积计算。
D、2、5 交通管理设施1、标牌、标杆、门架及零星构件制作(1)标牌制作按不同板形以平方米计算;(2)标杆制作按不同杆式类型以吨计算;(3)门架制作综合各种类型以吨计算;(4)图案、文字按最大外围面积计算;(5)双柱杆以吨计算。
2、标牌、标杆、门架安装(1)交通标志杆安装,其中单柱式杆、单悬臂杆(L杆)按不同杆高以套数计算,其它均按不同杆型以套数计量,包括标牌得紧固件;(2)门架安装按不同跨度以座计算;(3)圆形、三角形、矩形标志板安装,按不同板面面积以块数计算;(4)诱导器安装以只计算;(5)反光防护柱安装以根数计算。
3、路面标线(1)标线损耗已计入子目中,工程量按漆划实漆面积以平方米计算;(2)异形标线中得图案、文字按单个标记得最大外围矩形面积以平方米计算,菱形、三角形、箭头按漆划实漆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护轨与基本轨高差摘要:一、引言二、护轨的定义和作用三、基本轨高差的定义和标准四、护轨与基本轨高差的关系五、我国铁路护轨与基本轨高差的现状六、总结与建议正文:护轨与基本轨高差在铁路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影响着铁路的安全与稳定。
本文将从定义、作用以及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护轨和基本轨高差的定义。
护轨,又称护轮轨,是一种设置在铁路道岔、曲线和道口等特定区域的轨道,用于保护列车轮对不受损坏。
基本轨高差,是指同一轨道水平面内,两根相邻轨条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合理的护轨与基本轨高差,可以确保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稳定可靠。
根据我国铁路部门的规定,护轨与基本轨高差应满足一定标准。
在道岔区域,护轨应与基本轨保持同一水平,确保列车顺利通过道岔。
在曲线区段,护轨应根据曲线半径和列车速度,设置适当的高差,以减少列车在曲线上的离心力。
在道口等特定区域,护轨与基本轨高差也应严格控制,以保证列车安全通过。
护轨与基本轨高差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合理的护轨高差可以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列车与轨道之间的磨损,延长轨道使用寿命。
而基本轨高差的控制,可以为护轨提供良好的运行条件,避免因基本轨高差过大导致列车脱轨等事故。
目前,我国铁路护轨与基本轨高差的现状总体良好。
在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等新建线路中,护轨与基本轨高差的控制更加精确,为列车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
然而,在部分既有线路中,由于设计、施工和历史原因,护轨与基本轨高差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加强护轨与基本轨高差的控制和管理,对于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和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齿轮轨道承重计算公式齿轮轨道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它由齿轮和轨道两部分组成,用于传递动力和承载重量。
在工程设计中,对齿轮轨道的承重能力进行准确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尺寸,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介绍齿轮轨道承重计算的相关知识,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齿轮轨道承重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材料的强度和结构的几何形状,来确定其能够承受的最大载荷。
在进行承重计算时,需要考虑齿轮轨道的材料、尺寸、工作条件等因素,以及所施加的载荷类型和大小。
常见的载荷类型包括静载荷、动载荷、冲击载荷等,每种载荷都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齿轮轨道的材料强度参数。
常见的齿轮轨道材料包括钢、铸铁、铝合金等,它们的强度参数可以通过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等指标来表示。
在进行承重计算时,需要根据材料的强度参数来确定其承载能力,一般情况下,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是最关键的参数。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齿轮轨道的几何形状参数。
齿轮轨道的几何形状包括齿轮的齿数、模数、齿宽等参数,轨道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
这些几何形状参数会影响齿轮轨道的受力情况,从而影响其承载能力。
在进行承重计算时,需要根据齿轮轨道的几何形状参数来确定其受力分布情况,进而计算其承载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齿轮轨道的工作条件。
齿轮轨道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载荷,如静载荷、动载荷、冲击载荷等。
这些载荷会对齿轮轨道的受力情况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承载能力。
在进行承重计算时,需要根据齿轮轨道的工作条件来确定所施加的载荷类型和大小,进而计算其承载能力。
根据以上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得到齿轮轨道承重计算的相关公式。
一般来说,齿轮轨道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 = K S Y。
其中,P为齿轮轨道的承载能力,单位为牛顿(N);K为载荷系数,取决于所施加的载荷类型和大小;S为齿轮轨道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Y为材料的强度参数,一般为抗拉强度或屈服强度,单位为帕斯卡(Pa)。
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
(原创版)
目录
1.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的定义
2.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的计算方法
3.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的影响因素
4.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的安全标准
5.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性
正文
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是指铁路道岔中护轨与辙叉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至关重要。
合理的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可以确保列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稳定通过道岔,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计算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的方法通常是根据铁路线路的设计标准以及列车的运行参数来确定。
我国现行的设计标准规定,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应满足以下条件:在列车通过道岔时,列车的任何部位都不会与护轨或辙叉发生碰撞。
影响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列车的尺寸:列车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都会对护轨辙叉距离产生影响。
2.道岔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道岔,其护轨辙叉距离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3.铁路线路的设计速度:设计速度越高,对应的护轨辙叉距离要求就越大。
