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资料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57.99 KB
- 文档页数:20
数量关系以及资料分析是行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总共占了总题量的30%左右,这部分的题目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能否做好这两模块往往决定了考生是否能够顺通过公务员行测考试。
下面华图教育就这两部分的备考给出一些建议,供各位考生参考。
1. 加强运算能力无论数字推理、数学运算以及资料分析都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数字之间的四则运算。
现在电子产品的普及直接导致许多同学已经长时间不接触数字的心算或笔算,如果不经过一定的练习在考试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计算上,尤其是在资料分析部分会涉及一些复杂的计算,因此在考前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技巧。
2.熟悉基础知识数学运算部分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排列组合、等差数列求和、速度、集合运算、浓度、工程等一系列的公式。
资料分析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如:增长率、增加量、增幅、同比、环比等,这些常考的基本公式在数学运算或资料分析中往往会用到,因此在考前复习的时候需要重点复习。
3.掌握适当的快速解题技巧由于行测考试的题量大,时间紧,因此做题速度对广大考生尤其重要。
在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中也存在一些快速的做题技巧和方法,如数字特性法、设一思想、十字交叉法、鸡兔同笼思想等方法可以快速的解题,广大考生要在考前对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进一步的梳理,需要掌握这些方法所对应的题型,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将对应的题型准确识别出来。
4.熟悉真题公务员考试的题目如国考以及各个省考,往往都有一定的出题倾向。
某些重要的考点往往有比较高的出题频率,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熟悉历年真题。
由于联考的次数不多,而且参加的省份不定,因此题目的倾向性没有国考及省考那么强。
在试题难度上,联考的难度介于国考与省考之间。
对于数量关系的复习,各位考生可以参照历年国考、联考的真题。
江苏、浙江的省考也值得参考。
“机会总是等待有准备的人”,各位考生一定要充分把握这20多天的时间,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备考工作。
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数量关系概述数量关系主要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计算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该项测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测验,还是一种基本能力的测验,是测查考生的个体抽象思维能力。
数量关系具有测试考生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
在难度方面,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中学水平,着重考察应试者对规律的发现、把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速度方面要求应试者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考生平均每分钟必须答完一题并保证准确。
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部分。
数字推理概述:数字推理:给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数字推理类似于数学智力游戏,主要考察考生对数字的敏感性。
数字推理题共五种基本类型:等差等比数列及其变式,和差积商数列,幂次数列、平方立方数列,双重数列,分数、根式数列。
拿到数列后先对其所属的类型和基本形式作出估计和判断,寻找问题突破口,再进行解答。
下面对各种类型分别作以介绍。
重点掌握:基础数列(等差、等比、质数、平方、立方、和、周期、二级等差…) 一、等差等比数列及其变式等差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值为定值,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定值叫做公差。
做差:二级等差数列:2,6,12,20,30,()A. 38B. 42C. 48D. 5632,27,23,20,18,()A. 14B. 15C. 16D. 17-2,1,7,16,(),43A. 25B. 28C. 31D. 35做一次差出现基础数列:20,22,25,30,37,()A. 39B. 45C. 48D. 51等比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后一项除以前一项的商值为定值,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定值叫做公比。
如:2,4,8,16,32公比为2。
4,5,7,11,19,()A. 27B. 31C. 35D. 473 ,4 ,7 ,16 ()A.23B.27C.39D.431,2,6,15,31,()A. 53B. 56C. 62D. 876 12 19 27 33 ( ) 48A.39 B.40 C.41 D.42三级等差数列:(三角公差法)0,4,18,48,100,()A. 140B. 160C. 180D. 2200 , 4,16,40,80,( )A. 160B. 128C. 136D. 1401,10,31,70,133,( )A.136B.186C.226D.256做两次差出现基础数列:0,1,3,8,22,63,()A. 163B. 174C. 185D. 196-8, 15, 39, 65, 94, 128, 170, ( )A. 180B. 210C. 225D. 256做商:做一次商出现基础数列:1,1,2,6,()A. 21B. 22C. 23D. 242,4,12,48,()A. 96B. 120C. 240D. 48016 , 8, 8, 12, 24,60, ()A .90B .120C .180D .2401,2,6,30,210,()A. 2420B. 630C. 1890D. 23101,1,2,8,64,()A. 1024B. 1068C. 1126D. 11863, 9, 6, 9, 27, (), 27A. 15B. 18C. 20D. 30做两次商出现基础数列:1,1/2,1/4,1/4,1,()A. 10B. 11C. 32D. 64注意:1、做差做商顺序2、三个数字以上确定规律3、周期数列四个数字以上4、何时做商总结:等差、等比数列及其变式非常重要,多次在考试中出现,应该作为重点掌握。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常用公式—百化分国考行测资料分析题目中很多题目都要用到公式解答,我们做题,除了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公式。
题目不会没关系,会用公式是关键,今天华图教育集团阿信老师就给大家分享资料分析中常用的百化分相关公式。
百化分相关公式1/3=33.3% 1/4=25% 1/5=20%1/6=16.7% 1/7=14.3% 1/8=12.5%1/9=11.1% 1/11=9.1% 1/12=8.3%1/13=7.7% 1/14=7.1% 1/15=6.7%1/16=6.3% 1/17=5.9% 1/18=5.6% 1/19=5.3%这些常见的百化分结论用于快捷计算增长量。
当增长率为时,;当增长率为-时,。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百分数增长率变成形式的分数,方便计算。
我们来通过真题练习一下运用。
2017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1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材料节选)【例1】2017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大约( )亿元。
A. 681B. 759C. 808D. 818【解析】第一步,判断本题考查增长量计算。
第二步,在文字材料中找到2017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为1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4%。
1/15=6.7% ,1/16=6.3% 可以把6.4%看成1/16更接近,12620/(1+16)=742第三步,根据百化分法,,由百化分结论可得1/15=6.7% 、1/16=6.3% ,所以可以把6.4%近似看成1/15.5。
增长量=,首位商7,观察选项B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
2016年6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57亿元,同比增长10.6%,环比增长0.9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006亿元,同比增长8.1%。
2016年1~6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38亿元,同比增长10.3%。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1075亿元,同比增长7.5%。
资料分析中统计术语之平均增长率华图教育 任晓静平均增长率(年均增长率)这个概念,是学员不易理解的统计术语,其定义为: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 ,经过N 期后变为B ,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由于大部分学员的数学基础都比较差,所以在看到这个定义基本上都是有点迷糊,因此,如果直接从定义讲解肯定会事倍功半的效果,得不偿失,最好能用绕着走的方法来解决,具体过程如下:1、吸引学员的注意力首先要找到学员感兴趣的某个数值的增长率,最好是时下的热点问题,比如最近很火的切糕价格,给出其各年份的价格(可以用夸张的方法,以吸引学员注意力),然后带着学员一起找出这几年的价格增长率,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让学员练习增长率的求解,又能把学员的注意力引导到增长率上来,具体数据如下表: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价格(每斤)1000元 1200元 1500元 2000元 价格增长率 —— 20% 25% 33% 此时,抛给学员一个问题——“2010、2011、2012这三年的平均增长率的定义是什么?”大部分学员都会认为平均增长率的定义就是3个增长率加起来再除以3,即,这时候我们可以明确的说,从定义上讲,这个算式是不对的,它不是平均增长率,而是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
学员认为明明正确的东西为什么老师却说是错误的呢?他们的好奇心立刻就被吊起来了,都期待老师会怎么解释。
从而进入第二步。
2、清晰易懂地进行讲解平均增长率的定义因为大部分学员都会误以为平均增长率就是3个增长率加起来再除以3,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平均增长率,最好在对比中进行讲解。
首先问大家,切糕价格从2009年的1000元每斤想要变为2012年的2000元每斤,这几年的过程是如何来的,同学们都能回答出是1000连续乘以几个(1+增长率)得到的, 那我们再设问,如果每年的增长率都是相同,记为r 的话,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同学们也都能回答出10003)1(r =2000这时,进行了对比之后,学员们都知道了切糕价格的几年来的实际变化是什么情况的,也知道了如果每年增长率都相同的话,又是怎么变化的,所以此时点出“如果每年增长率都相同,那么这个增长率就是平均增长率。
六点半课堂讲义资料分析主讲人:朱亚楠、孔茹钰、左宏帅、李玲玲目录第一讲特殊分数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3)第二讲平均数增长率计算 (7)第三讲增长率之大小比较 (12)第四讲十字交叉法巧解资料分析 (19)第一讲特殊分数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核心知识梳理经典例题讲解【例1】(2019吉林乙)初步核算,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0.0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万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6万亿元,增长7.6%。
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约增加了:A.1.3万亿元B.3.3万亿元C.2.9万亿元D.3.8万亿元【例2】(2019广东乡镇)2018年,B省新登记企业最集中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新登记企业数分别为36.14万户、15.19万户、9.25万户,分别同比增长0.23%、增长22.98%、下降6.8%。
2018年,B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登记企业数较上年增加约()万户。
A.2.8B.3.8C.4.8D.5.8【例3】(2017联考)2015年全国共建立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3.0万个,比上一年减少0.2万个,其中:慈善超市9654个,同比下降5.1%。
全年共接收社会捐赠款654.5亿元,其中:民政部门接收社会各界捐款44.2亿元,各类社会组织接收捐款610.3亿元。
全年民政部门接收捐赠衣被4537.0万件,捐赠物资价值折合人民币5.2亿元。
全年有1838.4万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同比增长8.5%,增长率较上一年下降27.5个百分点。
全年有934.6万人次在社会服务领域提供了2700.7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同比减少10.4万小时。