4.护轨和辙叉的材料:护轨和辙叉的材料影响其强度和耐磨性,也会
对护轨辙叉距离产生影响。
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的安全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
在实际的铁路运输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来设计和维护道岔,以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
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的护轨辙叉距离可以降低列车通过道岔时的风险,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
新戢路南川至涪皴作业鵜书铁路护轮轨中国中铁八局申铁臨南川至餓觸琛则缎解架舗二(H)年一月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铁路桥梁、立交、道口、高大挡墙上线路护轨的铺设。
2作业准备2.1材料:护轨主要材料有钢轨、鱼尾板、螺栓螺帽、垫板、道钉、扣件、塑料垫块等。
材料规格、数量应满足需要,并事先备齐,堆码在铺设地点附近。
护轨梭头应按规定预先弯制好。
2.3人员:护轨铺设应有足够的技术工种和劳动力。
既有线路上施工时,还应有经培训合格的防护人员。
最少人员数量和工种结构如下表:2.4机具设备:a.撬棍8把;b.活动扳手6把;c.螺纹道钉套筒4把;d.抬扛4根。
3操作方法3.1铺设要求3.1.1道口护轨轮缘槽宽度直线上为80-100mm (曲线里股应为90-100mm),深度应为45-60mm,护轨宜为连续的整体,并应保持轮缘槽平整,两端各做成喇叭口,距护轨端300mm 处弯向线路中心,其终端距钢轨工作边应不小于150mm 。
3.1.2其他处的护轨铺设,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距应为200mm (基本轨为60kg/m 及以上,采用分开式k 型扣件时为220mm ),允许偏差为士10mm。
护轨口高于基本轨面不宜大于5mm。
低于基本轨面不宜大于25mm 。
必要时,木枕上护轨底可加垫经防腐处理的木垫板,其厚度不得大于30mm ,并应加钉固定。
3.1.3护轨应比正线钢轨低一个等级,正线护轨不宜小于38kg/m, 可用旧轨。
3.1.4每根护轨在轨枕上应至少钉2 个道钉或扣件。
当木枕净距等于或小于150mm 时,可每隔1 根钉2个边钉。
铺设砼枕时,护轨底应铺设塑料垫板。
采用护轨扣板扣件。
扣板型号应与护轨类型配套,外侧(靠基本轨侧)用0号,内侧用2号。
直线段外侧螺旋道钉中心线,应向基本轨侧偏离锚固孔中心线5mm。
扣件扭矩可为30-40N.m。
3.1.5桥面护轨两端伸出桥台挡碴墙外不少于5m (在直线上桥长大于50m ,曲线上桥长大于30m 的桥上为10m )后应将其弯折交会于轨道中心,弯折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5m (困难条件下不小于3m )。
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1. 引言钢轨道岔是铁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列车在铁路交叉口的转向。
在铁路交叉口的道岔区域,为了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需要设置护轨辙叉距离,以防止列车在转向过程中发生脱轨等事故。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轨道岔护轨辙叉距离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标准。
2. 定义护轨辙叉距离是指在铁路道岔区域内,将转向区域的两个侧向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
它的作用是保证列车在转向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列车脱轨或发生其他意外情况。
3. 计算方法护轨辙叉距离的计算方法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因素:3.1 道岔类型不同类型的道岔具有不同的护轨辙叉距离计算方法。
常见的道岔类型包括常规型道岔、双心型道岔和交叉渡线道岔等。
每种类型的道岔都有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规定数值。
3.2 轨道几何参数钢轨道岔的几何参数对护轨辙叉距离的计算有重要影响。
主要包括轨距、道岔角、道岔曲线半径等参数。
这些参数需要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然后根据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3.3 车辆动力学参数车辆动力学参数也是计算护轨辙叉距离的重要因素。
包括列车速度、车辆轴重、车辆动力等参数。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和估算,并结合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4. 影响因素护轨辙叉距离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轨道条件钢轨的状况、轨道的水平和垂直净空、轨道的弯曲程度等都会对护轨辙叉距离产生影响。
如果轨道条件较差,需要增加护轨辙叉距离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4.2 车辆条件车辆的类型、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车辆的轴重等都会对护轨辙叉距离产生影响。
不同类型的车辆具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3 运行速度列车的运行速度对护轨辙叉距离有直接影响。
高速列车需要更大的护轨辙叉距离以保证安全性。
5. 相关标准为了保证钢轨道岔的安全运行,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
其中包括护轨辙叉距离的计算方法、设计要求等。
常见的标准有EN 13146-7、UIC 860、GB/T 1236等。
护轨和基本轨间距护轨和基本轨间距是铁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护轨和基本轨间距的定义、标准、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护轨和基本轨间距的定义护轨是指沿着铁路线路两侧铺设的用来支撑轨道的材料,常见的有混凝土护轨、木质护轨等。
基本轨间距是指铁路轨道中两条轨道之间的距离,通常为1435毫米。
根据国家铁路部门的规定,护轨的标准长度为5米,高度为15厘米,宽度为20厘米。
基本轨间距则遵循国际标准,即1435毫米。
三、护轨和基本轨间距的作用1. 提供支撑:护轨作为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防止轨道变形或下沉。
2. 分散载荷:护轨能够将列车的载荷均匀分散到路基上,减少对轨道和路基的破坏。
3. 保护轨道:护轨可以保护轨道不受外界冲击或损坏,延长轨道使用寿命。
4. 提高安全性:护轨的存在可以减少列车脱轨的风险,提高铁路线路的安全性。
四、影响护轨和基本轨间距的因素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护轨和基本轨间距有直接影响,例如土质松软的地区可能需要设置更多的护轨。
2. 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降雨量等也会对护轨和基本轨间距的选择产生影响。
3. 设计要求:不同的铁路线路在设计时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护轨和基本轨间距。
4. 车辆类型:不同类型的列车对轨道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护轨和基本轨间距需要根据车辆类型进行调整。
5. 维护保养:护轨和基本轨间距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便于检修和更换。
总结:护轨和基本轨间距作为铁路线路建设中的重要要素,对于保障铁路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铁路建设中,需要根据地质条件、环境因素、设计要求、车辆类型以及维护保养等因素来确定护轨和基本轨间距。
只有合理选择和设置护轨和基本轨间距,才能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