2015年,全国建立的慈善超市较2014年约:A.减少519个B.增加519个C.减少686个D.增加686个【例4】(2018广州3.25)我国2017年粮食种植面积1122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81万公顷。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增长量计算技巧增长量可以简单某物品从过去一个时间节点到当前一个时间节点增加的数量,增长量的计算是资料分析中几乎必考的一个基础模块,只需记住公式,看准题目条件加上简单的速算技巧,拿下这块的分数并不难。
今天华图教育集团阿信老师就给大家带来资料分析部分增长量计算相关的答题技巧。
我们先来看计算增长量常用的有以下三个公式:(1)已知现期量与基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2)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3)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由(2)推出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 增长率。
前两个公式只有减法或乘法运算比较简单,考试中更多考察的还是公式(3),但公式(3)明显比较复杂,计算起来费时费力。
此时如果我们把增长率r替换成分数,则原式(3)变为:增长量=,化简后得到(4)同理可得当增长率r=时,(5)(4)和(5)在考试中非常常用,但前提是我们要去记忆一些常见的百化分结论,例如1/6 16.7% 、1/7 14.3% 、1/9 11.1% 、1/16 6.3%等。
下面我们来通过两个例题来巩固一下增长量计算的内容。
2017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1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例1】(2018-陕西-106.)2017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大约( )亿元。
A. 681B. 759C. 808D. 818【解析】第一步,看到同比增长了xx亿元要马上判断本题考查增长量计算。
第二步,根据题意找到2017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为12620亿元,增长率r=6.4%,因为1/16 6.3%,所以可以把r近似也看成1/16,则n=16,套入公式(4)得到增长量= 742亿元,与四个选项相比较发现与B最为接近,因此,选择B选项。
【材料】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2016年6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082亿元,同比增长10.5%。
【例2】(2017-联考B-99.)2016年6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加:A. 380亿元B. 2169亿元C. 1193亿元D. 2193亿元【解析】本题我们依旧可以用公式(4)快速计算,增长率r=10.5%,1/10=10%,1/9=11.1%,10.5%介于10%和11.1%之间,所以n也介于10和9之间,取n=9.5可得=用23082除以10.5第一位商2第二位商1第三位商9,此时节省时间不必再往下算直接观察选项与D最接近,因此,选择D选项。
资料分析: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进行机械化、流程式操作。
(做题顺序,排在前二或三位)主要考察应考人员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包括文字、图形和表格等)进行正确理解、计算、分析、比较、判断、处理的能力。
解题步骤:(1读题干(30s );对象“ ”;陷阱“ ”)(2)以题定位(3)准确列式 (4)合理估算计分(0.7-1),17个/20以上一、统计术语(一)掌握型术语(1)百分数<一个是量的比较>:A/B*100%。
解答与百分数有关的试题时,要明确是以什么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和谁比,就是以谁为标准)。
如: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为b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10%,则b-a=10%a (以去年的产量为标准);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为b ,去年的产量比今年低10%,则b-a=10%b (以今年的产量为标准)。
百分点<一个是率的比较>: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动幅度,没有百分号。
如:今年的产量提高了17%,去年的产量下降了12%,则今年比去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但是不能说今年比去年提高了29%。
成数:一成即十分之一。
折数:一折即十分之一。
比重:整体中某部分所占的份额。
(2)基期、现期(报告期) 基期:作为对比基础的时期,现期:相对基期而言的一个概念。
如:“和2003年8月相比,2003年9月的某量发生的变化”,则以2003年8月为基期,2003年9月为现期。
(3)倍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
如: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3倍,则今年产量为3a ;去年的产量为a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长了3倍,则今年产量为4a 。
翻番:即数量加倍,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翻n 番为原来的2n 倍。
(4)指数 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通常将基期的指数值定为100,其它量和基期量相比较得出的数值即为该时期的指数值。
如:a=60,b=40,若b 的指数为100,则a 的指数为150。
百分数划分
百分数、百分点和比重是资料分析中常见的概念。
百分数也称百分比,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用“%”表示。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资料分析中涉及到的增长率、比重、指数等的变动幅度。
1. 区分“降低(增加)了a%”和“增长(降低)为a%”
“降低了a%”即过去为100,则现在为100-a ,“降低为a%”即过去为100,则现在为a;
“增加了a%”即过去为100,则现在为100+a,“增加为a%”即过去为100,则现在为a。
2. 区分“占”、“超”、“为”、“比”
“XX占AA的a%”即AA为100,XX为a,则XX占AA的a%;
“XX超过AA的a%”即AA是100,XX是100+a,则XX超过AA 的a%;
“XX为AA的a%”即AA为100,XX为a,则XX为AA的a%;
“XX比AA增长了a%”即AA为100,XX为100+a,则XX比AA 增长(100+a-100)%=a%。
3. 拉动……增长……百分点
拉动增长是指总体中某部分值的增加造成总体值相对于原来的增长。